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院雲端療護:把臨終關懷搬到患者家中

2021-01-08 健康界

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後一刻,你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活到最後一刻。--戴姆·希塞莉·桑德絲

「患者在生命的終末想和家人度過最後的時光是人之常情,但是末期患者對疼痛的控制和醫療的需求很高,家裡沒有儀器設備,沒有人提供保護,遇到突發問題該如何處理等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9月12日,在杭州召開的「締造更優醫療體驗--海峽兩岸醫院院長管理論壇·2014」上,臺灣花蓮慈濟醫院主任秘書陳星助介紹了目前臺灣臨終關懷的情況,分享了該院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開發雲端療護系統,將醫院搬到患者家中的創新做法。

花蓮慈濟醫院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及雲端療護的技術和方法,對同樣面臨老齡化和大量臨終關懷需求的內地醫療系統,有許多可資借鑑之處。

整合需求

老齡化加劇是世界性的難題,隨之而來的是慢性病患者比例的增加,全社會疾病負擔的加重。

據了解,截止2014年8月底,臺灣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達11.81%,預計2025年會超過20%。2011年,臺灣年死亡人數約15萬人,但醫療機構用於臨終關懷的總床數只有723張,這一數字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據陳星助介紹,臺灣的非癌症死亡病患中,只有0.4%的人接受了臨終關懷照顧,這反映出很多非癌症患者沒有得到臨終關懷服務。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很多人希望在家裡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但往往並不能如願,大多數人最終是在醫院裡結束生命,比如臺灣患者在家死亡的比例僅僅為1%。

從2011年全球四十個國家和地區臨終關懷的品質排名來看,臺灣位列第24名。據陳星助介紹,臺灣臨終關懷的主要不足之處是臨終病人想要回家,但醫院沒有辦法深入家裡照顧患者,這個問題比較難以解決。

為此,花蓮慈濟醫院通過價值流分析,將入院患者的每一個流程都研究清楚,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和風險都加以管控。醫院希望通過這樣的整合,跟醫院所在地區的慢性病防控機構、養老機構等無縫對接。按照這樣的流程,醫院從治療、轉診到社區康復,再到家庭照護,尤其是在終末期,都在不遺餘力推動電子病歷,讓患者不受幹擾,減少患者在醫院的等待時間。同時,醫院提供多功能便捷的服務櫃檯,整合慈濟醫院所有的系統進行移動醫療化,後方建立起強大的信息保障系統進行支持。

陳星助認為,「醫療過程是一個專業,醫院經營是一個企業,兩者之間如何進行有效整合?很多人都在談開源節流,但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以人為本來提升醫療品質。」

雲端療護

醫患之間、醫生之間都會大量使用到電話、影像和視頻設備,慈濟醫院將臺灣四大電信公司串聯起來,整合到醫院的通訊系統,只要醫院通過雲端發出信號,醫院對外、對內彼此之間聯繫完全免費。通過該系統,醫院可以隨時掌握患者的信息。如果病人回到家,理論上跟醫院已經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若能把醫院和當地社區聯繫起來,將醫院和患者的家庭對接起來,將極大地方便患者。因此,慈濟醫院在醫院、社區、患者及其家屬資訊共享的情況下,開發了臨終關懷雲端系統,這一系統包含了生理療護等六大功能板塊。

首先是生理監測板塊。病人願意回家,家屬願意照顧的,醫院就給每一個家庭配一個IPAD,裡面涵蓋多種檢測儀器,按照病人不同的情況,會提供血壓計、血糖機、血氧機、EKG、Gateway,還有電子聽診器等。其測量的信息可以連接到醫院的24小時呼叫中心。由於是用IPAD,所以醫生還可以實時通過影像看到患者,隨時了解到患者的情況。

在醫療應用板塊和個案管理板塊中,居家護士在沒有到達醫院之前,就可以把所有資料上傳到醫院,如有什麼需求,傳輸到24小時呼叫中心就可以收到反饋,完全不需要帶很多的資料回去。

有傷口的患者,可以通過IPAD直接視頻醫院外科醫生,醫生會告訴病人如何照顧。患者或家屬也可以自我照護,比如今天的心情、心理都可以通過微笑標誌來代替,醫院通過24小時呼叫中心可以知道這些患者的心情好壞,判斷哪些患者需要心理疏導等。患者的自我掌控和醫院裡的生理監測經過比對,醫生可以做好生理記錄和心理記錄,從而掌握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協同照護板塊裡面,病人有很多的需求,包括心理的變化,醫院會提醒家屬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比如病人需要洗澡的時候,以前都是居家護理師電話一家一戶去查,現在不用了,系統會自動提醒。

在安寧衛教板塊中,很多家屬沒有接受臨終關懷的培訓,因此醫院開發了很多臺灣國語、亞美族語、印尼語等的宣教系統,通過這些教材讓家屬了解臨終關懷的照顧知識,包括一些生活料理等知識,這些宣教資料也可以通過網絡教授給患者。

