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世界冠軍之後,她在40歲選擇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2020-07-25 趣史錄

泰戈爾曾言:「讓生命有如夏花之絢爛,死亡有如秋葉之靜美。」

帕運會冠軍瑪瑞克-費福爾特做到了這點。她活著時,為自己理想而拼盡全力,在這世上留下了絢爛的痕跡。四十歲時,因難忍病痛折磨,她選擇了安樂死,最終平和地離開了世界。

瑪瑞克:拿到世界冠軍後,在40歲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14歲的魔咒

瑪瑞克·費弗爾特1979年出生於比利時,原是一位身體健康的女孩,直到14歲那年她被醫生告知,她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的l退行性脊柱疾病,這種疾病目前尚無法治癒,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癱瘓。除了脊柱疾病,費弗爾特還患有癲癇病,隨時都可能發作。

這種脊柱疾病還會導致肌肉疼痛、視力下降等,費弗爾特在患病多年後視力衰退嚴重,視力僅有原來的百分之二十。

這一消息對費弗爾特與她父母而言都如晴天霹靂,也如一個魔咒,費弗爾特不知癱瘓何時會成為現實。她的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渴望一個奇蹟的發生,然而天不遂人意,沒有醫生能夠解決這一難題。然而費弗爾特卻並未因此放棄自己喜愛的運動,她要在短暫的生命中儘可能地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瑪瑞克:拿到世界冠軍後,在40歲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2000年,費弗爾特一直懼怕的事情到來了,七年過去了,費弗爾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這一年她坐上了輪椅。費弗爾特的父母曾說,在剛開始坐上輪椅時,費弗爾特擔心自己與其他殘疾人一樣,要依賴父母。但當14歲時的魔咒靈驗之後,費弗爾特慢慢學會接受這一讓她厭惡的疾病,繼續追尋體育夢想。

為了身體,她曾坐在輪椅上接受籃球訓練,慢慢地開始對輪椅籃球產生興趣同其餘坐輪椅的隊員一同轉動輪椅,投籃,一切都讓她感到舒暢。為了更好地打籃球,費弗爾特加入哈塞爾特一家俱樂部,在那裡,她是唯一一位女性成員。

2004年,費弗爾特經朋友介紹,費弗爾特進行了遊泳比賽,也開始接受鐵人三項的訓練。她也在2007年時參加了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鐵人三項比賽,儘管比賽過程中費弗爾特因身體不便而超時,最終未能順利完成最後一項比賽的角逐。但賽後,她依舊滿足地在日記本記錄了自己夢想成真的時刻。

然而反覆無常的病情常將她的身體折磨得筋疲力盡,2008年,在巨大的病痛面前,她不得不退一步,放棄鐵人三項,去參加輪椅短跑項目的訓練。

瑪瑞克:拿到世界冠軍後,在40歲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籤下安樂死協議後

2002年,比利時通過了安樂死法案,申請者只要得到三名醫生的允許就可籤署安樂死協議,按自己意願決定執行安樂死的時間。

費弗爾特的癲癇隨時可能因脊柱疾病而發作,一旦發作,痛苦難忍,猶如萬蟻噬骨,她甚至會無法呼吸。病情的加重讓費弗爾特已無法獨立生活,一項自立自強的她難以忍受這樣的事實,她感覺自己墜入了人生的谷底。

費弗爾特的好友麗芙·布倫斯曾向公眾透露費弗爾特在那期間的低落,她稱那時的費弗爾特似乎對生活已失去希望,她感覺自己所堅持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意義,費弗爾特甚至想到了自殺。

在接受心理治療時,費弗爾特的心理醫生建議她籤訂安樂死協議。2008年,費弗爾特擺脫了存在已久的心結,她聽從了心理醫生的建議,籤署了安樂死協議,把生命的最後一項掌握權把握了在自己手中。

