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孫作東推翻生命科學基礎經典理論霍奇金的「離子學說」

2020-12-16 解密腦

近日,在美國醫學科學期刊Journal of US-China Medical Science (UCMS)同期刊發黑龍江省亞歐腦科學研究院孫作東研究員的二篇論文——Enlightening Point of View Based onPotassium Channel 「Origami Windmill」 Model(基於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的啟發性觀點)、Interpret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Generation Mechanism in Cardiomyocytes by Potassium Channel 「Origami Windmill」 Model(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發生機制)。其中,《啟發性觀點》一文用了23個版面對1902年以後有關細胞生物電產生機制的基礎理論研究與經典基礎實驗結果進行了梳理與批註,從根本上推翻了Hodgkin學派創立的「經典」理論——離子學說,徹底否定了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數學模型——Goldman-Hodgkin-Katz(GHK)方程與Hodgkin-Huxley(H-H)方程。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是細胞的基本特徵。1939年,Hodgkin與Huxley測出了神經纖維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差。目前,解釋細胞生物電現象的理論基礎就是Hodgkin學派創立的離子學說以及依據離子學說所建立的GHK方程與H-H方程。事實上,人類對細胞的生物電現象的理解,並不清楚甚至出現了顛覆性的認知。自1902年Bernstein膜學說提出至今的118年間,細胞的生物電現象一直是生物學領域未解世界之難題。

論文作者孫作東研究員自1994年始,應用經顱電、經顱磁電刺激技術發明的系列腦病康復治療設備——腦功能康復治療儀(1995)、抑鬱症治療儀(2011)、帕金森病治療儀(2011)、阿爾茨海默症治療儀(2014)等,均為世界首創,被廣泛地應用於腦神經疾病臨床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康復治療效果。作為發明人,為了闡明儀器設備治療機理和重大腦病的發病原因,應用物理生物學原理,從細胞分子水平相繼提出了「腦細胞激活論」(2015)、「鳩子論」(2019)以及「K+通道『摺紙風車』模型」(2019)。K+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的建立,經歷了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推演過程。應用「摺紙風車」模型原理,已經合理地闡釋了神經纖維細胞與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發生的全過程,因此得出的核心觀點與傳統理論離子學說背道而馳,即:細胞動作電位下降相,由K+內流所主導。離子學說則認為,細胞動作電位下降相,由K+外流所主導。面對如此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作者追根溯源,對原有知識體系進行了梳理和批註,認為:

離子學說存在先天性不足。離子學說的基礎是膜學說,離子學說對膜學說可能正確的觀點沒有明確肯定,對膜學說可能錯誤的觀點也沒有明確否定。無論是膜學說還是離子學說,都忽視了離子通道的結構與特點——進出口分別獨立、離子進出通道「同向共享」,沒有發現細胞動作電位的本質和膜內外離子交換的規律——膜面積守恆而離子數量不相等,致使後來的一系列實驗研究工作誤入歧途,使解決問題的方法變得越來越複雜和讓人難以理解了。應用離子學說,正向推演,邏輯上無法自洽,而且與實驗結果相矛盾;逆向推演,在下一時程前無法還原到動作電位的初始狀態。離子學說現在的處境,就如同當年託勒密的「地心說」一樣,科學家們為了維護地心說,在理論計算結果與實測數據不符的情況下,將幾十個「本輪」「均輪」加到了既有體系上,結果是地心說依然無法自圓其說。

「同向共享」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

引自UCMS論文:基於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的啟發性觀點

GHK方程與H-H方程存在原則性缺陷。GHK方程,引用Gibbs-Donnan平衡原理、定場學說是錯誤的,更不適合應用Nernst方程進行計算,而H-H方程引用歐姆定律和膜電導,看似合情合理,實則犯了方向錯誤,並誤導了之後的科學家們,而將Na+、Cl-、K+、Ca2+等離子的濃度的變化量作為模型的主要參數,更是GHK方程與H-H方程的致命缺陷。非常矛盾的是,這些原理和公式不適合被引用的原因,卻被當成了引用的理由。在此基礎上,推演出的GHK方程、H-H方程是缺少科學依據的。「四個參數畫大象,五個參數鼻子晃」,用缺少科學依據的數學模型解釋一個自然科學現象,無論這種解釋多麼完美多麼神秘,其科學性及適用性都應存疑。起步於歐姆定律,結果卻不能與歐姆定律自洽,這不符合奧卡姆剃刀原理——若無必要,勿增加實體。

