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打著正義的名字,做著蹭流量的惡臭之舉…
別扯著正義的大旗,恰著人血饅頭的事情…
1.
同樣是嘻哈歌手,差別怎麼那麼大呢?北大學生吳一凡將魯迅文章改編成rap,被人民網正面報導;微博帳號為@BOPeeep的女孩的《外方內圓》diss方方日記,是年輕一代對文化殭屍的「降維打擊」,妙不可言。但是最近有一個嘻哈歌手的新作品,歌名就叫《星星醒醒》,卻令人難以恭維。
他在正式發布之前先做了個小預告:「毫不誇張,這將是我短暫音樂生涯的又一巔峰之作」得意洋洋的語氣,溢於言表。
我去大體看了一下,這首以李星星第一人稱口吻的rap歌詞寫的粗俗露骨,令人作嘔。
這不能叫做發聲,這是對受害者的侮辱和再此加害,我絲毫感覺不到為李星星著想的顧慮,只看到了蹭熱度的赤裸。
表達的方式有千萬種,如此敏感的話題不應該在保護好受害者的前提下來表達嗎?這不是該蹭的熱度。
用強調受害者的悲慘來發洩施暴者仇恨,無濟於事且反效果一直強調受害者的痛苦不會傷害到犯罪分子,只能加劇傷害到這個年輕的女孩兒。
我們的矛頭應該一直指向包庇權貴的當地警察和卑鄙變態的犯罪者。
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女孩的勇敢發聲,而不是一次次的再次傷害。
2 .
幾乎每個在熱點災難問題發表觀點的作者都可能收到過一句話:
「你這個蹭熱點吃人血饅頭的!」
為「弱勢個體發聲」和「吃人血饅頭」的分界點在哪裡呢?
「說話的自由」和「鍵盤俠」的分界點在哪裡呢?
我不禁想到2月份兩則文章被定為吃「人血饅頭」的典型案例,一則是《一個武漢女生的日記》,另一則是《凡人李文亮醫生臨終遺言》。
《一個武漢女生的日記》日記的主人公小杭在1月31日已經做出聲明,表示自媒體未經許可請勿公開這些信息,以免造成誤解和麻煩。而某微信公眾號的集結其日記發表,打上了原創標籤,而且還開通了讚賞功能,文章迅速10w+,超5萬在看,約2萬次打賞。
吃人血饅頭的「惡臭」文章,是在不尊重當事人的前提下偷偷發出來的,藉助武漢女生的題材,吸引更多流量。
對此,主流媒體和有社會擔當的自媒體人紛紛發文:直言其「消費苦難」「吃人血饅頭」。
日記女孩在個人豆瓣帳號呼籲外界不要過多打擾,不然只能銷號啦。
另一篇叫《凡人李文亮醫生的臨終留言》。這篇更牛了,斬獲雙10W+,讚賞人數兩萬多,單篇流量加上讚賞收入大概能超過10萬。
號主自行想像、煽情撰寫、並且套上「李醫生臨終留言」馬甲的一篇文章。用第一人稱發文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你不是當事人,萬不可主觀臆斷,或者僅僅為了迎合大眾,製造爆款而胡編亂造,誇大其詞。
3.
在此,一些自媒體人為了博出位,製造爆款,無限誇大事實,標題黨吸引眼球,把事情講的非黑即白,把人性分的非善即惡,把愛情裱的非蠢即智,把生活繪的非喜即悲。
文章僅僅是賺錢的工具,這個工具是什麼,有什麼價值,已經不再重要了。
前有大v咪蒙被封禁,現有標題黨的「愛國主義」生意經.....
4月15日,多個微信公眾帳號發布多篇「越南為何渴望回歸中國?」「印度曼尼普爾為何渴望回歸中國」為題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有網友稱,這些文章是所謂的「標題黨文章」。
發布多篇「某國渴望回歸中國」文章的,是一個叫「最新汽車的資訊」的公號。這類文章的常見路數是:某某國,或者某某國的某某民族,歷史上是從中國遷過去的,但一直心向華夏,保留著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文化風俗,現在就「特別想回歸中國」。
以《印度「曼尼普爾」為何渴望回歸中國》為例:該文稱,印度「曼尼普爾」可溯源至我國西漢時期,「雖然他們身在『曹營』,但一直渴望回到祖國。」
這裡面一沒有考證,二沒有調查,三沒有採訪,完全是空口說瞎話,壓根不能信。
這是自媒體最好的時代,也是最亂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