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媽郭嬋
看到網友凌晨發文,講述小兒子凌晨12點半完成了作業,爸爸讓孩子去睡覺,奶奶不同意,奶奶布置兩首古詩《孟母三遷》和《揠苗助長》背過才能去睡覺。
爸爸心疼孩子這麼晚了還不能睡覺,幫孩子求情,讓孩子先睡覺,早上起來再背,奶奶不同意,抱怨爸爸不會教育孩子,並把爸爸趕出家門。
奶奶夠霸氣因為有底氣,孩子是附近幾所小學小有名氣的學霸,全年級第一名,全國比賽獲得一等獎不止一次,這一切都是奶奶的嚴格管教得來的。
雖然小兒子成績非常優秀,但是父母還是有所擔心,覺得奶奶這種培養學霸的方法對孩子有些傷害。
爸爸多次與奶奶溝通,無奈奶奶太強勢,又哭又鬧指責孩子父母不懂教育,父母無奈只能按照奶奶的意願來教育孩子。
父母插不上嘴是有原因的,孩子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父母在外地。
最近因為疫情和其他原因,孩子有兩年沒見到父母了,奶奶是孩子唯一的依靠,聽奶奶的話是人之常情,也許孩子心裡很想念父母,希望自己跟著父母,可是父母工作很忙,沒法照顧兩個孩子(大兒子跟著父母)。
奶奶家牆壁上掛滿了各種獎狀,小學霸的身份一覽無餘,中間顯眼的位置有一張合影,小兒子兩旁是爺爺奶奶,沒有父母。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父母在小兒子成長過程中的缺位。
孩子父母家庭條件也不錯,怎麼能夠估計製造留守兒童呢?!
也許父母有很多無奈,也有可能父母不太重視小兒子的成長,把工作看的比小兒子更重要。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希望小兒子的成長不會因為父母的缺位而產生太大影響。
很多朋友對孩子奶奶拔苗助長的教育方法不贊同,孩子的父母也覺得對五年級孩子太嚴厲了,除了學習就是學習,連睡覺時間都剝奪了,怎麼能夠健康成長呢?
父母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決定給孩子奶奶辦個培訓班,讓奶奶多指導幾個孩子,把精力分散些,別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小兒子的學習上,這樣父母和奶奶的矛盾少些,小兒子生活也能輕鬆些。
父母已經找好了房子,為奶奶辦培訓班。
很多網友好奇這家的奶奶是不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奶奶,其實不是的,奶奶就是普通人。
網友:「奶奶把自己年輕時的夢想附加給孩子,企圖讓孩子去實現,快給孩子奶奶報個老年大學吧,做點自己的事免得心思全在孫子身上。」
網友:「我家有這種奶奶就好了,我們夫妻就可以安心賺錢,不用像現在這麼累啊。」
網友:「不贊同奶奶的做法,搶跑和拔苗助長都是過去的辦法,父母不負責任不管孩子,奶奶跟不上時代,用過去的方法教育孩子,只是暫時管用而已。」
網友:「我們這邊三四線城市的孩子沒有這麼累,雖然寫作業也寫到很晚,但是小學五年級11點前必須睡覺,身體還是最重要的。」
看到網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人羨慕家有雞娃的奶奶,父母可以省心很多,只管賺錢即可。
也有網友不贊成奶奶的做法,不顧孩子身心健康一味搶跑做學霸,只會換來短時間的精彩,還有網友介紹了自己三四線城市孩子現狀,能看到有一部分孩子11點前可以睡覺,不至於把孩子累倒。
我自己的看法與一部分網友相同,我不太贊同奶奶的做法,有兩個原因。
①傷害身體健康
小兒子平常12點半以後才睡覺,早晨7點前起床,平均睡眠時間不足6.5小時。與權威機構推薦的小學生睡眠時間9小時差距很大。
成年人熬夜一周會覺得壓力很大,身體疲倦難受,孩子持續好幾個月這種疲憊狀態,才能等來寒暑假。有些家庭寒暑假也在雞娃,睡覺一樣保證不了。
這家的奶奶已經把小兒子的寒假排滿了課,看來學霸的假期更勞累。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孩子爸爸又發文了,還配了照片,孩子凌晨12點多睡覺,早上5點起床去上課,累得在公交車上睡著了。
好心疼這個孩子!