基於離子學說及GHK方程、H-H方程存在的不足與缺陷,所產生的一系列啟發性觀點,牽涉到了生命科學的根本問題。離子通道可能「同向共享」,H2O通道、K+通道、Na+通道、Ca2+通道可能同屬於一類通道,四種通道蛋白立體結構,很可能是同一個或同一類通道在不同狀態時所表現出的四種不同「構象」,而不是或不代表是四種不同的離子通道。鈉-鉀泵、鈣泵、鈉鈣交換體等可能根本不存在,應用離子學說正反向推演的結論都證明了鈉-鉀泵、鈣泵、鈉鈣交換體的存在是不合理的;應用「摺紙風車」模型原理,對細胞動作電位實驗結果給出了十分合理的解釋,不涉及鈉-鉀泵、鈣泵、鈉鈣交換體,說明了鈉-鉀泵、鈣泵、鈉鈣交換體的存在是不必要的;如果K+漏通道能夠單獨存在,相當於否定了離子學說,K+漏通道應歸屬於「L通道」。

這些觀點涉及到的問題,不但與人類重大疾病的發病原因、治療原則與方法密切相關,而且還可能深刻地影響到生命科學領域科研人員今後的科研方向。論文的觀點均可證偽,如果能夠證明「細胞動作電位下降相,由K+外流所主導」,本文的所有觀點都將是不成立的。反之,本文的系列啟發性觀點將會不可避免地引發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場革命。

論文中明確指出,今天的生物科學家多以數學模型為基礎來研究生物學問題,並把數學模型當成是生物世界的真實存在。當數學模型與實驗測得的結果不一致的時候,不是首先懷疑數學模型的錯誤,而是用削足適履的方式讓實驗結果去附和數學模型,這種做法的後果就是一場災難,導致了現代生物科學陷入到了一個非常難以自拔的困境,且越陷越深。

論文中也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科學未來的擔憂。認為,1902年至今生命科學知識的累加,似乎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如果基礎理論從根本上就已經存在缺陷,將如何糾正?由誰來糾正?這是生命科學共同體必須面對且無法迴避的一個現實問題。這些尚存異議的「基礎知識」卻被美國當成了「公認」的理論,寫進了世界「最具權威」的優秀生命科學高等教材中和高中主流理科教材裡。例如,美國貝爾主編的《神經科學:探索腦》,美國埃裡克R.坎德爾等著的《神經科學原理》,美國B.艾伯茨等著的《細胞生物學精要》,美國伯魯塞爾等著的《細胞的分子生物學》,美國R.菲利普斯等著的《細胞的物理生物學》,美國奧爾頓·比格斯等著的《生物:生命的動力》……這些世界「最具權威」的生命科學教材,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是深遠的。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面臨教材更改問題。現在,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可以說,美國誤導了全世界。

論文通過對細胞生物電的基礎理論與基礎實驗的梳理,讓學界同仁基本看清了細胞生物電解釋的來龍去脈,其中關鍵性人物是Hodgkin,Huxley,Eccles,Katz,Skou和Agre P.,Mackinon等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同時批判性地引用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顏寧(Nieng Yan)有關Na+通道、Ca2+通道以及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冷凍電鏡三維晶體結構的論文,使問題變得日益複雜的關鍵時間節點是1949年、1957年、1960年和1988、1998年。作者因此建議,生命科學領域學者對現有生物電知識體系進行再梳理——去偽存真、正本清源,特別要重點關注Hodgkin和Huxley在1952年發表的論文: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Membrane Curren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nduction and Excitation in Nerve

作者認為,離子學說及依據離子學說所建立的GHK方程與H-H方程,已經沒有修補的價值,被徹底否定和摒棄是一種必然。同時有必要基於Bernstein膜學說提出新的學說和建立細胞動作電位新的數學模型,對細胞生物電發生機制重新做出科學的合理的解釋。同期刊發的《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發生機制》論文,對當前乃至今後心臟的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實際,具有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因為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研究與神經纖維細胞的研究同等重要,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理論基礎就是神經纖維細胞所形成的「離子學說」。

孫作東研究員介紹,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共撰寫了三篇論文,除了在UCMS同期發表的二篇論文外,還有Conservation Law of Cell Bioelectricity Membrane Area and Ion Inequality Equation Based on Potassium Channel「Origami Windmill」 Model(基於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的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及離子不等量方程),也將擇期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此三篇論文與2015年發表的The Theory of Brain Cell Activation(腦細胞激活論)、2019年發表的The Theory of Dove-like Particles(鳩子論)、Potassium Channel Origami Windmill Model(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Interpret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Generation Mechanism in Cells by Potassium Channel 「Origami Windmill」 Model(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細胞動作電位發生機制)等論文一脈相承,均涉及到了生命科學的基本問題。

