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鄉情懷|跟著大老太太,去鐵門口吃刺槐花!

2021-02-07 文鄉樅陽



我的老家在義津鎮阮畈村鐵門口生產隊,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這裡是生我養我的故鄉,也曾經生活著我的大老太太伍張氏銀芝,她是一直陪伴我成長也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親人。我們都無法選擇出生,但我們可以選擇生活。老人家雖窮苦一生、清貧度日,但她總是把日子過得很樂觀、豁達而又甜美。在最美好的時節裡,她總是第一個出門,第一個採摘到野菜,其中一種就是刺槐花。

誠然,最美好的食物,只屬於最勤勞的人。

 



人間四月的某個清晨,雞剛叫三更天,日頭還躺在遠山酣睡,嗯哐—嗯哐—嗯哐—,這是大老太太在用鍋鏟子刮鏟著黏在鍋底的草木菸灰。每每一開始,老人家都要先把鍋臺上的鐵鍋轉三圈,鍋沿鬆動後,很快就起出鍋端出門,只剩下黑黢黢的鍋洞。緊接著她把鐵鍋反扣在地面上,開始行動起來。一見到那厚厚的菸灰層,就連忙責怪道,這黑驢,原來黏有半寸厚的傢伙,怪不得一個多小時都燒不開稀飯,不鏟你,我鏟羅個?

於是全村男女老少都被刺耳的鏟鍋聲吵醒,我也努力地爬下床沿,睡眼惺忪地抱著門前的那棵老槐蔭樹,問道,大老太太,鏟完鍋後,您要幹什麼喲?我的德華伢呢,你看看樹冠上那一串串潔白如玉的刺槐花哦,快端高板凳來,幫我摘下來喲!老人家笑呵呵地應答著,一邊邀請我加入尋找野味的隊伍中。

站在木凳上,我一手夠著花枝,一手掐下一掛掛芬芳撲鼻的花串。豆科植物均開唇瓣花,花絲修長,花蕊半青微黃,吐著香甜味兒。蜜蜂飛來了,天牛爬來了,菜粉蝶睡醒了,我們全然未知。半個小時後,我們滿籃而歸。那條直通廚房的小路,也撒滿了鮮花,似一條潔白的玉帶。

我匆匆地上早讀課去了,丟下和藹可親的大老太太一人,在那間矮小昏暗的土坯茅草廚房,獨自忙活著。

 


只見大老太太取出簸箕,倒入滿籃槐花,進行精挑細選。先將枝梗、火螞蟻、半枯微敗的老花一一挑出,剩下來的是碩大肥白或形如米粒的花蕾,半開放或完全未開放的,營養價值較高。一旦完全盛開,其中的蛋白質、蜜糖、抗壞血酸等有機養分便會降解消耗。

隨後,老人家很快就燒開了一鍋水(剛鏟過的緣故),稱取一斤半的鮮花入鍋,滾水燙過後,青澀腥味除盡,由篩瓢撈起,遮蓋上單層紗布,防蚊蟲叮咬,再放在陽光下晾曬兩個小時,乾燥後,方可炒菜。

先放三勺香油入鍋,微熱後放入蛋花,待凝結成半蛋白腖狀態時立即放入槐花,再添放食鹽、少許豬油等,翻炒均勻,鍋中便飄出讓人垂涎三尺的混合清香,一盤金黃色的刺槐花炒雞蛋便做成了。

德華伢子,快來鍋門口吃刺槐花炒雞蛋囉!一聽到老人家扯著嗓子叫喊,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欣喜若狂,三步並成兩步,飛奔到美食跟前。

大老太太,聽說當年七仙女躲藏在老槐樹後面下凡的,我們吃槐花,她會不會不高興啊?