瑪瑞克:拿到世界冠軍後,在40歲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費弗爾特曾表示,「安樂死讓她把生命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她的人生已足夠荊棘密布,她厭惡自己患上的疾病,常讓她在毫無防備之下忍受痛苦,她懼怕自己痛苦地死去,安樂死協議的出現讓她吃了一顆定心丸,這相當於她有了把控生命的另一選擇:「因為我知道,當我再無牽掛時,我還有這些協議。」

費弗爾特的父母同意自己的女兒籤訂安樂死協議,儘管那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刻骨的不舍,但想到女兒籤訂安樂死協議後或許能過得更好,他們依舊選擇了支持女兒,這對費弗爾特而言,是很大的鼓勵。

籤下安樂死協議後的費弗爾特猶如獲得了新生,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動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2012年,費弗爾特參加了倫敦奧運會。在T52 級女子輪椅短跑 100 米項目的賽場上,費弗爾特臉上洋溢著幸福與自信,在她身上看不見疾病的痕跡。最終,費弗爾特獲得了該比賽項目的冠軍,19秒69,她打破了帕運會的紀錄,那是萬眾矚目的一刻,當她衝破終點線後,她感覺自己獲得了與疾病抗衡的勝利。

瑪瑞克:拿到世界冠軍後,在40歲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除了獲得一枚金牌,費弗爾特還在同樣比賽的200米項目上獲得了亞軍,斬獲銀牌。

帕運會根據運動員殘疾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田賽有F51-58級別,徑賽有T51-54級別,費弗爾特為T52,屬較為嚴重的殘疾—胸部以下完全癱瘓。

2013年,費弗爾特繼續參加比賽,還因此受了傷,醫生告訴她,她的身體已難以承受平常的訓練強度。但費弗爾特不願認輸,在病房裡,她堅持訓練,之後在賽場上打破三項世界紀錄。

費弗爾特的表現讓世界對她刮目相看,她讓人們相信生命的巨大潛力與無限可能性,在比利時,費弗爾特成為明星人物,被人稱頌。2013年,比利時國王與王后授予她貴族身份,以示敬佩。

2015年,費弗爾特參加世界殘疾人田徑錦標賽,再次奪冠。

籤下安樂死協議後,費弗爾特成為了世界冠軍,隨著病情一日日的加重,費弗爾特已開始籌劃自己的葬禮,但在選擇死亡前她希望自己能夠一一完成願望清單上的每一件事情,其中就包括在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上奪得一枚金牌。

瑪瑞克:拿到世界冠軍後,在40歲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獎牌的另一面—悲傷

費弗爾特計劃在裡約奧運會之後開始考慮執行安樂死,她希望為自己的運動生涯畫上一個完美句號,同時也為了不讓自己在死亡前留遺憾。

2016年北京時間9月8日,裡約奧運會如約而至。費弗爾特剛剛經歷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但儘管如此她依舊不願放棄比賽。在賽場上,她一如既往地快樂自信,用盡全力去奔跑,就為了奪得那一枚金牌。

然而,費弗爾特並未能如願,她的身體早就不允許她接受賽前如此高強度的訓練,她的病每發作一次就會耗盡全身的力氣,陷入無意識狀態。在她拼盡全力後,她只拿到了T52級女子輪椅短跑400米的銀牌。另外,在此級別的100米項目上,她的膀胱受到感染,最終也只拿到了銅牌。

費弗爾特未能得到期望中的結局,就此離開賽場,離開自己熱愛的運動,是一件讓人難過的事情,但這依舊是最好的生涯告別方式。「獎牌有兩面,一面是快樂,一面是悲傷。」對費弗爾特來說,除了告別的悲傷,她也必須忍受疾病帶來的痛苦。

在裡約奧運會期間,費弗爾特曾接受採訪,在採訪中她談到自己的病痛,由於病痛她難以入睡,常常一天只能睡十幾分鐘,肌肉也在反反覆覆的疼痛中失去力量。這樣的情況讓費弗爾特的身體疲憊不堪,為了繼續訓練,她只能靠吃藥或注射嗎啡維持精力。

