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啥要幹掉戈恩

2020-12-14 製造界

作者/張藍翼

封面/圖蟲創意

藏身樂器盒、假護照出境、私人飛機轉運......戈恩從日本勝利大逃亡的這一幕,堪比電影大片,震撼了全球汽車行業。

「大逃亡」後,日本媒體非常憤慨,《讀賣新聞》稱這是膽小鬼行為,是對日本司法制度的公然嘲笑,戈恩跑了也失去了證明清白的機會。日本檢方則宣布沒收戈恩此前繳納的1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700萬元)保釋金。

處於保釋狀態、3本護照都在律師手中的戈恩,究竟是如何「逃離」日本的?一個曾拯救了日本國寶級汽車企業的人,一個曾被日本全國上下尊敬有加的人,緣何落到現在這步田地?

1/ 日產是日本人的驕傲

「日產」,顧名思義,日本的國產汽車,這個成立於1933年的品牌在日本人心裡分量太重,被視為「日本人的驕傲」。

「二戰」期間,日產是日本軍方最大的軍車供應商。1952年日產跟英國的奧斯汀公司開始技術合作,藉助外力後,發展勢頭更是一路高歌,不僅開發出 「DATSUN」 210型轎車,還在1959年開發出了名聲大噪的藍鳥1000和藍鳥5000兩款車型。

在上世紀70年代,日產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商,業務範圍覆蓋五大洲。然而在此之後,日產慢慢開始膨脹,甚至在90年代提出「901計劃」——「90年代,世界第一」。

1990年,全球原油價格再次上漲,從每桶14美元直接暴漲到40美元。油價上漲,使得市場對於汽車的需求也從追求高新技術、動力強勁轉成空間大、省油。同年,日本國土交通省又規定在日本銷售的量產車最高功率不得超過280馬力,這對熱衷於開發高性能、大馬力的日產無疑是當頭一棒。

環境蕭條,日本的各個汽車商都在求變。豐田依靠海外市場和良好的口碑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勢頭。本田則大力推廣物美價廉的輕型自動車,一舉超過日產成為業界第二。然而,此時的日產卻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繼續當技術宅,不順應市場需求,不搞改款車型研發,反而減少產量。於是乎,其高端路線最終被泡沫經濟崩潰衝擊得一敗塗地。

到了90年代末期,日產在日本國內銷售的46款車型,只有3款盈利,連續虧損7年,負債將近200億美元。日產的主要合作銀行——富士銀行,也在金融危機中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錢幫忙。雖然日本政府也曾經給日產提供過850億日元的貸款,希望幫日產走出困境,但依然是杯水車薪。

一系列的失敗讓日產在日本三大汽車廠商排到最末尾,瀕臨破產。其國內市場佔有率從最高時的74%跌至1998年的不足20%,海外市場佔有率不到5%,銀行和通產省都已準備「放棄治療」。

沒辦法,日產只好賣身自救。但燙手的山芋哪有那麼容易甩出去。找老夥伴福特,福特說剛買了馬自達,沒有閒錢。找克萊斯勒,沒有下文。就在這時,「救世主」雷諾來了。

作為雷諾汽車的最大股東的法國政府認為,和日產合作有助於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而日本通產省也找不到合適的處理日產的方法,一旦日產破產帶來的損失也不可估量。所以在兩個國家政府的推動下,雷諾和日產達成了收購協議。

不過,這筆收購案中雷諾只對日產進行股份收購,並不收購日產的債務。這也使兩家公司在業務運作和財務管理上保留了相對獨立性。

在雷諾看來,之所以願意收購萎靡不振的日產,除了國家推動,還有以下三點考量:

一是日產具備完善的全球產業布局,其在世界17個國家擁有21個製造中心,年產總量達到240萬輛汽車,並在全球191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汽車。日產還擁有堪稱世界一流的技術和研發中心,當時被車界稱作「技術日產」。

