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剖析美國打壓中國策略:「脫鉤」後發動經濟戰

2021-02-07 參考消息


哥倫比亞政府前官員路易斯·阿爾韋託·阿雷納斯15日在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發表文章,剖析美國針對中國的從「脫鉤」到發動經濟戰的打壓策略。文章編譯如下:


從根本上來說,當前世界形勢的特點是,新興大國在國際舞臺上崛起,向佔主導地位的超級大國的霸權發起了挑戰。換句話說,主導當前國際局勢的就是中美關係。


自21世紀初以來,特別是在紐約世貿雙子塔遭到襲擊之後,美國右翼智囊團加緊緻力於尋找解決方案,以應對「美利堅帝國」不可避免的衰落。


這種趨勢在美國國內佔了上風,它尋求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衰落。這種立場認為,「處於支配地位的超級大國擁有維護其地位的合法權利」。隨著中國崛起,這種立場日益得勢。美國鷹派決定改變衰落的狀況,並開始打起「修昔底德陷阱」的牌。


▲資料圖片:2001年9月12日拍攝的遭受恐怖襲擊的世界貿易中心。(新華社/路透)


該策略的第一階段被稱為「脫鉤」。21世紀的世界以全球供應鏈之間的緊密聯繫為特徵,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參與其中。國際貿易專家將這種情況稱為「超級連接」。


亞洲國家普遍人口眾多,這給它們帶來了難以忽視的特殊影響。現在,亞洲國家已經集中了全球的經濟實力,而中國在全球超級連接的供應鏈中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自認為是第一大經濟和軍事超級大國,如果它退出全球供應鏈,將造成全球經濟混亂。在此過程結束時,將出現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美國在其中將保持其現有狀態。另一個補充性目標是削弱中國和其他新興亞洲國家的力量。


「脫鉤」政策的第一步是「在外交政策中塑造兩極格局」,削弱當前的多極化格局。同時,美國正在採取第二步:削弱任何形式的國際組織和區域協定的影響,因為美國認為它們有利於新興的全球參與者的崛起,對美國的霸權有害。


川普政府做出的一些具體決策可以驗證這一假設:削減或停止對許多聯合國專門機構的財政資助;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對世界貿易組織主要仲裁機構的「封鎖」;退出了與俄羅斯的核武器協議、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以及與伊朗的核協議;支持英國退出歐盟。美國還有一個額外的目標,即阻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


▲3月29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總統川普在記者會上講話。(新華社/路透)


第二階段就是要解決「修昔底德陷阱」:發動經濟戰。


最重要且具有潛在嚴重後果的是川普針對中國發動的經濟戰,美國的目的是逼迫中國放棄使其成為世界第一技術強國的製造業發展戰略。這是一種危險的情況,因為任何軍事對抗的第一步都是經濟戰爭。


一些評論人士指出,關稅戰曾是美國與其盟友在上世紀發生分歧的一種普遍現象。但在當前的對抗中,中國並不是美國的盟友,而是競爭者。在雙方的全球盟友陣營方面,印度與美國保持一致,歐盟有些左右搖擺,俄羅斯很可能會傾向於中國。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相關焦點

