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摔跤吧!爸爸》:從孩子的角度剖析父母對孩子成長之路的影響...

2020-12-09 騰訊網

《摔跤吧!爸爸》上映於2017年5月5日,2017年12月獲得第4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評分最高的外語電影。到目前為止,在豆瓣上已有199.6萬人看過,還有13.9萬人想看,在豆瓣評分高達9.0分。

電影《摔跤吧爸爸》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它的原型就是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他的故事就像電影裡演的一樣,曾經是一名印度國家級的摔跤手冠軍,但是迫於生活,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但是他從未停止過對自己夢想的追求,把希望寄托在還未出生的兒子身上,但是未能所願,生了四個女兒。在一次女兒們偶然的打架中,看到了兩個女兒的摔跤潛力,把希望寄托在女兒們的身上,決定好好培養,最終實現了夢想。

據悉,大女兒吉塔2010年獲得大英國協運動會女子摔跤55公斤級比賽冠軍,二女兒巴比塔獲得2014年格拉斯哥大英國協運動會上55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的金牌,三女兒利圖獲得2016新加坡大英國協運動會48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金牌,除此之外,馬哈維亞還將自己的兩個侄女維納什和普裡揚卡也培養成了摔跤冠軍。

影片中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由演員阿米爾·汗飾演的,他為了能演好裡面的父親角色,不惜毀掉自己在觀眾心中的帥氣形象,增肥30多斤。他在影片中飾演的父親角色,表面看起來嚴肅苛刻,但他的內心也有溫柔的一面。

接下來,我會從影片的「敘事手法、主題呈現、」兩個方面,來分析故事中更深層次的內涵寓意,以及通過影片中的父親對自己孩子的縮影,來探討父母對子女教育方面的指導,帶給我們的深刻認知和思考。

一、敘事手法:採用旁白的人聲運用手法,介紹影片的故事情節、人物心理

電影從一開始到結束都運用了旁白的人聲,利用馬哈維亞侄子的身份,把發生在叔叔身上的故事,進行一系列的解說,使觀眾能夠對故事內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以及吸引觀眾跟著旁白的聲音,迫不及待地去看後面發生的所有事情。通過旁白,可以傳遞更豐富的信息,表達特定的情感,啟發觀眾思考。

1.回憶敘事手法

馬哈維亞在看兩個男孩子摔跤的時候,自信滿滿地說著那個矮個子的要贏了,結果真的贏了,馬哈維亞發自內心的拍手叫好,還獎勵現金,讓孩子買牛奶補補。

後面想到了曾經的自己,是國家級摔跤手冠軍,因為生活的無奈,不得不放棄理想,回歸生活。從馬哈維亞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曾經的無奈和現在的不甘平凡。為他後面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還沒出生的兒子(生了四個女兒)身上,並且訓練兩個女兒成為摔跤手,埋下伏筆。也是把現在的自身狀況和以前的自身狀況結合起來,形成對照,用以刻畫人物,突出主題。

2.戲劇性和表現性效果剪輯手法

影片中,馬哈維亞在訓練吉塔和芭比塔的過程中,讓她們跳水的那個畫面,放在了最後吉塔在和澳大利亞女摔跤手比賽的時候。因為父親被人關在了器材室,不能現場給吉塔鼓勵,因此這時她們在水裡的畫面,出現在她決定勝負的關鍵性時刻。

她們訓練時,父親對她們說的在摔跤比賽中,獲得5分的弧線動作,這時候在吉塔的腦子裡出現,給予她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使得她和安傑利娜第三回合的最後幾秒鐘,以一個完美的弧度拿到了5分,以1分之差贏了安傑利娜,拿到了世界冠軍的金牌。

這些剪輯手法都是在保證敘事連貫流暢的同時 ,大膽簡化或跳躍,將這些對比和類似的鏡頭並列, 突出吉塔必勝的決心和意念,給後面爸爸的出現,看到女兒贏得金牌,表現出來發自肺腑的激動心情和感動,起到了很好的襯託作用。

從而也很好的證明了父親的努力沒有白費,付出的所有心血是值得的,這就是爸爸給孩子的力量。爸爸平時的囑託和教導都影響著她們。

二、主題呈現:爸爸用自己的理想來激勵孩子,使她們擁有自主選擇人生的權利

馬哈維亞的人生理想就是,能在摔跤手這個體育項目中為自己的國家贏得一枚金牌。然而迫於生活的無奈,放棄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把希望寄托在未來的兒子身上。