最後是生活支援板塊,這項服務不限地域,比如說醫院的呼叫中心在臺灣,但醫院會和外地醫療系統合作。假如患者需要呼吸機,我們就會結合當地的資源提供給你。

心中祈願

花蓮慈濟醫院是臺灣第一個針對末期病患提供家庭臨終關懷的醫院。雲端療護系統實行一段時間後,病人14天再住院率由10%左右,現在下降到不足3%,代表了這套系統可以讓患者安心地在家,不需要動不動就跑醫院。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的同時,提高了居家照護的品質。目前該系統已經擴展到臺東的聖母醫院,和大林慈濟醫院,未來會擴展到全臺灣和中國大陸等。

陳星助最後動情地表示,隨著年歲增加,漸漸會產生諸多無力感,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不要因而退縮,垂死的病人知道我們不是神,但請相信我們一定會幫你到最後一刻。

相關焦點

  • 滬東醫院以特殊方式給予臨終患者生命關懷與尊重
    科主任吳寧與護理部林漢英主任以及科室醫護人員,志願者、社工,手捧蛋糕、生日蠟燭、心願瓶一一出現在患者的面前,望著身受癌痛折磨患者欣喜的面容,他正掙扎在死亡的邊緣。四天後悄然離去,他只有38歲。面對癌痛帶給患者的痛苦、無助;面對親人們的強顏歡笑和淚水;該院提出「在臨終前的過程中給予患者生命關懷的溫暖與尊重。」
  • 「生命末期的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專題培訓等您來搶位
    隨著全國安寧療護工作的逐漸推廣,社工、醫護人員、老年領域從業人員等在安寧療護領域的需求明顯增加。為了提升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借鑑先進地區的做法和經驗,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工作學院與深圳市龍崗區春暖社工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生命末期的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專題培訓班。
  • 「生命末期的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專題培訓正在火熱招生中……
    隨著全國安寧療護工作的逐漸推廣,社工、醫護人員、老年領域從業人員等在安寧療護領域的需求明顯增加。為了提升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借鑑先進地區的做法和經驗,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工作學院與深圳市龍崗區春暖社工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生命末期的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專題培訓班。
  • 讓患者有尊嚴地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昆明市將為「安寧療護」制定標準
    今年,昆明市將完善「安寧療護」用藥指南等相關政策,制定服務收費項目及標準,建立監督評估和質量評價體系,完成試點機構一次性建設補助資金發放等工作,讓這些「安寧療護」機構更好地服務患者和家屬,提高臨終患者生存質量。  就像任何一段旅途都有終點,人從出生那一刻起,便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當生命走到盡頭,是選擇繼續痛苦地與疾病戰鬥,還是接受事實從容地告別?
  • 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重慶市老年病醫院)在全市率先開展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是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旨在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終前提供全方位的照料和人文關懷。為進一步推進安寧療護試點工作,廣泛普及安寧療護工作理念,11月27日,重慶市九龍坡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暨安寧療護實踐交流培訓會在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重慶市老年病醫院)召開。
  • 90多歲老夫妻想找有「臨終關懷」的養老院 杭州首家試點運營的安寧...
    刨去價格、環境、設施因素不談,周先生有一個基本要求:這家機構需要具備「臨終關懷」服務——這同樣是他父母的訴求。現在,越來越多老人更加豁達地談論「死亡」。臨終關懷、安寧護理、舒緩療護,這些曾非常隱晦的專業名詞也越來越多被公開提及。「高質量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體面地離去」漸漸被了解和認可。然而,這樣的服務並不好找。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獲批成為北京市首批安寧療護示範基地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1月7日電(通訊員 李志剛)近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於確定北京市安寧療護指導中心和首批安寧療護示範基地的通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獲批成為北京市首批安寧療護示範基地。圖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副院長魏來帶隊迎接安寧療護示範基地現場評審安寧療護是為疾病終末期患者和家屬提供積極整體的照護,旨在通過多學科協作的方法,為患者和家屬提供有效的症狀管理和全方位的支持,以儘可能改善患者疾病末期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作為三級綜合醫院,我們做安寧療護的優勢是症狀管理規範、綜合救治能力強。」
