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曾言:「讓生命有如夏花之絢爛,死亡有如秋葉之靜美。」
帕運會冠軍瑪瑞克-費福爾特做到了這點。她活著時,為自己理想而拼盡全力,在這世上留下了絢爛的痕跡。四十歲時,因難忍病痛折磨,她選擇了安樂死,最終平和地離開了世界。
14歲的魔咒
瑪瑞克·費弗爾特1979年出生於比利時,原是一位身體健康的女孩,直到14歲那年她被醫生告知,她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的l退行性脊柱疾病,這種疾病目前尚無法治癒,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癱瘓。除了脊柱疾病,費弗爾特還患有癲癇病,隨時都可能發作。
這種脊柱疾病還會導致肌肉疼痛、視力下降等,費弗爾特在患病多年後視力衰退嚴重,視力僅有原來的百分之二十。
這一消息對費弗爾特與她父母而言都如晴天霹靂,也如一個魔咒,費弗爾特不知癱瘓何時會成為現實。她的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渴望一個奇蹟的發生,然而天不遂人意,沒有醫生能夠解決這一難題。然而費弗爾特卻並未因此放棄自己喜愛的運動,她要在短暫的生命中儘可能地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2000年,費弗爾特一直懼怕的事情到來了,七年過去了,費弗爾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這一年她坐上了輪椅。費弗爾特的父母曾說,在剛開始坐上輪椅時,費弗爾特擔心自己與其他殘疾人一樣,要依賴父母。但當14歲時的魔咒靈驗之後,費弗爾特慢慢學會接受這一讓她厭惡的疾病,繼續追尋體育夢想。
為了身體,她曾坐在輪椅上接受籃球訓練,慢慢地開始對輪椅籃球產生興趣同其餘坐輪椅的隊員一同轉動輪椅,投籃,一切都讓她感到舒暢。為了更好地打籃球,費弗爾特加入哈塞爾特一家俱樂部,在那裡,她是唯一一位女性成員。
2004年,費弗爾特經朋友介紹,費弗爾特進行了遊泳比賽,也開始接受鐵人三項的訓練。她也在2007年時參加了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鐵人三項比賽,儘管比賽過程中費弗爾特因身體不便而超時,最終未能順利完成最後一項比賽的角逐。但賽後,她依舊滿足地在日記本記錄了自己夢想成真的時刻。
然而反覆無常的病情常將她的身體折磨得筋疲力盡,2008年,在巨大的病痛面前,她不得不退一步,放棄鐵人三項,去參加輪椅短跑項目的訓練。
籤下安樂死協議後
2002年,比利時通過了安樂死法案,申請者只要得到三名醫生的允許就可籤署安樂死協議,按自己意願決定執行安樂死的時間。
費弗爾特的癲癇隨時可能因脊柱疾病而發作,一旦發作,痛苦難忍,猶如萬蟻噬骨,她甚至會無法呼吸。病情的加重讓費弗爾特已無法獨立生活,一項自立自強的她難以忍受這樣的事實,她感覺自己墜入了人生的谷底。
費弗爾特的好友麗芙·布倫斯曾向公眾透露費弗爾特在那期間的低落,她稱那時的費弗爾特似乎對生活已失去希望,她感覺自己所堅持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意義,費弗爾特甚至想到了自殺。
在接受心理治療時,費弗爾特的心理醫生建議她籤訂安樂死協議。2008年,費弗爾特擺脫了存在已久的心結,她聽從了心理醫生的建議,籤署了安樂死協議,把生命的最後一項掌握權把握了在自己手中。
費弗爾特曾表示,「安樂死讓她把生命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她的人生已足夠荊棘密布,她厭惡自己患上的疾病,常讓她在毫無防備之下忍受痛苦,她懼怕自己痛苦地死去,安樂死協議的出現讓她吃了一顆定心丸,這相當於她有了把控生命的另一選擇:「因為我知道,當我再無牽掛時,我還有這些協議。」
