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後一刻,你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活到最後一刻。--戴姆·希塞莉·桑德絲
「患者在生命的終末想和家人度過最後的時光是人之常情,但是末期患者對疼痛的控制和醫療的需求很高,家裡沒有儀器設備,沒有人提供保護,遇到突發問題該如何處理等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9月12日,在杭州召開的「締造更優醫療體驗--海峽兩岸醫院院長管理論壇·2014」上,臺灣花蓮慈濟醫院主任秘書陳星助介紹了目前臺灣臨終關懷的情況,分享了該院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開發雲端療護系統,將醫院搬到患者家中的創新做法。
花蓮慈濟醫院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及雲端療護的技術和方法,對同樣面臨老齡化和大量臨終關懷需求的內地醫療系統,有許多可資借鑑之處。
整合需求
老齡化加劇是世界性的難題,隨之而來的是慢性病患者比例的增加,全社會疾病負擔的加重。
據了解,截止2014年8月底,臺灣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達11.81%,預計2025年會超過20%。2011年,臺灣年死亡人數約15萬人,但醫療機構用於臨終關懷的總床數只有723張,這一數字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據陳星助介紹,臺灣的非癌症死亡病患中,只有0.4%的人接受了臨終關懷照顧,這反映出很多非癌症患者沒有得到臨終關懷服務。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很多人希望在家裡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但往往並不能如願,大多數人最終是在醫院裡結束生命,比如臺灣患者在家死亡的比例僅僅為1%。
從2011年全球四十個國家和地區臨終關懷的品質排名來看,臺灣位列第24名。據陳星助介紹,臺灣臨終關懷的主要不足之處是臨終病人想要回家,但醫院沒有辦法深入家裡照顧患者,這個問題比較難以解決。
為此,花蓮慈濟醫院通過價值流分析,將入院患者的每一個流程都研究清楚,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和風險都加以管控。醫院希望通過這樣的整合,跟醫院所在地區的慢性病防控機構、養老機構等無縫對接。按照這樣的流程,醫院從治療、轉診到社區康復,再到家庭照護,尤其是在終末期,都在不遺餘力推動電子病歷,讓患者不受幹擾,減少患者在醫院的等待時間。同時,醫院提供多功能便捷的服務櫃檯,整合慈濟醫院所有的系統進行移動醫療化,後方建立起強大的信息保障系統進行支持。
陳星助認為,「醫療過程是一個專業,醫院經營是一個企業,兩者之間如何進行有效整合?很多人都在談開源節流,但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以人為本來提升醫療品質。」
雲端療護
醫患之間、醫生之間都會大量使用到電話、影像和視頻設備,慈濟醫院將臺灣四大電信公司串聯起來,整合到醫院的通訊系統,只要醫院通過雲端發出信號,醫院對外、對內彼此之間聯繫完全免費。通過該系統,醫院可以隨時掌握患者的信息。如果病人回到家,理論上跟醫院已經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若能把醫院和當地社區聯繫起來,將醫院和患者的家庭對接起來,將極大地方便患者。因此,慈濟醫院在醫院、社區、患者及其家屬資訊共享的情況下,開發了臨終關懷雲端系統,這一系統包含了生理療護等六大功能板塊。
首先是生理監測板塊。病人願意回家,家屬願意照顧的,醫院就給每一個家庭配一個IPAD,裡面涵蓋多種檢測儀器,按照病人不同的情況,會提供血壓計、血糖機、血氧機、EKG、Gateway,還有電子聽診器等。其測量的信息可以連接到醫院的24小時呼叫中心。由於是用IPAD,所以醫生還可以實時通過影像看到患者,隨時了解到患者的情況。
在醫療應用板塊和個案管理板塊中,居家護士在沒有到達醫院之前,就可以把所有資料上傳到醫院,如有什麼需求,傳輸到24小時呼叫中心就可以收到反饋,完全不需要帶很多的資料回去。
有傷口的患者,可以通過IPAD直接視頻醫院外科醫生,醫生會告訴病人如何照顧。患者或家屬也可以自我照護,比如今天的心情、心理都可以通過微笑標誌來代替,醫院通過24小時呼叫中心可以知道這些患者的心情好壞,判斷哪些患者需要心理疏導等。患者的自我掌控和醫院裡的生理監測經過比對,醫生可以做好生理記錄和心理記錄,從而掌握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協同照護板塊裡面,病人有很多的需求,包括心理的變化,醫院會提醒家屬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比如病人需要洗澡的時候,以前都是居家護理師電話一家一戶去查,現在不用了,系統會自動提醒。
在安寧衛教板塊中,很多家屬沒有接受臨終關懷的培訓,因此醫院開發了很多臺灣國語、亞美族語、印尼語等的宣教系統,通過這些教材讓家屬了解臨終關懷的照顧知識,包括一些生活料理等知識,這些宣教資料也可以通過網絡教授給患者。
最後是生活支援板塊,這項服務不限地域,比如說醫院的呼叫中心在臺灣,但醫院會和外地醫療系統合作。假如患者需要呼吸機,我們就會結合當地的資源提供給你。
心中祈願
花蓮慈濟醫院是臺灣第一個針對末期病患提供家庭臨終關懷的醫院。雲端療護系統實行一段時間後,病人14天再住院率由10%左右,現在下降到不足3%,代表了這套系統可以讓患者安心地在家,不需要動不動就跑醫院。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的同時,提高了居家照護的品質。目前該系統已經擴展到臺東的聖母醫院,和大林慈濟醫院,未來會擴展到全臺灣和中國大陸等。
陳星助最後動情地表示,隨著年歲增加,漸漸會產生諸多無力感,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不要因而退縮,垂死的病人知道我們不是神,但請相信我們一定會幫你到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