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陷疫:全球大蕭條的第一聲警報?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3月22日早六點,國際市場開盤即現「暴動」。美股指期貨跌超5%,觸及下跌熔斷限制,道指期貨低開近千點。短期恐慌情緒與結構性失衡相疊加,沒有人知道美股何時企穩,以及這會否是全球大蕭條的第一聲警哨。

封面設計/黎立

文 |《財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 | 蘇琦

十年輪迴。

2009年3月。美國加州兩個兒童出現流感症狀,美國疾控中心CDC開始追蹤兩個案例的感染源,發現均未有家畜接觸史,懷疑這種病毒已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這就是2009年被世衛組織定義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H1N1流感,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導致全球近2萬人死亡。

十一年後,2020年3月,美國加州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全州進入緊急狀態,3月4日上午加州出現了首個死亡病例。截至3月20日下午,美國3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美國4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共有18563例確診病例,累計死亡病例227例。

在美國首次確診H1N1流感病例之前不久,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2009年3月9日觸及6440點,創下21世紀以來該指數的最低點位。之後美股從最低谷起步,歷經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英國脫歐談判和中美貿易摩擦等黑天鵝事件,一路攀升。

從2009年3月9日到2020年2月市場的最高點,代表美股風向標的道瓊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上漲了359.13%、408.93%和677.36%。其中道瓊工業指數從6440.08點上漲到29568.57點,標普500指數從666.79點上漲到3393.52點,納斯達克指數從1265.62點上漲到9838.37點。過去近11年的時間,上述三大股指的年化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4.94%、16%和20.57%。換句話說,若投資者在2009年市場底部時購買了上述三個指數的ETF基金,其年化收益率為15%-20%,這無論是橫向與其他國家股市對比,還是縱向與美國歷史上的其他時期對比,這樣的收益率都撥得頭籌。

2019年中,人們回望2009年的底部——市場從高位跌幅超過50%的攔腰折斷時,興奮地說,十年後的美國股市到了一個「高不可攀」的位置。股指創下歷史新高,十年漲幅達到322%。

2019年底,人們回顧美國股市當年的業績時總結說:美股飆升、屢創歷史新高。截至2019年11月30日,標普500指數上漲了28%,市盈率接近18倍,比其15年平均水平高出約24%。

雖然市場上從來沒有一種聲音,但進入2020年後,美國三大股指繼續屢創新高,分析師之間彼此辯論的內容最多是:市場到底是被高估了?還是被極端高估了?這個辯論一直持續到2020年2月之前。全球市場在1月份的短暫衝高之後,開始分化。

先是美股一路狂奔向上的路上在1月27日遇到第一個小坎——美股三大指數大幅收跌。道指跌逾450點,跌幅為1.57%,納指跌1.89%,標普500指數跌1.57%,其中道指遭受了自2019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但它並沒有影響美股在2月中旬創出新高。

2月中旬後,全球股市在疫情擴散和油價大跌的影響下出現暴跌,多次觸發熔斷,同時引發跨資產的大幅波動。以2020年1月1日為起點到3月12日收盤,歐美股市跌幅普遍超過20%,進入技術分析意義上的技術性熊市。

金融市場大起大落,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世界衛生組織3月18日說,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20萬例。該組織收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已超過20萬例,死亡病例總數超過8000例。確診病例中80%來自西太平洋地區和歐洲地區。

2020年春天的華爾街遭遇的是否是一場危機?現在回答這個問題還太倉促,但是華爾街短暫急促的失重,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2月19日的高點摔入熊市,暴露了疫情這個前所未有的挑戰。瘟疫大流行的歷史提供的前車之鑑是:股市崩潰和經濟危機相伴相隨。此次疫情的公共危機引起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除歐元和日元外的幾乎所有貨幣兌美元比值的大幅下滑。一切僅僅是開始,更大的危機還在醞釀之中。公共衛生危機正在拖累中國、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經濟衰退短期不可避免。如今很多的未知都始自疫情持續的時間,在某種程度上,人類的命運在病毒手裡。

做空者的敏銳與煎熬

2020年 3月17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圖/ 法新

電影《大空頭》對「慧眼獨具」的做空者,有特別傳神的群像描寫。在2008年次貸危機中,市場狂歡時他們的做空不斷虧損,面臨老闆咒罵,客戶撤資,同僚譏笑,自我懷疑。做空者苦等崩盤甚至長達兩年之久,承受巨大壓力。

新加坡對衝基金QQQ(QQQ Capital Fund)資本創始合伙人王洲對《財經》記者回顧自己做空的心路歷程,慶幸它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2019年12月的聖誕節到2020年3月初,身為國際運輸樞紐、作為開放經濟體同世界各地緊密相聯的新加坡和香港兩地,都報出了奇怪肺炎的疑似病例,這引起了QQQ團隊的關注——他們對非典記憶猶新,也深知非典疫情對經濟的打擊——他們評估,疫情可能是2020年的第一隻黑天鵝。

他們開始調整倉位,在1月初做多和疫情不相關、可能會在疫情中受益的股票,布局在線教育和線上平臺等。而那時的美股投資者們都還在狂歡的氛圍中,市場則表現強勁,從投資者、對衝基金到媒體,極少有對疫情的關注。王洲記得美股直線拉升,持續創出歷史新高。

美股在2020年的首個交易日就開門紅,標普500指數收盤上漲0.84%,再度刷新歷史新高。成分股中約六成收漲,四成收跌。年初那段時間,隨著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最初兩周多的時間內,美國三大股指迭創歷史新高,QQQ因為做空而流血。

美國股市延續了經典的「聖誕漲勢」。2019年四季度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8.8%,創下一季度以來最強勁的單季表現,當時該指數上漲了13%。美國市場相信眼前一曙光:國際緊張形勢可能得到緩和;美聯儲不太可能會在2020年加息;美國消費者支出保持強勁,2020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很小。

王洲不確定自己是否犯了代價昂貴的錯誤,還是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春節,他回到海南過新年,微信和中文媒體上傳遞著恐慌的情緒,而曾經人們摩肩接踵的街道變得空空如也,忙忙碌碌的商場空空蕩蕩,大量關張的飯店讓他更為確信自己的判斷,並把堅決做空的信息發給團隊——到中國需要5小時航班的新加坡,那時並未被疫情驚動,和中國跨洋的美國,也只對疫情聳聳肩。

1月20日是一個轉折點。那天中國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乙類傳染病,按甲類管理,並就肺炎情況每日進行通報。美股1月20日因「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而休市一天。1月21日中國決定全面抗疫——國際油價在那一天起開始了新一輪的下跌,中國抗疫導致的需求放緩,嚴格的隔離措施影響了石油消費。

實際上美股的第一輪下跌通道在1月21已經悄然打開,當天,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公布了美國境內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月24日CDC在電話簡報中說,美國在22個州共有63例疑似病例。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金融市場走勢形成打壓的第一次突出表現是三天後的1月27日。當天早間,道指一度下跌逾540點,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CBOE波動率指數(VIX)大漲近42%,攀升至18.42點。美國兩年期、五年期國債出現倒掛,為2019年12月4日以來首次。

