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說過一句話:我要努力把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唇上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朱麗華非常喜歡這句話,她是嘉興的一名盲人中醫師,一名有24年黨齡的黨員。從醫33年來,她憑藉一雙靈巧的手,不僅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豐盈,也讓微笑出現在更多人臉上。
資助貧困生480人次、捐款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我沒有視力,卻不能沒有事業。」今年62歲的朱麗華,依然起早貪黑,忙碌在診所。她的抽屜裡,靜靜地躺著一張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
喝著南湖水長大,朱麗華的一言一行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她先後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
2011年,朱麗華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殘疾人楷模張海迪,兩人述說人生、暢談理想。牽著張海迪的手,朱麗華一臉燦爛。瞬間定格,朱麗華將這張合影擺在診所進門最顯眼處,「每天『看』幾眼,人就會特別有力量。」
熟悉朱麗華的人都知道,笑容一度從她臉上消失。朱麗華曾有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是田徑好手,能跳善跑。然而,意外卻奪走了她多彩的世界。18歲,朱麗華徹底跌落無盡黑暗。「當時覺得人生迷茫,躲進房間虛度光陰。」在朱麗華最無助時,一臺收音機成了她最好的夥伴。1983年的一天,張海迪的聲音從廣播裡傳出,她自強不息的故事瞬間點亮了朱麗華的內心:我一定要重新「站」起來。
1985年,在嘉興市民政部門和殘聯的關心下,朱麗華參加了省第一屆中醫推拿培訓班。「就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樣,重新喚起了我對生活的希望。」朱麗華邊學盲文,邊練技能。
機會來之不易,她愈加珍惜。一年後,學成歸來的朱麗華進入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為提高專業水平,朱麗華克服困難,寫出3篇專業論文,受到了業內肯定。
「困了就往頭上抹風油精,提神還能防蚊蟲叮咬。」朱麗華記不清熬過了多少個不眠夜,1998年終於拿到夢寐以求的中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嘉興首個盲人中醫師。
從33年前福利院一間房、一張床,到如今擁有自己的推拿診所、20個床位、十幾名員工。「盲人一樣可以成為家庭的頂梁柱。」朱麗華說這話時,滿是自豪。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站」起來的盲人,不只朱麗華自己。
按、捏、揉、顫……推拿室裡,李其忠的雙手一起一落,乾脆利落,手法熟練,不時與患者輕鬆交談幾句。
這分淡定來之不易。李其忠的生活一度幸福美滿,1999年同樣因為意外導致雙目失明。「當時兒子只有3歲,工作也丟了,人生一下陷入黑暗。」李其忠回憶道。
李其忠忐忑撥通朱麗華電話,沒想到她一口答應收其為徒。2006年,李其忠重拾生活勇氣,成為麗華推拿診所的一名員工。
朱麗華的手溫暖過每一位診所員工。每接收一個新徒弟,朱麗華都會手把手耐心教學,幫他們儘快掌握推拿技巧。
「一定要視病人如親人,是朱老師跟我們說過最多的話。」在李其忠眼中,朱麗華太拼了,身患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診所依舊全年無休,從未給自己放過一天假。朱麗華創辦的麗華推拿診所招收殘疾人,不但安排吃住,還免費教授推拿技能。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人在朱麗華幫助下走上了就業、創業之路。
有人不理解,問朱麗華:「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可能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朱麗華的回答很簡單:一個共產黨員不能只考慮自己。幫助一名盲人掌握一項技能,也許就改變了一戶家庭、一群人的命運。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這句話是張海迪姐姐寫給她自己的,也是寫給我們所有殘疾人的。」朱麗華說這話時,滿是憧憬。
「心中有光,生命就不會黑暗」
至今未婚的朱麗華,卻擁有上百個「孩子」。
正在浙大讀研的朱麗霞就是其中之一。「朱阿姨,我馬上就能自己賺工資啦。」緊緊拉著朱麗華的手,朱麗霞開心分享自己的生活。
2013年,朱麗霞考上浙江大學,卻因家庭貧困而一籌莫展。朱麗華得知後立即伸出援手,每年5000元的資助,讓朱麗霞順利完成本科學業。
資助貧困生,朱麗華總是很大方。1991年,朱麗華從廣播中第一次聽說「希望工程」,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拿出了140元資助雲南兩名貧困學生。
「盡我所能幫助別人,就是我最大的心願。」朱麗華說,她已資助貧困學子480人次。
朱麗華對自己的摳門卻是出了名。一件白大褂可以穿10年,20多塊錢的一雙鞋一穿好幾年,出門寧願多轉幾趟公交也儘量不打車。
「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去一元錢。」朱麗華白大褂上的黨徽,熠熠生輝。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籌建時她捐款1萬元,2008年,她響應抗震救災號召,為支援汶川地震災區救災建設又捐獻了10萬元。
沿診所長廊徑直向前,走到底就是朱麗華的「家」。20多平方米的房間裡,擺有一張桌子和兩張床,她和另一名女員工一人一張。
2018年4月27日,朱麗華籤下了器官捐獻書。「心中有光,生命就不會黑暗。」朱麗華說這話時,滿是堅定。(報送單位:嘉興市委網信辦 作者:王雨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