二是兩家公司的優勢市場不同,雷諾主攻歐洲(85%)、南美、北非和中東市場,而日產則在亞洲、澳洲、中北美和非洲佔據相當地位。

三是雷諾有高人,那就是戈恩。

2/ 戈恩奇蹟

卡洛斯·戈恩,汽車業的神級人物。是出生在巴西的黎巴嫩裔,同時擁有法國和黎巴嫩國籍。

戈恩的傳奇,在於企業經營成功。他24歲入職米其林輪胎公司,贏得「成本殺手」聲譽。此後戈恩又拯救了成立於1898年的雷諾。雷諾公司由法國政府掌握其44%股權,屬於半國營。長期的官辦性質讓雷諾的產品和市場份額都很羸弱。1997年雷諾剛剛遭遇破產危機,戈恩進入後成為執行副總裁,負責企業內最重要的採購、生產和研發。他通過削減開支,關閉出現巨額赤字的比利時工廠,積極擴展歐洲市場。在砍掉15億美元的成本後,「成本殺手」戈恩又一次眾人皆知。

1999年,雷諾汽車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日產汽車36.8%的股權,以交叉持股的方式正式成立了雷諾-日產戰略聯盟。時任雷諾汽車副總裁的戈恩臨危受命,擔任日產的營運長。

面對日產,戈恩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降低兩個公司的融合「成本」。他強調雷諾和日產攜手,是結盟而非收購,這讓日產內部和日本民眾的品牌尊嚴和愛國情結得到了安撫,減少了不必要的對立情緒。

此後,戈恩重操拿手好戲,提出日產復興計劃——整合資源,削減成本,重新盈利,最終消滅債務。

日產當時各種零件材料供應商加起來有1145家,採購成本已高達汽車製造廠60%的成本。而戈恩從價格、質量、物流等多方面比較雷諾和日產各自的供應商資源,最終每個埠都選擇成本最低的那家,對原來臃腫的供應商體系,進行了大幅度的縮減,這一個舉措就將供應商數量砍掉一半,減到600家。

日產工廠的年產量為240萬輛,但由於生產水平參差不齊出廠時只有128萬輛,產能使用率竟只有53%。戈恩大刀闊斧地關閉工廠的同時,推進雙方共享產品設計、產品零部件和生產平臺。

傳統日本企業講究「年功序列」,大致相當於中國的論資排輩以及終身僱傭,不少員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新的任用標準則是能力至上。日產原來全球共有148000名員工,到2002年裁掉21000個職位,相當於原先數量的14%。

最終,日產奇蹟般地提前完成了預定目標——2000年盈利27億美元;2001年盈利29.7億美元,債務縮小至30億美元,工廠運轉率提高到75%。2002年贏利提升至32億美元。2003贏利突破49億美元。雷諾和日產在全球銷量達到535萬輛,佔有國際市場9.3%的份額,躍居世界汽車製造集團第五位、日本汽車製造集團第二位。

也就是在這一年,日產償還完了所有負債。

戈恩在短短的兩年內讓日產一舉扭虧為盈,成為了全球獲利率最高的汽車公司;並且只用了4年時間,就幫助日產還清了公司全部2萬億日元的債務。這一令日產起死回生的管理案例,被日本人稱為「戈恩奇蹟」。

2005年5月,戈恩出任雷諾汽車第九任CEO。自此,戈恩成為全球第一個主掌兩家重要跨國汽車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同時執掌橫跨8個時區、相隔近萬公裡的兩大國際汽車巨頭的雙CEO,並自此執掌了雷諾-日產聯盟。

2010年4月7日,戈恩一手又促成了雷諾-日產和戴姆勒的結盟,二者交叉持股,合組為全球第三大汽車聯盟 。戴姆勒是全球第一大商用車和第二大卡車製造商,以生產梅賽德斯-奔馳聞名。

2016年,日產作為三菱多年的合作夥伴,偶然發現了三菱汽車油耗量造假,立馬通過媒體曝光了這一消息,導致三菱汽車股價狂跌。戈恩看準時機收購三菱34%的股權,雷諾-日產聯盟再添一員,全球最大的汽車聯盟由此誕生。戈恩也有了新身份——三菱汽車董事長。

雖然在2017年戈恩卸任了日產汽車CEO的職位,但他始終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董事長,也是聯盟的靈魂人物。組成該聯盟的雷諾、日產汽車和三菱汽車在全球幾乎無任何單一競爭對手可匹敵。