  • 美國還能獨佔鰲頭嗎?中國也將居於金字塔頂,經濟轉型是必經之路
    冷戰時期,全球形成兩個相互獨立的經濟體系,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美蘇分別為佔據這兩個經濟體系產業的金字塔頂端。冷戰結束後,全球經濟真正實現了一體化,全球產業鏈也形成單一金字塔結構。
  • 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路透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從新冠肺炎災難中繼續復甦」。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在11月份繼續穩步復甦,這為亞洲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帶來希望。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
  • 王晉斌:應對中美關係變局,中國的經濟策略儲備有哪些
    此次大選後,對中美經濟關係會有哪些影響?目前,有研究者用「脫鉤」、「規制」或「競合」等詞語來形容,這本身就說明了中美經貿關係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體現在,一方面中美經貿、金融關係存在相互依存的現實;另一方面美國把中國視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中美經濟競爭的強度已經達到了歷史高點。
  • 技經觀察|拜登是否會延續川普「科技脫鉤」策略
    自川普上臺後,美為遏制我戰略性崛起,力圖以「硬脫鉤」策略將我排除在全球高科技生態圈外。「硬脫鉤」策略使我「缺芯少魂」的短板得以暴露,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總體戰略和科技安全造成了嚴重掣肘。面對美國新一屆政府走馬上任,我應全面分析當前「科技脫鉤」主要表現,評估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與我「脫鉤」的戰略走向和最突出風險,提前部署保護我科技發展利益。
  • 韓媒煽動文在寅政府與中國脫鉤,原因竟與臺灣有關
    據觀察者網1月4日報導,韓國媒體《朝鮮日報》在2020年最後一天發表的一篇社論中稱,臺灣2020年在抗疫和經濟發展兩個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績」,這主要得益於臺當局擺脫了對大陸的依賴,並煽動文在寅政府與中國脫鉤。朝日是韓國國內的大報,但他的文風卻遠離專業主義精神。
  • 中國經濟2021第二章「脫鉤」中國就是「脫鉤」未來
    不僅如此,聯合國的權威也幾乎都被美國的霸權所凌駕,聯合國的可信度和對國家的約束力越來越小。在美國的帶動下,世界各大協調機構在危機面前愈發無力,最終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社會錯失了疫情防控的窗口期。如果沒有正確的疫情防控模式來穩定預期,恐慌蔓延對經濟的影響是無以復加的,這最終導致各國以極端的「脫鉤」來掩蓋其自身存在的深層問題。
  • 對華「脫鉤」不切實際?美媒:就連美國旗都是中國製造的
    最近川普在聯合國大會上再度發表了"辱華"言論後,美國軍方高官隨即也發聲。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表示,美國已經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並且他表明,中國想要在2049年之前,打造一個"世界級軍隊",目的是為了"掌控亞洲"。
  • 美媒:不會停止對華打壓,但言辭更加文明
    目前拜登已經取得了美國大選的勝利,距離他上任時間也越來越近,外界都十分關心他會如何對待中美關係,美國《哈佛商業評論》1月7號專門為此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作者認為拜登在兩國外交的言辭方面會更加文明,包括同中國在重要國際問題上展開交往,以及減少和強調懲罰性關稅,但是拜登也不會停止對華打壓,他可能還會延續川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 印度要給中國一個教訓?日媒說出大實話,對華脫鉤只會傷害自己人
    一段時間以來,印度針對中國企業和「中國製造」的限制舉動可謂是層出不窮。因為在印度看來,其對中國投資、商品和手機應用的依賴使其在其他領域變得脆弱,因此決定必須與中國經濟脫鉤,著力加強自身產業。而不久前,印度官方不僅推遲各港口中國商品清關,而且還對中國在印度的投資施加新的限制,並禁用59個中國手機應用。受政府鼓動,在印度民間更是出現了砸中國電視、燒中國手機以及扣中國產品的行為。甚至還有印度選民揚言要給中國一個教訓?針對印度接連打壓中國正常貿易等行為,終於,就連日媒也看不下去了,說出大實話:對華脫鉤只會傷害自己人。
  • 川普和中國有多大「仇」!美國對華鷹派一再作梗要與華「脫鉤...
    自8月下旬川普團隊公布第二任期施政綱領、宣布未來擺脫對華經濟依賴後,再拋「脫鉤論」,是對施政綱領涉華具體內容的首次回應。伴隨中美關係不斷下滑、戰略競爭態勢進一步凸顯,美國對華鷹派的經濟「脫鉤論」早就不絕於耳。此時再拋該論調,既有緊迫的大選政治需要,又有獲取經濟利益的現實權衡,還有對華施壓的戰略考慮。
