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減擋最關鍵的是適合的車速配適合的擋位,如果高速切入抵擋肯定會挫車,如果低速依然切入高擋位會拖擋導致車輛抖動甚至熄火。
因為以前跑過賽車,所以我開車手動擋也是順序減擋,就是隨著剎車的降速在降低到適合的擋位車速時就往下減一擋,而不是直接降低到需要的車速在直接減擋到目標擋位。我的做法好處是可以在制動的同時獲得發動機的一部分輔助制動力,節省剎車,安全性更高,發動機也不會完全跌落到怠速的轉速,不容易熟練後不僅不會挫車,還可以讓發動機減速降擋後直接達到需要的工作轉速。但這要求對車輛的擋位與速度關係比較熟悉。
我們能看到的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賽車中的跟趾動作。車手在彎道前要獲得最大的制動不抱死的減速效果就需要在剎車的同時進行減擋獲得最大的有效制動效果,但賽車屬於是急劇減速。為了讓發動機不過度的降低轉速對變速箱造成衝擊傷害,並且儘可能維持發動機處於最大扭矩的輸出區域,為過彎後更快的響應加速爭取更高的效率,所以車手會在右腳保持最大制動的同時,左腳踩下離合併用右腳的腳後跟去踢油門踏板將發動機轉速提升後再降擋。
以前的汽車手動擋變速箱是不帶有同步器,比如曾經的老解放,摘擋再重新捏合抵擋位齒輪,變速箱的輸入輸出軸對應的齒輪是不同步的,輸入軸要比輸出軸對應齒輪慢。減擋的同時要進行-「踩摘轟踩掛」,提升輸入軸的轉速才可以順利的減擋。
踩(離合器)
摘(擋位到空擋)
轟(轟一腳油門)
踩(離合器,too)
掛(入低速擋)
它和賽車跟趾的差異就是並不需要順序往下減擋,減擋的同時也並不需要持續的保持剎車,而是減擋前,右腳抬開剎車去轟油門。開手動擋其實並不難,了解工作原理後,勤於練習就會操控的遊刃有餘。
直奔主題,減檔消頓挫,由易漸難來劃分,三種方法:一、緩抬離合。二、先降速後降檔。三、降檔補油。
一、緩抬離合。減檔時的頓挫來由主要就是發動機轉速和變速箱轉速並不對等,通過離合器過濾掉一部分後,剩餘的就會產生頓挫感,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在抬離合的時候感覺車子頓了一下。既然問題出現在抬離合的時候,那解決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緩抬離合,藉助離合器,將轉速差充分的過濾掉,這是最有效也是最愚笨的方法。
二、先降速後降檔。在減檔時,先等著速度降下來之後再降檔,腳離開油門踏板後,發動機失去動力,會帶動變速箱降低轉速,減小換擋前後的轉速差,這種方法比較適合車流量不大,車況並不複雜的時候,可以慢慢的等速度降下來再降檔。
三、降檔補油。這是減檔消除頓挫的終極操作,補油分兩種補油,一種補在換當前,也就是補的變速箱轉速;一種是補在抬離合前,補的發動機的轉速。第一種補在換當前,具體的操作就是踩離合-摘擋-抬離合-補油-踩離合-降檔-抬離合。這種是我常用的,因為如果速度夠快,不僅補了變速箱轉速,減少同步器的損耗,也能補發動機的轉速,減少離合器的損耗。
第二種補在抬離合前,具體操作是踩離合-減檔-補油-抬離合。操作相對來講比較簡單。兩種補油方式都可以,個人根據自己的操作習慣選擇即可,學會降檔補油可以有效的減輕或者消除頓挫,尤其在上坡時,如果動力不足需要降檔,會感覺非常大的頓挫,如果會補油了,那真是絲芭順滑,很牛的操作呦~
手動擋,有著自己的優勢和獨特的魅力,自己也是沒事喜歡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