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報導 據外媒消息,近日,飛利浦公司在印度德裡高等法院發起針對小米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飛利浦訴稱,小米旗下含有UMTS增強功能(HSPA、HSPA+)和LTE技術的部分產品侵犯了飛利浦的標準必要專利。據德裡高等法院12月10日更新的法律文件顯示,飛利浦要求小米承擔侵權賠償90億盧比,法院已於11月27日下令小米維持100億盧比的印度銀行帳戶餘額。
同時,飛利浦還向法院尋求兩項臨時禁令:其一為單方面臨時禁令,要求限制小米及其附屬公司、子公司、高管、董事、代理商、分銷商等製造、組裝、進口、銷售、發售、通過自有或第三方網站廣告宣傳涉嫌侵權產品;其二請求中央海關向印度機場在內的各港口海關當局發出指示,禁止進口小米涉嫌侵權產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自Interdigital的挑戰尚未有決,飛利浦的圍堵又至。數月之前,小米瀏覽器剛剛被印度政府列入禁止清單。而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的手機銷量被三星反超。在苦心經營多年的印度市場,小米陷入「四面楚歌」境地。
涉案產品範圍廣泛
德裡高等法院11月27日發布的法律文件顯示,飛利浦指控小米侵犯的專利為UMTS增強功能和LTE技術相關標準必要專利,主要涉及3項專利,分別為「操作無線通信設備的方法和無線通信裝置」專利號IN275419、「一種多路復用不同優先級數據包的方法」專利號IN271469、「操作無線電通信系統的一種方法」專利號IN228133。
雖然目前尚不知涉案產品範圍,不過按照飛利浦所要求的90億盧比侵權賠償,可以粗略推算飛利浦認為小米涉侵權的產品。根據飛利浦官方公布的許可費率,UMTS/HSPA/LTE/LTE等綜合許可標準為:不合規率1美元/合規率0.75美元。以不合規率計算,涉案產品數量可能約1.22億部;而按照合規率計算,涉案產品更是可能高達1.63億部。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數量。據Canalys數據,2019年全年小米在印度市場手機出貨量不過4290萬部。而IDC數據顯示,2019年小米全球手機出貨量為1.26億部。亦即,飛利浦此次控告小米專利侵權的涉案產品數約相當於小米手機在印度3年的出貨量,或全球1年的出貨量。可見,此案涉案產品範圍之廣。
對於小米來說,更麻煩的是禁令威脅。早在2014年,因愛立信訴小米專利侵權案,印度法院就曾對小米下達售前禁令。儘管小米迅速藉助高通晶片暫時解除了禁令,但解禁的條件是小米每銷售一臺設備就需要向法院繳納100盧比押金,且解禁的也不是小米全部型號手機。與前次愛立信申請的禁令相比,此次飛利浦申請的禁令不僅涉及銷售,還包括製造、進口乃至廣告宣傳。
目前法院尚未對禁令申請作出裁決,不過,德裡高等法院已經下令小米維持100億盧比的帳戶餘額。
麻煩不斷的印度市場
過去一年,小米在印度這個最重要的市場頻繁收到壞消息。今年7月底,美國專利運營企業InterDigital在印度控告小米專利侵權,並申請禁令。儘管小米早在6月份就先發制人在國內起訴InterDigital請求裁定標準必要專利全球許可費率,並在此後成功獲得武漢中院下達的「禁訴令」,但隨後德裡高等法院針對武漢中院的「禁訴令」下達了「反禁訴禁令」,小米沒能成功解除InterDigital在印度的訴訟威脅。目前,InterDigital訴小米案尚在進行中。
而就在今年8月,印度政府以可能干擾印度公共政策為由施行了47項應用禁令,其中包括小米瀏覽器。
更危險的信號來自市場數據。10月29日,權威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印度市場手機銷量數據顯示,三星在印市場份額提高4個百分點,以24%的比例超越小米,重新登上了該國市場的頭把交椅,結束了此前小米已經蟬聯12個季度的銷售冠軍。
在中印關係複雜化的背景下,小米在印度的業務正在受到影響。今年4月份,印度發布大型電子製造業的生產掛鈎獎勵計劃(PLI計劃),計劃在未來5年,共支出超過4000億盧比(約合53億美元)以激勵包括智慧型手機在內的電子製造業發展。三星、蘋果等均在激勵名單之列,而在印度設廠的小米、OPPO、vivo、一加等無一進入名單。到了6月,中印摩擦導致印度部分地區掀起抵制「中國製造」的熱潮,儘管小米表示這種浪潮並未影響到小米在當地的業務,但第三季度印度市場銷量冠軍易手三星的事實,不免令人憂心。
突如其來的攻擊
公開信息顯示,在此次訴訟之前,飛利浦和小米曾有多次合作記錄。2016年,尚屬於飛利浦公司一份子的飛利浦照明與小米在北京籤署協議,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共同在華推動智能互聯家居照明的發展。2018年,小米從飛利浦手中收購約350項全球專利,專利覆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和中國臺灣等地區。
2019年10月,Signify(前飛利浦照明)在美國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青島億聯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Yeelight)(小米生態鏈企業)侵犯了其五項美國專利。這是飛利浦和小米在此之前唯一一次非合作的交集,考慮到彼時飛利浦已經出售其持有的Signify剩餘股份,可說小米和飛利浦此前並無「恩怨」。
近幾年來,飛利浦業績增長疲軟,而智慧財產權許可費在這家百年巨頭的業務中正佔據日益重要的地位。據飛利浦年報,2019年該公司營業收入195億歐元,同比增長4.5%,持續經營利潤總計12億歐元。同期,專利許可收入達3.81億歐元,幾乎達到當期營業利潤的三分之一。近三年來,飛利浦專利許可收入呈逐年上漲趨勢,分別為2.25億歐元、2.72億歐元和3.81億歐元。
事實上,小米並非近年來首家遭遇飛利浦專利訴訟的國內企業。就在今年2月,飛利浦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中區聯邦地區法院遞交訴狀,聲稱中國電子製造商TCL銷售的4K電視侵犯了飛利浦三件專利。 (校對/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