3/ 倒臺內幕

成為全球汽車領域最耀眼的明星後,戈恩與日本企業的矛盾也開始加深。

一直以來,戈恩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將雷諾、日產、三菱三家企業進行合併,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017年,雷諾-日產聯盟發布 「Alliance 2022」規劃,在這一規劃裡,戈恩有意讓雷諾與日產完全合併。

關於雷諾日產合併的方式曾經有過多種猜測。包括雙方重新組建一家控股公司,或者調整二者的交叉持股方式,改為單向持股。

但日產汽車無法接受將自己的企業拱手相讓,來自日產內部的這些反對派人士擔心這家日本企業落入法國的控制之下。

日產汽車雖然銷量更高,但在聯盟關係中的話語權較低。雷諾擁有日產汽車43.4%的股份,日產汽車則持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兩家公司的人士都認為,如果沒有日產汽車股份的股息,以及分享汽車零部件和設計帶來的規模效應,雷諾將難以獨立生存。

法國政府將該國汽車廠商視為國家製造業的關鍵組成部分。法國政府希望維持雷諾與日產汽車之間的牢固聯盟,但也認為,雷諾在日產汽車的控股權賦予了雷諾在決策方面的強硬話語權。

顯然,作為整合兩家車企的關鍵人物,戈恩被逮捕背後的原因並不簡單。這無疑與聯盟內部的爭鬥有關,日產要奪回主導權,但是戈恩背後有法國政府支持,日方必須發出有力度的攻擊。

4/ 幹掉戈恩

2017年,日產汽車被爆出不當檢查醜聞。2018年7月9日,日產又曝出油耗和尾氣數據造假事件。一年不到,日產連續出現兩起質檢醜聞,令視榮譽如命的日本人自尊心大受打擊。

但這只是開始,火緊接著就燒到了戈恩的身上,他被指控存在財務不當行為。戈恩在2010年到2014年的5年間,實際收入為99億98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45億元),但對外宣稱只有49億87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3.22億元),平均每年1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450萬元)。

檢方稱,戈恩的收入中大約有50億日元未公開,未納稅。這屬於「虛偽記載有價證券報告書」,違反了日本的《金融商品交易法》。在日本人看來,這不僅違法,更是企業家道德低下的表現。

此外,戈恩的第二任妻子卡羅爾在法國、東京、黎巴嫩、巴西都有私宅,其中黎巴嫩的住宅由日產的子公司代為支付購買費用。戈恩大致挪用了日產5億日元。還有就是從2002年開始,戈恩每年為自己的姐姐支付10萬美元的諮詢費;戈恩個人炒股損失的40億日元,也由日產公司代為填補,等等。

總之,2018年11月19日,卡洛斯戈恩剛從專機下來,就被來自東京地方檢察院控制並帶走。雷諾汽車公司隨即宣布,營運長蒂埃裡·博洛爾將接替戈恩。緊接著,戈恩被解除了三菱汽車集團老闆的職務。

就在戈恩被逮捕當晚,日產時任CEO西川廣人在位於橫濱市的日產公司總部召開緊急記者招待會,招待會上不僅沒有日本企業面對醜聞時「鞠躬謝罪一分鐘」的常見橋段,取而代之的是西川廣人怒斥戈恩的種種卑劣行徑。其神情之激憤,言辭之激烈,仿佛戈恩是全民公敵。

幹掉戈恩,似乎是人心所向,勢在必行。

身為外來者,戈恩與日本的文化格格不入,他本人曾在多個場合表示過對日本文化無感。他更不懂得含蓄。戈恩愛好擺闊,為慶祝與第二任妻子的婚姻在凡爾賽宮舉行豪華派對,這與日本文化完全相悖。

戈恩無視日本的商業傳統,上臺就減少一半的零件供應商,賣掉了所有非汽車相關產業。為快速實現盈利,接管日產汽車後的戈恩果斷裁員2.1萬人。這樣的手段大大違背了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潛規則。日媒就稱,「戈恩的成功是上萬個日本普通家庭的破碎堆出來的。」