瑪瑞克:拿到世界冠軍後,在40歲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她常常在夜晚尖叫,因為癲癇發作時身體的疼痛實在難以忍受,她尖叫的聲音經常吵醒隔壁的鄰居。這一切的狼狽,都隱藏在了獎牌的背面。

裡約奧運會結束後,費弗爾特開始享受自己生活的每一刻,她說等疾病的痛苦超越了生活的幸福時她就會實行安樂死,以舒適的狀態離開這個世界。

瑪瑞克:拿到世界冠軍後,在40歲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2019年,比利時時間10月22日,40歲的費弗爾特在親人的陪伴之下,實行了安樂死,她離開了,但她拼搏的模樣永存於世。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相關焦點

  • 獲得世界冠軍後,40歲的她選擇安樂死:人生殘酷,縱情活過就好
    比如消防員為了營救受災人群而死在火光中,這就是死而重於泰山。當然人的生命及其寶貴,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奧運會是世界受人矚目的賽事,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將在這場賽事中大放異彩。而帕運會同樣受人關注,帕運會的運動員與普通運動員不同之處表現為身體上的殘缺,但他們體現出的運動精神一點也不遜色普通運動員半分。
  • 40歲世界冠軍選擇安樂死:請記住我的微笑,人生殘酷活過就好
    去年10月22日,比利時帕運會冠軍費福爾特靜靜地坐在家裡,經過一段時間沉思後,她服下了一些藥物,隨後緩緩地閉上眼睛,和這個世界說了再見。費福爾特去世的時候只有40歲,但是從14歲的時候開始,她就開始和病魔作鬥爭,期間經歷了無數磨難。
  • 她是奧運冠軍,40歲時卻選擇「安樂死」,終結26年悲劇人生
    很久以前臧克家先生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仍然活著,那些想長久活著的人,已經不知道被人們拋棄了哪個地方,那些為著人民的人即使他已經死了,可是春風吹過的地方,到處都是青青的小草」,人生在世不一定要追求活得有多久,只要問心無愧只要對社會有利,即使生命不長但這就足夠了。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她拿到奧運冠軍後,40歲時她選擇「安樂死」,終結26年的病痛人生。
  • 拿到奧運冠軍後,40歲的她選擇安樂死!終結了自己26年的病痛人生
    40歲選擇安樂死!卻最終沒能完成遺願有的人生來活的就非常絢爛,哪怕生活帶給她再多的苦難和折磨,她的心仍舊嚮往著陽光和大海。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故事可能你會感到有些傷感,但是更多的是對這位主人公的敬佩。她叫瑪瑞克·費弗爾,是一名帕運會的冠軍。在作為生者的時候她活的艱難,但是卻也拼盡了全力變得出色,而在剩下的生命中她難忍病痛的折磨選擇了安樂死,平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 帕運冠軍瑪瑞克,為何在40歲選擇安樂死?
    所謂人生漫漫,肆意縱情,暢快一番才好,然而卻有許許多多的人被困於生活的囚籠中,無法自拔。「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這是著名哲學家羅曼羅蘭的感悟,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人生困境與抉擇。
  • 她14歲患絕症,卻屢獲世界冠軍,40歲安樂死,期望把葬禮過成節日
