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凰、麒麟是古代神話中的三種神獸,地位都不低。關於龍、鳳凰、麒麟的先祖,估計大多數讀者聽到的都是洪荒小說中的設定。在洪荒小說中,盤古開天闢地後天地初分,鴻蒙初闢。此後天地間有了金木水火土五大先天元素,也是組成萬物的基本元素。
在時間的推移過程中,金木水火土五大先天元素互相融合,如同混沌孕育出盤古大神一樣,金木水火土孕育出了三大神獸,分別是祖龍、 元鳳、始麒麟。這三大混沌神獸各自繁衍後代子孫,祖龍誕生出統領鱗甲、執掌海洋的龍族;元鳳誕生出統領飛禽、執掌天空的鳳族;始麒麟誕生統領走獸、執掌大地的麒麟族。
上文中的這個設定,筆者也覺得很巧妙,巧妙歸巧妙,但它歸根結底是個現代人腦袋裡面的產物,跟上古神話並無關聯。今天咱們就拋開洪荒小說,只說上古神話。什麼是上古神話?上古神話應該是先秦之前的古籍裡面留存下來的神話傳說。保存上古神話最多最主要的典籍應該就是《山海經》。
但令人遺憾的是,《山海經》中並沒有鳳凰和麒麟的身影,只有龍。《山海經》中雖然有不少關於龍的記載,卻沒有明確龍的先祖究竟是哪種神獸。筆者仔細查閱通讀《山海經》之後,在《山海經》中有三種龍出現的時間最早。
《山海經》中,出現最早的三條龍分別是燭龍、應龍和雷龍。燭龍估計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原名「燭九陰」,是《山海經》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神獸。《山海經》中記載道,燭龍周身赤紅,長達千裡,是鐘山的山神。在《山海經》中並沒有記載燭龍的其他神話傳說,記載了燭龍有個兒子叫做「鼓」,不過鼓不是龍,而是一種異獸。所以燭龍不是龍的先祖。
說完燭龍,咱們再來看看應龍和雷龍。《山海經》中,應龍最早出現在黃帝大戰蚩尤時期,應龍是黃帝麾下最能打的猛將,他不僅斬了巨人夸父,還斬了蚩尤。黃帝擊敗蚩尤後,應龍仍然以絕頂戰神的面目活躍在傳說中,他滅旱魃生擒無支祁。但應龍出現的時間沒有雷龍早。
在《山海經》中,雷龍出現時間最早,比伏羲女媧出現的時間更早。上古神話中,女媧大神的母親是華胥娘娘。華胥娘娘有一天去雷澤這個地方遊玩時,她「履大人跡而生女媧」。這句話中的「大人」就是在雷澤中居住的雷神,雷龍。
但雷龍似乎也沒有把龍族開枝散葉,生下龍子龍孫,他只剩下了半人半龍的伏羲、女媧。在《山海經》中,似乎沒有明確龍的先祖究竟是哪種異獸。當然了,《山海經》傳到今天已經遺失了五分之一的篇幅,說不定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那遺失的篇幅裡面。
既然《山海經》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咱們就要搬出另一本古代神話典籍了,那就是地位僅次於《山海經》的《淮南子》。在《淮南子》中,明確記載了龍、鳳凰和麒麟的先祖。
在《淮南子》中,龍和鳳凰被視作一類,均是飛禽,並沒有強調龍的「水」屬性。《淮南子》(墬形訓)記載道:「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凰,鳳凰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從這句話中,咱們就能看出,「羽嘉」是龍和鳳凰的先祖,也是所有飛禽類的先祖。至於這「羽嘉」究竟什麼模樣,古籍中並沒有詳細記載,只有一句簡單的註解:「羽嘉,飛蟲之先。」
在《淮南子》(墬形訓)中記載道:「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按照《淮南子》的記載,「毛犢」是所有走獸的先祖,也是麒麟的先祖。但是,筆者也有一點因為,那就是「毛犢」居然是「應龍」的祖先。
這裡的「應龍」,跟「羽嘉」所生的「飛龍」究竟有何區別呢?按照《淮南子》的邏輯,毛犢及其後代,應該都是走獸,不能飛。從外形上看,應龍卻是長著翅膀的龍。如果非要說出應龍跟飛龍的區別,估計就是應龍是靠翅膀來飛翔的。而飛龍沒有翅膀,估計也可以飛。
好,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根據上文描述,上古神話中,龍和鳳凰的先祖是羽嘉,麒麟的先祖是毛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