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研究發現可以使用紅外雷射來探測測量氣體中的分子

2020-12-23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製造紅外脈衝的雷射,目前,這一目標在維也納技術大學(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得以實現,他們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合作研究實現了這一目標。這一新技術不再需要比較苯大的設備設施,它可以以比較小型化和尤其比較適合應用於實踐中應用的特定場合。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量子級聯雷射器(Quantum cascade lasers (QCL))在產生中紅外雷射方面具有革命性的變化。然而,超快的攜帶傳輸在中紅外的量子級聯雷射器到目前位置還認為在形成超短脈衝信息時還存在明顯的障礙。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增益介質的仔細的量子設計和控制模間拍同步以促使從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頻率梳中傳輸有限的皮秒脈衝。幹涉射頻技術和二階自相關均可以闡明脈衝動力學和證實鎖模操作可以在門檻值到翻轉電流均可以實現。而且,我們的研究顯示,反相和同相同步的狀態均可以在量子級聯雷射器中存在。同時具有電泵浦和結構緊湊,鎖模的量子雷射器,為單片集成非線性光子學在分子指印區域超過6μm波長的範圍進行測量鋪平了道路。

通常的固態雷射,如用放映ppt所使用的雷射筆,其產生的雷射屬於可見光的波段。對於許多應用場合,然而,例如在探測分子的場合,就需要發射中紅外波長範圍的光來進行探測。這一波段的紅外雷射在製造的時候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在雷射的發射需要極端短且強度比較高的脈衝的時候更是如此。

用於鎖模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uantum cascade lasers)的雙功能

頻率梳

我們所產生的雷射波長位於中紅外的範圍,且屬於定製的量子級聯雷射器,這一雷射器是在維也納技術大學超現代的納米中心完成的。 Johannes Hillbrand說到,他是維也納技術大學固態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當在通常的固態雷射器中,其發射的雷射類型通常取決於材料,對於量子級聯雷射器來說,則取決於納米尺度範圍內的微小的結構。通過適當的設計這些結構,其發射的雷射波長則可以被精確的進行調節。

我們的量子級聯雷射器並不僅僅是一個單色的雷射,同時還具有在幾乎所有的不同的頻率範圍內可以進行調節的功能, Benedikt Schwarz副教授說到,它領導著這一研究。這些頻率可以非常均勻規律的進行調節,其頻率調節的時候同兩者之間的距離幾乎相等,如同一個梳子一樣。因此,這一頻率被稱之為頻率梳。

雷射就像一個鐘擺

然而,這一量子級聯雷射器發射的頻率不僅是非常關鍵的,同時各自的光波振蕩的相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將這一現象同時用一個橡皮筋將兩個鐘擺連接在一起的情況進行比較,Johannes Hillbrand解釋說,他們可以來回擺動,要麼完全是平行的,或者是相對的,因此他們要麼來回擺動,要麼兩者互相分離。並且兩個振動模型存在稍有不同的頻率。

這同雷射也非常相似,雷射是由不同波長的光所組成的。不同的單個的頻率梳的波長可以完全在同步的狀態下實現振動,於是他們可以在一個優化的方式上進行使(圖像甲)疊映在(圖像乙)上和可以產生短的,強烈的雷射脈衝。或者此時他們可以在他們的震蕩時進行偏移,此時就沒有脈衝產生,但雷射卻處於一個幾乎為連續的強度的狀態。

光調製器

在量子級聯雷射器中,在早先的時候時很難在兩個不同的變量之間來回切換的,Johannes Hillbrand說到。然而,我們構建了一個微小型的光調製器放置於量子級聯雷射器中,此時光波不斷的穿過它。一個交流的電壓施加在這一光調製器上。取決於電壓的頻率和電壓的強度,不同的光震蕩就可以在雷射中被激發出來。

如果你在完全正確的頻率來驅動這個調製器的話,你就可以獲得我們頻率梳的不同頻率,均可以確實的進行同步振蕩,Benedikt Schwarz說到,這就使得有可能將這些頻率整合成一個短的,強度高的雷射脈衝中,遠遠超過每秒120億次。

