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都孫氏家廟,孫中山先生祖祠,曾公勘擇主發貴

2021-01-15 三僚曾慶良風水師

寧都客家孫氏源於唐代末期,其始祖可追溯到孫中山先祖孫誗。孫誗,原籍陳留(今屬河南開封),唐僖宗中和三年,以武藝選為百將,次年敕封為東平侯。黃巢起義後,提兵閩越江右間,後定居贛省虔州虔化縣,即今寧都縣。


鳥瞰孫氏家廟


據孫氏家譜史料記載和文物考證,孫誗為孫中山先生第三十五代先祖。孫誗後裔一支孫友松遷居廣東,孫中山先生,系孫友松之後。


著名歷史學家羅香林教授著《國父家史源流考》中記載:「其遠世源流,則唐以前俱住陳留,為中原世族,自唐僖宗時黃巢變亂,其遠祖誗公,始以領兵堵御之故,遷居江西寧都,歷五代至宋,子孫寢多,散布於贛南閩南等地,元明之際,始多自閩贛遷粵。國父之人粵始祖友松公,即自福建長汀河田遷粵之一支也。」


蘇東坡留下的東平候像讚


當時贛南有名的地理師父曾文辿公(楊公的大弟子)與孫誗相交甚好,為孫誗點一風水寶地,福蔭其後人,就是當地著名的東平候孫誗墓。筆者曾帶領弟子前往考察,寫有文章介紹墓地情況。曾文辿堪輿作品|寧都孫中山先生世祖孫誗墓,千枝萬流世代昌


家廟後方來龍


此次筆者考察的是孫氏家廟,主發貴,也是曾公所作。傳說曾公在建造孫氏家廟期間,孫家老婆招待十分周到,並且準備了雞腿給曾公回家路上當乾糧,曾公在路上吃著雞腿很感動,就返回孫家再做門樓,貴就貴在門樓。


孫氏家廟門樓


孫氏家廟,位於寧都縣東南部的青塘鎮,孫氏家廟始建於唐末宋初,明嘉靖年間重修過,現存建築為清代中晚期重建的。現存建築為兩進式磚木結構,大門正上方掛著一塊牌匾,刻有「孫氏家廟」四字,大門左右有一對聯:風從北海馥鬱書樓,志繼中山光輝祖廟。


孫氏家廟大門與門口的石獅


門前兩隻石獅莊嚴鎮守在院子內,整個祠堂是典型的客家祠堂建築,琉璃屋頂上雕有雙龍戲珠,兩側烽火牆高聳,氣勢雄偉,別具一格。進入祠堂內,一個四方的天井映入眼帘,天井寬闊放卯乙水。


家廟內的藻井


穿過天井兩邊的過道,進入上廳,神臺鑲有玻璃櫃,上面供奉著以孫誗為首的孫氏先祖的牌位,神臺已擺滿了牌位,可見其後代繁衍之巨。舉目仰望,橫梁下面掛有一匾額,上書:「光裕堂」,也是孫氏家廟的堂號。


上廳與天井


家廟大門坐酉山卯向兼庚甲,門前開一口大的半月池塘,池後圍有院牆。醜方開八字門樓,坐庚山甲向兼酉卯,來醜水,去水巽口。


鳥瞰門樓與池塘


站在大門朝外看去,其明堂寬闊,對面朝山峰巒秀麗,聳拔有力,朝應有情,引四周之山一齊跪拜作揖之相,前有三峰為案,第二層山為帳下貴人。家廟前有一條河流,左水倒右,形似腰帶環繞。


門樓處的明堂與朝案視頻


明堂與朝案


孫誗之子孫實與劉氏生七子而傳五,以公侯伯子男為序立五房。後裔蕃衍,遷江西於都、興國、贛縣、安遠、泰和,浙江紹興、餘姚,湖南湘鄉、衡陽,福建寧化、長汀之河田,廣東紫金、增城、中山(原名香山)等地,故誗為贛、浙、湘、閩、粵諸省的孫氏始祖。


家廟左側砂峰


孫氏家族歷史上也是人才輩出,尤其宋朝時期傳頌的「孫氏五賢」:


