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新華路上的【金錨傳菜】,是安亞女士帶過去。二零一七年,正計劃離開上海去深圳。安總監臨行前約這裡,說莫怪,國企阿姨的服務風格帶著熱烈和粗獷。我是喜歡上海菜的風味,海派國企食堂的陣勢也見過不少,沒有詫異。那頓飯吃了很多個菜,從金黃的魚肚湯到黑乎乎的田螺塞肉,滿滿一桌子,還剩不少。
印象最深刻的是「金牌花雕雞」,花雕酒入了雞肉纖維內裡,鹹香醉人。
因為覺得味道不錯,又約了好友軒軒,臨行前的最後一頓飯定在這裡。吃完,軒軒把我和95送到機場。
三年來,我們聊天,軒軒還會時常提起「金牌花雕雞」的味道。
前一陣子,因為疫情從海外回來,我和95還專程去了一趟【金錨傳菜】,相當有儀式感的把喜歡的幾道菜點上,「奶香青豆泥」「蟹粉豆腐」「毛蟹炒年糕」「特色燻魚」「響油鱔絲」。不知是否受疫情影響,後廚良莠不齊,做出來的菜色和之前的水準相距甚遠,每道菜都差點意思,重油赤醬變成醬油隨便放。下次要約上軒軒再去驗證。這次沒有點「金牌花雕雞」,太大一份,比較適合四人食用。我和95這幾年隨著年齡增長,胃口不比從前,每次對著繽紛的菜單,都要糾結好一會兒,點了這個錯過那個,喜歡的餐廳就得多去幾次換著試。
餐廳:金錨傳菜
地址:新華路543號新華大廈1樓(定西路口)
推薦:金牌花雕雞、奶香青豆泥、毛蟹年糕
人均:150 💰
----
七月某個雨過天晴的夜裡,想出去散心順便找個記憶裡的餐廳把晚餐和宵夜都解決掉,走到了仙霞路。關於仙霞路的故事不要太多,這條路上寫著上海的市井腔調,又融合了些洋涇浜的味道,還有些燈紅酒綠的曖昧。好吃,也是它的特色。
早幾年和信心加班到深夜,從古北的公司大樓走到仙霞路,我倆一人提著個電腦包,也不知道哪裡來的一股勁兒,聊著就走上了小三公裡,看到【宜蘭大鼎活蝦】。信心去過宜蘭,我又對灣灣食物印象深刻,就進去了。
很有臺灣街邊阿嫲小店的味道。臺灣老闆和服務人員帶著臺客熱情迎客。
點了招牌「胡椒蝦」,很大個金屬罐子,裡面裝了半盆大蝦,蝦殼緋紅,被密密麻麻的黑白胡椒粉包裹,聞著都是辛辣。印象中每次去臺菜館,都有「蚵仔煎」,我也每次都會點,點菜的時候還非要學臺灣腔念成é ā zēng,然後看著一同覓食的小夥伴一臉問號。「三杯雞」也是「刻板印象」裡的菜,本身三杯調料(油、醬油、米酒)放進去就夠香了,這家還多放了九層塔,香氣宜人。有些食客說是紫蘇。羅勒、紫蘇、九層塔,這些唇形科香料植物,對於非植物專家來說,辨別他們真的是一大挑戰,反正我也沒弄明白過,全部都叫Basil總歸不會錯。「烤臺式烤香腸」的味道會讓人想起士林夜市的閒趣,配上切成薄片的蒜瓣,一口肉一口蒜,中和起來的味道延綿流長在口舌裡,也會生產出令人困惑的口氣。
信心是個吃不了多少東西的小姑娘,餓是餓了,吃點就飽。我那時候還是個氣吞山河的小夥子,大部分食物都裝進了我的胃,連「清炒地瓜葉」這種象徵性點到的綠色蔬菜都光碟了。
那時候一起加班較真,是難得的回憶。現在去,沒有那種苦澀裡冒出股暖流的體驗,味道還是當年那樣。
還記得吃到最後剩兩蝦,我左右手各一隻蝦舉到眼睛上,對信心喊:快看噢信心!我蝦(瞎)了!
信心被我逗樂了許久,我還非求著她給我拍了個照片。回想起來,日子就像甜甜的「蘋果西打」。
照片找不到了,大概就是這樣,信心那邊可能有存。
餐廳:宜蘭大鼎活蝦(仙霞路店)
地址:仙霞路671號(安龍路與仙霞路西北角)
推薦:胡椒蝦、三杯雞、烤臺式香腸、蚵仔煎
人均:130 💰
----
早些年有個遺憾是沒能組團吃到鄧師傅掌勺的一桌川菜,【鄧記食園】就關門了。【鄧記食園】到訪的散客是由鄧師傅的徒弟們掌勺,出品就真的是一言難盡,我和95因為住在定西路附近,經常過去吃點「蒜泥白肉」「宮保雞丁」「夫妻肺片」這類小玩意兒,質量忽好忽壞。問了店家怎麼才能吃到南堂川菜大師鄧師傅掌勺的「龍眼甜燒白」「開水白菜」這類花功夫的菜,店家說你得湊一桌才能成。
約好了七八個夥伴,組了個群,定了良辰吉日,想著能吃上個「開水白菜」也不枉住在這家店附近一場。吉日來臨前,我親自上門預約,遵從內心的儀式感。結果走到犄角旮旯裡一抬頭,店在拆遷。一問得知,鄧師傅因為和房東交惡索性把店鋪給關了。
我看著灰頭土臉的店招一陣失落,在群裡跟大夥通報鄧記之約就此夭折。
所以,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吃到「開水白菜」。
餐廳:鄧記食園|二零一七年停止營業
地址:定西路737號(近延安西路)
推薦:既然已停業,就不推薦了
PS. 寫到【鄧記食園】,和文章標題對不上——最近一次吃到也是二零一七年的事兒了,不算是「最近有在吃」。但還是忍不住記一筆,這個沒約成的局。
-會繼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