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楊辰鶴
2016-06-17 12:08 來源:澎湃新聞
本文為編譯,有部分刪節。口述:Alison Hager 來源:womenshealthmag.com
減肥開始之前,Alison Hager真的是個不折不扣的胖墩兒,任誰看到了她的照片都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裡冒出「這姑娘可真夠胖的」這句話。經歷了代餐、節食這一系列減肥方法之後,Alison開始嘗試運動減肥。很快她就看到了效果,配合著飲食方法,這位姑娘瘦了90磅,只不過她的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意識到這一點的Alison在醫生的指導下改良了自己的食譜,隨著30磅體重的增加,她的健康狀況也逐漸好轉,並意識到了「健康才是真的美」。以下是她的故事和她想對大家說的話。
減肥前:226磅 減肥後:163磅
在我五年級的時候,我因為一側髖關節脫臼而不得不接受了手術。兩年後我的另一邊髖關節也挨了幾刀,因為兩關節不太對稱。術後我的運動事業算是宣告徹底歇菜,所以我真的、真的從來沒有學會鍛鍊!配合我超低的運動量的,是我們一家對快餐食品的偏愛。呃,此外,我的一大愛好就是吃……
變化在大學時候開始發生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風頭正勁。鑑於我浮動在190磅的體重,母上大人和我決定嘗試這種減肥方法。假期裡我瘦了15磅,可一回到學校這丟掉的體重又回歸了我的懷抱。為了減掉這些體重,我在學校裡嘗試了代餐、節食,但這對我的體重不起絲毫作用。大三時,我的甲狀腺出了毛病。與此同時,醫生告訴了我另一個噩耗——我處於糖尿病前期。
鍛鍊才是正經事於是,我和減肥食品、藥片兒徹底訣別了。我發誓要晨起鍛鍊,每次到體育館裡至少鍛鍊20分鐘,一周六次。
我覺得有必要先從簡單的開始:「我得先從20分鐘開始,看看自己覺得怎樣」,我這樣對自己說。相信我,好多次我鍛鍊的時間連20分鐘都沒到,但一切慢慢走上正軌。
因為我沒有私人教練,又是個徹底的運動小白,我只好裝上了訓練俱樂部的APP,在健身雜誌上發現了高強度間歇性鍛練法。我還發現了自己特喜歡的尊巴舞課程。我樂在其中,翩翩起舞。這是我這輩子裡學會的第一套鍛鍊動作。
少吃多餐以及優選食物我讀了不少營養相關的文章,發現少吃多餐似乎對許多人有效。於是我開始每天吃個六頓,這真的能幫助我繼續堅持,否則兩頓飯之間的漫長等待只會讓我渴望更多食物的慰藉。
通常,我早餐吃的是煎蛋卷和蛋白質奶昔,接下來一頓是一根蛋白質能量棒,午餐則是一份雞肉沙拉或者湯。我確實熱愛碳水化合物,不想在這一點上委屈自己,但我稍作調整。我確保自己吃的是優質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快餐或者果醬餡餅之類的。
堅持!堅持!在我決定減肥的時候,我寫下了我的目標。我想每天吃水果、蔬菜和低脂肪蛋白質,一周鍛鍊六次。我把它貼在冰箱上,每天都能看到。同時,我也決定今後再也不要頻繁稱體重了。因為比起體重,身體健康更取決於行動。三個月後,我發現自己瘦了34磅,知道自己的計劃有效這件事兒令我備受鼓舞。
設定新的目標除了去健身房,我也開始和一些準備參加馬拉松的人們一起跑步。一開始我並不想參與這個項目,但我最終決定卯足勁兒試一次。在感覺漫長的跑一段走一段之後,終於有一天,我發現自己能夠不間斷地跑完3-4公裡了。
在我甩掉50磅肉之後,跑步變得更容易一些了。我開始嘗試跑半程馬拉松。在這件事情上,我發現和那些與自己有一樣目標的女生們一起跑步,能讓人更有毅力堅持下去。
找到我的「愉快體重」一年後,我輕了90磅,但健康情況卻並不樂觀。儘管134磅的體重對於我的身高而言是正常的,可我看上去卻顯得有點兒「鶴髮雞皮」。在向一位教練諮詢後,我發現體重並不是自己應該關注的重點,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諮詢了營養師之後,對方建議我在食物中添加多一些卡路裡,而我之前自己安排的那些食物明顯不能滿足每日需要的營養攝入。現在,我的體重上升到了165磅,而醫生說我的甲狀腺呈現出了相對健康的狀態,再看看細節,就連之前非常暗淡的毛髮、指甲也恢復了光澤。
最大的收穫剛開始去健身房的時候,我有些害怕會失敗,於是給自己開了個博客來記錄每一天的努力。之所以決定寫下每次鍛鍊時自己做到的事情,是因為這種做法可以讓我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情況,並把心得傳播出去。久而久之,人們開始留言說我分享的內容如何激勵了他們。一想到我的故事和健康習慣能夠鼓勵其他人,我就激動得起雞皮疙瘩,這真的太棒了!在我看來,減肥是個需要毅力的事兒,如果你覺得自己一個人很難達成,那不如給你的健康之旅找個伴兒,互相鼓勵、互相競爭。永遠不說「不可能」,永遠別讓別人對你說「不可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