這些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與實踐成果相輔相成,縱向得到了國家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支持,特別是國家科技部;橫向得到了企業的支持,尤其是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相關論文中英文版分別在zenodo.org、vixra.org、osf.io以及中國科技論文在線、NSTL國家科技文獻中心、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腦科學網上公開發布。(愛麗/文

相關焦點

  • 我國在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又取得重大突破_欄目精選_生活...
    近日,美國醫學科學期刊UCMS刊發了我國學者孫作東撰寫的論文——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及離子不等量方程,論文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產生機制進行了科學合理地闡釋,從根本上顛覆了霍奇金學派創立的離子學說以及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GHK方程和H-H方程,開闢了一種科學量化描述細胞動作電位新的方法和途徑。
  • 面對被推翻的生物電理論:高中老師怎麼教 高考學生怎麼答
    其中,《啟發性觀點》一文用了23個版面對1902年以後有關細胞生物電產生機制的基礎理論研究與經典基礎實驗結果進行了梳理與批註,從根本上推翻了Hodgkin學派創立的「經典」理論——離子學說,徹底否定了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數學模型——Goldman-Hodgkin-Katz(GHK)方程與Hodgkin-Huxley(H-H)方程。細胞的生物電現象,是細胞的基本特徵。
  • ...提煉和抽象出更具普適性的一般學說,是考較未來中國法理學者...
    這一時期中國的法的一般理論的整體框架依然是蘇式的,從內容上看也只是國家與法的理論的「改良版」,仍然帶有濃厚的政治意識形態的色彩和法學工具主義的興味。但在教材之外,中國學者們的思想異常活躍、著述紛呈。研究主題被大大拓展了,研究涉入了法律關係的主體資格、法律關係的類型、法律關係的體系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學者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方法論的基礎上,開始有意識地對蘇聯學說進行反思和突破。
  • 腦科學的範式革命:呼之欲出的下一場,將在何處爆發?
    他對其做了改進,並鍥而不捨地給各種神經標本染色,用各種方法間接證實了神經細胞是彼此分開的,提出了作為近代神經科學基礎的神經元學說。而直到20世紀50年代,神經科學家通過電子顯微鏡直接觀察到突觸後,關於腦的基本單元的爭論才畫上了句號。從描述到分析在幾乎所有科學分支的發展過程中,都有一個從描述到分析的過程。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陰陽學說」的科學之路
    陰陽家作為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屬於小眾化、邊緣化的學說。架構在術數思想基礎之上的陰陽家,具備諸子百家中最為接近當代科學的理性思想萌芽,且以五行四時等理論對自然事物運行做了較系統化的解釋。在後世發展過程中,陰陽家經歷了以兵陰陽為表現形式的全盛時期後,逐漸淪為一種邊緣文化,且不被以儒家學說為主導的主流文化圈承認。
  • 八卦五行學說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
    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這是說十三勢的基本技術內容,與八卦五行方位及其八門五步有相對應的關係:十三勢又叫太極拳,名異而義同;太極、八卦、五行的理論內容都源於《易經》。 根據上面的說法,一定會有人問:是不是說太極拳就是按八卦五行編的?十三勢的動作方向步法萬位等就一定要與八門五步相一致?
  • 細菌能否「浪跡天涯」的經典學說有了最新解釋!
    微生物學界存在一經典議題:細菌果真能夠無處不到?它們總需要生態龕駐留嗎?其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荷蘭植物學家 Bass Becking (1934) 的經典學說:「Everything is everywhere, but, the environment selects」。
  • 免疫學的理論棗克隆選擇學說於1958年由澳大利亞學者FBurnet提出
    於是一個免疫學的新理論棗克隆選擇學說(cloneselectiontheory)於1958年由澳大利亞學者F Burnet提出。該學說認為:體內存在識別各種抗原的免疫細胞克隆:抗原通過細胞受體選擇相應的克隆重並使之活化和增2,變成抗體產生細胞和免疫記憶細胞:胚胎時期與抗原接觸的免疫細胞可被破壞或抑制,稱為禁忌細胞株(forbiddenclone) ;部分免疫細胞可因突變而與自身抗原起反應。這個理論雖不十分完善,但解釋了大部分免疫現象,為多數學者所接受並被後來的實驗所證明,可以說是一個劃時代的免疫學理論。
  • 從「承認」理論,到「交往」學說
    點擊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 馬克思的交往學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承認理論之間存在一定的理論關聯,從費希特主體間性的相互承認到黑格爾市民社會的相互承認,再到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社會交往,可以大致梳理出一條思想脈絡。
  • 達爾文學說過時了嗎?
