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志願時,我們會發現大學被分成了不同的檔位,有211、985、雙一流大學,還有雙非一本大學,然後就是二本大學、三本大學。
「學歷不重要,我們更看重能力。」這是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仿佛在你學習疲倦、生活困頓時,腦袋會突然閃現出一些「無用論」,在沒進入社會前,也總會聽到很多人鼓吹「學歷無用論」,如果天真的你信了這些場面話,社會總會給你重擊一錘。
學歷不重要,身體很誠實。
碩博畢業又如何?還不是找不到工作,小區門口大媽都能月入三萬,學歷沒有用。這些「學習無用論」很多人都聽到過,很多大公司招人宣傳時也告訴你:「學歷不重要,我們更看重能力。」但真到了他們招人的時候,身體還是很誠實的: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HR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校招時只會去985大學。很多時候自己找工作投簡歷時,學歷也往往是第一道關,學歷達不到要求,你的簡歷基本都要石沉大海。
工作沒有高低之分,但學歷有。
填報志願時,我們會發現分數線分為提前批、本科批、專科批,大學也有不同的檔位,有重點大學和普通本科,本科之後,就是專科院校和高職。說起本科和專科,大部分人都知道有什麼不同,就是畢業的文憑不一樣。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教育的不斷前行,大學生的含金量已經不再像之前那麼高了。
畢業生在選擇就業的時候,都希望可以進入大型的企業或國企央企工作,由於供不應求,現在很多的國企單位,對於應聘者的要求都比較高,除了本科以上學歷之外,還需要學生擁有重點大學的學歷,那麼也就意味著只有是畢業於985、211大學的學生,才有機會參與到國企的面試中,很多學生基本上就是「不戰而輸」了。不是說進了國企央企就不得了就能無憂,每份工作都同樣值得尊重,沒有高低之分,社會上每個崗位都需要有人維持,只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學歷歧視?
有人說,名校畢業不代表有能力,學歷低的人也不乏有真才實學者,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這是學歷歧視。就拿一本和二本來說,雖然現在是平行志願,但錄取的時候,仍是按照提前批、本科一批的順序先後進行投檔,以高考分數線來說,重慶2020年理科本一批500,本二批411分,相差89分;文科本一批536分,本二批443分,相差93分;專科批文理均180,連本科錄取線一般都未達到,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顯然「歧視」這個詞不適用,也並不是說專科生就沒有能力,只是所長之處不同。
公司招聘時也是這種道理,由於時間成本,學歷篩選是最有效的方法,學歷低大概率代表個人學習能力或學習態度不夠好,因此淘汰低學歷並非歧視,而只是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不可否認學歷低不代表能力差,但每年的畢業生成百上千萬的,泱泱畢業生,最不缺的就是人才,這就是現實必須面對的,學歷也已然成為大公司的門檻。
我們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人鼓吹的「某某無用論」在你低谷時並不能安慰自己,很多人說到這些無用論這麼坦然,是因為自己並不缺少或已經成功,說學歷不重要的大多數也是不需要為學歷發愁的人,學歷不是評判一個人能力和未來發展的標準,但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反射出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眼界等,拋開收入問題,書讀的多了,會幫助我們洗去浮躁,心態和眼界都會變得更開闊。
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夜暴富的實例只會越來越少,腳踏實地才是通向成功最容易的路。讀書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但讀書是低風險高回報、能夠改變出身劣勢,且最為公平的出路。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啦,關注了解更多中高考資訊!歡迎各位小夥伴點讚、收藏、分享、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