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兩天看到一個有趣的新聞。
有一位博士,在網上開了一個SCI論文小鋪。網上賣論文的店很多,能賣SCI論文的還是少之又少。也不是沒有,但好多是騙子或者團體寫手,很少有一個人寫的。(圖片來自長江日報)
這家店而且存在了有10年了。更巧的是,10年前,就有記者採訪過他,當時他說因為是房奴,被迫賣文,一篇文章賣1~2萬元。
十年之後,這位博士還在賣文,好像已經成為論文寫手了,是不是全職沒有說。現在的論文價格是3~5萬元。到現在為止,已經賣出去100多篇SCI論文了。
這個數量很驚人的,相當於1年有10篇左右的SCI,而且還可以寫一區的論文,價格稍微高一點,6.5萬元。
這位店主的領域是化學、材料和物理,主要是納米、有機配合物的形成與表徵、量化計算等。
大家可能不知道SCI的威力,我先科普一下。清華現在博士畢業不需要SCI論文了,像北航之類的還要,需要3篇,而且有影響因子的要求。差一點的985大學,需要一篇SCI論文。
在很長時間內,發表SCI論文,各個學校是有獎勵的。頂級論文,發表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上的論文,獎勵有幾十萬,能評教授,甚至院士。
接下來就是一區、二區論文,也有1~2萬元的獎勵。如果類似的文章搞上10篇,10年前,在某些學校能評教授。
既然SCI論文這麼管用,錄用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另外出版期限特別長,很有可能要排隊等1~2年。而這位店主只要2~3個月就能搞定出版,非常厲害。
所以,這位店主真的是非常高產,而且價格非常良心。
2
有人說,這位也是人才啊,自己懷才不遇,這些論文要發表出來,自己當個教授是妥妥的。
我倒不這麼認為。天下沒有這麼傻的人。如果一個人是正經做實驗的,5萬塊錢的論文,不要說寫的力氣,就是做實驗的經費都下不來。當然,我們的科學家寫一篇SCI論文是不是真的需要幾十萬塊錢另說,但現在一般的成本都是需要幾十萬的。
而且,他真的有真才實學,完全可以寫論文評教授。博士日子不好過,教授還是可以的。10年300萬,對於當上教授的名利來說,是小錢。因為現在有點帽子的教授,年薪50萬~100萬並不少見,還可以分房之類的福利。
他的論文數據很有可能是胡編亂造。前一陣鬧得紛紛揚揚的天大化學系張裕卿抄襲事件,那位老師被揭露不做實驗,拿沙子就可以當自己做的新型粒子。所以,大膽猜測,這位店主也是差不多的手法。
3
這位店主跟約翰·伯努利不一樣。約翰·伯努利是瑞士著名的數學家,歐拉是他的學生。約翰·伯努利主要的貢獻在微積分方面,在他年輕的時候,他認識了洛必達。洛必達是一位熱愛數學的有錢人。他對約翰·伯努利說,他每個月給伯努利多少錢,伯努利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給他,不告訴其他人,不發表。
洛必達後來寫了第一本微積分的教科書,裡面提出了洛必達法則。其實書裡面大部分的內容都來自於伯努利。
洛必達去世早,去世之後,伯努利把這件事公布了。
這裡順便聊幾句約翰·伯努利。他來自伯努利家族,這個家族出了好多數學家。約翰·伯努利曾經在報紙上公開徵求最速降線問題的解法,並且要求牛頓來答。當時牛頓已經沉迷於鍊金術,好幾年沒有發表科學論文了,他公開說不接受挑釁。但後來匿名把解答寄過去了,約翰·伯努利看了,感嘆,看到了雄獅的利爪。
相比過去,我們的學術操守和學術品位確實下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