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和我

2021-02-19 言雨之庭

「在世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是無名小卒,一個無足輕重,又討人厭的樣子。這樣的人在現在,以及將來,在社會上都難有容身之處。總而言之,我就是最為低賤的下等人。可是,就算這已成為了無可爭辯的事實,總有一天,我會用我的作品昭示世人,我這個無名小卒,這個區區賤民,心有瑰寶,絢麗璀璨。」

——文森特·梵谷

《神秘博士》第五季第十集,梵谷來到2010年的巴黎,親耳聽到博物館館長評價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哭得像個孩子一樣……

——網易雲熱評

如果讓我說出一個最喜歡的畫家,大概就是文森特·梵谷了。

梵谷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我開始關注和喜歡上梵谷,是在高中時代。

從前的少兒美術教育不太講畫家,也不太提名畫。小學在美術班的老師常讓我們臨摹一個喜歡畫奇怪長脖子女人的畫家,他的名字和他的人物畫的脖子一樣長——莫迪利亞尼。

莫迪利亞尼這個拗口的名字成了我小時候知道的第一個畫家,在美術啟蒙階段,我對藝術家一無所知。直到後來初中高中才突然想起小時候臨過數次的這個畫家,一查才知道他一生放蕩不羈,頹廢且短命(終年36歲)。

在初中學了素描之後,加之歷史課的提及,對文藝復興三傑產生了一點興趣,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這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和其精妙無比的繪畫令人神往,不過那時候也只草草的臨摹了幾張達文西的素描而已。

我是什麼時候開始突然想起梵谷的呢?已經記不清契機了。

梵谷在大眾的印象裡是一個天才和瘋子,並留下了不太能夠看懂卻價值連城的名作。這樣的人設實在是一個標準的藝術家。大概是在胡亂臨摹的階段,我用小學剩下的劣質油畫棒,在黑色的鞋盒上臨摹了第一幅梵谷的畫,也是那幅最為人所知的《星月夜》。

星月夜之後,我突然對梵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於是當時買了一本《你能讀懂的西方美術史》和《渴望生活:梵谷傳》,準備好好了解一下這個人。在高中時代,我有幸碰到兩位十分開明的語文老師,他們都支持學生擴展視野,以各種材料進入作文寫作。去了解梵谷,一方面源於對畫畫的興趣,另一方面也來自於高中時那種 「我用一個別人不知道的素材寫作文」 的中二的自傲。

讀了梵谷傳與美術史後,梵谷算是深深印在我心裡了。漸漸地,從前那些看不懂的扭曲的畫,仿佛在認識他的人生後像冰凌一樣逐漸化開了。而印象派、後印象派偉大的實踐、變革和成功,也讓我直接沉迷於十九世紀的法國藝術了。

至今甚至還有一段高中時的錄像,是高二語文老師為我錄的早讀時我和同學們分享梵谷的故事。那會正是沉迷臨摹梵谷、寫梵谷的青澀時期,我做了一個介紹梵谷生平的ppt,向老師申請在早讀時給大家講。那時候對梵谷的感情,其實更多是帶有高中生寫作文的那種愚勇——明明還不甚解,就開始向同學們介紹起來了;明明並無生活體驗,卻所盡所有感情代入他,極所有句子描繪和讚美他。

唯一不可否認的是,那時候真的太喜歡梵谷了。

讀梵谷和看梵谷,讓我有種暗自竊喜的相見恨晚的感覺,仿佛自己是一個能讀懂大師的有所感應的後世人。第一次如此認真的了解一個畫家,也讓我對繪畫有所改觀。原來畫和人冥冥之中是一體的,看畫和看人雖然是兩件事,但結合起來卻又有神奇的效果。至少我知道了這個人們以為的瘋子其實一路在尋求理解和表達善良,只是獨特的性格使他難以和人們 「正常相處」 。

在十九世紀的法國鄉下,一個火紅頭髮的荷蘭佬每天在太陽的暴曬下畫田野山川,被小鎮的人認為是瘋子。而今天的許多藝術家,或是早已被歷史正名了的畫家,他們的作品同樣不被大眾理解,被認為是瘋子。藝術與普羅大眾的關係就是這麼微妙,大眾一邊在要求藝術要被人理解,一邊又只願意用自己少的可憐的藝術感知去生猛地辨別「美醜」。好吧,那梵谷還是被稱作是瘋子更好一點。

