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英國頭條辰報報導 中國買家「佔領」了倫敦高端樓市。
近期英國一家高端地產中介報告顯示,來自內地與香港的中國買家成為了倫敦高端地產市場中最大的海外投資者群體。
從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價值超過120萬英鎊的倫敦高端地產交易中,有15%的海外買家是來自內地與香港的中國買家;
在價值超過1200萬英鎊的倫敦高端地產交易中,來自內地與香港的中國買家佔海外買家比重的20%。
中國買家超越了俄羅斯買家與印度買家,成為了倫敦高端地產市場最大的海外「金主」。
至2020年6月,英國地產中介在6個月內向多名中國香港買家售出了總價值超過3.74億英鎊(約33億元人民幣)的高端住宅,其中部分豪宅位於平均房價居於倫敦前列的地段,如Knightsbridge、Belgravia和Islington等。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數據顯示,中國買家(含內地與香港)在2019年對倫敦地產的投資達76.9億英鎊(約677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買家在威斯敏斯特、肯辛頓-切爾西等倫敦傳統富人區的住宅地產投資超過7.5億英鎊(約66億元人民幣)。
港人熱衷英國買房
如今倫敦有 218975套住宅為中國買家持有,其中,中國內地買家持有120250套,中國香港買家持有98725套。這裡要特別說一下為什麼香港人最近這麼熱衷於英國置業。
首先是香港現在的房價已經高不可攀,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只有幾十萬資本的固然只能望樓興嘆,即使手持數百萬資金的投資者想入市也有不少困難。
加上再加上按揭收緊,通過槓桿獲取的利潤變少;長時間的暴利抗議也令市民對未來的房價有下滑的擔憂。
所以會認為香港本地樓市已經沒有太多的投資機會,這個時候會有更多的人跟隨有影響力的的人士進行投資,其中最搶眼的自然是李嘉誠近年來大量投資的英國房地產市場的行為。
另外一個方面只能簡單的提一筆,那就是英國對國安法的不滿,包括後面公開宣稱,將為持有英國海外公民護照(BNO)的香港居民提供更多居留權利。將會吸引不少的富豪將部分資產轉移至英國,房產就是很好的轉移標的。
中國買家對倫敦高端地產的需求激增。
另一家英國地產公司也提到,中國香港買家將「小房」換成「家庭式大宅」的需求正持續走高。
中國香港買家通常傾向於購置面積較小的房子,用於投資或供子女在英留學時使用;近期,不少中國香港投資者向地產中介表達了要將小房換成家庭式大宅的意向。
疫情解封後,樓市復甦,該公司接到的中國香港買家的投資諮詢暴增50%。地產公司預測,中國香港投資者對置業倫敦的熱情將持續高漲。
中國買家的豪氣令倫敦樓市震驚
2020年初,有著「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豪擲超過2億英鎊買下可俯瞰海德公園景色、有45間房的豪宅 2-8a Rutland Gate,當即創下全英史上最貴豪宅交易的記錄,震驚英媒,連見多識廣的地產中介都以「裡程碑(landmark)」來形容這宗交易。
英國地產中介公司認為,按照置業習慣來分類,中國買家可分為5個具有不同投資思路的群體。
群體一:青睞新樓盤中200萬以下的一居室或二居室,偏愛金絲雀碼頭、倫敦金融城、Islington、Battersea、Chelsea、Fulham這些區域,這部分群體置業多是為了投資出租,對收益率的期望值為3%到5%,且通常會考慮到價格因素而購買期房或參與團購。
群體二:通常會考慮St John’s Wood、Marylebone或攝政公園區域價格在500萬到1000萬英鎊之間的家庭房或豪華住宅;也會考慮在Aldwych、Soho或Fitzrovia等區域購置價格在75萬到150萬之間的公寓,供在英留學的子女使用。靠近好學校或高校學府是這部分投資者最為看重的因素。
群體三:通常是大企業家、商界精英,傾向於在倫敦房價最高的地段購置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或由名設計師重新裝修的宅邸,預算可能超過1500萬英鎊。
群體四:多為中國內地或中國香港的大型企業或開發商,群體五則為像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CIC)這樣的企業。
總的來說,目前的全球「大放水」,讓更多人的目光對準了房產,而且更多的人選擇了分散投資各國真正有價值的房產。(原標題:中國大陸和香港買家成為倫敦豪宅最大金主,6個月狂買3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