王洲在新加坡看到美股三大指數當天收跌。截至收盤,道指跌逾450點,跌幅為1.57%,納指跌1.89%,標普500指數跌1.57%,其中道指遭受了自2019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這讓王洲有些失望。在美國股市去年拿到史上最好的回報率後,美股自滿的情緒一發而不可收。儘管那時航空業、旅遊業及其他與旅遊業相關的酒店行業、郵輪已經受到打擊,全球產業鏈也受到破壞,但市場僅僅小跌了一下。

在美國,金融服務公司B. Riley FBR Inc.首席全球策略師兼董事總經理馬克·格蘭特(Mark J. Grant)也緊盯著市場的起伏。他對《財經》記者表示,「股市1月24日如此下跌,表明投資者非常擔憂。」但他隨後話鋒一轉,說出了當時代表華爾街投資人的心態:現在具體評估該病毒對全球經濟活動或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還為時過早,判斷美國股市是否迎來拐點也為時尚早。

王洲所在的對衝基金QQQ那時對美股則更為看空,在1月底增加了對航空公司和酒店的空頭押注,做空與旅遊出行相關的股票,以及沒有高成長性的汽車股,並做空標普500指數,以押注新冠肺炎疫情會惡化。在王洲看來,疫情升級要對衝風險。如果疫情大範圍暴發,供應鏈受到很大衝擊。美國很多企業不僅依賴中國的市場,對中國的供應鏈依賴也很大。

2020年1月份,美股市場以上漲約1.2%收尾。

大數據時代的恐慌指數

深數宏觀採用新穎的大數據方式判斷疫情帶來的情緒和它對市場的影響。

他們基於路透社新聞頭條中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語言處理——用語言的恐懼程度為指標,對比了與「冷靜/平靜」相關單詞的數量,與「恐慌/擔憂」相關單詞的數量,得出對新冠肺炎疫情報導恐懼程度的淨得分,負值意味著更恐懼/不大鎮定,正值則意味少有恐懼/更鎮定。

通過這種更全球而非中國情緒的指標,他們發現「恐懼」情緒在2月1日達到頂峰。儘管在2月9日和2月14日中的淨恐懼增加,但這一情緒在那之後明顯減少。事實證明,在2月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全球的央行和華爾街的投資者都傾向於相信,疫情是中國的關切,是中國經濟的威脅。

美聯儲在提交給美國國會的貨幣政策報告中表示,最近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導致中國經濟活動受擾,並會殃及全球其他經濟體。

2月中旬花旗集團前全球外匯主管、深數宏觀(DeepMacro)聯合創始人兼CEO傑弗瑞·楊(Jeffrey Young)對《財經》記者表示,他們通過對網站實時追蹤,通過大數據來判斷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以維基百科訪問量為例,人們對「冠狀病毒」中文簡體維基百科的訪問量領先英文版本的訪問量。英文版本的信息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最大,因此可通過觀察中文簡體版的訪問量來預測全球市場的風險狀況。所以新冠肺炎那時不是影響全球市場的主要因素。

直到2月的最後一周,美國股市才被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懼所籠罩。傑弗瑞·楊說一個清晰的模式已經確立:新增確診病例數=增加的市場恐慌=疲弱的資本市場。市場自2月21日起感到了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寒意,隨著周末的到來,情況越來越糟。

2月21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低227.57點,或0.8%,報28992.41點。這是道指自2月4日以來的首次收盤價,跌破29000點。標普500指數下跌1.1%,至3337.7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8%,至9576.59點。道指自2月7日以來表現最差,而標普500指數則創自1月31日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納斯達克指數錄得自1月27日以來最糟糕的交易日。標普500指數11個板塊中有10個板塊下跌,1個板塊上漲。其中,能源和科技板塊領跌,房地產板塊上漲。

第二輪下跌通道自2月24日開始。這一天的標誌事件是,韓國將疫情預警上調至最高級別,自此疫情開始向全球擴散。伊朗和義大利疫情暴發,恐懼指數急劇惡化,拖累了全球股市。

2月24日周一早間,衡量投資者恐慌程度的芝商所(CBOE)波動率指數(VIX)一度飆升約48%,上漲至23點。美股三大股指全線收跌,道指跌超達1032點,跌3.56%,納指跌3.71%,標普500指數跌3.35%。A50指數期貨盤中跌超1%。

當新型冠狀病毒實現了在世界六大洲的蔓延後,終於在2月27日成為影響全球經濟走勢的主要敘事,美東時間2月27日周四,美股收盤暴跌,三大股指均跌逾4%,其中道指重挫近1200點。截至收盤,道指跌4.42%,或跌1190.95點,納指跌4.61%,標普500指數跌4.42%。美國三大股指均陷入回調區,較近期高點至少下跌了10%,並創下有史以來最大單日點數跌幅。2月28日中國滬深A股和中國香港股市開盤後,亦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

摩根大通一位不具名經濟學家對《財經》記者表示,非理性繁榮統治市場的時光不多了。如果從美國股市2月21日遭拋售、納斯達克指數錄得約三周來的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時起計算,美國股市已經連續三天大跌。下跌的點數創下新的紀錄,波動率指數更是飆升了三倍。市場情緒已變,如果還沒有完全掉頭,至少也到了觀望之際。

IMF發言人2月27日表示,因新冠肺炎疫情,IMF可能在下一次全球經濟展望中調降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評級機構穆迪公司(Moody’s)旗下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Mark Zandi)對《財經》記者指出,市場投資者已開始為全球經濟衰退定價,至少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收益。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經濟衰退就難以避免。在接下來的幾周裡,股市還會有更多糟糕的日子。

在3月份到來之際,王洲終於等到了回報:對衝基金數據提供商Eureka hedge的數據,隨著全球市場下挫,2020年的前兩個月他們的基金回報率飆升了77%,而同期亞洲對衝基金平均收益下滑了0.6%。

市場驚醒,暴漲暴跌

美股自2月24日起的下跌通道至今未有轉向跡象,與之相伴的是史上前所未見的暴漲暴跌。在過山車的行情下,市場波動率高企。

截至2月底,道指較高點最大跌幅達16.53%,納指較高點最大跌幅達16.85%,標普指數較高點最大跌幅達12.94%。轉眼到3月,3月2日周一美股該月的第一個交易日,三大股指暴漲逾4%。3月3日美聯儲降息難阻美股暴跌逾2%,3月4日美股三大股指又聯袂大漲逾4%。3月5日,美股三大股指均跌逾3%,道指跌近千點。在截至3月6日為止的七個交易日內,標普500指數的每日漲跌幅度均超過4%,刷新了1929年11月創造的連續六日漲跌幅超過4%的前紀錄。

在疫情發生前,沒多少人預見到金融市場會如此表現,市場一直沾沾自喜。但當疫情開始擴散,一切又變得順理成章。唯一讓人意外的是高收益債券的反應非常緩慢。

最終喚醒市場的是石油價格的暴跌。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從最初的中國到2月底,日韓兩國陷入疫情抗擊,幾大石油進口大國石油需求陡然減少,抑制了全球原油的需求,疊加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加劇了市場對需求的長期悲觀情緒,國際油價崩跌不止。