    在2006年和2007年,她斬獲了手搖自行車組別的世界冠軍,病痛的折磨絲毫沒有影響她對體育的瘋狂熱愛,反而讓她逆流而上奪得冠軍。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當一個人鎮定地承受著一個又一個重大不幸時,他靈魂的美就閃耀出來。這並不是因為他對此沒有感覺,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 外國女子14歲患病導致殘疾,33歲勇奪奧運冠軍,40歲坦然赴死
    瑪瑞克·費弗爾特就是一個十分瀟灑的女孩,她被診斷患上重病以後依舊對自己的運動夢想堅持不懈,並且在拿到世界冠軍之後勇敢的選擇了安樂死。對她來說人生太過於殘酷,體面的離去會讓她更加舒適。她依舊沒有對病魔低頭,在病房裡堅持訓練,緊接著又打破了三項世界紀錄。她的表現讓整個世界都被她驚豔,也讓人們發現了生命的無限可能。2015年的時候費弗爾特參加了世界殘疾人田徑比賽,在比賽中她又一次奪得了世界冠軍。籤下了安樂死協議的她成為了世界冠軍,她已經心滿意足的開始籌備自己的葬禮,這在常人看來是無法接受的事情她卻能夠坦然面對。
  • 歐洲女孩因病全癱,兩獲世界冠軍後選擇安樂死:人生實苦,但精彩
    在這一次的比賽中,37歲的費福爾特拿到了女子輪椅短跑的第一名,這也是她第一次拿到奧運會冠軍頭銜。費福爾特的堅強意志讓比利時國的人民都敬佩不已,在2013年的時候國王和王后還授予她貴族的身份。之後費福爾特又參加了不少比賽,在2015年的時候,又在世界殘疾人田徑錦標賽上拿到了一塊金牌。
  • 她拿到奧運冠軍後,40歲時她選擇「安樂死」,終結26年的病痛人生
    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精彩,在於不服輸,人生路漫漫,不可能一直都那麼的幸運一路平坦,總會遇見坎坷和挫折,其實在中國有一句古話說的非常的好,那就是「吃虧是福」,大家可能會覺得吃虧是一個貶義詞,自己的合法利益遭到了侵佔,其實不然,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就是「吃一塹,長一智」,能夠讓我們豐富經驗,損失那一點點利益又何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人生相當苛刻但是足夠精彩的運動員,她的故事一定能夠讓屏幕前的觀眾朋友們受益匪淺的
  • 奧運冠軍安樂死、年僅40歲卻有26年糟糕人生,帕運傳奇費弗爾
    當14歲的我們坐在教室看著窗外的小鳥飛翔時,你可會知道有一些人一輩子都沒有這個機會。當14歲的費弗爾被告知患上了無法治癒疾病的時候、她的人生猶如隔世,她的思緒在那一刻成長,因為她知道自己完了。2002年費弗爾和醫生籤下了一個安樂死協議,當然是自己完成夢想之後,而後的十年她一直他不斷的努力,她的內心知道她應該留下一點什麼東西,這一次老天沒有放棄這個折翼的小天使。
  • 她飽受26年病痛折磨,獲得奧運冠軍後,40歲選擇安樂死微笑離開
    她曾經是帕運會冠軍,身體有缺陷,備受病痛折磨,在自己40歲的時候選擇了放棄自己的生命。14歲本該是一個女孩花一樣的年齡,可是瑪瑞克.費福爾特卻被病痛纏繞,纏繞了她一生。雖然她的爸爸媽媽帶著她去各大醫院就診,但是沒有醫生會治療這種病。
  • 亞裔女子4分鐘安樂死全過程,她的臨終遺言,看哭百萬網友
    日本NHK電視臺曾在網絡上發布了一位女性—小島,遠赴瑞士選擇安樂死的全程紀錄片,這段視頻看哭了百萬網友!人到底會在怎樣的心境下選擇死亡小島51歲這年,她已經變成了一位說話進食都困難,行走更需要輪椅代步的重症病人.醫生對她想要維持現有病狀的願望也無能為力,只能看著她的身體急速惡化,但又束手無策.
  • 小島美奈:被病痛折磨不堪,她選擇安樂死,按下開關四分鐘後去世