不會的。董永賣身為奴,常拿槐花當飯吃,七仙女看見了,心疼極了,不然為何偏偏選擇這棵大槐樹而私自下凡呢?乖伢子,你先吃,老太太我不餓,我想去後山墓地看望你大太爹爹去了。

老人挎了個籃子,裡面放著一碗熱騰騰的槐花炒雞蛋、一杯香茶、一支香菸、一盒火柴,她又要去和已成古人的老伴單獨拉拉話去了。一路上,她還是那麼樂觀開朗地哼著黃梅調:


紅的紅繡鞋咿嗬呀

綠的綠葉邦咿嗬呀

蘭草咿嗬嗨

牡丹咿嗬呀

得兒繡哇 

得兒繡哇

得兒繡在花鞋上

我的乾哥哥餵

……

 


我出生的時候,家裡沒有一本書,腦門子開竅也很晚。母親說我什麼時候留級,就什麼時候歇書。因為害怕留級,所以在小學二年級春學期期末考試時,我生平第一次鬥膽拿鉛筆在數學試卷中縫空白處,輕輕地寫上「請老師給我60分!」的句子,然後又用橡皮擦擦去,只留下一行字痕,可還是被班主任方旺松老師發現了。待了解我的特殊家境後,松老師特地來找我,並親切地撫摸著我的頭說,我的兒,你數學考了89分,不用害怕留級了!

大老太太聞訊趕來了,請松老師喝了香茶。當著松老師的面,開始數落母親說,我們樅陽人,富不丟豬,窮不丟書。家裡再難,也還不到非要逼迫孩子出遠門做學徒來掙錢養家的田地,這伢子將來會有出息的,歇書就一輩子也跳不出農門了。她拭了把眼淚,一把把我抱在懷裡,伢子,你好好讀書,往後只要你考了全班前三名,老太太我都給你做槐花燉雞蛋吃。

為了讓我四季都能吃到香甜可口的刺槐花,老人家特意將槐花用開水燙癟後曬乾,裝進棉布袋子,內放一根木炭,紮緊袋口,再丟進米缸,就不會生蟲腐敗。

然而,很多的雞蛋,老人家都要拿去賣錢,再換回油鹽醬醋,這也幾乎成了她全部的經濟來源。可是那隻蘆花雞剛產下的大雞蛋,永遠都是屬於我的,而我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

我的成長日記,常常被語文老師吳憲光先生複印粘貼在學校的展示櫥窗內,數學成績也是一路過關斬將,闖進前三強,還時常拿下全校第一。誰說窮人家的伢子就不能吃上一口餵養心靈的美食?誰說窮人家的伢子請不起家教就不能拿第一?!每每喝完熱乎乎、香噴噴的槐花燉雞蛋後,我都暗暗對天發誓,這一生,一定要考上師範大學,然後好好地孝敬我的大老太太!

 

 


大老太太告訴我,十三斤新鮮的槐花過水曬乾後,才能收穫一斤乾貨。每年農曆四、五月份,她都要就著強烈的陽光晾曬一些,這早已成為她生命中的一種習慣。

從祖輩們的茶桌閒話中得知,那是1935年春天,國民黨小分隊來鐵門口抓壯丁,三丁抽二,二丁抽一,違者必殺。三老太爺爺乳臭未乾,二老太爺爺用斧頭砍傷左腿致殘,剩下來好手好腳的大老太爺爺當場被抓走。跟隨大軍後,又參加了國共合作的多起抗日自由反擊戰。在孔城遊擊戰中,大老太爺爺肩部、腰部中了槍彈,倒在血泊中呻吟。通訊兵是鄰村老鄉,冒著炮火連夜趕回村子,向大老太太匯報了傷情。在未婚夫生死未卜的情境下,大老太太已顧不上自己還是黃花閨女未出閣,帶上半袋子幹刺槐花,匆匆奔赴戰地。抵達硝煙瀰漫的陣地後,她給戰士們燒了一頓幹槐花飯,餵飽了大老太爺爺後,用嬌小瘦弱的身軀背著他抄著小路,三天三夜趕回家,請來赤腳醫生取出了子彈。

後來,他倆結婚了,先後有了宗貴、荷花、宗經、臘梅四個兒女。孩多家貧,窮家難當,尤其是在每年青黃不接的四月份,幸好還有刺槐花果腹充飢。然而大老太爺爺病根未除卻又染上傷寒,便早早地拋棄妻兒、駕鶴西去。所以直至土地大包幹後,大老太太的家境也未見時轉運來。

從前,村裡有一位強勢的女人,仗著丈夫在外搞副業掙了錢,家境殷實,故經常取笑窮苦人家下賤命,好手好腳的不出門掙錢,吃什麼樹皮、刺槐花,真是前世造多了孽!