為穩定價格,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與俄羅斯在3月6日舉行談判,但未能就限產議題達成協議,就減產150萬桶/日的談判不歡而散。3月9日,沙特出人意料打響原油價格戰。沙特阿美以近20年來最大折扣,吸引客戶購買沙特原油。4月賣往亞洲的原油定價下調4美元-6美元/桶,4月賣往美國的原油定價下調7美元/桶,而賣給西北歐煉油商的旗艦級阿拉伯輕質原油折扣擴大到8美元/桶。沙特方面還表示,如果市場有需要,沙特可將產量達到1200萬桶/日的水平。

此舉引發了全球能源市場恐慌。3月9日國際油價出現罕見的跌幅,NYMEX原油期貨、ICE布油期貨盤中一度跌逾30%,NYMEX原油期貨一度跌破30美元。美國WTI原油期貨一度跌破30美元/桶整數位心理關口,跌幅超30%。截至收盤,美國WTI4月原油期貨收跌10.15美元,跌幅24.59%,報31.13美元/桶,創1991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無論沙特打壓油價是為警告俄羅斯,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更意在通過迫使頁巖油產量下降奪回被美侵佔的市場份額——美國頁巖氣的盈虧線是,開採折合每桶30美元至40美元,位於杜拜的顧問公司Qamar Energy執行長羅賓·米爾斯(Robin Mills)對《財經》記者說,油價暴跌將給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帶來沉重的壓力,但如果情況持續下去,中東產油國也會感到不舒服。目前,俄羅斯反而有優勢地位。問題在於,由於這個病毒疫情帶來的需求太弱,即使油價再低也無濟於事。

布油期貨從3月5日的50.18美元到到31.02美元,六個交易日跌幅超40%,美國WTI原油期貨跌幅超50%,為歷史罕見。到北京時間19日凌晨,美油期貨跌幅擴大至逾16%,跌破23美元關口,布油期貨跌破27美元,跌逾11%,刷新2003年以來新低。

疫情和油價的雙重夾擊下,道瓊指數從今年2月12日29568.57點的最高位,跌至3月9日的23706.07點低位,跌幅達16.42%。標普500指數從2月24日至3月13日下跌幅度為20%。

市場開始陷入情緒驅動模式。3月9日三大股指集體大跌逾7%,道指一度跌超2013點,如此巨大的單日跌幅以及從2月下旬以來的持續下跌,令投資者感到危機在真實來臨。歐洲主要股指3月9日也全線重挫,截至收盤,歐洲斯託克50指數跌8.26%,英國富時100指數跌7.69%,德國DAX指數跌7.89%,義大利富時MIB指數跌11.17%。金融市場動蕩加劇,使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簡稱為VIX,又稱「恐慌指數」)攀升至30上方,為史上罕見。

3月10日美股上演大翻盤,三大股指均漲近5%。3月11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線重挫,道指跌近1500點,自今年高點累計回落逾20%。道指下跌1464.84點,跌幅為5.86%,較此前高點跌去20%以上,進入技術性熊市;標普500指數跌幅為4.89%;納指下跌392.20點,跌幅為4.70%。

恐慌顯然沒有達到峰值的跡象。澳大利亞、日本、巴西和義大利等國股市在3月跌入熊市後,美國在3月12日加入這一行列,當天美國三大股指收盤均跌入技術性熊市。與此同時,近來美國、泰國、菲律賓、韓國、巴基斯坦、印尼、巴西和加拿大等全球11個國家股市暴跌熔斷。3月12日美股的「黑色星期四」,美股三大股指收盤暴跌超過9%。道指收跌逾2300點,跌幅約10%,創1987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跌9.51%,納指跌9.43%。3月13日,美國多項措施應對疫情等消息刺激下,美股三大股指飆漲逾9%,為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始於大衰退廢墟之上的這一輪牛市,自2009年3月見底以來,標普500指數在過去132個月時間裡累計上漲了339%。標準普爾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的高級指數分析師霍華德-西爾弗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對《財經》記者指出,始於2009年3月牛市已經正式結束,熊市已經正式開始。2月19日標普500指數報收於3386點的歷史高點。

標普500指數在3月9日至3月13日大跌了8.8%,自2020年初以來已下跌了16.09%,自2月19日的高點更是下跌了19.93%。美股花了19天的時間便步入熊市,速度之快僅次於1931年的經濟大蕭條。作為對比,1987年股災,美股用了38天最終確認進入熊市,今年美股步入熊市的速度比當時快1倍。一位不具名的華爾街分析師對《財經》記者指出,2月底到3月中旬市場的修正已完全把此前的樂觀情緒轉變為極端悲觀主義。市場已連續處於超賣狀態。

美聯儲進退失據

自2015年12月啟動加息周期,美聯儲連續加息9次,並開啟縮減資產負債表計劃,以逐步退出金融危機後出臺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北京時間8月1日凌晨,美聯儲首次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2.00%-2.25%。時隔十年後,由於中美貿易摩擦、金融市場的大幅回調等,促使美聯儲宣布貨幣政策逆轉,貨幣政策緊縮周期告一段落,開啟新一輪降息周期。

2019年全年,美聯儲共進行了3次降息,將短期利率降低了75個基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華爾街傾向於相信,除非如美中貿易摩擦出現大的升級,美聯儲很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再降息。2020年開局,儘管有美國與伊朗間緊張關係急遽升高之類的外部衝擊,美聯儲對經濟狀況很有信心,對貨幣政策的立場也感到滿意。

美聯儲在2月7日的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指出,美聯儲去年三次降息後,當前的貨幣政策立場是合適的,能夠支持美國經濟活動持續擴張、勞動力市場強勁增長且通脹率位於「對稱性的2%目標」。

2020年是選舉年,自2017年任命鮑威爾為美聯儲主席以來,川普先後在推特上發文數十次,公開表達對鮑威爾的不滿。本來鮑威爾只是想在大選年裡,能靜觀其變,保持獨立性,平穩地走過這一年。但在2月最後一周美股創下2008年以來最慘跌幅後,鮑威爾在2月28日的聲明中暗示,美聯儲已為下調利率做好準備,旨在緩解潛在公共衛生危機和全球經濟放緩擴大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

美股由此在3月2日全線上漲,道指從連續七個交易日的下跌中反彈,創下十多年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只因投資者押注各國央行能夠穩定市場。在疫情和市場的巨大雙重壓力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於當地時間3月3日出人意料地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降低聯邦基金利率50個基點至1%-1.25%,將超額準備金率(IOER)下調50個基點至1.1%,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活動帶來的風險。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首次採取緊急降息措施,也是自那時起幅度最大的一次降息。

