梵谷逝世125周年由125位畫家打造而成,以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

2020-12-14 政哥說電影

1890年7月27日,梵谷像往常一樣,帶著自己的繪畫工具出門。卻帶著槍傷而歸,在返回旅館房間的兩日後離世。

37歲的荷蘭天才畫家文森特梵谷,結束了自己孤寂而又渺渺的一生。

與電影中不同的是,最後在他的身邊陪伴他的,始終只有那個一直不離不棄的弟弟提奧。

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說就讓他這樣死去吧!他拋棄了這個世人都排擠他的世界,他從不畏懼死亡,靈魂向死而生。

「我心藏有瑰寶燦爛如歌,唯有畫作可為我吟唱」天才都是孤獨的,我不贊同。心地善良的瘋子,能夠觸摸到天上的繁星。

政哥最喜歡梵谷的畫作是《星月夜》,有幸聽到過一次解讀。大致的意思是人不能夠觸摸到天上的星星,於是梵谷畫了一棵樹,攀爬樹木到天上撫摸星光。「我們為什麼觸碰不到這蒼穹之下的點點星光。」

看過他畫作的人,總是很難以想像,梵谷的畫,明明是那麼的簡潔,明亮,充滿希望。為何會被生活壓垮?被一群孩子逼進了瘋人院。

01關於梵谷

有關於梵谷不幸的人生,從幼時就開始了。

他的生日便是那一出生便夭折的哥哥的忌日,從此哥哥變成為了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陰影。

母親不喜愛他,梵谷也無法滿足父親的期望。他也曾試著融入家庭,但適合他的不是穩定的工作,而是寬闊無比的曠野。

是窮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幸運的一生。

梵谷有一位永遠不會離開的知己,為他提供了所有的經濟來源。

這人就是他的弟弟,提奧梵谷,按照電影裡所說,也是最後壓倒梵谷的一根稻草。

他不想成為弟弟的累贅,心靈相通,在梵谷離開後,提奧也沒能收到梵谷的來信。

梵谷從來沒有在一處地方停留過很久,就連巴黎,那個可容納所有藝術的地方,也沒能留住梵谷的心,他永遠屬於草原,屬於自由。

在對梵谷的介紹裡,有這樣一句話,他對農民,對田野生活,對鄉村田野風光有著很高的熱情,他喜愛農民的一切。

所有和他接觸過的人,提起他都躍躍欲試,關於梵谷每個人的說辭都不同。

文歇先生家的傭人在提起他時,發狠地說道他是個魔鬼,從一開始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能夠看到他的下場。

瑪格麗特說,他愛身邊的所有一切,他愛花的嬌柔。

你們只關心他是怎麼死的,可又有誰知道他是怎麼活的呢?

02關於電影

2015年,梵谷逝世125年之際,來自15個國家的125位畫師,根據梵谷的120幅原作,加上表演拍攝成的853個鏡頭,每一幀都在變化著,最終才打造出全球首部油畫風格動畫長片。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梵谷逝世後的一周年,阿爾芒在父親的要求下,將梵谷留下來的最後一封信交到未亡人的手中。

而這部電影也揭開了百年未解之謎,有關於梵谷的離世,到底還隱藏著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呢?

看到最後覺得一切都不重要了,因為我們知道文森特在最後的時間堅持討論的是生命,而不是死亡。

梵谷是個瘋子,因為不會畫耳朵,而將耳朵割下來送給妓女。早上八點鐘出門,晚上五點鐘回來,就像正常的上班一樣。

小孩子欺負他,小混混捉弄他,連傭人也瞧不起他,沒有人選擇幫助他。

這也是為什麼在阿爾芒,在看到小混混欺負村內的一個孩子的時候,他會選擇出手幫助,因為幫助那個孩子,就像幫助梵谷一樣,哪怕結果是進警察局。

關於死亡,關於希望,都在電影中,都在梵谷的故事中。

以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無疑是打開梵谷心門的一把好鑰匙。這是對梵谷的至愛,獻給了梵谷和所有愛梵谷的人。