打那以後,大老太太家每吃一頓槐花飯,都要小心翼翼地虛掩著門,吃飽後再開門下地勞動。人可以吃得很粗糙很卑賤,但人前,一定要活得有尊嚴。

 


關於我和我的家庭,一直是大老太太心中解不開的結。我的父親在我四歲那年,借著出門求財的名義離家出走,當時二妹德英剛剛蹣跚學步,而小妹三子出世尚未滿月,狠心的他,一走就是26個春秋,丟下母親和我們兄妹四人,受苦受難中相依為命。

記得有一次穀雨過後,母親帶著乖巧的大妹去鄰村要飯,討得五穀雜糧好為我換點學費。有一戶人家故意放狗咬傷了大妹,歸來時我們全家相擁在一起失聲痛哭,大老太太的心也就像戶外的刺槐花,片片落下,碎撒了一地。

悲痛無助過後,我獨自奔向伍氏小宗祠,推開木門,猛然間雙膝跪地,發下毒誓:先祖在上,黃土在下,從今日起,我和我那無魂的父親斷絕一切父子關係,他年返鄉,無論榮華富貴抑或百病纏身,與我家無半點瓜葛!

2003年秋天,我師大畢業,以專業課第一、總分第二的選招成績分配到了牛集職高。報導那日,大老太太執意送我去單位,當她見我分到了一室一廳一衛的敞亮新房時,高興得合不攏嘴,搶著為我做好飯,還做了一道可口養心的粉蒸乾槐花。

閒聊時,她主動提到了我父親這一心結。

她說伢子,為人處世要乾乾淨淨、明明白白,該恨的不要愛,看開了就不恨。或許你父親當年也有難言之隱而情非得已,才一時糊塗拋棄家庭於不顧,現在的他肯定追悔莫及。希望初為人師的你能夠原諒他的心腸狠毒和不負責任,他年那個落魄無魂之人返鄉,終將落葉歸根,還望我的乖曾孫能敬一份孝心,好讓他安心合眼。

從她直言不諱的談吐中,我懂得了為人處世,當學刺槐花。生時潔白乾淨,熟時唇齒生香,一生都讓人喜愛。更重要的是,還不爭不搶,不驕不躁,不埋怨暴雨,不抱恨狂風,反而把一切苦難當做是上天賜予的厚禮,一切順其自然,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微笑著迎接和面對世間的萬千劫數!

 


2004年春天,大老太太因肝癌晚期,未能等到我們家大團圓的日子,便與世長辭了。臨終時的她,已不能開口講話,緊緊抓著我的手不放鬆,臉上流淌著兩行不舍的熱淚,雖氣若遊絲,可臉上一直掛著笑容,還用微弱的眼神跟我交流,勸我不要落淚,好讓她安心地離開塵世。

老人被安葬在村後的姚獅山嶺,那天煙雨悽迷,村裡村外都撒滿了白地毯似的刺槐花。全村人都到齊了,她那雖窮苦一生卻能樂觀一世的生活態度,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前來送行的故人。

往事未央,經年未忘。回想當年,大老太太請我去她家做客,或許是刺槐花炒雞蛋的香濃氣味太誘人了,惹得小禿頭(先權小叔子乳名)心生妒忌,找來一大把幹稻草秸稈,順著老槐蔭樹爬上屋頂,狠狠地堵住了煙囪出口,很快那濃烈的黑煙,就把人嗆得咳嗽不止、淚流滿面。老人一生氣,找來一根木棍,出門尋找肇事者。德勝小哥一見大老太太氣勢洶洶,以為是衝他而來,稀裡糊塗地拔腿就跑,一邊逃命,一邊叫嚷,大老太太,好人囉,不是我,不是我,我也不會告訴您是小禿頭幹的,否則他會打死我的!小哥剛說完,老人家就扭頭不見了。不一會,遠處的小麥地,傳來大老太太追趕小禿頭的責備聲:小叉腳鬼,我看你往天邊跑……