但美聯儲的舉動大大出乎市場預料,因它並不在美聯儲原定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全年會議日程中,按照原定計劃,3月份的議息會議將在3月17日-18日舉行。在美聯儲如此強勢反應下,3月3日美股延續了震蕩走勢,美三大股指窄幅高開後快速下探,跌幅均超1%,隨後在美聯儲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消息刺激下直線拉升均漲超1.2%,隨即深度下探,其中道指從高位下挫近1400點後小幅反彈,但跌幅仍高達近800點。

在市場人士看來,美聯儲緊急降息意在回應投資者關切,原本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但同時,聯儲採取如此罕見舉措,也暗示了目前市場和疫情問題之嚴重。因此在防疫形勢進一步明朗之前,市場恐慌並不會立即消除。

馬克·格蘭特指出,市場預期到了美聯儲降息,但未有料到降的幅度一下子就是50個基點,現在如此靠近零利率的水平線,說明美聯儲的政策空間已經不大了。現在市場需要謹慎,非常謹慎。

在3月9日和12日道瓊工業指數的下跌都超過了2000點,2月20日至3月12日,道瓊工業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標普500指數分別下跌27.76%、26.64%、26.74%後,美聯儲3月15日周日再次召開緊急會議,宣布降息10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降為0-0.25%,標誌著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再次進入「零利率」時代。3月3日到15日13天合計降息150個基點,如此密集的降息在經濟史上十分罕見,美聯儲創下了最短時間累計降息幅度最大的紀錄。可以參照的是,2008年1月22日到2月1日,美聯儲11天曾經兩次降息合計125個基點。金融危機後,美聯儲為挽救經濟,曾一路降息至0-0.25%的超低水平,此後延續了七年的零利率政策。

除降息之外,美聯儲還宣布了7000億美元大規模的量化寬鬆計劃,包括幾個月內回購至少5000億美元國債,增持至少2000億美元規模的抵押擔保證券。這一舉動也非同尋常。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先後推出至少三輪量化寬鬆。首輪量化寬鬆,也就是金融體系最危急的時候,美聯儲直接購買「兩房」債務及其抵押擔保證券,此舉支持金融機構信用,及時穩定了市場。

對美聯儲此次出招,傑弗瑞·楊解讀為是在尋求宣布效應(announcement effect)——川普此前剛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眾議院迅速通過了疫情救助法案,加上美聯儲放大招,在政治經濟上強強聯合,在病毒面前形成珠聯璧合之勢。但美聯儲又一次迫不及待,又一次適得其反——市場把緊急降息看作事態嚴重的信號,更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

3月16日再度變成「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又現連環熔斷。3月16日美股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道瓊指數創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同時,巴西、加拿大、埃及等國股市也紛紛出現熔斷,股災已從美國向全球各地蔓延。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席捲全球,全球股市波動性急劇上升,經濟不確定性也在增加。3月16日全球範圍內的恐慌性拋售此起彼伏。

歐股當天低開低走,歐洲斯託克50指數期貨跌幅擴大至6%。法國CAC40指數跌幅擴大至逾10%,創2013年以來新低。截至北京時間3月16日22時,英國富時100跌7.01%、法國CAC40跌11.25%、德國DAX跌10.28%;恐慌指數VIX期貨跌幅23.37%。亞太股市也全面重挫,中國內地A股上證指數跌3.4%,港股恒生指數跌4.03%,澳大利亞暴跌9.7%,菲律賓、印度、泰國跌逾5%,韓國跌逾3%,日本收跌2.46%。

一地雞毛

標普500指數在3月9日至13日大跌了8.8%,自2020年初以來已下跌了16.09%,自2月19日的高點更是下跌了19.93%。圖/ 法新

3月19日,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病例飆升至20萬例,美股再次被恐慌性拋售。當天道指跌1338點,跌幅為6.3%;標普500指數跌131點,跌幅為5.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345點,跌幅為4.7%。當天道指一度下跌超過1500點,跌破20000點關口,抹去了自川普2017年1月20日上臺以來的所有漲幅。

至此,道指已從2月12日歷史高點跌掉了32.6%——道指僅用了35天、24個交易日跌去了1萬點;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從2月19日歷史高點分別跌掉了29%和28.9%。而根據知名美股網站GuruFocus計算,自2月19日美股下跌以來,巴菲特的股票投資組合已損失約802億美元,跌幅為32%。

疫情像野火一樣蔓延,央行政策的效果在疫情的火苗下大打折扣。在過去11年的牛市中,人們看到了央行行動帶來的強大力量。多位投資基金經理對《財經》記者表示,過去十年的經濟增長並不強勁,實際經濟增長在2%左右,最終卻支撐了這麼長的牛市?其實牛市的主要驅動力是美聯儲的低利率。股市、房地產以及其他投機市場的實際價格受到支撐,形成了資產泡沫,但泡沫終將破裂。

道格·拉姆齊(Doug Ramsey)是Leuthold集團的首席投資官。他經歷了1987年的崩盤和科技泡沫破滅。他於2005年加入Leuthold。「這次最令人討厭的牛市——人們很早就說過。在過去十年的中間階段,人們會逐漸入市,去年,很多投資者成了信徒(深信美股會繼續上漲)。這種信仰來自對美聯儲的信心。我將整個十年稱為類固醇時代,我認為它的上漲主要歸功於美聯儲的支撐。」

達拉斯前聯儲主席理察·費舍爾(Richard Fisher)指出,美聯儲真的想每次市場緊張的時候都馬上救市嗎?股市從歷史高位跌落——美聯儲出手,似乎成了一個慣常套路,但問題是,美聯儲真的想一直這樣,助長投資者的依賴心理,並把泡沫越吹越大?

疫情是對這一套路最大的挑戰者,市場情緒因之出現了從極端貪婪到全面恐慌情緒的轉變。過去十年中,一些讓美股維繫牛市的操作思路變得派不上用場。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美股「逢低買入」的操作方式。

自上一次熊市以來,標普500指數已經有25次跌幅達到5%或以上,每一次都成為買入機會,其中包括美國信用評級遭下調、貿易摩擦、英國脫歐和日本2011年大地震。在這一輪漫長的牛市當中,「逢低買進」已經被一次又一次證明是一種回報不菲的策略,但投資者發現,這一策略在當下已經不再那麼好用,隨時可能失靈。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金融經濟中心主任巴貝拉(Robert Barbera)表示:「美國經濟擴張已經進入第11個年頭,過去11年來所有讓你害怕的事情,事後看來,都是買入機會。」

在美股再次遭到猛烈拋售,恐慌指數持續攀升,債券等安全資產受到追捧之際,按同樣的思路,事後證明,在疫情威脅下,各經濟體都以寬鬆貨幣政策為主要基調。在美聯儲之後,紐西蘭、韓國、捷克、科威特、奈及利亞、阿聯、沙特、卡達、巴林、印度、以色列、日本、越南、約旦、斯裡蘭卡、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共17個國家及地區宣布跟進,採取包括降息或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以維持經濟穩定。也有更多的央行表示將加入議息的行列。