5/ 跨海逃亡

據黎巴嫩MTV新聞報導,一手策劃了這場「千裡逃亡」計劃的人,正是戈恩的太太卡洛。

她安排一群前特種部隊士兵喬裝為Gregorian樂隊成員,假裝於新年晚宴時受僱到戈恩的東京豪華公寓表演,實為協助65歲的戈恩逃離東京住宅。

在表演結束後,167公分身高的戈恩藏進182公分的低音大提琴琴盒裡,從日本檢警眼皮底下離開。

消息顯示,戈恩一伙人未選擇東京機場,而是直驅大阪關西機場,在那裡,戈恩使用一本非本人的假護照騙過了日本海關。然後搭乘一架龐巴迪挑戰者私人飛機先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堡,隨後換機飛往黎巴嫩。

根據航班資訊,戈恩乘坐的班機於30日清晨4時許降落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黎巴嫩總統府消息人士透露,戈恩持法國護照和黎巴嫩身份證,從土耳其入境黎巴嫩。

上述說法並未經過證實。關於他如何通過日本海關並成功飛往黎巴嫩的細節,目前仍不清楚。日本出入境管理廳相關人員表示,沒有人以「戈恩」的名義離境,這意味著戈恩很有可能在他人幫助下使用假名和偽造證件離境日本。

但顯然這是一個精心策劃的營救計劃。黎巴嫩媒體報導,戈恩現在與妻子卡洛團圓,待在貝魯特的家中,他非常高興,重獲自由。

6/ 逃離之後

12月31日,戈恩通過在紐約的代理人發布聲明,確認已抵達貝魯特。被困日本近400天之後,這位全球車壇的傳奇人物在聲明中指出,自己並非逃避法律制裁,而是「逃離日本的司法不公及政治迫害」。

「不會再被日本有罪推定、無視人權的司法體系當做人質……我終於能夠自由地與媒體溝通,並期待開始下一周的生活。」

黎巴嫩和日本並未籤署引渡協議,這也意味著戈恩將很難再被引渡回日本受審。戈恩少年時代生活在黎巴嫩,除具有黎巴嫩國籍外,還擁有法國和巴西國籍。當天,黎巴嫩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戈恩是合法入境,至於戈恩是怎樣從日本出境的「完全是他個人問題」。 黎巴嫩安全部門也發表聲明證實戈恩在黎巴嫩境內不會面臨任何法律訴訟。

戈恩出逃後,也讓對此毫無察覺的日本執法機關顏面盡失。東京地方法院沒收了其所繳納的15億日元保證金。多家日本媒體怒罵戈恩為「懦夫」。

日本東京法院表示,目前尚未取消對戈恩出境的禁令。而負責戈恩刑事案件的日本檢察官對媒體稱,不知道戈恩嚴格的保釋條件有任何變化,並表示將與黎巴嫩當局展開司法協作,使戈恩能夠儘快回到日本受審。

自2018年11月19日因涉嫌經濟、金融犯罪被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逮捕之後,不到400天的時間裡,戈恩的故事從一出「反腐劇」演變成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內部「宮鬥劇」,再到戈恩在保釋期間逃離日本上演「越獄」,這場時間跨度三年的「大戲」還在繼續。

