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通訊員 盧從斌 郭姣璐 前置胎盤是產前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是產科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常危及母兒生命安全。前不久,一名孕婦深夜突然產前大出血近1500ml,經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產科專家及時救治,轉危為安,母子生命體徵平穩。
孕婦產前大出血近1500ml,搶救團隊立即開展手術
醫護人員回憶,5月19日凌晨2點,市紅會醫院產科護士站突然警報聲大作,當班醫護人員立刻趕到呼救的病房,眼前情況令所有人震驚:孕婦李女士(化名)躺臥的病床被血浸透,她身下湧出了近1500ml鮮血。
胎心監護儀顯示,李女士胎心最低降到70次/分,胎兒面臨急性缺血缺氧導致的宮內窘迫,情況十分危急!此時必須快速行剖宮產娩出胎兒,在場醫護人員立即展開施救。
事發緊急,家屬又不在身邊,為了保證孕婦及腹中胎兒的生命安全,必須儘快實施急診剖宮產手術。值班醫生一邊開展術前準備工作、一邊聯繫家屬通知手術。同時,產科立即啟動院內危重症孕產婦搶救預警,產科主任賴曉嵐帶領三線值班醫師火速趕到搶救現場。不到3分鐘,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輸血科、手術室等迅速反應,組成搶救團隊開展手術,醫生謹慎避開胎盤,小心取出胎兒。
當日凌晨3點05分,僅僅23分鐘,伴隨響亮的啼聲,一個新生命被醫生溫暖的手平穩託起,守候在一旁的新生兒科醫生立即為寶寶檢查,Apgar氏評分1分鐘評9分,5分鐘評10分,各項客觀指標均顯示寶寶非常健康。
產婦為醫護人員送來錦旗。
子宮成功保留,母子生命體徵平穩
兩個多月前,李女士在市紅會醫院產科孕檢時,被賴曉嵐診斷為完全性前置胎盤,孕中晚期還出現較嚴重的缺鐵性貧血。李女士按照賴曉嵐的指導補鐵糾正貧血,進行規範檢查。到了孕36周,李女士再次來到產科就診,賴主任判斷因李女士中度貧血且前置胎盤產前出血風險較大,一旦在家中發生產前出血可能會得不到及時救治,隨即安排李女士入住產科待產,並為其完善各項檢查及術前準備工作。
正如術前預估的一樣,手術時醫生發現李女士子宮下段近宮頸內口胎盤剝離面多處滲血,由於胎盤內有豐富的血供,如不及時止血,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將嚴重威脅到產婦的生命,甚至有切除子宮的可能。根據術前預案,醫生立即給予加強宮縮、縫合止血、宮腔止血球囊填塞、輸血等救治措施。
在醫療團隊有序、緊湊的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子宮成功保留,術中僅出血300ml,李女士轉危為安。母子生命體徵平穩。
產科醫生及時指導她入院待產,為李女士母子平安贏得寶貴時間。
產婦手寫感謝信。
提醒:前置胎盤出血風險大
前置胎盤是產前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是產科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常危及母兒生命安全,隨著女性高齡、多產次、輔助妊娠等因素影響,發生率有所上升,目前國內報導為0.24%-1.57%。前置胎盤導致的急性產前出血,一般超過100ml就有可能影響胎盤血供並導致胎兒宮內窘迫、胎死宮內、新生兒窒息等嚴重併發症,需儘快娩出胎兒。
前置胎盤產後出血風險更大,有的會發展為難治性產後出血,造成全身多系統功能障礙甚至危及母體生命。手術中會按照產後出血救治流程採取各種止血搶救措施,如病情未控制危及孕產婦生命安全時,可能會考慮進行子宮切除。
賴曉嵐提醒,育齡女性暫無生育意願的一定要採取積極有效的避孕措施,減少子宮內膜損傷和子宮內膜炎的發生,避免多產、多次刮宮以及剖宮產,預防感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近半月市紅會醫院產科連續救治了四例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前出血、產後出血危急重症病例,在多學科聯合救治的有力保障下,母嬰均平安出院。
圖:市紅會醫院提供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