全球央行在危急關頭祭出降息的法寶,問題是這次的「低」與過去十年牛市中投資者習慣了的「逢低買入」有所不同。傑弗瑞·楊指出,在過去十年中,人們接受的都是逢低買入的操作訓練,因為它屢試不爽。如果疫情發展到每個人都必須留在家裡的境地,那麼降低利率有什麼幫助?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不僅是對經濟供給側的衝擊,同時也對需求側產生衝擊,包括美國、葡萄牙等國都先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越來越多的國家關閉邊境或擴大入境限制;歐洲疫情中心義大利一天之內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增加了475人,達到近3000人,是自疫情暴發以來的最大增幅。義大利政府將考慮禁止所有的戶外體育活動。多國都在呼籲民眾限制社交活動,餐廳、酒吧都一一宣布暫停營業,許多購物中心、城市街道都空無一人,許多大型體育活動都宣布推遲舉行。

疫情導致人們的社交活動幾乎停止,對於需求面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特別是消費服務業影響巨大。服務業佔美國經濟總量的80%以上,消費性服務業的停滯將嚴重抑制美國國內需求增長和實體經濟擴張。儘管美國2月失業率與50年來最低水平持平,但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製造業供應明顯中斷,也對服務業造成影響,其嚴重程度將取決於疫情規模以及應對措施是否有力。

美國居民資產有70%都在金融資產上,其中又有一半是股票和基金,因此美股暴跌會造成居民財富大幅縮水,進而拖累消費和投資。

迫於有15萬時薪工人的工會的壓力,在底特律的三大美國汽車公司決定為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而關閉在美國的工廠。這只是美國勞動力市場面臨下行壓力的一個縮影。未來幾個月,美國勞動力市場抗壓能力面臨巨大考驗,就業市場表現將影響美國消費者持續保持消費動力的意願。

走在結構性的薄冰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中,感染人數呈指數暴發引發全球投資者的擔憂,在市場恐慌情緒下,全球股、期、債市全線暴跌。3月18日,美國股市、債市、大宗商品又一次全線下跌。新冠肺炎疫情已在所有資產類別的市場中引發了風險迴避。黃金投資者再度恐慌性拋售,投資者紛紛轉持現金或國債,觸發國際金價周三顯著下滑。紐約4月期金收市跌47.9美元或3.1%,每盎斯報1477.90美元,是去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王洲指出,市場短期內大跌是很多投資者斬倉出局來止損,市場的波動性還會繼續。

疫情放大的是結構性的脆弱。

在資本市場上,多位華爾街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美國股票在長期低利率的背景下持續上漲多年,股票價格和債券價格的漲幅遠遠超過了產出的增長。這一現象在過去的兩三年中變得更突出。

這帶來了所謂1%的分化——在頂部的1%贏者通吃。

這不只是最富有的1%人口的財富因金融資產的增長而增長。在投資者結構上也是如此。在市場利率不斷走低的前提下,保守的長期機構投資者被迫不斷增加權益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否則他們要面對資產端收益下降和長期負債上升的雙重損失。截至2018年,美國國內上市的ETF規模超過3.4萬億美元,是美國6%的家庭持有的主流投資工具,佔美國股票交易總量的30%。

美國股市也存在1%的分化。這一輪牛市美國基準股指躍升至危機低點的四倍。創紀錄的股市上漲以科技行業的崛起為特徵,美國股市市值也體現了科技股領先股票的贏家通吃。蘋果、微軟、亞馬遜、谷哥、臉書等網際網路企業藍籌科技股成為美國股市的重頭,集中了股市中佔比較大的利潤與收入,加之其有資本用大量現金回購自身股票,不斷推高每股股價,最後變成影響股市漲跌的風向標。

2020年3月9日-3月19日這十天的時間,美股股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連續觸發熔斷,十個交易日就上演了4次熔斷。在技術上,由於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不斷擴大,指數化基金與程序化交易也變成了標配。指數投資、ETF投資等被動投資在金融危機後的大行其道,基於算法的機器交易與高頻交易使不同投資者的投資風格相似性也越來越大,放大了市場的恐慌。

急於套現的投資人在慌恐中暴露了股市結構和一些技術性問題,更深層次的經濟結構性脆弱也因此次公共衛生危機而放大。在美聯儲創造的低利率環境下,美國企業、居民和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在過去十年中都在擴張,但從實際GDP和實際個人可支配收入來看,美國經濟的平均和累計增長率都不盡如人意。

高盛將2020年美國公司基本每股收益預估值從174美元下調至165美元,即在2020年零增長,並將2021年的預估值從183美元下調至175美元。疫情打擊的第一批企業是美國的航空公司和波音公司等,它們都瀕臨破產。但美國六家航空公司在過去十年中將其自由現金流的96%用於股票回購。波音過去十年的自由現金流總計583.7億美元,而公司在股票回購上花費了434.4億美元,佔自由現金流的74%。

有經濟學家指出,這是美國企業的一個縮影,用天量的借債回購股票、提升股價,為管理層和投資者增加資本利得,但其產出和研發在內的內生增長能力到底有多少提升,還是個問號。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美國上市公司分別動用8060億美元和3700億美元用於回購本公司股票,其中約有一半是發行企業債獲得的槓桿資金。高盛就曾點名財務槓桿明顯上升的AT&T、通用、達美航空等企業。

第四類公司,則是為數眾多的中小型公司,這些公司整體的經營狀況與全球其他主要資本市場的中小型公司並沒有太大的差異,有一定的行業競爭力,但是並不屬於強勢企業(市場佔有率在行業5名以外)。這類公司在貨幣放水政策和市場投機行為的疊加作用下,存在很多估值虛高的狀況。我個人認為,這類公司目前存在很大的估值泡沫,投資以上股票的風險很大。當然,這些公司雖然數量眾多,但是總體加起來佔美股市值的比例並不大(低於30%),從權重和市場影響力上來說,對市場的整體波動其實影響有限。

在能源等行業面臨的問題是,其高收益債券融資規模龐大且現金流覆蓋不足。疫情不僅衝擊需求,也會衝擊風險偏好使得信用利差逐級走闊,增加企業融資困境。

石湖資本創始人兼世界銀行集團顧問張樂弛對《財經》記者指出美國居民部門的脆弱性。美國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嬰兒潮一代在股市上配置比例也已趨於歷史高位,美股大跌意味著財富縮水,張樂弛說他們已經開始為嬰兒潮一代發起捐款。有報告在2月中旬指出,股市持續上漲讓投資者開始變得自滿,23%的投資者在股票上的投資超過了推薦水平,其中7%的人將資金完全投入到股票市場。在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嬰兒潮一代中,38%的人過度投資於股票,8%的人完全投資於股票市場。

科技型健康、財富和人力資本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AlightSolutions稱,2月份最後一周,美國全國401k帳戶的交易量高於2019年四季度的總和。3月12日,道指刷新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401k帳戶交易量創下史上第二高,為正常水平的12倍。管理著6100億美元養老金帳戶的EmpowerRetirement表示,上周客戶通話量較平時增加了45%,他們要求轉向如貨幣市場基金等更安全的投資,以規避市場風險。