費弗爾特的父母同意自己的女兒籤訂安樂死協議,儘管那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刻骨的不舍,但想到女兒籤訂安樂死協議後或許能過得更好,他們依舊選擇了支持女兒,這對費弗爾特而言,是很大的鼓勵。
籤下安樂死協議後的費弗爾特猶如獲得了新生,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動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2012年,費弗爾特參加了倫敦奧運會。在T52 級女子輪椅短跑 100 米項目的賽場上,費弗爾特臉上洋溢著幸福與自信,在她身上看不見疾病的痕跡。最終,費弗爾特獲得了該比賽項目的冠軍,19秒69,她打破了帕運會的紀錄,那是萬眾矚目的一刻,當她衝破終點線後,她感覺自己獲得了與疾病抗衡的勝利。
除了獲得一枚金牌,費弗爾特還在同樣比賽的200米項目上獲得了亞軍,斬獲銀牌。
帕運會根據運動員殘疾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田賽有F51-58級別,徑賽有T51-54級別,費弗爾特為T52,屬較為嚴重的殘疾—胸部以下完全癱瘓。
2013年,費弗爾特繼續參加比賽,還因此受了傷,醫生告訴她,她的身體已難以承受平常的訓練強度。但費弗爾特不願認輸,在病房裡,她堅持訓練,之後在賽場上打破三項世界紀錄。
費弗爾特的表現讓世界對她刮目相看,她讓人們相信生命的巨大潛力與無限可能性,在比利時,費弗爾特成為明星人物,被人稱頌。2013年,比利時國王與王后授予她貴族身份,以示敬佩。
2015年,費弗爾特參加世界殘疾人田徑錦標賽,再次奪冠。
籤下安樂死協議後,費弗爾特成為了世界冠軍,隨著病情一日日的加重,費弗爾特已開始籌劃自己的葬禮,但在選擇死亡前她希望自己能夠一一完成願望清單上的每一件事情,其中就包括在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上奪得一枚金牌。
獎牌的另一面—悲傷
費弗爾特計劃在裡約奧運會之後開始考慮執行安樂死,她希望為自己的運動生涯畫上一個完美句號,同時也為了不讓自己在死亡前留遺憾。
2016年北京時間9月8日,裡約奧運會如約而至。費弗爾特剛剛經歷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但儘管如此她依舊不願放棄比賽。在賽場上,她一如既往地快樂自信,用盡全力去奔跑,就為了奪得那一枚金牌。
然而,費弗爾特並未能如願,她的身體早就不允許她接受賽前如此高強度的訓練,她的病每發作一次就會耗盡全身的力氣,陷入無意識狀態。在她拼盡全力後,她只拿到了T52級女子輪椅短跑400米的銀牌。另外,在此級別的100米項目上,她的膀胱受到感染,最終也只拿到了銅牌。
費弗爾特未能得到期望中的結局,就此離開賽場,離開自己熱愛的運動,是一件讓人難過的事情,但這依舊是最好的生涯告別方式。「獎牌有兩面,一面是快樂,一面是悲傷。」對費弗爾特來說,除了告別的悲傷,她也必須忍受疾病帶來的痛苦。
在裡約奧運會期間,費弗爾特曾接受採訪,在採訪中她談到自己的病痛,由於病痛她難以入睡,常常一天只能睡十幾分鐘,肌肉也在反反覆覆的疼痛中失去力量。這樣的情況讓費弗爾特的身體疲憊不堪,為了繼續訓練,她只能靠吃藥或注射嗎啡維持精力。
她常常在夜晚尖叫,因為癲癇發作時身體的疼痛實在難以忍受,她尖叫的聲音經常吵醒隔壁的鄰居。這一切的狼狽,都隱藏在了獎牌的背面。
裡約奧運會結束後,費弗爾特開始享受自己生活的每一刻,她說等疾病的痛苦超越了生活的幸福時她就會實行安樂死,以舒適的狀態離開這個世界。
2019年,比利時時間10月22日,40歲的費弗爾特在親人的陪伴之下,實行了安樂死,她離開了,但她拼搏的模樣永存於世。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