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格鬥
一、「晚上回家寫作業要寫到11點半,媽媽,不是一天,是12年「
我們的孩子太累了。曾經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視頻,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李玫瑾教授對女兒說:
「你們這代人比我們這代人厲害,我們這10多年沒學什麼東西,你們天天學,真棒!結果沒想到女兒說:「我們這代人非常羨慕你們這代人,你們太幸福了!」
李玫瑾問女兒為什麼,女兒對她說:
「你們感受不到我們的痛苦,我們早上7點10分要坐到教室裡,要坐到下午5點半,晚上回家寫作業要寫到11點半,媽媽,不是一天,是12年,連周六周日都被你們佔上」。
感同身受。這次我回老家,見到我兩個親戚家的孩子,哥哥讀初中一年級,妹妹讀小學3年級。
兄妹倆每天寫作業都要寫到9點多,哥哥由於是初中,很多時候都要寫到半夜11點了。說實話,我有被驚到,不禁發出感慨:
「時代真的是變了,當年我們上學的時候,回家寫1個小時的作業也就完成了。可如今的孩子們,哪怕小學生,也要寫到晚上9點來鍾,真是惹人心疼啊!」
二、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越來越累?
1、教育「內卷「化,競爭越來越激烈。
什麼是內卷?簡單說,就是過度的內部競爭,導致標準被迫提升。好比你家孩子為了搶跑,報了奧數補習班,過了倆月,全班孩子差不多都報了奧數班。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線。想要超越別人,自家孩子就要不斷搶跑,不斷加碼,報更多的班。
鄰居寶媽最近很是無奈。她家5年級的娃最近在「控訴」她。原來,鄰居眼看著娃快上初中了,周末給娃又多報了一個數學和英語的補習班,想加強衝刺一下,為考上重點初中拼一把。
可沒想到,娃不幹了,周末上補習班時,娃突然鬧情緒大哭:
「早上7點就到教室,晚上5點才放學,作業寫到半夜11點,就剩一個周六日還被你們佔上了!」
可是鄰居寶媽也很無奈啊,她跟我傾訴道:
「我們也不想娃娃那麼累,可大環境如此啊!一個班50多個孩子,本來差不多智的力水平,差不多的成績,但絕大部分孩子都參加了輔導班,成績面前,即便家長再風輕雲淡,老師學校、同學之間的競爭,也會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壓力。這就就好比大家站在一條線上等待起跑,一大半人已經先行邁開一步了,你跟還是不跟?」
有句話說得很實在:教育最大的焦慮在於,別人都在拼命跑,我不追都不行……
現在的孩子和家長都太累了。家長也是充滿各種焦慮。我們仿佛被各種因素裹挾著,不得不提前搶跑。
這就是教育的「內卷「現象。即過度的內部競爭,導致標準被迫提升。就好比你家孩子為了搶跑,報了奧數補習班,過了倆月,全班孩子差不多都報了奧數班。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線。
想要超越別人,自家孩子就要不斷搶跑,不斷加碼,報更多的班。教育的」內卷「化,也是導致孩子們越來越累的一個重要原因。
2、高考定勝負,分數論英雄。
雖然大家越來越反對高分低能,提倡素質教育。但就目前來看,仍然是高考定勝負,分數論英雄。為了高考中取得更高的分數,走進更好的大學,學校和老師仍然是拼盡全力提高孩子們的分數。既然是看分數,就很難真正做到「減負「。
3、家長過度焦慮。
除了我們不能改變的教育大環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過度焦慮。有人說:焦慮是這屆家長的標配。深以為然。
曾看過一個紀錄片《沒有起跑線》。裡面的媽媽帶兒子去幼兒園面試時發現,有個小女孩現場表現非常好,最後小女孩順利得到了學位。原來,那個表現優異的小女孩,從6個月開始,就被媽媽帶著開始上輔導班了。
6個月就開始上各種輔導班,這屆家長焦慮程度可想而知。
現代家長普遍對孩子期待值過高,無法接受孩子平凡普通。為了孩子能領先起跑,家長砸錢花時間,焦慮不安。家長又把這種焦慮傳染給孩子,孩子也只會越來越累。
三、把眼光放遠到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優秀不單單是分數高。
如果不出意外,我們的孩子終將平凡。接受孩子的平凡是家長一生的修行。高分學霸娃雖然讓人羨慕,但那畢竟是少數。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學習盡力就好,但三觀一定要正。
未來正確的三觀,會讓我們的孩子受用一生。這比上100個補習班都更有用。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3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