然而老天偏偏要跟他作對,生了四個女兒,沒能如願得到兒子。就在他要放棄理想的時候,在一次吉塔和芭比塔聯手打架事件中,發掘了她們的潛力,並決定好好訓練她們,讓她們成為真正的摔跤手。

但是吉塔和芭比塔並不理解父親,以為是父親在懲罰她們。在一個14歲的女孩婚禮上,她們聽了女孩的經歷和所渴望的生活,她們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吉塔和芭比塔從最開始的不理解、反抗、被人嘲笑到開始理解父親,並且自覺訓練,直到贏得一場又一場比賽。

她們成了全村裡女子的驕傲,那些曾經嘲笑父親,嘲笑她們的鄰居全部轉變了態度,對她們刮目相看,她們的堅持和勝利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和喝彩。就連村裡的小姑娘也被她們的精彩人生所吸引,並且把她們當作自己的人生偶像。

由此看來,吉塔和芭比塔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她們的成功離不開馬哈維亞的正確引導,也離不開馬哈維亞發掘了她們的長處,並且發揮到極致。當然,決定她們真正成功的因素還是馬哈維亞對她們無私付出的父愛,和馬哈維亞自身的不妥協精神。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的父母,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給予孩子的支持和愛是否也像馬哈維亞一樣,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支持和愛孩子呢?

從這部影片中,我從馬哈維亞的身上感悟到了以下幾點,希望能對我們作為一名家長帶來幫助和借鑑意義。

1.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理想延續下去的唯一寄託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有的迫於無奈,沒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有了把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實現我們未能完成的理想。

但是我們要有正確的引導方式,就像影片中馬哈維亞一樣,發現吉塔和芭比塔成為摔跤手的潛力,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就用一年的時間作為期限,來培訓吉塔和芭比塔。希望她們能打破所謂「女孩人生」的常規,有自己選擇人生主權的那一天。

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方法來引導孩子選擇不一樣的人生。而不是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他們的人生軌跡,然後按部就班的去執行。

2.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影片中馬哈維亞和妻子,對孩子的教育是值得學習的,妻子每天照顧家裡的大小事情,馬哈維亞每天陪伴吉塔和芭比塔訓練摔跤,親自監督吉塔和芭比塔的所有訓練,自己親自示範動作給吉塔和芭比塔看。

為了讓吉塔和芭比塔能夠有健壯的體格,更好地練好摔跤並成為摔跤手,馬哈維亞親自監督她們的飲食和作息時間。

這些對吉塔和芭比塔的點點滴滴,在旁人眼裡,馬哈維亞是殘酷的,但是作為一個父親來說,這是對女兒們滿滿的關心和愛,為了她們能有獨立的人格,能夠有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生。

最終吉塔和芭比塔明白了父親的一番苦心,沒有辜負父親對她們的期望和付出,造就了一番精彩別致的人生。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迫使很多父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從小就把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來帶。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

·孩子沒有安全感: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給他的溫暖和快樂,更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陪伴在身邊,心裡不免會很失落,孤獨,常常需要爸爸媽媽的時候,看不到他們的人影。

久而久之,孩子精神上和物質上沒有父母的關心和愛護,覺得自己是沒有家的孩子,找不到歸屬感和安全感。

·對父母沒有感情:長時間不和父母相處的孩子,在孩子的心裡,是不知道怎麼和父母溝通,相處,也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父母也不能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有時候他們覺得是為孩子好的東西,並不適合孩子。

這是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導師,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沒有感情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可有可無的狀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出現叛逆,反抗,甚至憎恨父母。因為作為父母的你們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人生經歷,你們說的話(是為孩子好)對孩子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導致孩子自卑、壓抑、叛逆: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關愛,孩子從小就處在一種獨立,孤僻的環境當中,不敢與人溝通,來往,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會對孩子的造成自卑、壓抑、叛逆的性格。

有時候遭受別的小朋友的人身攻擊,冷嘲熱諷,孩子無法向人訴說,吐露自己的心聲,所遇到問題或者心理陰影得不到根本上的解決,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成長之路,伴隨孩子一生。

3.父母可以給孩子榜樣的力量,特別是爸爸給孩子的影響

父母好的作為可以給孩子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不斷努力,創新,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父母之間的良好關係,也會給孩子在以後的感情道路上,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

影片中,馬哈維亞在訓練吉塔和芭比塔的過程中,妻子不忍心看到吉塔和芭比塔受到那樣的嚴酷訓練,並試圖勸說馬哈維亞:「孩子們不應該為了你的理想,而毀掉她們自己的人生。」馬哈維亞反過來說到:「我是希望有一天,她們有能力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過著天天圍著柴米油鹽的生活。」

