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最好的寫作時間。我坐在電腦屏幕面前,涮著朋友圈,不停地找自己想要的材料,創作素材。翻到最多的信息是:「疫情過後,留下的後遺症,因全球疫情的影響,不久將會迎來更大的失業潮」。很多國內知名企業開始停工裁員。意味著很多人面臨失業,丟飯碗,繼而害怕引發惡性循環。不是工廠不想招工、老闆不想要人,而是工廠運轉不了,沒銷路。沒人光顧,老闆更難。
那麼失業後的我們怎麼辦?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傳統思想觀念中,我們喜歡穩定的工作,穩定的生活,那怕是細水長流,也會一直遵守崗位。中國大部分人都是敬業愛崗,對工作是盡職盡責,基本是工作到退休,甚至做到老。因為有了大家的萬眾一心,團結一致,所以我們祖國的今天才能穩定繁榮。
然而世事有不測的風雲。這次疫情,讓全國很多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遭受嚴重損失,工作開展不了,廠家生產不了,導致很多人面臨失業,破產,工廠倒閉。
怎麼辦?很大一部分普通員工,工作沒有了,做其他工作又沒有經驗,沒試過,以前也沒有想過做其他行業;傷筋動骨的改變,沒有勇氣去做;隔行如隔山,不敢邁開第一步。難!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曾經也經歷過這種刻骨銘心的改變。我真的想把我經歷過艱難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讓大家重拾信心,激發潛能,挑戰自我,挺過生活的難關。
我之前在事業單位醫院工作,副高的職稱,但是我還是毅然辭職。因為之前開了養生館火了,每天會有很多頸肩腰椎疼痛的客人來理療,忙不過來;隨後考了心理諮詢師,開工作室,每天不停有人過來諮詢。再後來,我一邊研製訂做純手工護膚品,在這次疫情宅家的時期,剛好能及時為客戶調配護膚品。所學的技能剛好派上用場 。
我只管用心去做,謙虛的學習,保持當初在單位時的工作熱情,很快學到手。但人的能力畢竟有限,沒有三頭六臂,經過權衡利弊,我決定辭掉正式的事業單位工作。現在,疫情在這裡,我的工作任務也是排得滿滿的。
而這種改變,得益於受到我的人生導師影響,雖然沒曾謀面,但她的勵志故事,不斷地激發我,不斷地挖掘我的潛能,發揮我的才智,讓我的能力不斷的提升,來適應這個社會。讓我具備這些能力,是因為我5年前我看了一位名人—勒羽西的勵志故事後激發起來,並付之於行動,不斷實現自我價值。讓我看到我職業之外的另一個更好的自己。本來我一直不想說這個故事,但疫情在這裡,我很有必要在這裡重新闡述她的傳奇故事——
靳羽西,美籍華人,祖籍廣西,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羽西化妝品公司副總裁,世界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製作人、化妝品王國皇后、暢銷書作家、慈善活動家。在美國主持的《看東方》電視節目,獲得「傑出婦女獎」、「終生成就獎」。一個善於把自己的幻想和奇妙的夢境編織成現實,並以此徵服世界的人。
靳羽西青少年時代在香港居住,十六歲到美國,先後在夏威夷和楊伯翰大學深造,在音樂藝術系專修鋼琴。大學畢業後,曾在香港的酒店做過公關。在她從楊伯翰大學獲得音樂碩士學位之後,羽西卻做出了一個改變她一生的重大決定:「我認為我決不可能成為魯賓斯坦第二,既然你無法成為最好的,為什麼還要去做它呢?「為此,靳羽西將她的精力集中到另一件她熱愛的事情上,就是架起東西方交流之橋。
1972年,靳羽西移民紐約並開始了成功的中美進出口貿易。同時,她曾主動到曼哈頓當地一家有線電視臺主持中英文電視節目。1978年,靳羽西製作和主持了電視欄目《看東方》進入美國主流媒體和美國人的視野,在美國公共電視網和發現頻道播出後,好評如潮。此類節目一做就是12年長盛不衰。《看東方》節目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娛樂界掀起了狂濤,竟然通過1200個電視頻道連續播放達五年之久。 《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說:「很少有人能夠把東西方兩種不同文化融為一體,而靳羽西小姐卻憑著她的智慧和風度做到了」。
1984年,靳羽西受美國公眾電視網(PBS)邀請,主持從中國現場直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35周年慶典。
1985年,靳羽西受中國政府邀請製作了《世界各地》節目,隨後,靳羽西又製作了精彩的電視系列節目《羽西的世界》,向中國觀眾介紹國際流行生活方式和最新潮流,她還為中央電視臺深受歡迎的女性欄目《半邊天》提供節目,反映美國社會。
1986年,已經成為華裔美人的靳羽西通過在央視播出的《世界各地》走進了中國人的視野,上億觀眾每周末準時守候在電視機前,跟隨著靳羽西的腳步去探尋這世界的豐富、奇妙和精彩。在中西方隔閡近30年之後,靳羽西不僅推開了中國人看世界的第一扇窗子,也是推動了美國人重新發現中國的先行者之一。
1992年,靳羽西開始實現她的另一部分夢想,就是幫助亞洲女性樹立對她們具有的獨一無二的美的自信,靳羽西成立了羽西化妝品公司。
1996年,她又與世界五大化妝品企業之一的跨國公司──法國COTY 公司合作,在上海浦東建立了現代化的化妝品生產廠。 同年,她還在北京大學設立了「靳羽西教育基金」,為每年考入這所高等學府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高考女狀元提供獎學金。
靳羽西是個理想主義者,又是個實幹家,她信奉「我想拿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我就要用我的生命去幹!」她事無巨細、樣樣親自過問,每天嘔心瀝血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硬是挺了過來。
靳羽西是個全方位的記者。她去過25個國家拍片,訪問過不計其數的政府首腦、皇室貴族與世界知名人士。除了電視節目,她還常為報刊雜誌寫文章。其中包括三本中文著作,《世界各地》、《羽西亞洲婦女美容指南》和她最近的一本《魅力何來》。
靳羽西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挑戰構成了她生活的要素,她總是展開雙臂迎接挑戰。
靳羽西感慨道:「每件事都是我自己的選擇,沒有人要我一定這樣做。我的出發點不是為了錢財,只是要做對我的人生有意義的事。
無論是面對感情,還是面對事業,靳羽西始終體現出一種健康的精神—真誠地對待過程,豁達地看待結局。
好了,文章有點長,但是我還是希望每一位讀者,能夠把它讀完。想想,如果勒羽西阿姨,僅僅滿足楊伯翰大學碩士的學位,也許她就是一名很平凡很普通的音樂教師。然而她不停地挑戰自我,激發自己潛能,創造無數個可能。書寫她一生的傳奇!
我之所以翻勒羽西阿姨的故事出來,希望疫情防控過後。面臨失業的人們,不要氣妥,沒有工作,我們創造工作;沒有技能,我們開始學習技能;沒有本領,我們練習本領。萬事開頭難,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未來無數個奇蹟等著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家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