當地時間1月1日,戈恩通過律師對外表示,將於8日在貝魯特舉行記者會。屆時,相信諸多未解之謎會最終揭開。

相關焦點

  • 戈恩:我為什麼要逃離日本?
    此前日產汽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擊倒卡洛斯·戈恩,以阻止他進一步整合日產和雷諾,這威脅到日產作為日本標誌性旗艦企業之一的獨立性。」所以才有了2018年11月19日,戈恩在戈恩在東京一下飛機就被日本檢方逮捕的事件。戈恩在黎巴嫩貝魯特對記者表示,他在被捕期間每天都要接受長達8個小時的審訊,而且不允許律師在場。
  • 戈恩這個記者會 要把日本人氣死了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戈恩這個記者會,要把日本人氣死了【文/觀察者網 齊倩、郭光昊】日產前董事長戈恩出逃後首次公開露面,當地時間8日下午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舉行記者會。如同他傳奇般的出逃一樣,他在記者會上火力全開,盡情發洩自己情緒。
  • 戈恩:我愛日本,為什麼日本要以惡意回報
    震驚全球的日產汽車前董事長戈恩出逃事件已經過去數天。逃亡地是其少年時期曾經生活過的黎巴嫩。1月8日,戈恩在該國首都貝魯特舉行記者會,終於在公開場合開口發聲,稱「為證明自己的清白戰鬥」。曾經的企業領袖如今成了國際通緝犯,戈恩在記者會上單方面反覆訴說了對日本司法制度的不滿。
  • 戈恩回應:自己無辜 日本法律不公
    但是感興趣的是,就是這樣的一個車企高管,憑藉著只能在電影中發生的橋段,在日本司法系統的監視下,瞞天過海出逃了東京,來到其祖國黎巴嫩「避難」。伴隨著戈恩的出逃,日本司法系統和日產汽車都極為震怒。同時,日產汽車還表示,將會對戈恩嚴厲追究司法責任。
  • 日本對戈恩妻子發逮捕令
    日本東京檢察機關指控日產汽車公司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的妻子卡蘿勒.戈恩涉嫌作偽證,7日取得針對卡蘿勒的逮捕令。共同社還以調查人員為消息源報導,戈恩當時先乘坐特快列車新幹線,從東京前往大阪,然後才從大阪關西國際機場飛離日本。「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在保釋期間不能與妻子說話。」
  • 戈恩逃離日本疑點:放棄東京選擇關西機場 離境前狂奔600公裡
    日本國土交通省航空局對於12月29日前後,從日本飛往土耳其的私人飛機進行了調查,發現29日深夜11時10分,有一架土耳其航空公司所屬的私人飛機從關西國際機場飛往土耳其伊斯坦堡。毫無疑問,戈恩是搭乘這一架私人飛機離開日本。「日產汽車前董事長戈恩逃走了,而且已經到了故鄉黎巴嫩。」
  • 撬動日本的男人:卡洛斯.戈恩的中場戰事
    長得和《閃靈》男主蜜汁相似的戈恩而總被網民嘲諷「昭和男兒,平成廢宅」的日本,在令和年號下已經菜到要看新聞才意識到,他們嚴密看守的犯人已經在大陸另一端了。這要還是憲兵隊管事的年代,估計得有一批男兒熱血剖腹了。並且更讓日本政府狼狽的是,逃回黎巴嫩的戈恩還發表聲明,「我不是為了逃避正義的審判,而是從不公平的司法制度和政治迫害中逃了出來」。
  • 日本對戈恩等4人發逮捕令
    日本檢察機關30日取得一份對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的新逮捕令,理由是他保釋期間逃離日本違反移民管控法律。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共同社報導,日本檢察機關當天還取得對另外三名男子的逮捕令,懷疑他們幫助戈恩逃離日本。這三人分別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前成員麥可·泰勒,59歲;喬治-安託萬·扎耶克,60歲;彼得·泰勒,26歲。報導沒有說明後兩人的具體身份。
  • 卡洛斯•戈恩的被捕
    然而,幹掉這個小個子的汽車產業的「Titan」巨人的,僅僅是東京地方檢察院的兩個執法人員,在走出飛機艙門的一剎那被逮捕了。從東京羽田機場,到日產位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的總部,不過區區20多公裡,走日本的「首都高速灣岸線」,只需21分鐘即可到達目的地。然而,戈恩先生已經沒有機會走到那個他曾經為之工作了19年,並將其從破產邊緣挽救回來的那個地方了。日產汽車的「國王」,失陷於日本東京地區檢察院的「班房」。戈恩被日本檢方帶走的理由是在向證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涉嫌瞞報收入。
  • 近藤大介:戈恩的大逃亡與日本的「加拉帕戈斯化」