今日返鄉,重登姚獅山。恰逢穀雨時,槐花落滿天。令人驚嘆的是,原本只有一棵老人的長子我的宗貴大爹爹親手栽種的老槐樹,卻不知從何時起,就在這大樹底下又雨生出了一棵小槐樹。一大一小的兩棵樹,根足相連,花枝相擁,儼然祖孫般,相依相偎、彼此取暖,恰似又在延續著那一段刻骨銘心的人花情緣。

抬望眼,白霧漫山林。就在那片槐花深處,我似乎又看見了我的大老太太,拉開了桌椅,泡開了香茶,擺上了瓜子,萬分熱情地期待我回家!在那茅草屋頂,一管藍色炊煙正從煙囪中扶搖直上,緊接著空氣中又飄來了芬芳撲鼻、讓人痴絕的那熟悉的味道……

 

伍德華,樅陽中學生物老師。擅長寫作及黃梅戲表演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張愛玲語)

——感謝伍老師用心用情寫作的美文。作者說,他寫的時候,曾三度落淚。小編說,不深閱此文,不了解作者有如此苦難的家史,也就不能深刻理解槐花之於大老太太以及作者本人特殊的意義。

——伍老師行文風格一向語言鮮活,亦莊亦諧,他如此樂觀開朗的個性與大老太太的影響顯然有著很深的關係。閱文,其實就是走進作者內心,與作者深入交流的一個過程。感謝作者,感謝讀者,更感謝轉發分享的熱心人!


推薦閱讀:

文鄉情懷|岱衝湖,仙女的輕紗

文鄉採風|賞鷂石山奇石,觀三公山竹海

文鄉情懷|童趣 組詩——那些六零、七零玩過的遊戲

文鄉往事| 人生回望——大別山履痕

文鄉誦讀|樅陽母親謠(白話版)



歡迎關注文鄉樅陽,更多精彩與您分享

 

 

 

 

 

 

                          

 

 

 

 

 


