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做個聰明人,但想要成為一個聰明人並不容易,它需要我們為之付出很多。因為天生的聰明人很少,大多都是後天通過各種學習、練習而獲得的。(目前的研究認為,智力是有一定的遺傳性的,即基因的作用,但後天的環境、學習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流逝,後者對於個體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關於如何才能變聰明,我自己看過、也整理過很多的內容,下面從6個方面和你分享一下
一、讓自己「立刻顯得聰明」的幾個小方法
1、最後發言,避免犯傻、說話不經過大腦。因為你有更多的時間來聽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見,激發自己的思路。
2、多積累和準備一些「口袋」事例(最好是真實的),在與人辯論時把這些事例舉出來證明你的觀點,這會增強你的說服力,顯得你很有智慧。
3、學習適當的行話。每個領域或者行業內都有一定的行話,比如首字母縮略詞、縮寫,甚至某些綽號。這會讓你顯得更博學。
4、不要和別人比誰更聰明。智慧不是拿來與人競爭的籌碼,你只會覺得更糟,因為你為了證明自己「最棒」而冒犯了別人,使他們離你而去。
5、不要總是墨守成規,把思維固化。說話做事的時候儘量發散一下自己的思維,這會顯得你能夠獨立思考。這也是別人評價你是否聰明的標準之一。
6、學會未雨綢繆,考慮到可能發生的最糟的情況。恐懼是創新思維最大的阻礙之一,而創新又是智慧的一大部分。你的解決辦法和點子越有創意、越實用,人們就越會相信你的實力。
二、要想讓自己變聰明,鍛鍊提高自己的記憶力很關鍵
記憶力跟聰明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
很多時候不是你不聰明,而是你記不住自己讀過的書、學過的知識,從而導致你說話的時候總是含糊其辭,因為你記不住那些可能會幫到你的優秀觀點、金句;做事的時候,也因為你記不住你學過的那些好方法、好工具,只能按照你原本的樣子去做。
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
要想讓自己記得好、記得牢,最基本的要理解那個知識,理解是最好的記憶。
其次要時長去溫習提取那個知識,比如你把一本書做成思維導圖後,一段時間後(可參考遺忘曲線)你就可以根據你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去回想一下知識,然後再具體打開內容對比一下。
延伸閱讀:思維導圖記憶法,如何用思維導圖整理並記住一本書?
其三,進行專門的訓練。運用聯想、思維的能力,是大部分記憶法的基礎,比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軟體」中的「編碼定位記憶」,把要記憶的那些無意義的數字或文字,通過「諧音、形象轉化、意義轉化」來進行編碼之後,記起來就會輕鬆多了。
三、多讀書學習,不斷向大腦輸入知識和想法,是變聰明的根本
很多時候,不是你不聰明、智商不夠,而是知識不夠導致的錯覺。
比如別入說的話你理解起來有困難,事實上只是因為你不懂他話裡的幾個關鍵信息;再比如老闆分配給你的工作,你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做的不好,事實上可能是因為你沒有這項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所以,當覺得自己的智商不夠的時候,先不要否定自己,而是問問自己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世界上沒有那麼多蠢人,有的只是不願學習、不願思考的人。
拿讀書來說,我是這樣讀的:
【有一部分人肯定有這樣的疑惑,我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是沒變聰明、沒太大改變?原因主要有三個:①讀的書大部分都忘了,說話做事的時候想不起來;②讀書的時候沒有進行理解和深入思考;③讀的書不對,對你的影響小】
1、選書很重要。要想明顯看到效果,學會選擇讀什麼書很重要,不能什麼書都讀,一來沒什麼效果,二來浪費時間。具體選書的時候要根據你的工作,找你工作相關的書籍;以及根據你表現出來的弱勢,找有助於提升你弱勢能力的書籍或者工具。
2、怎麼讀也很重要。選好了書,只是邁出了第一步,還要學會怎麼讀,這是最關鍵的。如果你不懂得有效的閱讀吸收和轉化方法,讀再多也是枉然。下面是我讀「致用類書籍」(也就是讀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或者解決具體問題並應用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法,你可以參考看看:
開始閱讀之前,先看看前後序言、目錄等基本信息,然後根據這些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先提出幾個問題,然後用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
然後對此書進行快速閱讀,我自己是以每分鐘兩三千字的速度對整本書籍、或某些章節進行快速閱讀,由此建立該本書的脈絡、知識架構,期間我會找到這本書中我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簡單快速標記。如果有必要,就對這些內容進行二次閱讀、以及精讀。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還沒完,再根據書籍中的內容對我閱讀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再一次解答。
最後,把閱讀前的答案和閱讀後的答案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講的一樣,還有哪些遺漏和差距,然後重點關注這些遺漏、差距、不一樣的地方(這些就是可以助你提升的地方)。
同時對一些方法或工具,規劃今後要如何應用,然後把它寫來,貼在自己的書桌或牆上(提醒自己去做)。
四、掌握一些「思考模型」,進行靈活運用。
工作和生活中,肯定會遇到不同的任務和難題,針對不同的任務,其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有差異的。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入手,可以先定義一下你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去「套用一些思考模型」(這些思考模型就要靠平時的積累了)。比如:
幫你不斷試錯改善,打造高效工作流程、提升效率和能力「PDCA循環」;
幫你全面分析問題,有效抓出遺漏和重複的「MECE原則」;
幫你分析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和思路,同時也幫你掌握事物全體面向的「5W2H分析法」;
幫你管理時間,停止瞎忙,分出輕重緩急,安排工作順序的「時間管理優先矩陣」。
......
這4種工具的具體內容:學會運用這4種思考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五、思維訓練
思維能力,直接影響著我們說話做事的方式,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決定了你是不聰明、有智慧。當然,我前面說的所有內容,也都是圍繞提高思維能力展開的。
為了不讓篇幅過長,我就不打文字了,直接給我之前整理的一些文章了:
批判思維:掌握批判性思維,做個聰明人!
破局思維:面對困境和問題,高手是這樣處理的!
創新思維:日常生活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5個方法!
六、迷思:可以通過吃一些特定的食物或者補品來讓自己更聰明提高嗎?
這就涉及到了「營養神經學」,大腦神經網絡中神經傳導物質和化學信使 ——傳遞遺傳信息的化學物質(神經細胞的樹突),與營養物質的供應有一定的關係,但主要是針對處於發育期的兒童。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想通過持特定食物來變聰明並不靠譜,至少還沒有這樣的證據顯示。而且我們日常生活的飲食中,常見的健腦食物有很多,比如水果中的葡萄含豐富的維A、C及B族,對記憶力有幫助;橙含豐富的維C,有助於促進腦功能。另外牛奶、雞蛋(尤其是蛋黃)、魚類、花生、菠菜、胡蘿蔔及海藻等飯桌上的常見食物,分別因為含有不同的營養物質,均有改善記憶力及注意力、促進腦功能的作用。所以,注意不要挑食,合理均衡營養飲食即可。
文/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