遠慮和近憂

美國從聯邦政府到地方政府到許多美國公司都採取了嚴厲措施,來防範疫情蔓延。川普3月16日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指南,建議人們儘量避免出行,避免10人以上的聚會,避免去酒吧、餐館和美食廣場等地用餐,並儘量避免旅行、購物等活動。

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康乃狄克州已達成一項地區性協議,從3月16日晚8點起關閉所有電影院、賭場、體育館和健身房。餐館和酒吧也只能提供外賣和送餐服務。50人以上的集會也將暫停。很多企業也暫時關閉,並取消必要的旅行等。俄亥俄州也下令關閉電影院、健身房、保齡球館等娛樂場所,並建議將推遲初選日期直到6月。3月16日,舊金山宣布「封城」舉措,要求民眾儘可能待在家中,除非有不得已需要外出的重要事項,但必要的政府職能部門和商店將繼續開放。

標普全球評級有經濟學家對《財經》記者表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控制措施導致突然經濟停滯,這將造成今年全球經濟衰退,從而給依賴全球信譽的體系帶來巨大的信貸壓力。據標普經濟學家的估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僅為1.0%至1.5%,仍存在下行風險。

傑弗瑞·楊指出,美國政府倡導的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舉措,在短期內會限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但它也要付出很大代價。社交距離越大,短期對經濟的損害就越大。

旅遊、娛樂、餐飲等行業是最早受影響的行業,受的衝擊也最大。美國有1580萬人從事旅遊業相關工作。83%的旅遊公司是小型企業。美國旅行協會近日發布的一項分析預測,由於新冠肺炎引起的旅行減少,將給美國經濟造成總計8090億美元的損失,並在今年減少460萬個與美國旅遊相關的工作。報告中指出,美國今年的旅行總支出,包括交通、住宿、零售、景點和飯店,預計將減少31%,高達3550億美元。這一損失是「9·11」影響的6倍以上。僅旅遊業造成的損失就嚴重到足以使美國陷入曠日持久的衰退。

疫情使美國的消費持續崩潰,美國全國餐飲業的訪問量都在大幅下降,尤其是在西雅圖等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城市。美國很多州都關閉了餐廳和酒吧以防止新冠病毒的傳播。星巴克和麥當勞等主要連鎖餐廳都關閉了店內用餐區,只提供外賣和外帶服務。

IMF經濟學家指出,相比2007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新冠病毒的衝擊更加嚴重,因為它同時打擊了家庭、公司、金融機構和市場——中國首先受創,目前已擴展至全球。中國屬於較早實施並強有力貫徹擴大社交距離政策的國家,另一些國家如義大利等則實施的較晚。作為對比,傑弗瑞·楊指出,從股市表現看,市場更傾向於用短期經濟痛苦來換取對病毒的控制。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揚·哈齊斯(Jan Hatzius)近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預計美國經濟活動在3月下旬和整個4月將急劇收縮,因為對病毒的擔憂導致消費者和企業支出減少。新出現的供應鏈中斷和最近的財務狀況收緊可能會加劇美國經濟增長的難度。

美國2月失業率降至半個世紀以來的低點3.5%,平均小時薪資較上年同期穩定增長了3%。霍華德·西爾弗布拉特指出,美國經濟在此疫情衝擊前處於歷史上最長的增長期,基本面也很強勁。但是疫情已經使美國失業率上升,越到後面失業率越高。

美銀美林全球研究團隊3月19日預測,美國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僅為0.5%,二季度恐面臨環比12%的大跌,預計二季度中會有350萬份的就業損失,美國失業率因而升至6.3%。

美國人力資源諮詢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稱,美國餐飲業可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而裁減740萬個工作崗位。

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已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工人中顯現。該州多達18%的工人失業,幾天內加州的失業人數已翻了一番。但該州的失業保險申請數量在短短兩天內翻了一番。美國很多州見證了登記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暴漲。據預測,在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的籠罩下,加州失業人數可能會超過28萬,其中娛樂休閒、酒店服務和交通運輸這三個主要行業的失業人數將會佔到三分之一以上。同時到2020年底,加州的失業率將上升到6.3%,在2021年將平均達到6.6%。

隨著企業工廠停工,一些美國企業開始裁員。美國多個州登記申領失業保險金的網站短時間內湧入太多申請,以致系統「崩潰」。美國財政部部長史蒂文·姆努欽曾警告說,按照最壞情況估計,疫情可能導致美國失業率飆升至20%。

美國製造業在疫情襲來之前,就已陷入十多年來最嚴重的衰退。過去十年,儘管美股整體漲幅已較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高點高出300%。但美國製造業產出水平較之危機前的2007年11月依然低2%,工業總產出在過去12年時間裡一共才提升了4%。

美國供應管理學會1月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11月的48.1降至47.2,為2009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特別指出美國製造業活動上個月(2019年12月)的萎縮幅度為十年來最大。新訂單和就業分項指數均處於多年低位,不佳數據打擊了人們對於製造業萎縮步伐放緩的預期。在相當一段時間裡,製造業成為拖累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波音公司在2019年內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成為美國製造業的拖累。

美國製造業出現萎縮另一個拖累是2019年美國石油行業的破產潮。美國的石油行業,從深井鑽探、頁巖壓裂到水平鑽探等都長期以來是美國製造業引以為傲的基礎。但眾多鑽探商都是通過背負巨額債務來為產量增長提供資金,他們押注油價上漲將支撐他們的生產。但多年投資回報慘澹。2018年28家油氣生產商申請破產後,26家美國油氣生產商在2019年申請破產,隨著越來越多的債務到期,破產企業的數量還會不斷增加。

美國汽車製造業本已壓力重重,疫情很可能使汽車業復甦成為泡影。摩根史坦利預計,今年美國汽車銷量將下降9%。由於航空業已陷入困境,上遊航空製造業訂單萎縮,加上波音對航空業的拖累,美國經濟增長速度也將受到影響。

3月16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國「可能」正在走向經濟衰退。美國2月零售下降0.5%,市場預期為增長0.2%。分析認為,這將是最後一輪的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銷售數據,它對目前經濟狀況的參考價值不大。

此次疫情的衝擊不同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傑弗瑞·楊表示,那時金融體系內部出了問題,過多的槓桿積累了大量泡沫。這次很大程度上則是「外生」事件,這一點對美國、中國、歐洲等都一樣。

2008年時由於金融監管措施太鬆懈等原因,經濟「失衡」不斷積累,導致金融市場泡沫不可持續。現在則沒有系統性的不平衡。「我們更像是突然被流星撞擊,只不過撞擊我們的是病毒,不是流星。當然,如果疫情帶來的損害能得以控制,就不用過於擔心長期經濟損失。」傑弗瑞·楊說。

一切取決於疫情

3月19日,中國報告新增病例歸零。中國首次沒有新增病例,給人們帶來了少許希望。此時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已增加到近22萬例,死亡人數接近9000例。在此前的24小時裡全球增加了2萬多個確診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六大洲、159個國家和地區。疫情在不同國家造成了程度2不同的破壞,全球35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疫情在中國供給衝擊更大,在歐美主要是需求衝擊、美國疊加金融衝擊。美國的金融體系以資本市場主導,股市下跌對消費有影響,如果真的發生金融危機,銀行信貸緊縮,投資也會受到影響。當然,供給和需求衝擊的相對重要性可能是演變的。