相關焦點

  • 文鄉望族|【青山何氏】清明祭祖文
    教育救亡,子誠功大;學生參戰,先後雁行。保護宗祠,超邁功煌。何明俊逸,文武雙全,黃埔教官,教導團長;武漢長沙,連番會戰;抗倭禦寇,捍我中華。解放步校,教授勤勞。明尼蘇達,太極會長,教授武術,宣傳文化。東初疏宏,投身革命,不怕犧牲,縣誌載行。曉履書詞,與樸初唱。其哲為政,關心民生;逝後人談,多言質正。六百餘年,裔孫勖奮。愛國愛家,遵紀守法,踏實做人,蔚然成風。
  • 文鄉情懷|湖畔人家
    除了在水上搶劫,土匪們同時還在白蕩湖四週遊蕩踩點,誰家是殷實大戶,晚上便戴上面罩去動手。土匪到誰家去搶劫去綁票,他們一般只劫財不劫命,只要你老老實實交出錢和物,他們便立馬走人或放人,但是你不能認出他們來,即便是熟人也要裝著不認識,否則他們便將你滅口。
  • 原田老太太,這是要去哪裡?
    昨天一早,剛好遇到原田老太太出門,我問她去哪裡?她說是去老人護理院。老人護理院開了專門的迎送車來接她,原田太太坐著輪椅,搭乘車後門的升降機上了車。這一類服務,日本也有一個專業術語,叫「日帰り通院介護」(1天往返,去護理院接受介護)。
  • 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故事,使得很多人傾家蕩產
    70後和80後大多記得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故事,在當時,這個故事曾經盛極一時,並鼓舞了很多的年輕人前去創業,成就了許多人生的夢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買房,美國老太太會用明天的錢投資今天的住房,結果年紀輕輕就有了住房;而中國老太太呢?不斷地攢錢啊,攢錢啊,結果到老的時候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套房。通過前者和後者的對比,美國老太太花同樣的錢,卻比中國老太太多住了幾十年的房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需要用明天的錢來實現今天的夢想,因為這樣是划算的,是一種比較好的投資方式。
  • 古風虐心小說:想歸想,她一個外面來的,怎敢管老太太給的大丫鬟
    她有底氣敢這樣指責比她高兩級的綠蠟,同為大丫鬟的素月可沒有:「小點兒聲,仔細你綠蠟姐姐聽見了。」  紫玉吐了吐舌頭,不以為意,但到底對素月沒什麼不滿,就端起水出去了。  看她好歹住了口,素月總算鬆了口氣,屋裡三五不時就要來這麼一場,便是丫頭們礙於兩人的身份,都不敢說什麼,她還能勸兩句,不是她多好心,只是若任她們鬥嘴不管,沒得擾了姑娘心情。
  • 民間故事:黃鼠狼與老太太
    這天夜裡,老太太睡下不久,就聽到一陣「咯咯咯」的雞叫聲。她挑起燈穿好衣服就往雞窩去。仔細一看,發現院子裡雞毛亂飛,再一看,竟然發現一隻黃鼠狼叼著一隻老母雞。老太太氣的想找掃帚去驅趕,卻發現黃鼠狼的肚子高高隆起。原來是只懷孕的黃鼠狼。
  • 自然老去的李谷一,素顏也能駕馭大花襖,關鍵點在這裡
    上了年紀的女人都知道穿衣要低調,但是老年款服飾卻總是存在著花色元素,這個時候到底是穿出「老太太」即視感還是潮流時尚感,就要看我們如何進行選擇了,對於時尚依然有所追求的老年女士們,不妨來看看李谷一的穿搭造型,自然老去的她頂著素顏面孔,也能夠成功駕馭花色棉襖,其中的穿搭技巧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喲~
  • 鄰居老太太信佛,不讓我釣魚,見我殺魚就罵;這咋辦
    我也一直都是這樣身體力行,看見老人都是能幫就幫,但是我的鄰居老太太真是快把我給搞瘋了。當鄰居十幾年,之前都是相安無事,甚至是很友愛的,經常家裡有個什麼新鮮菜都會給對方送點,老太太是個可憐人,早年喪偶,30幾歲開始就是一個人拉扯女兒長大,現在她女兒在外省打工,一年回不了幾次,她就自己在家還種了一畝三分地,是一個堅強的女性!我從小就愛釣魚,以前每次釣完魚回來還會送幾天給她,哎!但是現在.......
  • 《知否》盛老太太:好女人福澤三代
    這些都是做官之人的大忌,幸虧有老太太提醒,他才頓悟,及時處置了小妾。要是沒有老太太,盛紘作為庶子,估計還在渾渾噩噩的度日呢。盛老太太還幫了大老太太。是盛老太太的堅持,大老爺才沒休了大老太太。大老太太為了生存,不得已帶著兒女躲到了鄉下。
  • 「歲數大了,我們還能靠誰?」老太太說出了心聲,大實話卻扎心
    劉大媽退休以後一直住在兒子家,本想著和老頭過過輕鬆的生活,結果兒媳三年生了兩,老太太一步也離不開。大的每天要送幼兒園,小的根本就離不開人。兒子兒媳每天上班忙的腳打後腦勺,根本沒時間照顧孩子,更別提家務活了。老太太每天從早到晚的不得消停。尤其兩個寶寶孫子都在家的時候,那家裡簡直是慘不忍睹。
  • 拉布拉多經常鄰居老太太門口拉屎,老太太:再拉弄死它