    張昀:1937年生於廣西桂林,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國動物學會生物進化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然辯證法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主要著作有《前寒武紀生命演化與化石記錄》、《生命科學與人類文明》(主編)、《生物進化》等。
  • 生命學院蔣爭凡、蘇曉東課題組合作揭示錳離子激活天然免疫關鍵...
    8月1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蔣爭凡教授課題組與蘇曉東教授課題組合作,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他們在天然免疫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Mn2+ Directly Activates cGA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Suggests Mn2+InducesA
  • 醫學史上的12月20日:英國生理學家霍奇金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即1998年12月20日,英國生理學家霍奇金(艾倫·勞埃德·霍奇金Alan Lloyd Hodgkin,1914.2.5-1998.12.20)去世。霍奇金1914年2月5日生於牛津郡班伯裡,祖父和叔叔都是著名歷史學家。
  • 史前文明被發現,進化論或被推翻,人類未來該往哪走?
    生在這個星球,見證生命的不同呈現方式,人類得以最優渥的厚待,有幸窺探草木之靈、仰望飛鳥翱翔、潛尋海域遊魚。立足於食物鏈最頂端後,人類文明也不斷進步,從愚昧到如今世界的科技迅速發展,無一不是時間齒輪的一次次前進。然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勘測工具等等的進步,人們以前深信不疑的科學信仰也逐漸被動搖推翻,越來越多古生物學和考古學的事實也都證實這一點。
  • 進化論是否被推翻?院長告訴你答案(這篇文章有點料)
    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包括四個子學說。一是一般進化論,即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二是共同祖先學說,即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三是自然選擇學說,即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四是漸變論,即生物進化的步調是漸變式的,是一個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過程,而不是躍變式的。
  • 「史前文明」被證實,「進化論」或將被推翻?看看考古界的新發現
    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人類的起源也早就被進化論學說所研究出結果。宇宙洪荒,開天闢地,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有人質疑過進化論學說,而這一切都成為了經典的謎團。達爾文作為進化論的奠基人,對人類的起源做過深入的探究。在初中課本裡就會為學生普及進化論,進化論是生物科學統一認可的學說,其中人類的起源也是人們所公認的猿猴。
  • 《黃帝內經》奠定了健身氣功的理論基礎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我國古代醫學總集《黃帝內經》,包括素問九卷、靈樞九卷,不僅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療經驗,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理論觀點,也為健身氣功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 否認了達爾文,進化論就被推翻了嗎?
    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轉化定律),對全體人類有傑出的貢獻。這樣的大科學家,由於其學說徹底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自然讓他本人成為被攻擊的標靶。否認進化論的人,在證據完全做不到,就轉而去攻擊達爾文,好像找到了達爾文說過的錯話,就可以推翻進化論似的。
  • 萊布尼茨「信仰與理性一致性」學說的思想基礎及其認識論意義
    1;這一學說與他在《人類理智新論》2等其他論著中提出的理論學說一道,成為其認識論的基本內容。4當然,在萊布尼茨的哲學體系中,以實體理論或單子論為核心建構的形上學,為其知識理論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礎,成為人們更好理解其認識論的一個重要前提。5就萊布尼茨的思想傾向來看,他所提出的「信仰與理性一致性」學說,不僅涉及了信仰與理性的各自特徵、知識地位、真理的界定及其認知合理性等認識論內容,也包含著屬於哲學與宗教間關係的形上學的問題。
  • 進化論的形成 以及達爾文學說的成立
    進化學說是指系統第闡述生物的由來,變化發展的原因及規律的理論和假說。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論理論的學者是拉馬克。達爾文曾給他高度評價,認為拉馬克動搖了特創論的基石,敲響了「目的論」的喪鐘,為進化論的勝利鋪平了道路。
  • 吳嶽良:在科學史上留下屬於中國學者的理論—新聞—科學網
    純理論:追尋「大一統」的簡潔美 「理論物理只有世界第一,沒有第二。」在吳嶽良心中,導師周光召先生的這句話是自己科學研究路上的指路明燈。他努力創造一套屬於中國學者提出的、被國際所認可的物理學新理論新概念。 歷經20多年的堅持,吳嶽良於2018年在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創建了超統一場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