世界貿易組織發布2020年一季度《全球服務貿易晴雨表》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全球服務貿易增長減弱。該報告稱,自2019年底至2020年一季度,全球服務貿易增長繼續呈放緩態勢;未來幾個月全球經濟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在全球服務貿易各項指標中,航空客運和貨櫃運輸下降幅度最大,其最新讀數分別為93.5和94.3。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這兩個行業的增長已經有所放緩,疫情暴發後其放緩程度進一步加大。

貨櫃航運指數下跌系亞洲船運業務量下降所致,航空客運量下降的影響範圍更廣,除亞洲外也包括北美、南美和歐洲。同時,全球金融交易指數和信息通信技術服務指數也低於趨勢水平,其最新讀數分別為97.7和97。建築業指數保持穩定,最新讀數為99.8。

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在關閉邊界,這將進一步加重跨境貿易和人員往來困難。同時各國央行也在攜手合作。

標普道瓊指數公司高級指數分析師霍華德·西爾弗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對《財經》記者說,各國從央行到政府部門現在和金融危機時的應對相比,不知道快了多少倍。這些貨幣和財政政策對舒緩形勢都有幫助,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疫情本身。

美聯儲正以非常迅速的速度購買大量美國國債。他們說要購買5000億美元後,在四天的時間中,他們就已經購買了1600億美元。有經濟學家指出,美聯儲的步伐非常快,債券目前正在拋售,收益率上漲了25個基點。告訴你,即使美聯儲做了很多工作,也必須做更多工作。

美聯儲動用各種工具來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它出臺了一系列信貸和流動性提供措施旨在試圖防止公共衛生緊急狀況、經濟衰退和金融崩潰。霍華德·西爾弗布拉特指出,新冠病毒對人類來說是全新的,調用2007年-2008年金融危機,能來做類比的就是這種緊急狀況帶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挑戰。

美聯儲的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陷入恐慌的金融市場。更重要的是應對流動性危機。張樂弛指出,流動性出現緊縮的現象非常嚴重。此前信貸和美國國債市場劇烈波動說明流動性出現了收縮。銀行不願利用自己的資產來疏通其他信貸市場,同時疫情帶來新的憂慮,即借款人的信用將因面臨收入減少局面而下降,這對公司信用債市場造成沉重打擊。商業票據市場運行不暢,可能促使企業轉而尋求銀行授信額度,進而可能增加銀行業的融資需求。

3月19日,美聯儲宣布與澳大利亞聯儲、巴西央行等9家央行建立臨時流動性互換協議,其中,新機制將為澳大利亞聯儲、巴西央行、韓國央行、墨西哥央行、新加坡貨幣當局、瑞典央行等6家央行各提供最高600億美元的流動性互換額度,為丹麥央行、挪威央行、紐西蘭央行等3家央行各提供最高300億美元的互換額度,協議期限至少6個月。

美聯儲在兩天內啟動了第三個緊急信貸方案,以確保總金額為3.8萬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在投資人迅速撤出時保持正常運轉。川普政府也提出了一項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和紓困方案。

歐央行在此前的緊急會議上決定啟動總額達7500億歐元的債券購買新計劃,以避免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歐央行行長拉加德說,「非常時期需要非常行動」,「我們對歐元的承諾沒有限制。我們決心將動用我們所有可能的工具,只要在我們授權範圍之內」。

英國央行表示,在3月19日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特別會議,宣布降息15個基點至0.1%,並一致同意增加英國國債持有量。英國央行認為,新冠肺炎將導致劇烈且大規模的經濟衝擊,有必要進一步推出一攬子措施。會議決定,將英國國債和企業債持有規模增加2000億英鎊至6450億英鎊,大部分增持資產將是英國國債。並擴大定期融資機制規模。

多位經濟學家對《財經》記者表示,主要經濟體為防止疫情及其造成的經濟損失做到了不惜代價,未來幾周疫情蔓延的勢頭有望得以遏制。

彭文生認為,這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不同於一般的經濟周期或是金融周期下行壓力。應對疫情的兩個關鍵詞應該是民生導向、階段性。政策應對不應該加大宏觀經濟的中長期不平衡。

