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0)年六月,印度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宣布禁用59個中國大陸的手機應用軟體(APP),其中抖音海外版「Tik Tok」也在名單之列;此外,Tik Tok也宣布退出香港市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近日亦表示,美國正考慮禁用TikTok。
影音APP「TikTok」為中國大陸公司「字節跳動」出品的軟體,它在中國大陸是以「抖音」聞名。從上述三個事件來看,輿論多認為TikTok意識到中美在科技產業的全面博弈,因此選擇與中國大陸母公司保持距離,以免受到無謂的波及。不過,究竟中美在科技上是真脫鉤,還是只是煙霧戰而已?
首先,以印度禁中國大陸59項APP為例,表面上印度是以國安疑慮禁用,但更不可忽視的原因,或許是印度自身的發展戰略考慮,一方面要能在不傷害到印度生產的狀態下進行報復,一方面又能順勢扶持本土軟體開放商。
據統計,印度是TikTok下載的最大市場,在2019年共計3.23億次。印度經濟學家、印度主流英文財經日報《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的顧問編輯斯瓦米納坦·艾亞爾(Swaminathan Aiyar)便通過「觀察者網」表示,因為印度對大陸來說是個擁有13億人口的潛在海外市場,而阻止中國大陸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接觸印度消費者,對印度而言是一個聰明做法。
此外,因為印度本身軟體實力不差,如果禁止大陸APP、提前封鎖印度用戶接觸大陸APP,其實有培養本土APP產業的考量在。根據英媒「BBC」報導,印度在禁用中國大陸APP後,開始以本土開發的軟體替代,比如印度本土開發的Jio Switch和Share ALL就被拿來取代ShareIt(茄子快傳)、Xender(閃傳);而印度開發的Photo Video King Master則是取代了中國大陸的VivaVideo(小影)。
再者,TikTok於7月宣布因「近期事件」而退出香港市場,民間多推測這個「近期事件」指的就是港版國安法的實施,導致該公司在營運上面臨選邊站的風險。不過,從企業的角度來看,TikTok退出香港市場或許更多的仍是商業考慮。
資料顯示,TikTok自 2019 年 8 月起在香港僅有 15 萬用戶,而抖音在香港的用戶數則不少。與其說因港版國安法影響,導致TikTok在是否提供數據給港府上面臨兩難,倒不如說一旦提供數據給港府將影響歐美市場,那麼不如以抖音服務香港市場。所以,該公司中國 CEO 張楠才說抖音在香港有很多用戶,將繼續為香港用戶提供服務。
最後,則是美國揚言要以國安疑慮為由禁止抖音。其實,如果探究抖音在美國市場的發展,雖然輿論認為抖音可能威脅到美國最大的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但根據臉書的季報指出,臉書每月活躍使用者為24億人口,抖音月活躍用戶則有8億,而且有57%來自中國大陸。因此,抖音目前對臉書還無法構成威脅。
雖然沒有立即威脅,但不可忽視抖音確實在歐美市場快速攀升。事實上,要打入歐美市場需要一些不同於亞洲市場的策略。例如抖音在海外市場選擇以併購方式來拓展知名度,2017年時,抖音以10億美元併購美國的短影片App「Musical.ly」,並在2018年11月正式合併;同時,抖音也快速捧紅歐美網紅,帶動網紅經濟,所以封鎖抖音,讓部分歐美網紅也感到緊張。
此外,抖音發言人還指出,該公司執行長 Kevin Mayer 是美國人,且公司涉及安全、安保、產品和公共政策方面的數百名員工和主要領導者都在美國。於是,據美媒《巴倫周刊》(Barron's)報導,加拿大皇家銀行(RBC)資本市場分析師 Mark Mahaney 認為,雖不排除可能性,但對於美國會否禁止抖音仍感到質疑。
當然,抖音可能遭印度、美國封鎖導致中美科技脫鉤的聲浪再起,但在全球訊息連動的環境下,科技要完全脫鉤絕非易事。對廠商而言,可能得同時在中國大陸與歐美市場中進行兩套系統的研發,才可能此番脫鉤煙硝戰中避險。
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畢竟抖音最多的用戶仍在中國大陸,而且字節跳動本來在大陸與歐美就各有系統,因此禁不禁抖音,對中國大陸本身傷害可能有限。因此,美國的抖音封鎖令,很可能只不過又是一場政治動作大於實質意義的煙硝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