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是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676581平方公裡。緬甸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和寮國為鄰,東南與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地勢北高南低,以山地、高原和丘陵為主,大河的中、下遊為平原,山川為南北走向。北部高山區海拔3000米以上,東北部為撣邦高原。
緬甸氣候概況: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圖例:伊洛瓦底江邊的寺廟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緬甸的農作物種類非常豐富,有稻、麥、豆、芝麻、花生等,熱帶水果種類也非常齊全,芒果中的皇者「聖德隆」就是出自於緬甸,上個世紀金芒果的故事,是現在60多歲的人美好的話題之一。
一、緬甸農業概況
緬甸有七成人口從事於農業生產相關工作,超過六成的國家勞動力和生計主要來源靠農業,但當前農業生產只佔整個國民經濟生產總值 的30%,甚至是22.1%。大米「領跑」緬甸農業。緬甸國土有6766萬公 頃(16718萬英畝),是東南亞國土面積第二大國家,當前可耕地面積僅為1200萬公頃,佔土地總面比為18%,而周邊國家如泰國可耕地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為39%,越南為32%,緬甸可待開發的耕地面積巨大。
緬甸農業部2015-16財年數據,緬甸可耕種面積中,大米種地面積佔34%、其次是豆類佔21%、油籽16%、 蔬菜2%、玉米2%,包括糖、橡膠、棉花、麥與其他的農作物25%。農田管理與統計局數據,2013/14至2017/18財年內,大米麵積有1760到1790萬英畝(1公頃約2.471英畝),年產量平均2500萬噸以上。(以上內容引自緬甸金鳳凰報)
圖例:緬甸主要農作物耕種面積
二、緬甸水稻生產現狀
緬甸素有「稻米之國」的美譽,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穀產區之一。二戰前,緬甸大米出口量佔世界大米出口總數的40%,是世界頭號大米出口國。「2011年世界大米會議」上,緬甸波山大米被譽為「世界最好大米」
圖例:緬甸水稻種植面積及產量
緬甸的水稻種植區域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及湄公河區域,水稻栽培水平較低,平均產量在300公斤左右,水稻面積較為集中的省份有伊洛瓦底省、仰光省、實皆省、曼德勒省及勃固省等,曼德勒、實皆省等緬甸北部區域種植模式多為「稻-稻-豆」、「稻-稻」模式;仰光、伊洛瓦底省等南部區域種植模式為「稻-稻-稻」、「稻-稻」模式。
三、水稻產量潛力及合作路徑
我國是以稻米為主食,對優質大米的需求數量巨大。緬甸與我國接壤,自然生態條件優越,適合優質稻米的生產,現階段也有波山米、擺夷米、青東米等適合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優質大米。
圖例:緬甸人都是樂觀積極的性格
緬甸稻穀現有平均產量在300公斤左右,增產潛力巨大;可耕種面積是現有耕種面積的一倍以上,緬甸河流眾多,水利條件優越,在改善水利設施後,均可種植水稻。
2002年,四川水稻品種D優527引進北闡邦做替代種植,產量達到500公斤,比當地品種增產幅度明顯;2009年本人在曼德勒種植II優系列品種,在增施氮肥,改善栽培管理技術的情況下,480畝平均產量畝產550公斤。
圖例:從中國引進的收割機
在緬甸做水稻相關的投資,首先要考慮穩定當地糧價,歷史上緬甸對稻米價格及運輸管控極為嚴格,當水稻減產時,限制稻米在省與省之間流動,哪怕是和尚化緣多餘的稻米,也不能跨省運輸。
方案設計:
1、引進中國的雜交水稻品種,一類是適合出口到我國的偏軟米類型;一類是適合當地人食用的偏硬米類型。總體水稻產量大幅度提高,收購起來的稻穀供應當地市場為主,多餘部分稻米運輸回國。
2、利用國家援助計劃,改善所運作區域的水利條件,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稻米產出總量。
3、選擇適合的區域,在當地生產雜交水稻種子,直接供應當地使用,降低運輸費用;為國內生產種子,降低勞動力減少帶來的生產難題。
4、收購當地的優質稻穀,加工大米運輸回國內,緬甸部分地方的水稻種植使用肥料、農藥的數量非常少,符合我們對有機水稻、綠色農業的要求。
結語:緬甸與中國相鄰,運輸方便;可耕種面積遠大於其國內需求,具備大量出口的基礎,與我國正好互補;緬甸歷史上及現在都是主要稻米出口國;緬甸自然條件適合優質稻米的生產,符合我國民眾食用習慣,具備合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