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張家口12月10日電 (陳杭)北京冬奧會包括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張家口賽區設計總負責人張利認為,在張家口賽區規劃和場館設計過程中,可持續性理念貫穿始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自然的最小幹預。
張家口賽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及周邊區域,建設雲頂滑雪公園、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等競賽場館,將舉辦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跳臺滑雪、北歐兩項、冬季兩項等項目比賽,共產生51枚金牌。
張利稱,雲頂滑雪公園包括6條賽道,是在現狀的雲頂滑雪場的賽道基礎上,因地制宜增加了滿足比賽需求的賽道。
他提到,無論是新建場館,還是改造後的場館,都執行一個原則,即在奧運會比賽以後,將遺留的對地表生態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是賽後利用的前置化。
張利表示,在每一個場館的設計中,都儘可能增加其功能的韌性,留下可供賽後利用的空間和設施。
承辦跳臺滑雪比賽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主體建築包括頂峰俱樂部、競賽區與體育場等。因設計靈感來源於寓意吉祥的中國傳統飾物「如意」,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
張利提到,「雪如意」頂峰俱樂部空間比較大,賽後可以作為集中的會議展覽、發布會等使用。賽道兩側有樓梯,是考慮未來旅遊或者其他休閒活動可形成沿著「雪如意」走一圈的循環。其下的結束區體育場採用平地而非反坡設計,以後可以作為足球場、各類大型運動會開幕式、演唱會及發布會現場。
三是促進優質資源向崇禮地區流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張利認為,通過冬奧會這種國際性重大比賽活動提升崇禮地區基礎設施水準,引入人才、資金等優質資源,帶動當地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據悉,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承辦所有冰上比賽與單板大跳臺項目,延慶賽區承辦高山滑雪與雪車雪橇比賽,張家口賽區承辦其餘所有雪上項目比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