  • 俄媒:中國現在是全球經濟的基石,贏得了與美國的貿易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正贏得貿易戰,其出口從未如此之高去年,新冠疫情攪亂全球,而中國經濟表現超過其他所有主要經濟體。現在看起來,這個國家相對穩健的腳步也讓它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佔據優勢。
  • 抖音禁不禁 中美科技脫鉤煙硝再起
    根據英媒「BBC」報導,印度在禁用中國大陸APP後,開始以本土開發的軟體替代,比如印度本土開發的Jio Switch和Share ALL就被拿來取代ShareIt(茄子快傳)、Xender(閃傳);而印度開發的Photo Video King Master則是取代了中國大陸的VivaVideo(小影)。
  • 澳大利亞學者媒體:與中國經濟脫鉤將是一場災難
    而隨著中澳關係近期降溫,以及美國加速對華遏制,個別澳右翼政客和學者更是不顧當前中澳經濟高度互補和密切聯繫的事實,強烈呼籲澳政府隨美起舞,推動澳經濟與中國脫鉤。然而,大多數澳國內知名學者都認為,澳經濟與中國脫鉤不現實或對澳自身沒好處,更有知名學者在澳主流媒體上撰文稱,與中國經濟脫鉤將是一場災難。
  • 從產業脫鉤到文化脫鉤,暴露了美國文化融合力的脆弱?
    今年,中美人文交流仿佛進入了冬天,不僅新冠疫情造成了兩國間的物理隔絕,川普政府為競選連任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試圖在文化和教育上與中國「脫鉤」:先是將中國主要官方媒體定性為外交實體,迫使大約60名中國記者離開美國,並縮短許多記者籤證;再到驅逐3000名被指有中國軍方背景留學生,並暫停有軍方背景的中國學生及研究人員獲得籤證,甚至還有美國議員建議對理工科中國學生全部停發籤證
  • 新形勢下中國應對國外技術封鎖的策略分析——從華為抖音遭遇打壓...
    今天的抉擇不僅僅影響到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後中國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與大國崛起,也事關新一輪的全球化,事關新經濟條件下的國際新秩序,事關疫後新時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華為到抖音、微信,科技戰背後的美國對華戰略分析 1.
  • 時殷弘:美國對華脫鉤已成事實 退群組群皆為遏制中國
    中國網:川普政府上臺後,美國陸續退出了一些國際組織,最近的一次就是退出世界衛生組織。您怎麼看他們這種退群的行為?尤其是這次退出世衛組織,只是為了掩蓋美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失誤,還是衝著中國?時殷弘:川普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2017年1月進入白宮以後,本著川普本人的一種基本的信仰——這個信仰是什麼?
  • 美國智庫專家尼古拉斯·拉迪:中美經濟真的脫鉤了嗎(中英雙語)
    Nicholas LARDY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他認為,現在許多主張中美脫鉤的人都嚴重低估了中美兩國乃至中國與世界之間經濟一體化的程度;也沒有意識到脫鉤帶來的經濟代價。據拉迪分析,在實體經濟方面,儘管美國政府在倡導製造業從中國回流,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調查顯示,貿易戰甚至新冠疫情都沒有從實質上改變美國跨國公司的計劃,並沒有多少企業真正願意響應美國政府的號召。即便有些公司正在考慮遷離中國,但大多是想搬去其他國家,而非回美國。
  • 時政熱點:美國一些政客「脫鉤論」是誤判大勢的逆動
    美國一些政客在專橫霸道的心態驅使下,毫無根據地把自身問題歸咎於他國,用「對抗遊戲」作為解決本國問題的工具——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他們「甩鍋」推責,懼怕看到中國生產的醫療物資馳援各國解燃眉之急;5G發展,他們妒火中燒,不願中國企業走在前面……他們拼命捏造所謂「中國威脅」,用盡各種威逼、恫嚇、拉攏的手段,妄圖說服各國政府跟從美國打壓中國,指望各國企業都作出將產業鏈移出中國的選擇。真是荒唐至極!
  • 美國企業以「三大信心」反駁中美「脫鉤論」
    不僅總展覽面積較第二屆擴大近3萬平方米,而且眾多美國企業接踵而至,行業涵蓋食品、醫療、科技、製造等眾多領域,許多美企已經是第三次參展。自川普執政以來,美國國內對華強硬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試圖通過經貿摩擦、科技打壓、資本切割等方式加速中美經貿關係徹底脫鉤,但卻遭到現實打臉:從經貿領域看,2020年三季度中美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16%,中國對美進口不斷擴大。
  • 「美國和中國完全『脫鉤』是不可能的」
    「美國和中國完全『脫鉤』是不可能的。」「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希望以積極和建設性的方式與中國消費者接觸。」「多邊主義是外交實踐的成功經驗。」艾倫:我認為美國和中國已經有250年的直接關係了。幾乎在所有這段時間裡,我們一直保持著積極的建設性關係,這使美國和中國都受益。我認為,中美之間沒有根本的矛盾。隨著中國繼續在全球經濟中崛起,美中需要達成妥協,使兩國繁榮。我不認為中國是美國的敵人。應該說,中國人民是美國人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