  • 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會長劉豪傑榮獲中國生命關懷協會2019年度優秀志願者榮譽稱號
    2020年9月2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安寧療護志願服務工作推進暨安寧療護服務政策研討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受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李小琳代理事長委託,副理事長、代理事長助理劉廣致辭。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先生發表主旨演講。
  • 讓生命溫暖地謝幕 槐蔭醫院推廣「安寧療護」服務
    近年來,槐蔭醫院著力於促進濟南市安寧療護事業發展。近期,槐蔭醫院老年病科、安寧療護病房成為了濟南市衛健委公布的,第一批安寧療護試點醫療機構和安寧療護培訓基地。槐蔭醫院在安寧療護病房區開設溝通角,醫護人員、社工人員在這裡與患者、家屬進行一些情感性的溝通交流,傳播安寧療護理念知識
  • 當好生命「最後旅程」的護航人,撫順市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
    12月15日,記者從撫順市衛生健康委獲悉,為進一步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的相關指示精神,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新型服務模式,今年以來,撫順市積極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通過協調建立「華潤遼健集團撫礦腦科醫院-瀋陽市安寧醫院」醫聯體,組織成立新撫區第三人民醫院安寧療護試點醫院等舉措
  • 新昌首家「臨終關懷」醫療單位已服務5...
    安寧療護,又稱為姑息療法、臨終關懷,上世紀六十年代發源於英國,2017年我國正式開始安寧療護中心的試點。2019年,新昌縣中醫院醫共體澄潭分院被確定為省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試點項目單位。
  • 上海啟動「生命關懷」項目,他們接觸著死亡,卻也從中獲得更多生活...
    日前,覺群生命教育學院生命關懷項目在玉佛寺正式啟動,將通過心理健康、安寧療護等方面的培訓,讓更多人了解生命關懷,加入生命關懷志願者的團隊。同日,安寧療護師資班(初級)2020 秋季課程正式開班,而他們的服務對象,都是臨終者。
  • 凌淑芬:養老機構安寧療護仍存痛點
    近日,第二屆廣州市安寧療護服務交流會在越秀賓館舉行 凌淑芬表示:大部分中國人希望在家中去世,因為居家會有家人的陪伴,同時也可以節約醫療成本。這就涉及到如何在居家情況下為患者提供醫療和護理。包括對家人、病人的指導,以及家人的哀傷輔導。居家安寧的專業照護這塊,需要做好風險評估,這樣才能滿足終末期病人生命質量的需求。
  • 致力姑息醫學人才培養 四川安寧療護教育培訓中心成立
    四川省安寧療護教育培訓中心掛牌成立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6日訊(記者 劉佩佩)12月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獲悉,12月5日,四川省安寧療護教育培訓中心在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以下簡稱「華西第四醫院」)正式掛牌成立。據華西第四醫院黨委書記方雲介紹,培訓中心旨在通過系統、規範化的培訓,為四川乃至西部地區培養姑息醫學的專業人才。
  • 《The Hospice in Houston|休斯頓的臨終關懷》(中英文雙語版)
    環球影城1974年美國第一個臨終關懷項目——康乃狄克州臨終關懷醫院,在康乃狄克州布蘭福德開設。由佛羅倫斯的Wald,耶魯大學護理學院院長,牧師和兩名兒科醫生開始,專門針對臨終患者。在那幾年裡,全國各地的志願者聚集在一起,在邁阿密,紐約市,聖保羅,馬林縣和許多其他城市開設了臨終關懷醫院。1975年,第一個國家收容臨終關懷站在紐哈芬舉行,由康乃狄克州臨終關懷醫院主辦,有17個州的代表參加。顯而易見的是國家組織需要臨終關懷的先驅者在這一需求增漲的時期來支持這項事業。1978年,第一個全國臨終關懷組織董事會選舉成立,並在該國首都設立了辦事處。
  • 四川省安寧療護教育培訓中心成立:姑息醫學人才培訓正式開展
    2018年12月5日,四川省安寧療護教育培訓中心在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以下簡稱「華西第四醫院」)正式掛牌成立。華西第四醫院副院長楊羅主持會議,華西第四醫院黨委書記方雲對姑息醫學科的學科建設、安寧療護培訓中心成立的背景及今後的工作方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 瓊瑤臉書公開本人遺囑,挑戰我國臨終關懷底線
    與臺灣相比,我們在臨終關懷(安寧治療方面),缺乏的並不是理念,而是行動。早在 1994 年,著名醫療作家畢淑敏就出版了以臨終關懷為主題的小說《預約死亡》。在其中,她寫道:雖然中國人向來忌諱甚至拒絕談論死亡,但仍然要面對這如同生一樣令人無法抗拒的最終結局。
  • ...經地壇醫院和有關方面專業力量精心療護,通力合作,已全部出院...
    【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病例清零】 6月11日0時至8月6日24時,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35例,經地壇醫院和有關方面專業力量精心療護,通力合作,已全部出院清零。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救護過程中,醫患雙方密切協同,醫務人員悉心療護,患者積極配合,醫患關係健康和諧,取得了積極良好的治療效果。
  • 北京臨終關懷醫院——北京豐臺建都醫院受到好評
    北京臨終關懷醫院——北京豐臺建都中西醫結合醫院是由北京市豐臺區衛生計生健康委員會批准登記註冊的一所二級中西醫結合醫院,北京市醫保定點醫院、國家非營利性醫院,患者持醫保卡就醫、住院可直接報銷結算,無需辦理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