    據報導稱,12月31日,在東京取保候審的戈恩成功逃亡到了黎巴嫩。這個消息猶如海上颶風一般,在日本掀起了軒然大波。很多日本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啊?真的嗎?」而緊接著的第二反應就是「為什麼會這樣?!」對於這場逃亡,黎巴嫩某媒體報導稱,一些前特種部隊的成員偽裝成一支表演樂隊進入了戈恩位於東京的豪宅。
  • 日本記者近藤大介:戈恩大逃亡是日本「加拉帕戈斯化」的惡果
    戈恩將會面臨怎樣的判罰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日方將會在犯罪嫌疑人未出庭的情況下,迅速做出重判。而戈恩的顧問律師、日本赫赫有名的人權派律師弘中淳一郎,也難免落得一個晚節不保的結局,召開記者招待會當眾謝罪。
  • 日產董事長戈恩為什麼要大逃亡
    戈恩在汽車行業是個很重要的人物,先簡單介紹下,戈恩(Ghosn)出生於巴西,於1978年在法國輪胎製造商米其林(Michelin)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並於1996年跳槽到雷諾,主導了這家法國汽車製造商於1999年與日產建立了聯盟。之後,他成為了日本公司的CEO,然後在2005年採取了一些手段又擔任了雷諾的CEO。
  • 日本檢察官:卡洛斯戈恩的影響力網絡使其容易逃離
    他表示,戈恩的逃亡證明了他們此前備受批評的決定是正確的,即戈恩在2018年因財務違規行為被捕後應該被拘留。「被告戈恩擁有雄厚的財務實力和多個外國基地。他很容易逃離。」他補充說,戈恩在日本國內乃至全球都具有「重大影響力」 ,並且存在「現實危險」,他將銷毀與該案有關的證據。
  • 日媒曝戈恩被捕細節真相
    每個人都要擔當很多個項目,所有項目都需要優先對應。對於某個系統的研發,本來是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是由於要採用共同零件,不得不去妥協,逐漸犧牲了製造更好的產品。不僅如此,被雷諾吞併的危機感日漸明顯。」相對於日產持有15%的股份,雷諾持有43%的股份。在雷諾的股東中,法國政府持有15%的股份,是名副其實的最大股東。
  • 日產前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尷尬了誰
    戈恩的聲明 圖片來源:日本NHK截圖瞞天過海金蟬脫殼東京時間2019年12月31日中午時分,戈恩通過其美國的新聞代理人發表聲明稱:「自己現在身在黎巴嫩,已經不是日本偏頗司法制度下可以預測的有罪之身。」東京地方法院於2019年3月份、4月份分別兩次同意戈恩保釋,但附加了非常嚴苛的條件。日本出入國管理廳稱,未發現戈恩的出國記錄,因此認定他是以非法手段離開日本。日本法院當天取消了對戈恩的保釋決定,要求將其捉拿歸案,日本政府已通過外交渠道與黎巴嫩政府交涉引渡事宜。
  • 戈恩國際大逃亡!日本人羞恥地釋放了壓力
    在法國人眼中,戈恩是日本汽車拯救者。「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實際上由雷諾控制,戈恩代表法國行使管理權。日產復活後,品牌價值已遠超雷諾。日本人希望得到聯盟控制權,要重組企業,法國不接受,戈恩就成了雙方博弈焦點人物。戈恩可謂成也日產,敗也日產。
  • 戈恩記者會見實錄:我為什麼要逃離日本
    去年12月29日夜,搭乘私人飛機從日本逃到故鄉黎巴嫩的日產汽車公司前董事長戈恩
  • 國際「逃犯」戈恩出書 揭露日本與日產聯盟背後陰謀
    戈恩在前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士兵Michael Taylor的協助下逃離日本後,一直生活在黎巴嫩貝魯特。 今年早些時候,戈恩承諾,這本新書將披露更多新信息,精彩程度直逼好萊塢電影。例如,他將提供日產、日本檢方和政府相互勾結的「明確證據」。
  • 綠扁帽前隊員協助戈恩大逃亡 日本政府臉上無光?
    這些股東聯繫了日本經產省的官員,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出面制止這一件事情。雖然東京地檢署並沒有證實「國策搜查」的傳言,但是從戈恩昨天的記者會中指出「有政府官員參與」,可以理解日產汽車的確有跟日本政府討論到這件事。當時日本媒體也認為戈恩被捕與日、法兩國政府的角力有很大的關係。這也使得戈恩當時策劃將雷諾汽車集團與飛雅特、克萊斯勒集團(FCA )整併成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的美夢破滅。
  • 戈恩怒揭「政變」陰謀 雷諾日產聯盟已沒有未來
    戈恩剛剛上演一部轟動全球的現實版「越獄」。在日本檢方嚴密的監視下,本應呆在東京住所的他,離奇出現在自己的老家黎巴嫩。9天之後,他用一場記者會義正辭嚴地討伐日產汽車和日本檢察官。他的陳詞總共表達了兩個意思:我無罪,我逃離日本是為了尋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