再見了梵谷,或者,再見了文森特先生。

相關焦點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致敬背後,藏著對坎坷人生的思考與堅持
    由於梵谷本身的傳奇性與知名度,這些年衍生的影視作品多如牛毛。作為一部致敬梵谷逝世125周年的藝術獻禮片,還未上映就喚起了大眾強烈的興趣。影片主要講述了阿爾芒在送梵谷去世前最後一封信件,引發的一系列追尋梵谷逝世真相的故事,帶我們領略這位後印象派先驅不一樣的坎坷藝術人生。
  • 紀念梵谷逝世130周年——​透視梵谷的朋友圈
    這個班裡的有些學生後來都成了藝術界的翹楚,可以說這是一所巴黎藝術界的「黃埔軍校」。其實這些窮畫家們後來個個都成為世界藝術界的名人:梵谷,塞尚,畢沙羅,貝納爾,莫奈......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梵谷於1890年7月29日在法國巴黎以北的奧維爾小鎮逝世,享年37歲,梵谷朋友圈的很多朋友都趕來參加梵谷的追悼會,弟弟提奧為大哥舉行了莊重的葬禮,為大哥購買了一塊墓地。
  • 《至愛梵谷》:探究梵谷寂寞瘋狂的人生,重現天才的孤獨和偉大
    影片講述了阿爾芒為把梵谷生前的最後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尋找梵谷生活軌跡的旅程,回顧了去世前的那段日子裡梵谷的經歷,揭開梵谷死亡之謎,以及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悽苦磨難,顛沛流離的一生。這是一部驚豔了全世界的全手繪油畫電影,從來自全球15個國家的5000位畫家中最終挑選了125位,歷經6年,仿120幅梵谷的原作,創作出65000張油畫。
  • 梵谷逝世130周年:探訪享譽全球繪畫大師的長眠之地
    中新社法國瓦茲河畔歐韋7月30日電 題:梵谷逝世130周年:探訪享譽全球繪畫大師的長眠之地中新社記者 李洋在享譽全球的荷蘭繪畫大師文森特·梵谷逝世130周年之際,中新社記者前往梵谷的長眠之地、法國北部小城鎮瓦茲河畔歐韋
  • 梵谷逝世130周年:梵谷是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而在梵谷的傳記電影中,主創們引入了另一種說法,梵谷可能並非死於自殺,而是來自他人的誤傷。這一說法顯然參照了另一本傳記《梵谷傳》的考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圖為梵谷自畫像。
  • 到此一遊|從盜夢空間到颶風教堂,梵谷故鄉的花車巡遊腦洞大開
    這些巨大又精緻的花車通常需要3到4個月的時間製作,來自津德爾特周邊20個村莊的志願者們,先用鐵絲和紙板搭建基礎,再插上五彩繽紛的大麗花,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的巨型藝術作品。作為梵谷的故鄉,津德爾特曾以「紀念梵谷逝世125周年」為主題,舉辦了一場「梵谷花車秀」,所有花車裝飾都和梵谷有關,包括令人震撼的梵谷自畫像。津德爾特是梵谷的出生地,可惜他出生時的房子已經被拆毀。現在的梵谷之家是在梵谷出生地原址上重建的一個博物館。
  • 《至愛梵谷(Loving Vincent)》美到哭!| 優秀歌詞譯文公布
    位畫師以梵谷的筆觸繪製65000幅油畫,《至愛梵谷·星空之謎(Loving Vincent)》終於在國內上映了!   2015年是梵谷誕辰125周年。波蘭畫家、導演Dorota Kobiela希望紀念這位天才畫家。
  • 遇見名畫梵谷星空藝術館讓你與梵谷面對面
    10月1日,梵谷星空藝術館國慶前亮相解放碑大都會廣場,藝術館內神奇的魔幻空間,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前往體驗,觀眾們能身臨其境感受梵谷的畫作。藝術館內有許多與梵谷作品相關的各種展品和設施。遊人可以坐在星空下的屋頂上,仿佛置身於梵谷的《星月夜》當中。
  • 梵谷巴黎時期的重點作品
    這雙鞋並不是梵谷穿成這樣子的,而是專門在跳蚤市場上購買的一雙「笨拙、笨重」的嶄新的農民鞋,他在巴黎泥濘的街道上徘徊數周,以便鞋子看上去更加風化滄桑。  梵谷的這雙鞋引起人們更多思考和評論。馬丁·海德格爾曾專門談這雙鞋的存在意義。在19世紀的法國,先鋒派的繪畫的鞋子主題有著特殊的社會政治內涵,梵谷的靈感也可能來自米勒的這一系列大量農民木屐的圖紙。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梵谷基金會與博物館創辦人:侄兒文森特·梵谷梵谷的母親,一位牧師的妻子也看到了她長子成名的那天,老婦人談起往事淚水漣漣, 她後悔不該多次把兒子趕出家門,並扔掉梵谷寄給自己的油畫。散步在奧維爾公墓,我想起梵谷和提奧談他的《麥田裡的收割者》那段名言:「我從這個收割者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 拼命地在烈日下趕活——我從中看到了死亡的形象, 在某種意義上, 把麥子想像成人類在被收割。」
  • 梵谷名畫《奧維爾的教堂》
    梵谷創作這幅油畫的地點是奧威爾小鎮,當時為保羅.塞尚一類的印象主義畫家所珍視的地方。在弟弟提奧的建議下,他前往此地拜訪加歇特醫生。從1890年5月21日起,梵谷一直留在奧威爾直至同年7月29日自殺逝世。在這短暫的時間裡,梵谷共創作了60幅油畫和不計其數的寫生。
  • 梵谷和我