這時候妻子明白了馬哈維亞的良苦用心,他並不是虐待孩子們,而是讓孩子們未來多一條選擇自己人生的路。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覺得母親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殊不知,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思想觀念、人生價值有著更深遠的影響,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敢於克服恐懼,變得更加堅強勇敢

影片中,當吉塔第一次去和男孩子摔跤比賽的時候,比賽還沒開始,有人勸說馬哈維亞趁還沒開始比賽,趕緊帶著她們回家,馬哈維亞卻說在進行摔跤之前,你必須先克服自己的恐懼,至少吉塔已經克服了恐懼。

比賽結束,吉塔走到馬哈維亞跟前,跟他說:「對不起,爸爸」但是馬哈維亞說了一句「沒關係」。爸爸並沒有責怪吉塔,而是通過這次比賽,對吉塔的能力更加堅定和充滿信心。

在生活中,敢於放手,培養孩子克服恐懼的能力,面對孩子的失敗不要一味的指責和批評。而是鼓勵孩子一次的失敗不算什麼,敢於踏出第一步就是最好的開始。重要的是要有敢於面對失敗,克服恐懼,變得更加堅強和勇敢。

面對別人的質疑,不要退縮,相信自己

當所有人都在質疑我們的時候,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理想,加倍努力,證明給那些不看好我們的人,讓他們知道,嘲笑和諷刺只會更加讓我們堅定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馬哈維亞給吉塔和芭比塔起到了非常好的帶頭作用,給予她們榜樣的力量,使吉塔和芭比塔堅定不移地相信她們的父親,相信自己,最終以世界冠軍來回饋父親,回饋國家,成為印度國家璀璨的體育之星。

父愛深沉而厚重,不言於表,只用行動來表達

在國際大賽中,吉塔在首輪就被淘汰出局,吉塔很傷心,決定跟爸爸談談,之後,距離第19屆大英國協運動會還有6個月,馬哈維亞不遠千裡去吉塔培訓的地方租房子住,為了能夠更好地指導吉塔。

但是因為違反校規差點被學校開除,馬哈維亞把吉塔和芭比塔從小到大取得的大大小小的成績,裝裱在一本相冊裡隨身帶著,為了能讓吉塔和芭比塔繼續留在體育學院,馬哈維亞哭了,他向學校領導道歉、求情。

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才能有如此柔軟的一面展現在觀眾面前。

可見馬哈維亞的內心是多麼地深愛著自己的女兒們。外表冷酷的面具下,是一個柔情似水的父親,深深地愛著他的女兒們。

這就是父親給予孩子的愛,可大可小的父愛,大到幫助孩子實現她們的人生價值,小到她們的一點一滴的成長。

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親平時都忙於工作,幾乎很少有跟孩子相處的機會,甚至有時候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的老師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

如果我們用足夠多的時間去了解孩子,孩子內心最渴望的還是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關心,關注,希望和爸爸媽媽一起成長,玩耍,去感受爸爸媽媽給他們的愛!

總結:

電影《摔跤吧!爸爸》讓我看到了父親對孩子深切的愛的體現,以及作為父親以身作則,儘管生活有很多無奈,他始終把孩子的未來人生放在第一位,悉心培育,熱情對待。

面對世俗的眼光,他不妥協,不退縮,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去奮鬥,每天起早貪黑,培訓孩子成為摔跤手,給予孩子不斷的支持和鼓勵,最終讓他們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作為父親,更應該給孩子一個榜樣的力量。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不自卑,不退縮;面對生活的壓力,不妥協,不放棄;面對失敗,不氣餒,不自暴自棄。敢於正視困難,面對挑戰,奮力拼搏。

