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禁不禁 中美科技脫鉤煙硝再起

2020-12-23 環球觀

今(2020)年六月,印度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宣布禁用59個中國大陸的手機應用軟體(APP),其中抖音海外版「Tik Tok」也在名單之列;此外,Tik Tok也宣布退出香港市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近日亦表示,美國正考慮禁用TikTok。

影音APP「TikTok」為中國大陸公司「字節跳動」出品的軟體,它在中國大陸是以「抖音」聞名。從上述三個事件來看,輿論多認為TikTok意識到中美在科技產業的全面博弈,因此選擇與中國大陸母公司保持距離,以免受到無謂的波及。不過,究竟中美在科技上是真脫鉤,還是只是煙霧戰而已?

首先,以印度禁中國大陸59項APP為例,表面上印度是以國安疑慮禁用,但更不可忽視的原因,或許是印度自身的發展戰略考慮,一方面要能在不傷害到印度生產的狀態下進行報復,一方面又能順勢扶持本土軟體開放商。

據統計,印度是TikTok下載的最大市場,在2019年共計3.23億次。印度經濟學家、印度主流英文財經日報《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的顧問編輯斯瓦米納坦·艾亞爾(Swaminathan Aiyar)便通過「觀察者網」表示,因為印度對大陸來說是個擁有13億人口的潛在海外市場,而阻止中國大陸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接觸印度消費者,對印度而言是一個聰明做法。

此外,因為印度本身軟體實力不差,如果禁止大陸APP、提前封鎖印度用戶接觸大陸APP,其實有培養本土APP產業的考量在。根據英媒「BBC」報導,印度在禁用中國大陸APP後,開始以本土開發的軟體替代,比如印度本土開發的Jio Switch和Share ALL就被拿來取代ShareIt(茄子快傳)、Xender(閃傳);而印度開發的Photo Video King Master則是取代了中國大陸的VivaVideo(小影)。

再者,TikTok於7月宣布因「近期事件」而退出香港市場,民間多推測這個「近期事件」指的就是港版國安法的實施,導致該公司在營運上面臨選邊站的風險。不過,從企業的角度來看,TikTok退出香港市場或許更多的仍是商業考慮。

資料顯示,TikTok自 2019 年 8 月起在香港僅有 15 萬用戶,而抖音在香港的用戶數則不少。與其說因港版國安法影響,導致TikTok在是否提供數據給港府上面臨兩難,倒不如說一旦提供數據給港府將影響歐美市場,那麼不如以抖音服務香港市場。所以,該公司中國 CEO 張楠才說抖音在香港有很多用戶,將繼續為香港用戶提供服務。

最後,則是美國揚言要以國安疑慮為由禁止抖音。其實,如果探究抖音在美國市場的發展,雖然輿論認為抖音可能威脅到美國最大的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但根據臉書的季報指出,臉書每月活躍使用者為24億人口,抖音月活躍用戶則有8億,而且有57%來自中國大陸。因此,抖音目前對臉書還無法構成威脅。

雖然沒有立即威脅,但不可忽視抖音確實在歐美市場快速攀升。事實上,要打入歐美市場需要一些不同於亞洲市場的策略。例如抖音在海外市場選擇以併購方式來拓展知名度,2017年時,抖音以10億美元併購美國的短影片App「Musical.ly」,並在2018年11月正式合併;同時,抖音也快速捧紅歐美網紅,帶動網紅經濟,所以封鎖抖音,讓部分歐美網紅也感到緊張。

此外,抖音發言人還指出,該公司執行長 Kevin Mayer 是美國人,且公司涉及安全、安保、產品和公共政策方面的數百名員工和主要領導者都在美國。於是,據美媒《巴倫周刊》(Barron's)報導,加拿大皇家銀行(RBC)資本市場分析師 Mark Mahaney 認為,雖不排除可能性,但對於美國會否禁止抖音仍感到質疑。

當然,抖音可能遭印度、美國封鎖導致中美科技脫鉤的聲浪再起,但在全球訊息連動的環境下,科技要完全脫鉤絕非易事。對廠商而言,可能得同時在中國大陸與歐美市場中進行兩套系統的研發,才可能此番脫鉤煙硝戰中避險。

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畢竟抖音最多的用戶仍在中國大陸,而且字節跳動本來在大陸與歐美就各有系統,因此禁不禁抖音,對中國大陸本身傷害可能有限。因此,美國的抖音封鎖令,很可能只不過又是一場政治動作大於實質意義的煙硝戰罷了。