這幅臨摹梵谷自畫像是第一次臨自畫像,畫的過程記憶猶新。那是高中放假某天的一個清晨,像歌詞寫的「在五月的早晨終於丟失了睡眠」,我爬起來看梵谷的畫冊。看到這幅帶著陽光的自畫像,就開始臨摹起來。清晨十分寧靜,窗外偶有鳥叫,我卻異常激動,我記得當時像魔怔了一般去模仿那一叢叢毛茸茸的筆觸,畫他的帽子,他的鬍子,和畫中所有的調子。那時候甚至好像喘著粗氣,仿佛自己也長了火紅的鬍子一樣。

我還一直很喜歡梵谷的素描。弗洛伊德說(畫家弗洛伊德):「梵谷沒有一幅畫是不好的。」梵谷的素描所帶的那股拙氣,正是他的神品所在。過分結實的結構,明暗的對比,還有粗粗的調子,就這樣描繪出一個個場景和人物。看到這些素描,我分明就看見一個壯實的長著火紅色鬍子和頭髮的人在笨拙地在紙上塗塗抹抹。

我嚮往梵谷的用線。梵谷的素描和他的油畫一樣,線條十分靈動,被描繪的東西被高度概括,像裝飾畫一樣以線的形式盤繞在紙上。在素描中更是如此。

直到一兩年前,我才偶然在一個小小的地方看到,原來梵谷素描用的不是鉛筆也不是鋼筆,而是蘸水筆。更確切的說,並不是普通的蘸水筆,而是蘆葦筆。梵谷每到一個地方寫生,就隨手削幾根蘆葦作筆,蘸墨水畫畫。這個發現真是太令人激動了,好多年來我都一直訝異於他素描中墨線的粗細和深淺變化,原來竟是來自於如此平凡的材料!

後來我就用小區裡乾枯的竹子削筆畫畫,蘸墨水後通過蘸一點清水來調和墨水的深淺,果然達到了梵谷那種十分趣味的線條效果。

最近一次被梵谷觸動是前幾天。同學推薦我看陳丹青的文化節目《局部》,裡面有一集講的是梵谷。陳丹青通過他收藏的一張梵谷的未完成的小習作的卡片為引,慢條斯理地講述了他對梵谷的讚美。

我特別喜歡他對梵谷的描述,他說梵谷是一個憨人。這個詞用的真好,若論技法畫功,梵谷在畫家中實是倒數,甚至可以說是笨拙。憨,就是笨的意思,但憨人又不是傻子,有種冒犯和貶義。憨人給人感覺是單純、耿直、不靈光,用它形容梵谷確實貼切。

陳丹青又說,有時候憨人的內秀可以讓人驚嘆,這又說的真好。梵谷就是一種憨人的內秀吧,其人其畫,都是拙而粗,但細品之後,那份隱藏在秕谷之下的天才就顯露出來。畫界將憨畫作神韻的,梵谷應屬第一。

印象最深的還是陳丹青說,他的一個畫家朋友去他家,只在他那張梵谷的小卡片前停了下來,說:「畫的真他媽的好。」陳丹青在這集中也多次表達,面對梵谷,你無法評價,言語失去了力量,只能感嘆一句這他媽的就是藝術。

我無法想像一個以畫為生的人是如何在一輩子不受賞識的境地下高產地留下這麼多傳世名作的,也無法想像一個內心極其敏感脆弱的人在被貶低和抨擊後又是怎麼寫出詩一樣讚頌世界的信的。如開篇引用的網易雲熱評中說的,梵谷雖然立下志向將來全世界都要學讀他的名字 「gogh」 ,但如果真的知道自己從一個無人問津的憨人變成影響世界的偉大藝術家,也一定會像孩子一樣哭出來吧。

最後放一張今天畫的梵谷自畫像。

喜歡梵谷的幾年裡,感覺自己的畫技也在長進,臨摹臨的更好,畫其他東西也帶一點梵谷先生的影響了。《局部》裡說普桑模仿文藝復興,結果成了普桑的法國優雅;塞尚模仿普桑的均衡,結果成就了塞尚的現代藝術。繪畫就是在模仿中進步的,希望自己也能在模仿中爭取更多可貴的進步,也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畫家。