總之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相關焦點

  • 中國版摔跤吧爸爸,有多少孩子輸在了父母上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放映之後火了一片,電影中的爸爸不僅做到了別的爸爸做不到事情,而且還做到了其他印度人不敢做的事情。這位爸爸為了能夠將自己的摔跤傳承下去,為國家贏得金牌,由於沒有兒子,所以一直堅持讓女兒練習摔跤,從小就開始鍛鍊。爸爸還打破了印度的傳統思想觀念。
  • 《摔跤吧!爸爸》:孩子的成功需要的是「內驅力」,而非外力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父親馬哈維亞和兩個女兒的摔跤之路。父親馬哈維亞是一名摔跤運動員,曾經也獲得很多榮譽,但是最後因為個人原因放棄了自己前途無量的摔跤之路。馬哈維亞遺憾自己還沒登上奧運會冠軍的領獎臺,在退役之後他就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 《摔跤吧!爸爸》:父母把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成因及意義
    就如今天要跟大家聊的這部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一樣,他本身為印度國家摔跤冠軍,一直想要贏得世界級金牌。卻因生活所迫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並最終助力孩子們實現了這個夢想。 今天,我們就借著這個故事,結合現實,探討一下,父母把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成因及意義。
  • 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內在動力」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早在2016年就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不僅在我國熱映,也收穫了全世界的掌聲。這部感人的電影一路開掛,輕鬆突破5億,評分高達9.0分。"父愛,女權,男女平等,勵志奮鬥"是《摔跤吧爸爸》的關鍵詞,很多網友開頭笑著,結尾卻是感動到哭。
  •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十七、落伍的我剛看完摔跤吧爸爸!!真的是抑制不住的腦補劉總啊!阿米爾汗的確是印度國寶級演員。十八、以前對印度電影不喜歡,去電影院看第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就對印度電影改觀。這部話說看完哭成狗啊。十九、說摔跤吧爸爸裡有對國家隊教練不好的描寫所以不能拍的。。。
  • 《摔跤吧!爸爸》這部豆瓣評分9.2的電影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部電影,摔跤吧爸爸,大家其實對這部電影已經很是熟悉了,這部電影可是創下了印度當時的電影票房紀錄,更不用說在國外的票房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爸爸,阿米爾汗,他的職業是一名摔跤運動員,他的夢想是能夠在比賽場上拿下比賽的冠軍,但是後來由於某些原因,爸爸,阿米爾放棄了自己的職業,這就讓它把自己的夢想全部寄托在自己還沒出生的孩子身上,阿米爾汗一直覺得自己的老婆懷的是兒子,但是,讓他沒想到的事,老婆竟然接連生下了兩個女兒,這讓他很受打擊,覺得自己的夢想再也實現不了了,但是他也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兩個女兒,在摔跤這方面都有著極高的天賦
  • 《摔跤吧,爸爸》:打破父慈子謙傳統模式,父親與孩子相互成就
    這位父親不是一位好父親,整部電影都是男權,強權的影子,大概對女兒的愛也不是真正的父愛。這是一部有關愛,教育,理想,親情,男女平等的宏大主題的教育片。《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在印度被罵慘了的電影,在中國上映後卻收穫滿滿的好評,印度電影天才演員阿米爾·汗主演。
  • 從刻意練習角度淺析《摔跤吧,爸爸》中吉塔的奪冠之路!
    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於2017年於國內上映,當年一上映,就在朋友圈刷屏,非常火,迄今為止,在豆瓣獲得了超過100萬用戶的評論,人氣超高,豆瓣9.0評分,網友對此片的讚譽度非常高!他非常希望生個兒子,來完成未遂的夢想,然而,天不遂人願,他妻子接二連三生了幾個孩子,都是女兒,他尋醫問藥,嘗試各種方法,可是,妻子生的第四個孩子,還是女兒,他非常絕望,幾乎要放棄了。但是,卻無意中從女兒與他人打架的事情中發現,女兒們身上的摔跤天賦,於是他就和妻子商量,把自己的女兒訓練成摔跤手,為國家爭取世界冠軍!
  • 印度超勵志電影《摔跤吧!爸爸》,絕對值得你帶上孩子一起看!
    阿米爾·汗的又一逆天神作——《摔跤吧,爸爸》做到了摔跤吧!在電影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同時,本片更是口碑全線飄紅,在國外知名電影網站IMDb中,評分一度達到9.2分、爛番茄收穫96%的新鮮度,《紐約時報》評論該片為「鼓舞人心的電影,喜劇效果佳,勵志且感人」。《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適合所有人的片子。 雖然國內的排片不多,但確實值得你一看。
  • 《摔跤吧!爸爸》:孩子的成功不僅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內驅力」
    2017年一部印度電影在我國上映,自上映以來就獲得了國內的一片好評,同時也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這部電影就是《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中表現出來的熱血與成功,讓很多人感覺到沸騰。《摔跤吧!爸爸》主要講述了由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和他的兩個女兒的摔跤路上的故事。