(本文首刊於2020年3月23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相關焦點

  • 美股拋售30%僅用22天,超越大蕭條!華爾街大鱷豪賭,「100%做多」
    美股剛剛又創了一個新紀錄,拋售30%僅用22天,超越大蕭條。因擔心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蓋過全球央行和政府的行動,投資者仍在繼續火速拋售股票。    但隔夜美聯儲承諾「無上限QE」後,三位傳奇級的華爾街大佬同時發聲,闡述了他們眼裡的「底部」以及當前的買入機會,甚至有人全部重倉做多。
  • 史詩級暴跌之後,汽車業又想起90年前那場大蕭條
    封面來源:slideshare作者 | 賈無敵全球股市正在經歷「黑色三月」,多國股市暴跌後觸發了熔斷機制,投資者們一片哀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美股,兩周觸發熔斷四次(歷史上共五次)。有「股神」之稱的著名投資者沃倫·巴菲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活了89年,也沒見過這種場面。」
  • 全球確診破百萬!美國數十萬加侖牛奶倒下水道!網友:經濟大蕭條場景...
    來源:陸家嘴金融據人民日報,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全球新冠肺炎實時查詢系統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2日下午4時,全球新冠肺炎發病數超過百萬,達到了1002159例。死亡病例超過5萬,達到51485例。治癒數超20萬例,為208949例。
  • 大蕭條中的豐乳肥臀
    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行情暴跌,引發了一場波及全球、長達十年的經濟大蕭條。歷史學家小阿瑟M.施萊辛格(Jr.Arthur M.Schlesinger)評價:美國經濟和人民遭受的普遍經濟災難是空前絕後的。在整個美國歷史中,有過恐慌衰退和通貨膨脹,但大蕭條對人們生活而且對美國政治制度的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 張斌:「大蕭條」啟示錄
    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作者:張斌新冠疫情肆虐之中,中國與全球經濟遭受挑戰,失業率急劇攀升。當前時刻,需要為低收入群體紓困,需要避免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也需要抓住時機推動改革。1928和1929年美聯儲開始緊縮貨幣政策,他們相信可以抑制流向華爾街的信貸而不會傷害實體經濟。1931年貨幣危機衝擊了歐洲國家,英國放棄金本位,德國保持馬克價格但是限制外匯交易,事實上放棄金本位。英鎊貶值的時候市場預期美元也會貶值,美聯儲選擇堅守美元相對黃金的幣值,提高了利率,這進一步加速貨幣供應下降,惡化了信貸。
  • 華爾街英語發布全球英語研究報告:全球英語學習市場潛力巨大
    上海2019年6月13日 /美通社/ -- 「全球潛在英語學習人數高達14億;中國5.9億的勞動力市場中,59%的人願意在未來五年接受英語課程培訓,市場規模3.5億。」日前發布的「全球英語研究報告」如是指出。這一報告是由華爾街英語委託全球領先的網上市場研究公司YouGov獨立調研製作的。
  • 納粹德國和蘇聯崛起史,一戰後歷經大蕭條,他們何以能重新武裝
    美國大蕭條傳導全世界,進而讓世界深陷金融危機,也引出了無數野心勃勃人物嶄露頭角。一場美國蕭條會讓德國寒風瑟瑟,危機持續,讓已經被華爾街看好許久的希特勒,獲得了活躍空間,早就拿過華爾街3200多萬美元風投的希特勒,開始了自己的暗黑徵途。他用這些錢,在經濟大蕭條時不斷擴大宣傳,發展黨員,鼓吹日耳曼尼亞精神。一場民運,在理性聞名的德國日耳曼尼亞居然獲得無數崇拜。
  • 華爾街空頭警告「大蕭條」已經來臨,二季度標普500最低跌至1800點!
    來源:匯通網匯通網訊——4月27日,經濟學家羅森博格警告稱,此次疫情災難後,投資者需要為「大蕭條」做好準備,這可能比10年前的經濟衰退還要糟糕。他警告,此次疫情災難後,投資者需要為「大蕭條」做好準備,這可能比10年前的經濟衰退還要糟糕。在最糟的情況下,二季度標普500最低跌至1800點,2021年全年平均水平僅為2200點。而近兩周標普500指數還在2800點附近徘徊,這意味著未來三個月將有近35%的下跌空間。
  • 疫情「摧毀」了全球經濟,華爾街卻賺翻了
    在這災難之年,華爾街卻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場疫情摧毀了大部分的實體經濟,卻給華爾街的投資者帶來了一筆意外之財。在經歷了2020年的動蕩之後,投行、經紀商、對衝基金甚至放貸機構都在計算自己今年到底賺了多少錢。
  • 華爾街英語全球執行長 David Kedwards接受網易教育深度專訪
    近日,華爾街英語全球執行長David Kedwards受到網易教育的邀請,就華爾街英語深耕中國市場20年所取得的收穫與成就,以及未來發展規划進行了一對一的深度訪談。華爾街英語全球執行長David Kedwards訪談中,華爾街英語全球執行長David Kedwards表示,目前,華爾街英語在29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400餘家中心,幫助超過300萬名學生成功提高英語水平
  • 許小年120分鐘分享完整版 : 危機、衰退還是大蕭條?疫情對全球經濟...
    本文是2020年3月26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終身榮譽教授許小年在中歐校友在線論壇名師專場所做的分享,原題為「疫情對全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經本人修訂。
  • 全球銀行業大裁員 哪些原因可能會引爆下一場金融危機?
    最近,財經媒體爆出,全球銀行業或將開始新一輪的裁員,今年全球銀行業裁員總數超6萬!據報導,花旗銀行本周內將開始恢復裁員,這次裁員預計約為2000人,受影響的員工佔花旗銀行全球員工總數的1%。那在這兒就借用最近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綽號「末日博士」)的警示「全球正在迎來一場『經濟屠殺』」的部分內容來回應一下吧。在新冠疫情重創美國和全球經濟之際,這位「烏鴉嘴」近來不斷警告,美國股市反彈顯示投資者預期經濟V型復甦,但這是「自欺欺人」,不會是真正的反彈,只是「一種錯覺」。
  • 全球正在迎來一嘲經濟屠殺
    新冠疫情重創美國和全球經濟之際,這位「烏鴉嘴」近來不斷警告,美國股市反彈顯示投資者預期經濟V型復甦,但這是「自欺欺人」,不會是真正的反彈,只是「一種錯覺」。他認為,美國經濟走勢很快會從V型變成U型,萬一又陷入衰退,就會變成W型。
  •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來源:李光鬥新冠疫情中國的上半場結束了,但是全球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危機。這次蔓延全球的世界大疫其嚴重後果堪稱第三次世界大戰。第一次全球大蕭條始於美國華爾街,1929年9月5日開始的華爾街股市崩盤,兩年以後股市跌去90%。千萬富翁「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以為抄底的機會來了,於是大肆舉債加槓桿入市;格雷厄姆沒想到的是美國股市在25年後才回到1929年的點位,這次抄底讓格雷厄姆徹底破產。
  • 全城響起的警報,每一聲都是歷史的警示……
    80年前的今天,1938年10月25日侵華日軍佔領漢口岱家山武漢淪陷武漢的上空響起防空警報像你現在聽到的一樣提醒著人們敵機來了那時的年輕人啊扶老攜幼慌忙跑向防空洞那些驚慌奔跑的人們啊他們可能是我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艱難活了下來才有了今天的我們你知道嗎哪聲警報警示趕緊避險哪聲警報提醒危險解除
  • 財經觀察:九十年前大蕭條 深刻教訓當記取
    這次暴跌,拉開了一系列美股暴跌序幕:四天後的「黑色星期一」,道瓊指數暴跌13%,其後的「黑色星期二」再度暴跌12%……旋即,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股市暴跌,逐步演化為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全球經濟危機。危機從1929年綿延至1930年代末,美國約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失業,數千家銀行倒閉;蕭條不僅肆虐美國,更席捲全球。這次經濟危機因此被冠以「大蕭條」之名。
  • 大蕭條時期,正宗美式工裝品牌罕見的古著背帶褲
    全球經濟遭疫情重創,金融格局重新洗牌,復甦之路漫漫,會否引發第二次大蕭條?今天DenimNotes丹寧筆記要給大家介紹一件來自20世紀30年代的古董牛仔珍藏,它是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產物。
  • 2020是人造瘋牛,2021人民幣硬通貨化、華爾街國有化、全球經濟滯脹...
    2020是人造瘋牛,2021人民幣硬通貨化、華爾街國有化、全球經濟滯脹化?2020-12-15 06:30:55   來源:華爾街見聞     列印   2020年接近尾聲,在這動蕩的一年,全球股市也幾近瘋狂。
  • 全球航空業面臨前所未有大蕭條
    航空業,這個實現了人類飛行夢想的行業如今正面臨著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蕭條。  然而,航空業過去曾有過從危機中反彈的輝煌。這一次,它還有可能再次上演類似的逆襲大戲,並且有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好嗎?  目前,美國波音公司在緩慢提高產量,預計到2022年初可恢復到每月31架的水平。但現在,它和空客一樣,已經宣布減產寬體飛機。圖為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一處波音生產基地。
  • 大蕭條時期美國人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隨著美股暴跌,緊接著到來的就是為期10年的大蕭條。1、大蕭條之後,就業怎麼樣? 在當時,有1萬多家銀行倒閉,8萬多家企業破產,1400多萬工人失業,200萬人在街上流浪。 根據1932年的統計,當時的美國有3400萬人沒有任何收入,接近總人口的30%,而且還沒加上1100萬的農民。 4個正當年的勞動力中,就有一個無業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