    網友家養了一隻拉布拉多犬,以前網友一直都是散養它的,狗狗是不喜歡被拴在家裡的,網友也知道,而且在農村也沒有那麼多人,狗狗經常往外跑就跑吧,也不去管它那麼多了。老太太很生氣,本來我們關係很好,也沒有因為別的事情鬧得不愉快,老太太年紀也不小了,不想因為這麼點小事,可是拉布拉多太過分了,總是要走,老太太也是忍無可忍,找到了網友。老太太對網友說:"再拉就殺了它!"偶爾拉一下也沒關係。我現在都這麼大了,還不好好工作。你的狗總是在我家門口拉屎,我得打掃衛生。如果你不在乎,我會幫你管理。
  • 老太太想當初自己捨不得吃不捨得穿
    丈夫菸斗和大哥籤了協議:每人撫養一年,如果老太太在誰家瘦了,誰家就要再養一年。為了讓婆婆明天上稱不掉重,阿花夫妻只好採取」填鴨式」的方法幫助婆婆增肥。 從街市上回到家,夫婦倆正趕上老人提著桶餵豬,夫妻倆趕忙搶下老人手裡的桶,讓她去休息。
  • 《知否》:老太太究竟用了什麼方法,讓梁家斷了要明蘭的心,鬆口接納...
    顯然這主意是盛父和盛大娘子能夠接受的解決辦法,可是在老太太這兒卻不過關,墨蘭犯了錯,憑什麼要毀了明蘭。梁家那情況,盛紘和大娘子不知道,老太太可是清楚得很呢。
  • 她不是家生子,為何能成為盛老太太身邊第一人?
    不過,明蘭是她自小看大的。雖然,不是奶娘,那情分卻比奶娘的情分要深的多。原著中對崔媽媽的點評是:素來淡泊,一輩子與世無爭,幾十年從不饒舌尋釁。她雖然是盛老太太指給明蘭的老媽媽,卻從來不做盛老太太的耳報神。只是管轄下人,服侍明蘭。明蘭身邊的兩紅四個綠因為不懂規矩,犯錯,沒少挨她的手板子。
  • 盛老太太一生為盛家嘔心瀝血,真心待她的僅有二人
    熱播電視劇《知否》中的盛老太太聰明過人,是非分明,非常深受觀眾的喜愛。她最令人討喜之處,就是為了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盛家嘔心瀝血,付出自己的一生,這令人很是感動。但這樣的她,在盛家裡多數人眼裡卻得不到他們的半點尊敬。
  • 《知否》為何與盛泓一家沒有血親的老太太受到一家人的愛戴和尊敬
    因為那是把他當做心頭肉去疼去愛的祖母!當他到家的時候,外婆希望他能念在血親的份上,原諒姨母的過錯。畢竟他的親娘也參與其中,他要是能原諒他娘,就不能不原諒姨母。當時明蘭是擔心的,盛泓是一心顧著面子,他認為面子比盛老太太的命大,只想著和稀泥,糊弄過去算了,不也想深究。
  • 跟著歌曲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
    最近特別流行聽一首歌,叫《帶你去旅行》,歌手的聲音溫柔細膩,充滿磁性。歌詞很浪漫: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其實我特別喜歡邁阿密和有黑人的洛杉磯。其實親愛的你不必太過驚奇,一起去繁華的上海和北京,還有雲南的大理保留著回憶,這樣才有意義。
  • 78歲老太太被孩子趕去豬圈睡覺,村裡人看到不但沒有責罵,還說活該
    劉家村有一個老太太,今年78歲。老太太有兩個兒子,一個閨女。老太太年齡越來越大,兒女們想著老太太自己一個人難以照顧好自己,於是準備把老太太接走好好照顧著。然而在第一輪照顧之後,老太太卻沒人管了。老太太住在老家的屋子裡,屋子裡住著大兒子,想不到大兒子居然把老太太趕到豬圈去生活。老太太大罵道:你們這些不孝兒女,就輪流照顧了我一輪,現在就都不管我了,你們太讓我心寒了。
  • 明蘭被齊衡認為妹妹以後,盛老太太把她帶回宥陽老家有3個目的
    明蘭被齊衡認為妹妹以後,盛老太太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導這個初戀失敗的小姑娘,便以散心為理由帶著明蘭回去了宥陽老家,可到了地方觀眾才明白,盛老太太這樣大費周章,除了想讓明蘭散心,其實還有另外3個目的。盛老太太聽說後固然生氣,卻也明白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道理,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明蘭離開一段時間,等這陣風頭過去再帶她回來,估計那會兒大家討論的話題早就換了好幾個了。
  • 《知否》盛老太太跟長柏離開盛家後結局如何?
    盛老太太年輕時為了愛情低嫁盛家,盛老爺過世後,她沒有選擇改嫁,反倒決定留在盛家。之後老太太又把流落在外的盛紘接回來,將他撫養長大,並培養成才。老太太為了沒有血緣關係的盛紘,可謂是付出了很多。之後老太太又養大華蘭明蘭,對她們是嘔心瀝血,用心培養,京城中沒有哪個不誇讚老太太身邊長大的這個孫女的。墨蘭闖禍的時候,盛家的臉面都沒有了,但老太太為了盛家,乃至長柏長楓的前途著想,她豁出臉出去梁家為墨蘭說親。盛家有榮是老太太給的,盛家有禍是老太太自己扛著。這麼多年盛家因為有了老太太,才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