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那一夜,人類面臨了一次「大滅絕」事件,發生了什麼事?
從一隻猩猩仰望星空,到第一個人類登上月球,人類對於星空的執迷一直沒有減弱,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外太空呢?為什麼世界上探索外太空的熱情在冷戰之後便熄滅了?現在我們繼續開拓外太空還有意義麼?
很多科技在發現的時候並沒有找到實際應用,而多年以後總會在意想不到的領域造福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也是一樣,人類對外太空的研究也許會在未來避免一次滅頂之災,像上次的物種大滅絕就是因為外星隕石的撞擊,而地球上類似的事情並不是只有這一次,在1994年的那一夜,地球上的人類就面臨了一次可能導致「物種大滅絕」的事件,那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呢?和當年一樣也是彗星撞擊,不過當然是化險為夷了,不然各位看官也不會捧著手機刷到這條資訊了,一起來回顧下這段故事。
故事要從1993年的3月24日說起,美國的一位天文學家尤金和卡洛琳.蘇梅克夫婦,還有一位天文愛好者大衛.利維,幾個小夥伴在日常觀測天上星星的時候,發現了一顆彗星,這個彗星身世很普通,還是從太陽系外側的小星星帶中跑出來的,進入太陽系變成周期性運行的彗星,大家剛想到爭著用自己的名字給這顆新鮮的彗星命名呢,可還沒高興太早,就發現他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根據電腦的軌跡推算,在1994年的7月份左右,會直接撞上地球,
這回幾人就麻爪了,也不爭了也不搶了,變成孔融讓梨的小朋友了,大家趕緊靜下來仔細測算反覆驗證,但在觀測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這個彗星貌似不是圍繞太陽公轉的,由於距離木星太近,受木星引力激增影響,將會影響到他的運行軌跡,變成圍繞木星軌道公轉,直至墜入木星表面,經反覆測算後才確定,就是這樣。
事實也是如此,在格林尼治時間1994年7月16日20點15分,這個倔強的小行星以21萬千的時速,撞擊木星的南半球,受洛希極限的影響,彗星在墜入木星前就被撕扯成了21個碎片,最大的一塊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人類現有核武器一起爆炸威力的750倍,超六萬億噸TNT當量,這要是撞到地球上,估計地球上只剩冠狀病毒了。
我們人類能發展到現在,不光要感謝地球母親,木星這位二舅也是需要心存感激之情的,根據人類的觀測,這種規模的彗星撞擊,幾乎每個世紀都會發生個一兩次,木星對於我們就像太陽系清道夫一樣的存在,如果沒有木星二舅的話,小行星帶中跑出來的小流氓,每一個都足夠要全人類的命,估計連人類這種複雜的高智商生物都難以進化出來,那樣的話可能需要再過幾百萬年,或許只有蟑螂人會成為地球的主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