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考研調劑的時候,有多少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將自己的要求在降低,到最後,可能只想著有學校願意要自己,讓自己有學可上就已經很滿足了。
但是,真正有學校願意要的時候,有些同學又開始「嫌棄」了。嫌棄學校不夠好,不是211,是「雙非」、嫌棄家距離學校太遠……
這不,最近就有一位同學,辛辛苦苦通過考研調劑上了一所大學,隨著被學校「擬錄取」,他的心情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通過了解,他發現自己調劑的這所大學「離家太遠」,所以,他又開始糾結到底要不要去上,畢竟,重慶相距將近四千公裡路程。
關於這個問題,學長簡單談一下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1、上大學,距離真的是問題嗎?
還記得當年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當時有幾所大學可以選擇,其中就有家門口的一所985大學。但是,這所大學第一時間就被我從預選名單中刪除了。
理由很簡單,就是不想離家太近,不想在家門口上大學。就想去外邊看看,更不想一直被局限在家門口,從小學到高中,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於是,果斷選擇了離家1000多公裡外的城市去上大學。
對於這個選擇,從來沒有後悔過,也非常慶幸,因為,這座城市不光帶給我更廣闊的視野與眼界,同時,也讓我增長了見識,還能夠帶來機遇與挑戰。
所以,上大學,距離真的不是問題。
如果,不能夠保證每天都能夠回家,距離長點短點真的無所謂。
即使真的能夠每天都回家,是不是也會覺得很無趣呢?這次超長假期,在家裡待4個月的感受是什麼?
所以說,不要讓學校距離遠成為阻礙我們選擇大學的絆腳石。畢竟,一年也就回兩次家,何況讀研以後,如果課題比較緊的話,可能暑假都不能回家了。
所以說,讀研選擇學校,距離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比如,面臨無學可上的情況下,可能距離已經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了。
2、考研「擬錄取」以後不去,會有哪些影響?
考研擬錄取以後,如果不去的話,可能會產生以下影響。
對學校來說:意味著有可能會浪費一個招生計劃。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偏遠地區高校在研究生複試的時候,特別是在招生考研調劑生的時候,可能首先確定的不是這個學生優秀不優秀,而是如果我錄取你以後,你會不會「放我鴿子」,又不來了。
所以,很多面試老師會問學生,你為什麼報考我們學校等等問題,只為了確定錄取學生以後,來的可能性有多大。
所以,在這些學校的研究生複試過程中,表現的非這所大學不上比考的高更好用一些。
對其他學生來說:有可能會導致另外一個同學無學可上。
本來有另外一個同學有機會上,如果你當時就拒絕「擬錄取」的話。
對於自己來說:有可能會喪失一次讀研的機會,又要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所以說,在做出不去讀這個決定時,一定要謹慎。
當我們被錄取以後,又後悔,真的不想去的話,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時聯繫學校的導師。
趁著檔案等沒有轉過去之前,聯繫學校老師告知自己的決定,然後表達自己的歉意。這樣學校還可以進行補錄其他願意來的學生,將學校的損失降到最低,也給別的想要上學的同學機會。
最後,還是真心希望大家考研「擬錄取」以後,能上就上,畢竟,2020年對341萬考研人來說絕對是一個機會,包括擴招、錄取分數線下降、網絡複試等。這種機會2021年卻不一定有。
如果,真的不想去上,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理由,並且要考慮清楚接下來的打算,是找工作還是「二戰」、「三戰」,如果再次失敗了,能不能承受得起這種痛苦。
切記不要衝動!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讚轉發吧!
問題討論:考研「擬錄取」後,因為距離遠而不去上,你會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