最最後把今天畫畫的視頻帶上——

相關焦點

  • 美術欣賞——我看梵谷
    如果把梵谷和我國歷代上幾位與其有相似之處的藝術家諸如:張旭、懷素、米芾、黃公望、徐渭、朱耷以及當代的石魯等並列起來看的話,梵谷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病人,頂多可以算作精神失常。用現代醫學研究的結果定義就是:連續性癲癇症、憂鬱症和極度的孤獨症。我認為梵谷其實是死於孤獨,死於無人對他的理解和認識,絕不是「由於精神病發作而開槍自殺」之類的原因。
  • 《至愛梵谷》:探究梵谷寂寞瘋狂的人生,重現天才的孤獨和偉大
    他悽婉孤苦的一生唯有通過繪畫表達內心,正如他自己所說: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畫,並能夠通過我的畫感受我的內心。這部偉大的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梵谷的一生,探究他的內心,理解了這個獨一無二的藝術家悽慘的人生,並且讓我們領略了那些家喻戶曉的名作成畫的過程,以及這些世界名畫背後的故事。
  • 都熟悉梵谷的向日葵和自畫像,很少人知道梵谷的椅子
    但我想知道梵谷的椅子是不是畫在一個更樂觀的框架裡,作為藝術家的寶座,創造力的寶座。有些人認為梵谷是在悲劇的模式下畫他那把空椅子的,這是因為他擁有一幅英國藝術家盧克·菲爾德斯畫的《空椅子》。這幅版畫是為了紀念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去世,它展示了狄更斯去世那天他荒廢的書房。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1973年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向公眾開放,1999年和2015年兩度擴建,如今是荷蘭首都最富盛名的旅遊地標,我曾兩次前往參觀。散步在奧維爾公墓,我想起梵谷和提奧談他的《麥田裡的收割者》那段名言:「我從這個收割者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 拼命地在烈日下趕活——我從中看到了死亡的形象, 在某種意義上, 把麥子想像成人類在被收割。」
  • 梵谷逝世125周年由125位畫家打造而成,以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
    「我心藏有瑰寶燦爛如歌,唯有畫作可為我吟唱」天才都是孤獨的,我不贊同。心地善良的瘋子,能夠觸摸到天上的繁星。政哥最喜歡梵谷的畫作是《星月夜》,有幸聽到過一次解讀。大致的意思是人不能夠觸摸到天上的星星,於是梵谷畫了一棵樹,攀爬樹木到天上撫摸星光。
  • 文森特·梵谷:在天才和瘋子之間徘徊的苦命人
    偏執的梵谷為了見到表姐,竟然拿來一盞煤油燈,將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燈的火苗上,對叔叔說,「我的手放在燈上多久,您就讓我見她多久。」梵谷的叔叔見狀,迅速將燈吹滅,並將他帶到附近的一個酒吧,將他灌醉。然而,喝醉酒後的梵谷仍然沒能見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強硬的回答:「你永遠不可能和她在一起!」巨大的悲傷充斥著梵谷的心,使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備受摧殘。
  • 獻祭的殘損和梵谷的斷耳
    12月11日,當他沿著梅尼蒙丹大道行走的時候,他「要求太陽給出建議,他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念頭,他盯著太陽對自己進行催眠,猜想太陽的回答是肯定的」。從而,他似乎得到了批准。「懶人啊,擺脫你悲哀的狀態吧」,太陽似乎是這麼跟他說的,通過思想的傳遞。「在對自殺有過沉思後」,他補充道,「咬掉一根手指似乎並不難。我告訴自己:我總能做到。」
  • 是瘋狂的藝術家,還是真實的梵谷,是誰創造了梵谷?
    很自然地,他的大部分畫作都留給了提奧,確切的說是留給了自己的弟媳和侄子文森特·威廉·梵谷(使用了與梵谷相同的名字)。因為提奧在他離世的第二年也因為哥哥的影響而導致精神崩潰去世。之後母子二人一生都在為梵谷的畫的宣傳而奔走。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他一共有一個哥哥,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
  • 紀念梵谷逝世130周年——​透視梵谷的朋友圈
    他擅長描繪那些巴黎夜總會和歌舞廳豪放不羈的妓女和舞女的生活和表演場景而著稱。土魯斯·勞特累克是梵谷的鐵哥們,有一次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展覽會上差點與一位詆毀梵谷的比利時畫家決鬥,雖然是殘疾之身,卻敢為朋友兩肋插刀!