五世:孫長儒,字思齊,北宋祥符八年進士,賜五經出身,廣西潯州太守。


七世:孫立節,字介夫,長孺孫,北宋皇祐五年進士,廣西桂州節度判官。


八世:孫勰,字志康,立節長子,北宋元祐三年進士,湖廣嶽州太守。


八世:孫勴,字志舉,立節季子,博學多才,臺郡累薦不仕,系蘇東坡得意門生。 


孫登龍,字壽甫,立節後裔,南宋景定五年舉人,四川東川路同知總管。


延至清末民國時期,再出一代偉人孫中山,孫氏家族發家以官貴為主。


筆者:曾慶良,楊公授曾文辿公一脈第三十九代傳人。

相關焦點

  • 江西寧都青塘何氏家廟,楊公勘擇發人丁,今成萬丁巨族
    寧都青塘原名清溪,後來要闢建圩場,因其四面環山,中窪如塘,蔚藍青秀,故改稱青塘。青塘人口中,以何、孫、謝三氏佔多數(約70%),都是地道的客家人。何氏家廟正門因何氏家廟為楊公遺蹟,筆者曾帶領弟子前往考察。
  • 孫中山先生祖墳~唐朝東平候孫誗墓!
    因帶兵下江南與黃巢起義軍作戰,轉戰虔州虔化(今寧都縣)而定居,配陳氏生子實,實生子七而傳五,以公侯伯子男為序立五房。後裔蕃衍,鶯遷江西於都、興國、贛縣、安遠、泰和,浙江紹興、餘姚,湖南湘鄉、衡陽,福建寧化、長汀之河田,廣東紫金、增城、中山(原名香山)等地,故誗為贛、浙、湘、閩、粵諸省的孫氏始祖。
  • 國父孫中山先生與陳姓淵源
    孫中山先祖原姓陳氏(祖籍在開封陳留)(轉載:南方網,我們重在分享,不代表本站立場)孫中山先生祖籍在開封陳留的說法,據考證,孫中山先生為孫俐(應為言字旁的利字,因電腦字庫無此字,暫用俐字代替在唐僖宗年間(公元873年—公元888年),由於黃巢、王仙芝聚眾起義,戰爭頻起,孫中山先生的先祖孫俐,由汴州陳留遷居虔州虔化(今江西寧都),孫俐的後代,又輾轉由江西遷移到福建,再遷至廣東。孫中山先生是廣東香山人,根在中原,脈在河洛。
  • 江西寧都發現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在青塘點的佳穴何氏祖地和家廟
    從風水典故來說明積德之家必有餘慶——寧都青塘何氏陰陽宅風水考曾海亮「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話千真萬確,曾祥裕風水團隊在考察寧都青塘何氏陰陽宅風水時所見所聞,頗有感觸。
  • 全國孫氏始祖及其遷徒情況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孫浩偕弟孫深由福建長汀遷居廣東長樂縣上鎮約(今天廣東省紫金縣忠壩),是為入粵始祖,近代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為其十八世孫。二十四、紫金上義孫氏始祖,及其遷徙情況始祖:(明)孫應經遷徙:孫應經,字九如,先祖為肇基寧都之孫誗,孫誗十五世孫孫知周,字子高,於元延佑七年(1320年)由寧都入粵,遷居廣東大埔縣青溪花果園。
  • 祠堂有宗祠與公祠(祖祠)之分,不能都稱為「宗祠」
    潮陽姚氏在潮陽本土尚有20多座祠堂,除了此座是宗祠(總祠),其他統統只能稱「祖祠」(下位祠,分祠)。這是古昔的規制和規矩,潮陽人今仍循例。始祖祠稱「宗祠」。下位祠,廣府地區稱「公祠」;潮汕地區稱「祖祠」。例如,潮陽縣:姚氏大宗祠保元堂,姚氏祖祠致誠堂(二世祖祠),姚氏祖祠正賢堂(六世祖祠),姚氏祖祠崇德堂(十二世祖祠),……。
  • 名人家族譜系——孫氏始祖傳承至孫眉與孫中山兄弟倆
    不論是老百家姓中按照政治身份排名的「趙錢孫李」,還是新百家姓中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的姓氏,孫氏都排在了前幾位。在歷史的長河中,孫氏可謂人才濟濟,不容小覷。從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孫武到戰國時的孫臏,再到三國時吳國君主孫權,一直到「國父」孫中山。這些英雄人物不僅同姓孫,還同屬於樂安孫氏一支。
  • 孫中山名字由來:為日本人所起 曾用日文名「中山樵」
    平山與可兒想了一會,才想到他們來的時候,路過有樂町中山侯爵家,平山便在簿子上寫了中山兩個字。據說,孫接過筆,添寫了一個樵字。孫的意思是,我是中國的山樵。(如果這種說法可信,那麼中是姓,名是山樵;不過後來一直使用中山這個姓,孫之通信亦曾署名為樵,故中國山樵之說,恐怕是有心人的附會)這是孫氏第一次使用中山樵這個日本姓名;1900年,秘密回上海住日本人開的旭館,登記本上寫的便是醫學士中山樵。
  • 江右文氏祖祠重建情況匯報
    江右文氏祖經歷了多次變遷,據江右文氏統譜祠廟志記載,江右文氏始祖文時落業錢市坑東後,因時公出蜀以灌口二郎神為行神,故在錢市坑東上陂文坊建清源廟奉神主於尾市。元至元壬年(公元1282年),十四世裔孫玉田,巽山,委心,率族始建唐指使公祠於清源廟左邊。明永樂癸己(公元1413年),十八世孫伯友,仲達以時公開基地坑東文坊居址,規其中而移建焉。邑侯柯(暹)大書曰:文氏祠堂。成化辛卯(公元1471年)十九世孫庭佩,庭壁合族重修文氏祠堂,增祀仕宦七十餘人,乃改題曰:文氏世顯堂。後圯就未再建,只能奉其神主寄於固塘六義堂。