T控制這一短的紅外雷射脈衝的水平在以前採用半導體雷射幾乎是不可能的。相似的光只能在使用非常昂貴和有損耗的辦法才能實現。目前我們的技術一個最突出的優勢就是可以實現小型化, Benedikt Schwarz強調說。我們可以使用它來製造出結構緊湊的測量儀器,例如,來使用這些特殊的雷射束來搜索氣體樣品中特定的分子。得益於這一雷射脈衝的高的雷射強度,測量需要在同時進行雙光子就行測量的時候也是可能實現的。

More information:Johannes Hillbrand et al. Mode-locked short pulses from an 8 μm wavelength semiconductor las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DOI: 10.1038/s41467-020-19592-1

相關焦點

  • 多通道雷射光譜技術使得僅測量呼吸氣體進行癌症的檢測成為可能
    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可以達到探測一個ppb的極限範圍。 這一光學傳感探測技術是華沙大學的一個團隊所發展的,依靠高度靈敏的光譜學測量技術來探測人體呼吸時是否存在甲醛( 又叫福馬林)。這一呼吸測試是基於多通道光譜學進行的,可以探測出1個million空氣粒子中的一個單個的分子,甚至是在存在氣體會干擾光學精密測量的時候也能實現測量。
  • Nature Reviews:腸道中的氣體與我們的疾病和健康
    分析這些腸道氣體及其對飲食變化的反應,可以揭示腸道微生物群的產物和功能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2019年9月,刊發於《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一則研究回顧了所有關於胃腸氣體的文獻,並揭示了它們與腸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相關疾病以及測量和分析這些氣體的方法。
  • 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車使用SuperCam超強雷射蒸發巖石進行成分探測
    雷射聚焦SuperCam是好奇號火星探測車的化學探頭的新一代產品.同它的前任一樣,SuperCam可以使用一個紅外的雷射束來加熱材料,加熱材料時溫度可以達到大約18,000華氏溫度(10,000攝氏度)—一個稱之為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or LIBS ) — 來蒸發它.一個特殊的相機可以從這些巖石中所產生的等離子體中來確定這些巖石的化學組成
  • 新型量子級聯紅外雷射器
    普通的固態雷射器,如雷射筆中所用的那種,是在可見光範圍內產生光。然而,對於許多應用,例如分子探測,需要中紅外輻射。這種紅外雷射器的製造難度要大得多,尤其是當雷射輻射需要以極短、強烈的脈衝形式存在時。 在哈佛大學已經實現了這樣一種簡單的雷射脈衝產生方法。這項新技術不需要大的實驗裝置;它可以很容易地小型化,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有趣。新的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Science》:使用雷射首次實時捕獲漫遊分子片段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研究人員開發了實時捕捉漫遊分子片段的方法。使用時間分辨庫侖爆炸成像(CEI),在超快時間尺度上對典型的甲醛解離反應中的單個「漫遊者」進行直接成像。對所有關鍵實驗步驟進行高級第一性原理模擬,可識別出獨特的漫遊籤名。通過使用高度敏感的CEI方法,可在宏大背景中發現罕見的隨機事件並進行觀察。
  • 雷射雷達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的深度解析
    「雷達」是一種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位置的電子設備.電磁波其功能包括搜索目標和發現目標;測量其距離,速度,角位置等運動參數;測量目標反射率,散射截面和形狀等特徵參數。 傳統的雷達是微波和毫米波波段的電磁波為載波的雷達。雷射雷達以雷射作為載波.可以用振幅、頻率、相位和振幅來搭載信息,作為信息載體。
  • 中國結登上《Nature》子刊!連發兩篇Nature後,華東師大再放大招!
    在分子水平上,結在柔性聚合物鏈中自發形成,在DNA和蛋白質資料庫中約1%的蛋白質中發現。分子水平的打結影響諸如彈性、拉伸強度和手性的表達等性質,與生物活性有關,並可幫助形成精確結構的結合位點和催化位點。通過使用金屬離子模板、共價支架、氫鍵、配位鍵和/或疏水驅動摺疊來指導它們的組裝,有時會意外地合成人工分子結。
  • 來自Nature子刊的最新發現
    來自Nature子刊的最新發現 2020-05-08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從長波長的紅外雷射燈絲中產生強大的太赫茲波
    在雙色中紅外和遠紅外超快雷射脈衝的非線性傳播過程中,可以獲得長且厚的等離子串,此處強的光電流會導致強烈的太赫茲瞬態。相應地THz電/磁場強度可以潛在的分別達到千兆伏/釐米和千特級。這些THz場的強度可以促使極端的非線性光學和相對論性物理學的應用和研究。
