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鵑就是我們俗稱的「布穀鳥」,也是我國杜鵑科17種鳥類分布最廣,最為常見的一種。畫面中的大塊頭「寶寶」就是大杜鵑的雛鳥,而小小的「義親」是東方大葦鶯。杜鵑科的鳥類大多都是「巢寄生」者,它們繁殖後代的方法就是把卵產在其他鳥的窩裡,由別人代為孵化,養育。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大杜鵑作案的全過程:雌杜鵑先站在樹梢或電線上俯視著蘆葦蕩,仔細觀察和篩選合適的大葦鶯的巢,一旦發現有機可乘,就迅速的飛下來,在大葦鶯的巢中產下一枚蛋,並叨走一或兩枚大葦鶯的蛋,吃掉或扔掉。這個過程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實在是神不知鬼不覺。大杜鵑的蛋往往會比大葦鶯的早出殼兩三天,這個剛出生不久的小惡魔馬上凶相畢露,會趁大葦鶯不注意時,弓著背把巢裡的其他蛋頂出窩,就算有比它早出生幾天的大葦鶯小鳥,它也會憑著自己個頭大,力氣大把它們擠出巢,掉在水裡淹死,最後獨霸巢穴。可憐的大葦鶯夫婦還蒙在鼓裡,每天飛出幾百次的捕捉昆蟲餵食這個「義子」,大杜鵑的幼鳥生長很快,不到半個月就長的比「義親」大幾倍,巢裡早就容不下它了,它會站在巢上或蘆葦上繼續讓「義親」餵養,快能飛行的最後一周,它會在巢的附近練習飛翔,並一刻不停的鳴叫向「義親」討要食物,這就是圖片中展示的階段。
為什麼說大杜鵑是巢寄生鳥中高手中的高手呢?首先它能在幾十種的鳥巢裡寄生,選擇面最大。其次,雌大杜鵑每次在寄生巢中產一枚蛋,一個繁殖季能產數十枚蛋,這樣成功率就高。第三,大杜鵑的蛋很小,與寄主的差不多大。第四,蛋的形態和顏色也會改變,模仿寄主鳥蛋形狀的顏色。第五,大杜鵑總是選擇當地最有優勢的鳥種,這樣更有利於雙方後代的延續。
科學家研究發現:「巢寄生 」鳥的這種特異性遺傳信息由雌鳥傳給後代的
最後有個待解的問題留給大家:大杜鵑的幼鳥學會飛行後是聽到親生父母的召喚飛走了還是從來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
老楊 201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