  • 孫中山先生的後人都在哪裡?他們的現狀又是如何?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一生為革命事業,席不暇暖,耗盡心血。他為改造中國,奮鬥三十年,留下了豐富的政治遺產。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去世,享年58歲。如今,時光荏苒,已近百年,他的子女後代們現狀又是如何呢?
  • 【走遍江西100縣】寧都:大表哥喊你來寧都遊翠微峰吃肉撮啦!
    寧都歷史悠久,是中原先民南遷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贛閩粵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屬純客家縣,被譽為客家祖地;寧都人文薈萃,湧現了清代聞名全國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畫始祖羅牧等名人大家,被譽為文鄉詩國;寧都是塊紅色土地,是中央蘇區前期的政治軍事中心,是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爭的指揮中心、主要戰場、鞏固後方以及最後阻擊和被迫放棄的核心根據地,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成立了少共國際師,被譽為蘇區搖籃
  • 孫氏溯源:山東省孫氏部分支派遷徙彙編
    後人遂更地名為「孫家官莊」,自後子孫繁衍,搬遷程哥莊,瓦哥莊,城南等處,後嗣尊孫六公為始祖。杏林祖山公,為五十四世祖孫成之子,南宋年間成公抗金任紅巾軍總領。杏林祖孫山公由於避亂移居東海,子孫繁衍,自成一族。後裔主要分布榮城市裡島鎮,文登市高村鎮陽家埠,煙臺市牟平區、高密市、滕州市及省內外關東等地。
  • 寧都賴氏的播遷
    子四壎篪琴瑟,長子壎公,字聲和,支分寧都縣城和梅江湖田、上下七裡、羅家排、志坑、會同武朝、大斜、陂頭、腰田、竹笮九塘、新街、田頭長塘、田埠大興(大盆)、長勝法沙、對坊潮山、固村嵐溪(上磜)、固厚禾溪、角付壩、石城小別(小弼)和廣東增城、東莞、河源、雲南、四川、香港、臺灣及美國等地。
  • 山西關帝祖祠號稱關廟之源,裡面還有井上塔,廟中廟,五世桑
    ,文武雙全的關羽,因為忠義無雙,他成為了我們後世人敬仰的關二爺,為了紀念這位古人,在今天的山西省內建有關帝祖祠,這座祠堂可不簡單,號稱是關廟之源,水井上有寶塔,廟中還有廟,還有一棵「五世桑」。它們的背後,都藏有怎麼樣的秘密?接下來讓我為您解密。
  • 「天下為公」的孫中山先生
    其實孫中山紀念館並不是規劃的目的地,只有去是中山市岐江出差,當他到達中山市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到了酒店後,覺得酒店裡很無聊,離吃飯時間還有幾個小時,於是約了幾個同事,決定去附近的小公園放鬆一下,當時,離酒店最近的公園是孫中山紀念館,於是,我收拾了三兩下就出發了,據說額外的旅行充滿了驚喜,的確,去了中山紀念堂後的感受並沒有讓我和同事們失望。飯前,曉曉走遍了中山紀念堂。
  • 孫氏家族簡介
    孫乙是 姬姓 孫氏的 得姓 始祖, 孫書是 媯姓 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名義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5%。在中國歷史上,孫權(姬姓孫氏)曾建立 三國時期的 吳國,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孫中山曾擔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姓氏起源1、源於 子姓。
  • 日本作家宮川東一:我直到30歲才知道,外祖父是孫中山
    此次拜訪大月家之後,孫中山難以忘記一見鍾情的大月燻,於是他通過朋友溫炳臣向大月家提親,但是那時他與大月燻有著近二十二歲的年齡差距,所以大月燻的父親大月素堂因此拒絕了孫中山的提親。
  • 福建汀州林氏及總祠(家廟)概況
    福建汀州林氏是中華林氏大家族的重要一支,後裔除散播汀州八縣及周邊外,還繁衍到華東南、華西南及其他海內外各地,現汀州城仍保留有全城各姓家祠中最大的汀州林氏家廟,汀州河田仍保留有大量的宋元明清各朝代林氏祖墓。
  • 松陽堂賴坊十六郎公到黃高嶺希優公(汝顕公)世系詳譜2019
    賴坊開基祖十六郎公於大宋寧宗皇帝二十年間至平原二都擇基創業,當時此處無別姓,即以姓名鄉,故稱賴坊,為福建長汀賴坊賴氏始祖。公肇基賴坊,創業維艱。拓荒開田,披荊斬棘。裔孫千億,家口數千。派分八方,美哉盛世。十六郎公裔播福建、廣東、臺灣、江西、廣西、浙江、四川、湖南等地,賴坊主要分布在仁銀屋下、黃高嶺、仙師宮及竹頭子下、矮撩崗下、上、下潭頭、下家、真可謂源遠流長、瓜瓞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