  • Nature子刊重磅:騰訊 AI Lab 聯合研究成果 揭示男性脫髮的潛在...
    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熱電堆檢測器工作原理 非分散紅外氣體傳感器電路
    非分散紅外(NDIR)光譜儀常被用來檢測氣體和測量碳氧化物(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濃度。一個紅外光束穿過採樣腔,樣本中的各氣體組分吸收特定頻率的紅外線。通過測量相應頻率的紅外線吸收量,便可確定該氣體組分的濃度。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高重複頻率高平均功率的超強雷射產生超強質子束、電子束、中子束、X 射線、伽馬射線,以致超強太赫茲脈衝等次級超強光源作為新型工具,可以拓展到光核反應、雷射推進、核聚變能源和核廢料處理、疾病治療等更為前沿的重大基礎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中。
  • 在59億光年外,鳳凰星系團的中心:發現氣體冷卻和黑洞噴流共存!
    天文學家探測到位於鳳凰星系團中心的星系中有一個黑洞噴出熱氣射流,該星系團位於59億光年外的鳳凰座,這對於理解星系團中的星系、氣體和黑洞的共同演化是一個重要的發現。星系在空間中並不是隨機分布的,通過相互引力,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被稱為星系團的集合,星系之間的空間並不完全是空的。
  • 使用雷射傳感器進行實時準確感應極低濃度苯的高靈敏度的探測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KAUST的研究人員發明的以雷射為基礎的探測器可以探測苯的濃度是傳統的苯探測濃度的三個數量級還要低。而且便攜,可以安裝在無人機或者手持。來自KAUST的研究人員發明的探測器可以探測苯的濃度是傳統的苯探測濃度的三個數量級還要低來自 KAUST研製的一個基於雷射的傳感探測器可以提高檢測苯發射的靈敏度和限制其對大氣的危害。
  • PM2.5傳感器中,雷射、紅外原理之間的區別
    與較粗大的顆粒物相比,細顆粒物富含更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而且能在大氣中停留更長時間,輸送距離也更遠,對大氣環境及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更大,是導致黑肺和霧霾天的主要兇手。在顆粒物PM2.5監測設備中,選用的傳感器主要有兩種:紅外原理PM2.5傳感器與雷射原理PM2.5傳感器。
  • LLNL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電子發射來提高對雷射金屬3D列印的理解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已通過在雷射加工過程中測量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來提高基於雷射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相反,如果熱輸入過高,則熔融金屬會劇烈蒸發,並且會形成蒸氣反衝壓力和等離子的結合,從而形成局部凹陷,雷射吸收增加,這是不穩定的,並可能導致孔隙。可以測量數千個開爾文的熔池溫度測量是描述這些現象的關鍵。最先進的原位溫度測量依賴於熱成像。這些技術基於理想的黑體熱輻射,並且是目前僅有的具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解析度來捕獲過程熱動力學的方法。
  • 《Nature》子刊:納米粒子雷射器的革新可減少對生物組織的損傷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UTS) )的研究人員為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微腔雷射來產生節能和使用安全的雷射發射所需要的低泵浦功率.這一研究工作將會在納米尺度的生物學領域得到應用
  • 雷射對射與紅外對射產品對比,該選哪個一目了然
    目前國內的安防產品基本分為兩大類:雷射對射和紅外對射,兩大魁首都有自己的個性,作為用戶可就犯了難,同樣功能的產品該選雷射對射還是紅外對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全方位圍觀兩大品類,告別選擇困難症,從認真閱讀本文開始!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 Commun》:從 8 μm 波長的半導體雷射中產生鎖模短脈衝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量子級聯雷射經過不斷的革新,可以產生中紅外波長的雷射。然而,在中紅外量子級聯雷射中的超快傳輸被認為是形成超短光脈衝所不可克服的障礙。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展示了增益介質的仔細的量子設計和控制模間拍同步以促使從量子級聯雷射器中的頻率梳中轉換成有限的皮秒脈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