    在眾多的死亡原因中,受不了病痛折磨或許是最多的一種,他們身患重症,生活無法自理,也無法忍受病痛的折磨,因此寧願選擇離開人世。日本女子小島美奈就是因為忍受不了病痛帶來的煎熬選擇主動安樂死。小島美奈是一位獨立又優秀的女性,身旁自然也不缺乏追求者,然而她心中卻對這些追求者們無感,於是她選擇了獨居生活,此後一直沒有結婚,自然也就沒有子女,在過了40歲生日後,對婚姻不再抱有希望的小島美奈有了收養孩子的想法。
  • 心痛,奧運冠軍因無法忍受傷病的折磨,40歲時選擇了安樂死
    ,但是她卻在奧運會的短跑項目獲得過冠軍,並且給人留下了的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她的命運卻非常的坎坷,讓人不忍淚目,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就是比利時的一位短跑名將,她的名字叫做馬瑞克-費福爾特。,在那個時候她就渴望著成為一位短跑運動員,但是老天似乎跟她開了一個玩笑,在她十四歲的時候被檢測出患上了一種世界都非常罕見的疾病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臨終病人沒有自己的生命決定權,活著的人不肯放手,躺著的人生不如死。想起巴金先生,活了101歲,生命的最後 6 年沒有離開過醫院的那張病床。氣管被切開,身上插滿管子,靠著機器和藥物人工地活著,毫無生存質量可言。
  • 臺灣傳奇主播傅達仁:50歲娶17歲少女並得子,今85歲選擇安樂死
    每個人在身患重病之後都會留有一絲活著的希望而有的人卻一心求死。在2018年,前臺灣體育主播傅達仁因為晚年飽受胰臟癌的折磨,進入人生末期之後,他選擇了有尊嚴的死去,安樂死。在他的人生中發生過很多的事情,曾有過讓人難以置信的戀情,遺憾的是,人終有一死,他選擇了平靜的告別人世。傅達仁出生於1933年山東濟南,是一位知名的主持人與體育賽事主播。傅達仁最早是在臺灣作為籃球選手出身,在1969年成為了馬來西亞國家隊的教練。
  • 臺灣名嘴安樂死畫面公開,你怎樣對待生,就會怎樣對待死
    最近,臺灣知名體育主持人傅達仁的家人,根據他的遺願,公布了他在瑞士安樂死的視頻。視頻裡,傅達仁手端一小杯毒藥,淡然地與工作人員探討服用方法。端起小杯,面露微笑,對世界說「再見」。服藥後,兒子說:「爸,我們愛你。」很快,他在兒子懷裡離開。這段視頻錄製於2018年6月。
  • 日本一51歲女性安樂死全過程:從清醒到離開人世,她只用了4分鐘
    小島美奈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孩子,卻直到退休的時候都沒有結婚,小島美奈和朋友坦言,自己並不想因為年齡問題而將就,如果可以,她想要嫁給愛情。小島美奈對於美好的世界充滿了幻想,但是世界卻給了小島美奈沉重的一擊。退休三年後的,年僅四十八歲的小島美奈檢查出了多系統萎縮症。這對於不用工作,想要專心享受接下來的人生的小島美奈,無異於一個巨大的打擊。
  • 安樂死合法化,西班牙一路走來都經歷了什麼?
    (電影海報) 拉蒙·桑佩德羅(Ramón Sampedro)是第一位主張安樂死的西班牙人。他是一名海員和作家,25歲開始四肢癱瘓,之後臥床不起30年。在此期間,他進行了密集的司法請願活動,希望能夠有人協助他死亡,並要確保幫助他的人不會獲罪。桑佩德羅在他11個朋友的出謀劃策下,最終在1998年1月12日,服氰化物死亡。
  • 51歲老太被安樂死,全家看她喝下老鼠藥!安樂死合法真的好嗎?
    @新京報:公眾對「安樂死」認知度和接受度怎麼樣? @沈德詠:從統計數據看,約有99.35%的調查對象表示知道「安樂死」,其中47.41%屬於「比較了解」,僅有不到0.65%的調查對象表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