    ——文森特·梵谷《神秘博士》第五季第十集,梵谷來到2010年的巴黎,親耳聽到博物館館長評價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哭得像個孩子一樣……——網易雲熱評如果讓我說出一個最喜歡的畫家,大概就是文森特·梵谷了。梵谷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我開始關注和喜歡上梵谷,是在高中時代。
  • 後印象派畫家的友誼:高更與梵谷共度62天後逃走
    10月24日,更讓梵谷欣喜的事情發生了,他解決了高更經濟上的燃眉之急,如願以償等到了高更來到他精心布置的 「畫家之家」——「黃房子」。這裡是梵谷理想中的畫家的共同活動中心。知道這一切的梵谷請求弟弟提奧預支高更一筆錢,等高更在賣出畫後歸還。提奧·梵谷是巴黎的畫商,哥哥梵谷日常用度幾乎都由他資助。這意味著提奧此後要承擔梵谷和高更兩人在阿爾的生活和繪畫材料等費用。在巴黎,梵谷與高更曾有一面之會。他們關係的深化發生在書信來往頻繁後,高更大梵谷5歲,經歷也是天差地別,這並不阻礙他們在藝術上的交流。
  • 今天祝梵谷生日快樂!
    帶著這些好奇心,我看了2017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動畫電影榜單中排名第二的《Loving Vincent》(《至愛梵谷》)。這部電影的獨特之處在於是第一部全油畫動畫片,一秒12幀,一幀一幅畫,一共六萬多幅油畫,由100多位藝術家繪製而成,wonderful!毫無疑問是一部視覺盛宴,僅僅是這部影片製作之精緻就足以吸引人去觀看和欣賞。
  • 梵谷博物館聯手 IMG 開發梵谷畫作周邊產品
    近年來,梵谷博物館一直致力於與不同品牌合作推出周邊產品,讓更多人了解梵谷及其作品,在時尚界佔有特殊的地位。 這次非常榮幸有機會與收藏了世界上最多數量梵谷作品的梵谷博物館合作。我們雙方都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讓更多沒有機會到現場參觀體會梵谷作品的人感受到梵谷作品的魅力。」 梵谷博物館的授權主管 Laurine Van Rooijen 也同樣表示,他們希望通過這次合作激勵更多與梵谷,與藝術有關的人。
  • 梵谷摯愛情深的弟弟-提奧
    成年後的提奧和文森特,年輕有為的畫商和一生落魄的畫家之間彼此信任託付,互相欣賞敬愛憐惜,且終身不悔。在長久信件來往的相伴生活中他們已經彼此相融,成為了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一起的時候,提奧能夠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孤身一人時他便會陷入迷茫,失去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因為有文森特的存在,提奧的生活才會覺得充實完美。
  • 《至愛梵谷》豆瓣評分8.6!被認為是一劑「流行文化的毒藥」
    眾籌中的禮品之一,梵谷布偶(圖片來源:Kickstarter)在眾籌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一共有12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家和動畫師在波蘭和希臘的工作室中接受繪畫訓練,最終以65000個畫面構成了今天這部代表著梵谷的藝術、熱情、坎坷的一生和他的神秘死亡的電影。
  • 湖南農民模仿梵谷20多年,看到梵谷真跡後,他去公墓跟梵谷告別
    所以他每次作畫前,都會花好幾個小時,細細觀察這幅畫,接著,他放下照片,開始作畫,途中很少會再回過頭看原畫,而他最喜歡的畫家,是梵谷。也全是梵谷的高仿畫。」正當趙小勇還想和梵谷繼續說些什麼,他卻突然消失了,原來,一切只是一個夢,但它卻是那樣真實……在後來的日子裡,趙小勇也經常夢到梵谷,夢到這個半生悽涼的畫家。
  • 美術欣賞——我看梵谷
    們基於此,我認為對於梵谷主觀表現主義形態的形成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因為梵谷作為畫家,他的生存方式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幾乎與所有的人都不同,甚至與畫家的生存方式也不同,但卻有很多相似之處。他不知道自己是個天才,不知道自己是位藝術家,他的心聲只能向唯一能夠理解和珍愛他的弟弟提奧傾訴。在梵谷給弟弟的最後一封信中寫到:「我不需要故意表達悽涼和極端孤獨的心情,我希望你能馬上看到這些畫,我覺得這些畫會把我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話告訴你... ...」。當弟弟撲到即將死去的梵谷身上已泣不成聲時梵谷卻非常平靜地說:「兄弟,不要傷心,我是為大家著想才這麼做的。」從這兩段話分析,梵谷是非常理智和清醒的。
  • 大師梵谷的靈感從哪來,米開朗基羅?米勒?還是梵谷自己?
    印象派聚會,中間坐著的那位就是梵谷色彩的冷暖,補色對比關係,這些理論都來自印象派的繪畫實踐,印象派打開了色彩王國的大門,梵谷和很多印象派畫家關係密切,經常參加印象派的聚會,一起探討。其他的畫家,隨著刻畫的深入,會逐漸把調子隱藏在細節裡,最後作品完成的時候,很少有調子的排線了。米開朗基羅不一樣,他的素描始終都有排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