  • 深度解讀|《摔跤吧!爸爸》中的「成長型思維」,4步實現逆襲人生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作品,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柏尕的真實故事改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特點則是相信人的各項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得到提升,相信學習是通往成功的關鍵,會直面挑戰、正向反饋。馬哈維亞正是憑藉「成長型思維」幫助兩個女兒成功問鼎了女子摔跤國際賽場冠軍,那麼在電影中「成長型思維」究竟有哪些體現呢?
  • 現實版《摔跤吧爸爸》!冠軍父親帶3個孩子習武,網友紛紛點讚
    很多父母的興趣愛好對孩子有著不小的影響,有人說這是基因,有人說這是耳濡目染傳下來的。有的家長會從小培養孩子,孩子長大後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01現實版《摔跤吧爸爸》!老爸帶3個孩子習武,孩子精神飽滿英姿颯爽大家應該聽說過《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摔跤手爸爸年輕時與冠軍擦肩而過,勵志培養女兒成為摔跤冠軍,從女兒五六歲起,不顧一切反對教女兒摔跤,最終女兒成為了世界冠軍。而在中國,有一個家庭堪稱現實版的《摔跤吧爸爸》!
  • 豆瓣9.0《摔跤吧爸爸》:父親的嚴厲是印度女孩改寫命運的鑰匙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反映印度女權的電影。通過講述一位摔跤運動員爸爸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的故事,映射了印度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弊端,也展現了父親嚴厲的愛,在引導女兒人生道路的自我救贖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摔跤吧!爸爸》:推動孩子通往成功的並非外力,而是「內驅力」
    17年的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不僅讓印度電影進入眾人的視線,劇中的情節更是引發了熱議。這部劇中的教育方式以及所表達出來的體育精神,讓很多人產生了共鳴。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有著冠軍夢爸爸努力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冠軍的故事,馬哈維亞本來是一名有著無限潛質的摔跤運動員,從他當上運動員的那一天起,他就夢想著可以當上奧運冠軍,但是因為自身原因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奧運夢。於是他便夢想著可以生一個兒子,把自己會的全部教給兒子。
  • 影評:《摔跤吧,爸爸》:另一種女孩的成長方式
    再次不知是第幾遍看《摔跤吧爸爸》。果然是好片子,兩個多小時的觀影時間都是震撼和享受。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來自印度小村莊的爸爸讓自己兩個有摔跤天分的女兒學習摔跤,與男孩摔跤,甚至把女兒送入了國家隊拿到了金牌,多麼了不起——對於那位爸爸的,也對於兩個女兒的。
  • 從《摔跤吧!爸爸》中啟示:培養有夢想的孩子,爸爸的格局很重要
    2、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3、 父親如何培養一個有理想的孩子?正文電影《摔跤的爸爸》:在遙遠的印度,有一個一家五口,父親曾經是一名遠近聞名的摔跤能手,獲得過許多榮譽,但是現在退役舉家過著普通簡單的生活。最終,在父親的執著和母親的幫襯下,兩個女孩都踏上了摔跤比賽之路,還獲得了一定成就。
  • 《摔跤吧!爸爸》精神力量強大,但現實意義不夠
    什麼樣的人最適合看《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那就是不想好好學習,只會天馬行空地羨慕其他人的孩子們,和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因為,只要你看過這部電影,你就會有一種體會:這世界上,好好學習算並不是最難的事,其他的成功之路需要你付出的,很可能遠比學習文化知識辛苦。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於離異家庭環境所影響,許多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愛,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缺少關愛,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所以現在「問題少年」也日漸增多,而其中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佔比例遠遠高於普通家庭。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電影摔跤吧爸爸,看兩個女孩子的摔跤逆襲之路,感動了
    我平時很少看印度電影,可能是習慣的因素吧。看這部電影是因為我被廣告吸引,或許是有點勵志的因素存在所以促使我去電影院看了這部影片。據說當年這部電影很火,主演阿米爾汗因此也火了一把,電影的情節與主題其實十分明朗,就是圍繞這個男人要訓練自己的兩個女兒,讓他們成為摔跤手去為國家贏得金牌。阿米爾汗飾演的主演是印度的一位摔跤冠軍,但是因為拮据的生活所迫,就放去了摔跤進而去掙錢。
  • 要戰鬥,就用會被記得的方式:《摔跤吧!爸爸》
    要戰鬥,就用會被記得的方式:《摔跤吧!爸爸》(「孩子的爸,沒有女孩玩摔跤。我擔心以後全村的男生都不敢娶她們。」「等我女兒擁有自己的運動事業,就不會是男人挑她們,而是她們挑男人。」而從兩個女兒的角度來看,一開始吉塔跟巴碧塔以為父親只是為了懲罰她們先前暴打鄰居兒子而折磨她們,想方設法的逃避練習。儘管擁有擅長摔跤的基因,她們卻看不出自己的可能性,只想跟其他同齡女孩一樣玩樂。直到某次翹掉練習,參加親戚女兒的婚禮,小新娘淚眼汪汪,訴說未滿14歲就被嫁給不認識的人有多恐懼,以及認為自己不被父母真心喜愛,「你們爸爸可能很兇,可是至少他真心把你們當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