相關焦點

  • 銀河集團「鯨智洞察論壇」---翟東升:中美科技「脫鉤」不可逆
    同時,深圳廣電集團首席評論員管姚先生、銀河集團創始人兼CEO許孝傑先生與眾多銀河集團VIP客戶齊聚論壇,共話中美關係,分析當前國際環境對國內新中產人群的影響等時事熱點問題。 圖片來源:銀河集團 出口導向的發展已經走到盡頭,內外雙循環應相互促進 「中美經濟科技脫鉤」作為論壇的重要話題,翟東升教授在演講中表示:中美科技和產業脫鉤,地緣政治對抗,可能導致兩個平行市場體系的競爭,也就是『半球化』。
  • 中美是在脫鉤還是繼續合作?尼爾·弗格森回應
    中美是在脫鉤還是繼續合作?中美究竟可以怎樣聯手,共同面對這些人類共同的挑戰?我們的生活乃至各種產業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12月16日,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和中國美國商會總裁畢艾倫做客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科技分論壇,並進行對談。
  • 美國企業以「三大信心」反駁中美「脫鉤論」
    不僅總展覽面積較第二屆擴大近3萬平方米,而且眾多美國企業接踵而至,行業涵蓋食品、醫療、科技、製造等眾多領域,許多美企已經是第三次參展。自川普執政以來,美國國內對華強硬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試圖通過經貿摩擦、科技打壓、資本切割等方式加速中美經貿關係徹底脫鉤,但卻遭到現實打臉:從經貿領域看,2020年三季度中美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16%,中國對美進口不斷擴大。
  • 「脫鉤」不是中美關係的現實選擇
    近來中美關係一直十分艱難,兩國在各個方面的矛盾和分歧都暴露出來,美國總統川普反覆威脅要與中國「脫鉤」。甚至當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對國會表示中美經濟脫鉤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後,川普又出來「糾正」說,美國確實保留了「與中國完全脫鉤的政策選項」。在7月14日,川普又表示沒興趣與中國進行第二階段經貿磋商。
  • 約瑟夫·奈:中美經濟脫鉤成本太高,生態脫鉤根本不可能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會如何?中美經濟脫鉤有無可能?中美關係目前最大的危險是什麼?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一一解答了這些問題。他認為川普給拜登留下了一個「冷戰」作為遺產,但兩國之間未來的關係不會是冷戰型的,而是雙方在競爭同時又有合作的。
  • 日經新聞:中美科技供應鏈脫鉤內幕
    多位知情人士告訴《日經新聞》,這些會面的目的似乎是為了在不斷升級的中美科技戰中,將這些公司拉到美國這邊。 一位熟知內情的晶片業人士說:「他們來這裡是為了確保我們清楚地了解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並向我們說明美國對華為的立場。但我們將他們的話解讀為警告。」
  • 川普接受福克斯採訪,又談「中美脫鉤」
    尤其是在近段時間,美總統不斷的強調對華脫鉤,或將意味著中美關係將迎來歷史性的轉折點。「中美脫鉤」的影響據環球時報在8月27日消息,據美國福布斯在8月25日報導,川普政府對華脫鉤的政策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該媒體認為,白宮正在發動貿易戰,但卻沒有任何收穫。據報導,川普在近日表示,將會對中美兩國的經濟貿易重新審視。
  • 中美脫鉤?新冷戰?總理說對誰都沒有好處,也會傷害世界
    來源:第一財經中美脫鉤?新冷戰? 總理說對誰都沒有好處,也會傷害世界作者: 高雅[ 從當前的抗疫物資貿易來說,中國已向美國提供了近100億個口罩,也就是平均向每個美國人提供近30個口罩。在回應有關中美關係問題時,李克強稱:「當前中美關係的確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中美關係很重要,兩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應對傳統或非傳統挑戰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而且應當合作的地方,在經貿、科技、人文方面也有廣泛的交流,可以說兩國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不僅關係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關係到世界,所以一些問題發生後引起世界的擔憂。」
  • 黑石集團CEO:美國大選投票率或創紀錄、中美不可能完全脫鉤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黑石集團CEO蘇世民:美國大選投票率或創紀錄、中美不可能完全脫鉤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張姝欣)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黑石集團CEO蘇世民表示,疫情期間,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是特殊的例子
  • 中美脫鉤?新冷戰?總理說:對誰都沒有好處,也會傷害世界
    在回應中美關係相關問題時,李克強稱:「當前中美關係的確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中美關係很重要,兩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應對傳統或非傳統挑戰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而且應當合作的地方,在經貿、科技、人文方面也有廣泛的交流,可以說兩國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不僅關係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關係到世界,所以一些問題發生後引起世界的擔憂。」
