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耕以育為魂!農業是一個國家的發展之本,農耕教育建設更是關乎民生的大計,然而,農耕從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已經逐漸成為現代青少年的知識盲區。
漸行漸遠的農耕文化 青少年的知識盲區
自古以來,農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大本能,而現在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孩子們從小在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長大,離土地越來越遠,不識五穀大豆,不認瓜果蔬菜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作文裡鬧出花生長在樹上的笑話也是比比皆是。正是因為缺少對農業知識的基本認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成了一句蒼白的諺語,對珍惜糧食的概念越來越模糊,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是農業大國,孩子們缺乏農耕教育,不識農耕,不懂農業,談何了解國情,參與新農村建設,國家農業人才隊伍的壯大更是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
關於長大後最想從事的職業,有相關調查發現,演員、主持人、網紅、歌手在小學和初中生的職業取向中排名前三,而想當科學家、工程師的人數佔10%左右;愛好遊戲的學生佔49%,參與科技活動的學生有13%;而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接觸過農業,更別談未來從事農業了。
農業教育方向轉業多 人才培養是一大挑戰
不止是在少年時期對農業興致索然,即使高考選擇了農業方向的專業,但真正從事這一農業科研領域的人才還較少,畢業之後選擇考公務員或者轉業的大學生佔居多數。
這樣的現狀跟農業就業環境和社會認知有一定關係。因為工作需要,經常需要下沉到條件落後的偏遠農村地區從事研究,對於當代年輕人而言,生活條件差是一大挑戰。此外,農業科研研究更是一項需要沉得住氣、耐心積澱的過程,對於剛出茅廬心態還稍顯浮躁的畢業生也是一種歷練。而在社會思想方面總感覺農業工作髒、累、苦,遠不及IT白領那麼高大上。出於種種原因,對農業滯後的認識以及現實客觀條件導致農業方向的人才稀少。
農業研究是一項偉大的工作,它解決的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在今年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直播中深情呼籲更多「90後」年輕人投身農業。國家的農業未來更需要後浪們的奮起趕超。
加強耕育文化普及 增加科農人才培養
所以面臨這樣的現狀,提升民眾對農業正確認知非常必要,農耕教育更要從娃娃抓起,讓青少年兒童通過勞育參與農事活動、了解農業生產過程,提升對農業的興趣。因此,農業研學基地的存在具有重要意義,它促進教育與農業的高度融合,為青少年提供農業科普實踐平臺,讓孩子們能近距離系統性了解農耕文化。
目前國內相關平臺還較少,但值得慶幸的是國家層面不斷加強科技農業的發展,非常鼓勵學農創建工作的展開,出現了許多農業科技方向的創新企業,如上饒雲谷田園,規劃打造國內首家青少年農業研學基地,讓孩子們能近距離的感受科技農業的創新魅力!
雲谷田園打造國內首家青少年農業研學基地
雲谷田園研學基地項目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擁有1200多家星級標準床位,是中東部地區最大的封閉式農業綜合研學樓。充分利用周邊良好的環境和一流的配套設施打造安全、舒心的住宿條件;同時結合雲谷田園豐富的業態組合定製各類研學課程,為青少年研學群體打造多元化綜合研學基地!
雲谷田園是上饒重點農文旅項目,斥資40億,佔地14000畝,八年紮根農業,致力於高端生態農產品的研發,項目集精品農業、生態旅遊、文化休閒、商業開發為一體,是中東地區規模最大、業態最豐富的現代農業生態小鎮。
除了打造國內首家青少年農業研學基地,植物工廠是雲谷田園產業集群中的另一大亮點,傳統中草藥融入尖端科技,突破自然生長限量,現代智慧延續千年本草傳奇,培育本草國萃系列產品,如本草國萃金線蓮。本草國萃藏紅花,本草國萃霍山米斛等,目前培育生產的是金線蓮,秉承5大國萃標準,打造媲美野生的高品質金線蓮,為人類健康提供另一種思路,也為青少年研學提供了解中草藥文化的機會和平臺。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如何從農業大國走向真正意義上的科技農業強國,還要靠後浪們的奮勇直追,讓孩子們從小了解農耕知識,普及耕育文化建設,對培養未來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科技農業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