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甘肅積石山11月8日電 題:甘肅積石山的「幸福密碼」:「僑」接世界,向陽而生
作者 丁思 艾慶龍
若是天氣晴好,甘肅藏族教師方小雄會走進校園溜達,這是她的母校,也是她工作的地方。嶄新的塑膠跑道、溫馨的學習園地、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宣洩室……這裡新近發生的一切,都讓方小雄感嘆「如今的積石山孩子,太幸福了」。
11月7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左三)一行赴甘肅積石山縣調研考察吹麻灘小學。 中新社記者 高展 攝
甘肅積石山縣,是國列省列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國國務院僑辦自1998年起定點幫扶。2018年機構改革實施後,中央統戰部繼續支持和幫扶該縣脫貧攻堅,累計落實捐資、引資及捐物折價1.27億元(人民幣,下同)。
方小雄所在的吹麻灘小學,始建於1928年;2018年以來,在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捐款1000萬元的幫扶下,硬體和軟體設施得到改善。
「我們那時候上學很苦,踩著積雪去學校,整個褲子都溼透了;冬天學生們還輪流從家裡帶些木柴生火取暖。」39歲的方小雄實現兒時當一名教師的夢想,希望孩子們能通過教育來改變命運,盡己所能幫助他們。
11月7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中)一行赴積石山縣調研考察柳溝鄉陽山村扶貧車間。 中新社記者 高展 攝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一行7日在積石山縣調研定點扶貧工作。沿著縣城新修的公路蜿蜒而上,遠處的太子山山頂還有未消融的積雪,村子兩旁因地制宜添置了花草林木,由僑商捐贈的太陽能路燈「守護」著老鄉們夜間行路。
柳溝鄉陽山村村史館內記錄著家鄉今昔翻天覆地的變化,笑容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照片上。忙碌和努力,成為了積石山人的新面貌。
在該村阿陽布鞋「巾幗扶貧車間」內傳來笑聲,43歲的董金蓮和姐妹們正在趕製手工鞋墊和縫製雨傘。繡娘們的手工作品還走出深閨,漂洋過海在韓國首爾展出。
「家裡農活幹完了,我們就過來這邊做手工,說著呢笑著哩,還能自己掙錢,再也不用看掌柜臉色要錢買東西了。」董金蓮說,感謝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讓家鄉變美了,更重要的是,人變得自信多了,精神頭很足。」
22年的幫扶,大家都親切稱積石山為「咱們的積石山」。譚天星多年來參與了這項定點幫扶的工作,見證了積石山扶貧歷程和發展變化,也見證了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對這裡的深厚感情。
粵港澳甘肅總商會執行會長、銀河國際集團董事長林熙明紮根甘肅十年,為積石山脫貧攻堅「牽線搭橋」。該集團2019年投資3000萬元在當地建成良種牛繁育示範基地,通過運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多渠道增加農戶養牛收入,發揮帶貧效益。
今年以來,中央統戰部還協調中法友誼互助協會,捐贈12萬元對當地2所小學40名貧困學生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資助;協調澳大利亞華裔醫療隊開展義診活動,對該縣200名貧困患者開展白內障手術……
11月7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一行來到甘肅積石山縣調研定點扶貧工作,考察了學校、醫院,以及光伏扶貧電站、良種牛繁育示範基地項目、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等扶貧產業,入戶走訪了農村脫貧攻堅情況。調研結束後,中央統戰部調研積石山縣工作座談會在該縣舉行。 中新社記者 高展 攝
「國僑辦和中央統戰部的定點幫扶,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突出貢獻,展現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無私的人間大愛。」積石山縣委書記馬正業說,該縣2019年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全縣20355戶、10.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
譚天星說,中央統戰部堅持項目扶持、資金援助、產業扶貧和智力幫扶同步推進,這與各界對積石山的關心和支持分不開,更是積石山人共同奮鬥的結果。「咱們的積石山」這樣一份感情和責任,會長期地延續下去,幫助積石山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支持產業發展、教育醫療水平提升、人才培訓、民生改善等方面多辦一些實事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