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屈旌
12月15日,羅永浩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承認11月28日「交個朋友」直播間所銷售「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為假貨。同時表示,將在一周內聯繫購買此產品的2萬多名消費者,代為進行三倍賠付。(據12月17日楚天都市報官微)
名人網紅直播間售假的話題,近期甚囂塵上。那邊廂,網紅辛巴帶貨「假燕窩」一事還在持續發酵,這邊廂,一直口碑不錯的羅永浩也翻了車。但羅永浩畢竟是講情懷的,即便售假已坐實,但對比「辛巴」,他的處理態度也端正許多。主動回收檢測,不迴避不說謊,直接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三倍賠付,說起來也算是很負責任了。這種誠懇認錯,努力彌補的態度,也讓網友比較容易地原諒了他,甚至覺得,他能知錯就改,承擔責任,反而增加了信任值。
然而,直播間售假,不能只靠主播的人品來解決。老羅愛惜羽毛,所以積極處理,而辛巴那邊,已經從消費糾紛,演變成網暴,糾紛持續升級。從兩件事不同的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整個直播帶貨的過程中,主播個人的誠信度、責任感、處理方式,佔據了過於重要的位置。而對於消費者而言,在手機屏幕中所看到的有限畫面裡,一整個直播間,都是主播的舞臺,所有流程都是主播在推薦、宣傳、銷售,這就很容易將主播的能力和權限過於放大,粉絲們出於對部分名人主播光環的信任,就忽視了消費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主播不是萬能的。直播銷售商品種類繁多,食品、服裝、日用品…各有各的標準,各有各的規範。正如老羅所言,即便是合作前按正規流程籤署了完備的法律協議及合同,也檢查了各種證書,卻依然出現了假貨,因為供貨方涉嫌偽造文書和蓄意欺詐,而老羅看不出。羅永浩原來是做科技公司的,對羊毛鑑定不專業,可以理解,但有多少粉絲真正想明白了這一點?如今,直播帶貨可以說是極大繁榮,賣的東西更是上天入地,主播的個人涉獵總歸是有限的,如果話說得太滿,野心超過了能力,翻車幾乎是註定的事。像老羅這樣的,或許自身羽毛比帶貨收益更重要,因此在解決售後問題上會積極一些,但更多主播想的還是做「一錘子買賣」,直播間裡虛假宣傳、關鍵詞屏蔽、拉黑粉絲、刪除差評等問題,比比皆是。
直播帶貨類別繁多,各方扮演的角色也各有不同,所適用的法律法規,相關的信用體系,售後責任也各不相同。對於消費者而言,要全部弄清楚實在不易,出了事找主播大概是無法避免的思維慣性。但就監管而言,便不能如此籠而統之,主播在整個直播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而其他涉事各方,又該相應承擔什麼義務,應該分門別類,有據可依,有跡可循。
今年7月,中國廣告協會發布了《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對直播電商中包括商家、主播、平臺等各類角色的行為,都作了全面的定義和規範。但一來仍屬於行業自律,二來也缺乏強制約束力,只能說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要真正遏制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促進直播營銷健康發展,還是應該儘快出臺專門的法規,釐清權責,界定性質,樹立標準,從而建立符合直播經濟發展現狀的,具備更強約束力的監管模式,組建起跨部門的監管力量,將黑名單制度、信用評價制度和投訴反饋制度運用好。無論直播間臺前是老羅還是老李,幕後的整個商業流程,都應該嚴格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源頭監管,全鏈條管理,全面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