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電器行業發展是相當不錯的,之前電器行業中有不少都是進口品牌有著很大的「話語權」,但是現在來看很多國產品牌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已經能夠在市場中佔據主動了。目前的電器行業中,海爾、美的、格力等等企業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這幾年小米的發展也相當的迅速,在空調行業中已經扮演了「攪局者」的角色了。雖然有很多外資企業進入市場之後能夠賺得盆滿缽滿,但並不是每家外企都能取得國人「歡心」的,因此成績也不是很好。
今年有一家外企因為成績不是很好,只能退出中國市場了,它就是美國的家電巨頭企業-惠而浦。1994年就進入了國內市場,目前已經經營了26個年頭了,但是一直以來的成績都不溫不火,而且2019年還虧損了3億元,為此也只能宣布失敗了。惠而浦集團是在1911年在美國成立的,現在已經擁有了上百年的歷史了,同時也是美國第一大家電品牌。
惠而浦旗下的阿曼納、美泰克等都是比較出名的品牌,並且在全球170多個國家都有業務,是全球最大的電器生產廠商之一,在國內有接近8萬名員工,門店數量接近2500家,實力是很強勁的,但是為什麼惠而浦在國內市場顯得有點「水土不服」呢?惠而浦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想要收購我國的4個家電品牌來打開市場,但是都沒有成功,上海水仙洗衣機、北京雪花冰箱、深圳藍波空調和順德蜆華微波爐都拒絕收購。
直到2014年惠而浦才和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展開合作,合併之後成立了惠而浦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的董事長是金友華,但是的目標是在3-5年內成為我國白電市場第一大集團,但是3年的成績都不是很理想。2017-2019年的營收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平均每年是下降了3.3億元,2019年公司的純利潤是虧損3.2億元,同比下滑了223.3%,可以說是暴跌。
顯然這樣的成績已經不能支撐惠而浦繼續在國內投資了,因此開始計劃出售在中國的首頁業務來彌補損失,3億的虧損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其實我們通過數據可以發現,其實惠而浦進入國內市場的成績一直都是不理想的。進入市場中收購就失敗了,惠而浦還把失敗歸結到三洋品牌使用權到期上,那麼重新提供品牌的知名度是需要時間的。
品牌的更換肯定是會導致業績下滑的,惠而浦家電業務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惠而浦一直在中低端市場中競爭,但是我國的消費者已經對於更高端的產品有了更大的需求了。因此產品定位也是一個問題,還是自己內部定位的原因,國內居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那麼很自然的就是對於電器的產品需求也更高了。所以惠而浦的失敗也是有理有據的,這家企業顯然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