  • 梵谷逝世130周年:梵谷是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綜合各種蛛絲馬跡,奈菲和史密斯「合理推測」,誤傷了梵谷的就是雷內等人,地點並非麥田,而是村莊另一頭的馬廄或糞堆。毫無疑問,《至愛梵谷》的導演和編劇吸納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天才在37歲時死於小混混之手,儘管誤傷不如自殺悲情,但是這裡面有巨大的荒謬。梵谷說:「不要指控任何人」,電影試圖表現他的寬厚與自我犧牲,行止高尚,像世上的光。
  • 正月初四|梵谷和發黃的牛皮紙
    Seated Zouave文森特·梵谷致威爾頓·梵谷的信,其中包括埃特花園的回憶和讀小說的女人的素描Letter from Vincent van Gogh to Willemien文森特·梵谷給西奧·梵谷的信以及蟬的素描Letter from Vincent van Gogh to Theo van Gogh with sketch of Cicada
  • 湖南農民模仿梵谷20多年,看到梵谷真跡後,他去公墓跟梵谷告別
    我的生活,就是我的藝術。——馬塞爾·杜尚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而「老員工」張正京,也手把手教趙小勇油畫技法,沒想到趙小勇特別有天賦,短短半年,他就順利出師,但可惜的是,在後來的日子裡,趙小勇一幅畫也沒賣出去……這時候張正京忍不住指點他:「你別自己畫畫了,你去模仿梵谷他們的畫,好賣!」就這樣,趙小勇和梵谷,結下了難以割捨的緣分。
  • 別樣荷蘭 | 走進梵谷森林 看私藏珍貴梵谷名畫
    熱愛大自然的我,怎能錯過著名的荷蘭國家森林公園「梵谷森林」。這裡是荷蘭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由熱衷狩獵的成功商人安東和狂熱的藝術品收藏家海倫庫勒慕勒(Anton and Helene Kroller-Muller)夫婦於二十世紀早期所建立的童話世界。
  • 我們不敢面對粗糙和衰老,以致無法理解梵谷
    ▲ 除了第一張,其他畫都在庫勒·穆勒美術館梵谷的《阿爾勒的咖啡館》在這。我去的那天下午訪客很少,承包了大半個森林和美術館。成群的綠色,聽說還有小鹿和野豬。文森特曾為了阿爾勒離開巴黎,也會為了這捨棄阿姆吧。這兩年我跑過不少梵谷待過的地方。
  • 梵谷先生,生日快樂,我替世界向你道歉
    3月30日,是梵谷的生日。英劇《神秘博士》有一個片段,梵谷穿越回現代,在巴黎奧賽美術館的梵谷展廳,親眼目睹人們對他畫作的欣賞和讚美,聽到教授的評論:「表現痛苦很容易,但用自己的痛苦和激情,去表現人間的喜悅和壯麗,在這一點,沒人能比得上梵谷。在他之前沒有,在他之後可能也不會有。
  • 梵谷生前的心願——總有一天我會找到一家咖啡館展出我自己的作品」!
    他曾對弟弟提奧說:「我有一種作畫的強烈衝動……」 他起初師從海牙畫家莫夫,在學習中他對荷蘭畫家倫勃朗和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米勒的藝術產生了濃興趣,並認識到藝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結識了一批印象派畫家,接觸了許多知名畫家的作品,並深受印象派和日本版畫的影響。
  • 遇見名畫梵谷星空藝術館讓你與梵谷面對面
    10月1日,梵谷星空藝術館國慶前亮相解放碑大都會廣場,藝術館內神奇的魔幻空間,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前往體驗,觀眾們能身臨其境感受梵谷的畫作。藝術館內有許多與梵谷作品相關的各種展品和設施。遊人可以坐在星空下的屋頂上,仿佛置身於梵谷的《星月夜》當中。
  • 火中取慄的人:文森特•梵谷
    (摘自梵谷致其弟泰奧書信。)看陳丹青【局部】,聊到梵谷,先生對這位天才的評價大意是:梵谷屬於那種內秀型的畫家,表面愚魯實則內在機巧,用中國老話說是大巧若拙。 我十分同意。
  • 今天祝梵谷生日快樂!
    帶著這些好奇心,我看了2017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動畫電影榜單中排名第二的《Loving Vincent》(《至愛梵谷》)。這部電影的獨特之處在於是第一部全油畫動畫片,一秒12幀,一幀一幅畫,一共六萬多幅油畫,由100多位藝術家繪製而成,wonderful!毫無疑問是一部視覺盛宴,僅僅是這部影片製作之精緻就足以吸引人去觀看和欣賞。
  • 梵谷名作欣賞,倒數第二幅最為打動我
    草和蝴蝶創作於1887年5月 - 1887年7月,現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交際花(仿愛森)創作於1887年10月 - 1887年11月,現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這幅畫說明了梵谷對日本和日本版畫有著濃厚的興趣。該畫曾用於巴黎Illustré雜誌的特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