  • 被提名的美新國務卿表態:中美不能脫鉤!
    中美存在競爭 布林肯9月份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正逐步擴大,已經是美國在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的最大挑戰。布林肯的政策是重視美國與盟友合作,以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來集體遏制中國。
  • 他曾直言中美「脫鉤」會帶來「大麻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傅高義月初曾呼籲中美加強合作今年12月1日,傅高義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與會的中俄專家也持同樣觀點。
  • 中美一旦全面脫鉤,我們手中的美元還有用嗎?
    最近美國總統和國務卿都揚言要全面制裁中國,美中全面脫鉤,這裡我們不討論全面脫鉤是否可行,假設中美脫鉤,我們手中的美元怎麼辦?由於美元是通用貨幣,所以在大城市裡很多家庭和個人都會有些美元,那麼中美一旦脫鉤,美元的用處就會收窄,可用的地方會大大減少。
  • 「脫鉤」是誤判大勢的逆動(鐘聲) ——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中美關係...
    美國一些政客想用「脫鉤論」左右現實、阻擋大勢,只能是痴人說夢、一廂情願。令人遺憾的是,恰恰在人類需要加強團結合作的關鍵期,美國一些政客卻以匪夷所思的狹隘偏執,宣揚中美「脫鉤論」,妄圖人為切斷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閱盡世界風雲的觀察家們深感憂慮,97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向全球發出警告:「在一個繁榮有賴於全球貿易和人員流動的時代,這場大流行引發了一場時代錯誤,讓城牆環繞的城市再起。」  經濟全球化時代,以鄰為壑的怪象令人不齒。
  • 中美科技競爭的歷史邏輯與未來展望
    影響戰略家們判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美在科技領域的戰略性競爭,這一競爭對中美關係和國際體系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難以估量。如何認識中美科技競爭,是中國是否贏得這場戰略博弈的重中之重。新一輪科技變革的特點從國際力量格局的變化看,科技起到了關鍵的催化作用。
  • 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突然去世 他曾直言中美「脫鉤」會帶來「大麻煩」
    來源:貝果財經原標題: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突然去世 他曾直言中美「脫鉤」會帶來「大麻煩」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21日報導,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的一間醫院去世,享年90歲。報導稱,傅高義在醫院接受手術,因治療後情況不理想而突然逝世。
  • 建設雜談|川普手裡有2000億美元帳單,中美怎麼可能脫鉤
    王義偉/文 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話題成為焦點和熱點,一個是中美會不會脫鉤,另一個是中國會不會再次封閉起來。中國會不會再次封閉起來這個話題,雖然是由一位知名的海外學者提出,但卻不值得討論。至於中美之間會不會脫鉤,算是半個偽命題。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一方面,國內確實有部分專家學者把這件事情當作一個嚴肅的話題來討論了;另一方面,美國和日本都有風聲和建議傳出,寧願國家出錢補貼,也要讓企業回到美國、日本,或者只要離開中國就可以。
  • 中美貿易增長強勁 「脫鉤」論不攻自破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政客為了政治私利,無視歷史潮流,大肆鼓吹「脫鉤」。不過,中美兩國強勁的貿易增長勢頭表明,這些政客註定是徒勞的。  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為3.65萬億元,增長6.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2.6%。
  • 拜登時代,川普極力鼓吹的中美經濟「脫鉤」會發生嗎?
    拜登時代即將拉開帷幕,中美關係面臨「再出發」。 一段時間以來,川普政府極力推動中美經濟「脫鉤」,為兩國正常經濟合作「布線埋雷」,大有黑雲壓城之勢。拜登上臺後又將作出何種抉擇? 少俠認為,中美經濟「脫鉤」明顯悖潮流、逆大勢、違民意,既不可行,也不合理。
  • 港媒文章:中美金融脫鉤進程或將繼續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0日發表文章認為,在拜登執政期間,中美金融脫鉤進程或將繼續。全文摘編如下:當大型指數提供商明晟公司一年前將中國股票提升至新興市場基準指數中單個國家的最高權重時,川普政府支持通過立法,將中國企業與美國投資者隔絕開來,這種與中國之間的金融脫鉤仍在加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負責政府事務的高級主管安娜·阿什頓說,「我認為在當選總統拜登治下不會回到川普政府之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