②殺死學習興趣
逼著學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過去幾十年只要寒窗苦讀努力考上大學,就可以從大山走出來,在城市裡安家落戶,一輩子工作穩定。現在身在偏遠地區的孩子考大學還是最穩妥的逆襲方法,但是與過去有所不同的是,考上大學並不能直接找到鐵飯碗。
大部分家庭是想讓孩子考上985,211類大學,並不是清華北大或者哈佛耶魯。一個985的畢業生想一生工作穩定收入穩定,只靠文憑不行了。
就算寒窗苦讀從偏遠山區考上985來到城市安家,持續一生的學習至關重要,上了大學後依舊好好學習才是逆襲的根本。
城市孩子同樣如此,不管考上什麼大學都不能不學了。不學了就是放棄了一生的前途。現在一個文憑只能管用一時,不能長期保證你有高收入。
就算你考上清華北大,上學混日子畢業後即失業人員一個,好公司都不會長期留著一個不會學習的人。
所以,我認為從小學就佔用睡眠時間搶跑會殺死學習興趣。這樣做很可能孩子熬到大學就不學了。
③努力不一定換來好成績
這家小兒子能成為學霸有很多看不見的因素,但不是每個孩子這樣拼都能成為學霸。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上初中時與這家的小兒子睡覺時間差不多,初中三年讓我特別厭惡學習。
白天上學聽不懂考試考的不好,作業罰抄卷子,學習不好寫作業也慢,經常寫到12點,早上4點多起床繼續寫。初中畢業最後一次考試,寫完試卷上最後一筆時我在心裡說了一句話,我永遠記得:「終於不用學習了」。
我那麼累都不怎麼睡覺了,全部是上課和作業,初中的成績一直中下,現在看來啥也沒學會,根本沒有提高自己,倒是把學習興趣殺沒了。
幸運的是我結婚後沒有人再讓我學習了,快三十歲時又愛上了學習,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幸運,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恢復學習興趣了。
另外,很多孩子都是假努力,看起來學習到凌晨12點多,但是沒學會多少東西。家長也不可能跑到孩子大腦裡看看究竟在幹什麼。
再來講講他家的大兒子。
他們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14歲,小兒子10歲,奶奶一手帶大的是學霸小兒子,大兒子跟著父母。與小兒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兒子的成績。
大兒子從小成績倒數1-2名,初二期末考試七門功課考了119分,很多人說這個分數差生也沒有這麼差的,爸爸想讓孩子走體育特長生的路上高中,很多朋友勸這位爸爸別異想天開,這分數根本上不了高中,但是爸爸卻自信滿滿,網友表示不知道咋上高中!
大兒子從小在姥姥家長大,上完小學才跟著父母住。
兩個兒子一個跟著奶奶,成為附近小有名氣的學霸。一個跟著姥姥直到小學畢業,成為年級墊底的學渣。
父母在兩個孩子的成長中是缺位的。
爸爸說現在「學渣」大兒子比學霸小兒子還苦,我很難想像大兒子過著怎樣的生活,難道平均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
真的希望這兩個孩子能過得輕鬆些,起碼多睡點覺!
怎樣讓孩子不那麼辛苦又能夠提高成績呢?
讀課本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很多孩子課本沒有讀過幾遍,甚至課本中有些部分都沒注意到,卻馬不停蹄的上昂貴的補課班,這樣做成績不提高就不奇怪了。
我之前看大V的微博發現,許多曾經的學霸是以看課本來自學的,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課本提高成績,起碼要保證課本讀很多遍,每一個字都看到,每一個知識點都要思考,思考知識背後的背景知識以及出題人的目的。
下面是李雪老師分享的《好成績是怎樣煉成的》中的段落:
我的學習方式是看課本,在同學眼裡就是發呆,高中時期每天每門課衝著課本「發呆」20分鐘,把內在的邏輯結構看得清清楚楚。到了大學,自主學習帶來的能力更是如魚得水。
試卷中大部分是課內知識,課外題只佔很少一部分。比如考紅樓夢、西遊記中的人物細節,這些題不會佔比太重,佔比重的題目還是圍繞課本知識來出的。
特別是小學階段的課本更要多看幾遍,越是低年級的孩子越應該多讀課本,而不是繞過課本去刷題。刷題的目的是提高技能,而提高技能的前提是課本知識已經掌握牢固。
看雜書看雜書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試卷中出現課本以外題目的時候會答對,第兩個好處是鍛鍊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能力會遷移到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的學習。
看雜書最重要的好處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的遷移。
讓孩子決定怎樣學習樊登老師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中說教育孩子是一個複雜系統,複查系統就是一個事物的構成無法全面了解,理不清全部的因果關係。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是父母做了A孩子一定表現為B這麼簡單。
孩子有內在的成長節律,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節律安排生活和學習是完美的狀態。現實中幾乎沒有家長會真的完全放手讓孩子做主。
放手一部分讓孩子有所選擇,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刷題或者上網課,學什麼或者不學什麼,效果最好。
我朋友拿回家很多試卷讓女兒做,經過兩個學期的實踐發現,女兒的成績紋絲不動。這說明做這些試卷並不適合她女兒。如果讓孩子自己選擇,可能先複習課本再做試卷,時間順序變了,結果也跟著變了。
學習上的事還是讓孩子拿主意更好一些。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