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看霹靂布袋戲的前世今生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近幾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市場上很流行。在動漫,動畫一統二次元江湖的背景下,這

種用木偶表演的戲曲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也有些格格不入。它與傳統中熟知的傀儡戲的表演方式很類似,但木偶的尺寸比傳統木偶更大,也更精緻。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這便是風靡三十多年的霹靂布袋戲。

霹靂布袋戲這一新派別的誕生

霹靂布袋戲由黃氏家族於1984年創立,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兩將《霹靂城》被搬上螢屏,不久後的1988年《霹靂金光》上映,因出品的所有劇名都帶有霹靂二字,這種表演形式的劇作被冠名為「霹靂布袋戲」。對比傳統的布袋戲,霹靂布袋戲劇情中融入了武俠的元素,詭譎的中原武林中,各方勢力隱在暗處等待時機,正義與邪惡不斷在對抗,各方人物華麗登場,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紛至而來。

(霹靂布袋戲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再往前追溯,霹靂布袋戲是脫離於用聲音道具以及奇關變景的「金光戲」。由黃強華和黃文擇的父親黃俊雄創立,20世紀50年代黃俊雄進入「五洲園」並組建真五洲掌中劇團。憑藉聰穎的才情以及嫻熟的記憶,五洲掌中劇團的名氣逐漸壓過其他布袋戲劇團,一枝獨秀。但黃俊雄不滿足於現有的成就,20世紀70年代創作《雲州大儒俠》,並將只存在於線下的布袋戲搬上螢屏,創下97%的收視神話。

(《雲州大儒俠》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黃氏布袋戲在家族間代代相傳,家族的首次聞名,是從1915年開始的。當時黃俊雄先生的父親黃海岱進入家族的「錦繡園」布袋戲園學習,很快便掌握布袋戲的全部表演技巧。當時的布袋戲界名家輩出,群雄割據,不斷擠壓著黃氏布袋戲的生存空間。黃海岱先生推陳出新,將武俠的元素融入布袋戲表演中,精彩的表演很快就俘獲了觀眾的心,在競爭激烈的布袋戲界打出名號。

從家族的創業人黃海岱,到將布袋戲搬上螢屏的黃俊雄,以及創作出霹靂布袋戲的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倆。黃氏布袋戲傳承了三代,三代雖生於不同的時代,面對著不同的社會環境,但都做了一個選擇—踏踏實實演繹布袋戲。也因為這份初心,在90年代家族之間發生爭議時,才有一分三派——「金光戲」、「霹靂布袋戲」、「天宇布袋戲」,各自發展開明景象。理念的差異並沒有讓黃氏布袋戲陷入無休止的爭論中停止不前,而是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霹靂布袋戲在黃文擇的代領下,不斷走向更大的世界,被更多的人所認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前進的路上霹靂布袋戲未曾忘卻這句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霹靂布袋戲絕美人物:宮無後
    當時雖然只看了幾眼這來自臺灣的木偶戲電視劇集,但那不明覺厲的閩南語口白(配音)、雌雄莫辨的人偶、基情滿滿的孽緣,已給我留下了一個十分邪魅的印象。近日因為新劇《東離劍遊記》入坑,每周更新太不過癮,在家養病期間又刷了《霹靂俠影》,才發現霹靂布袋戲有多麼讓人如痴如醉。中日合拍的《東離》一集20分鐘畢竟太短,於是在B站搜索一通相關花絮,就由蔑天骸看到了宮無後。
  • 以藝術的角度看霹靂布袋戲
    霹靂布袋戲發展多年,沉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布袋戲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無論是香港,臺灣,澳門還是新加坡,他們的歷史文化都屬於中華文明,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霹靂布袋戲因霹靂公司一些錯誤的言論遭到內地網友抵制,全網下線,對於一些道友,也許要跟這部陪伴了自己青春的偶動漫要說再見了,難免要有一些感傷,畢竟陪自己度過了無數個春秋,但是大義面前也只能忍痛割愛!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雖然沒有資本去整合天朝道教神仙體系打造只屬於天朝的神魔紀元是一個遺憾,但其實天朝是擁有能與漫威宇宙相提並論的作品的,它就是霹靂國際旗下的霹靂布袋戲!下面漫遊君將正式開啟我們今天的分析:「為什麼說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霹靂布袋戲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
  • 下架又上架的《霹靂布袋戲》,還是又下架了
    《霹靂布袋戲》,通過操偶師精確的手法,加上精妙的布景和融入現代影視手段如特效等,以及錯綜複雜的劇情,讓這個看似單一傳統的布袋戲煥發出屬於創新的生命力。 本是臺灣地區的一種特色劇,由於在日本開拓市場受阻,後轉頭看向大陸。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布袋戲還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每個人物出場時都有自己的特定詩號,也就是出場念白,這齣場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相關。如臺灣霹靂布袋戲的主角素還真的詩號是「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
  • 走進霹靂布袋戲:處處可見的「霹靂魅力」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劇組人員拍攝布袋戲劇集。霹靂布袋戲公仔。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匯集地臺北西門町,走進國際知名的動漫連鎖商店,入口處的玻璃展櫃裡便是巡展中的《東離劍遊紀》明星木偶。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
  • 動漫圓桌會:為何霹靂布袋戲越做越火,金光布袋戲卻有所不及
    動漫圓桌會:為何霹靂布袋戲越做越火,金光布袋戲卻有所不及文/老郭聊動漫今天談的這個話題,並不是來引起霹靂和金光粉絲的矛盾的,我們儘量從客觀角度來進行討論,並且老郭最後希望,能夠通過對兩家同源同種的藝術作品分析,來獲得一些結果和啟發。
  • 真心錯付《霹靂布袋戲》
    今日繁忙之餘,翻看網絡資訊,最令編者震驚的是,各大網站平臺紛紛下架《霹靂布袋戲》相關作品。究其原因是因為霹靂貓叔「武漢肺炎」言論以及霹靂其他人員的臺獨言論!實實令編者驚詫與憤怒。編者喜歡霹靂布袋戲也將近十年了,此前也用這個帳號發表過很多霹靂布袋戲的內容和視頻,這讓編者有一種真心錯付的痛心與憤怒。
  • 道友們,是否糾結要不要看霹靂布袋戲?
    2020年3月下旬霹靂布袋戲慘遭各大平臺下架,霹靂官方的一些重要人員數次的口舌之快,給內地道友心理留下的是什麼?相信霹靂官方心中不會沒數!雖然各大平臺將退還道友為了看劇充值的會員費用。然而最大的感情傷害是無可彌補的!目前很多道友都已明確表示不會再看,一棄到底;還有道友表示等兩岸一統後,安心理得的看自家的霹靂布袋戲;更多的道友是捨不得,覺得繼續看會有縱容霹靂之嫌,關鍵是不知道去哪裡看?很是糾結。
  • 吸睛上癮堪比「小電影」,「金光布袋戲」今天你看了嗎?
    你說的這「金光布袋戲」,TMD到底是個啥?原諒我沒說清楚。大佬們,這就跟你們從小白知識開始普及,大家搬個小板凳,俺們一起來看看「布袋戲」的前世今生。布袋戲,是一種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等閩南地區和廣東潮汕還有寶島臺灣等地流傳的,用布偶來表演的一種傳統地方戲劇。
  • 愛之深,道友眼中的霹靂布袋戲
    在霹靂布袋戲男主角「素還真」出場三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霹靂官方聯合眾戲迷組成一個420人規模的操偶團隊,現場一起表演霹靂布袋戲,成功打破最大規模的業餘木偶戲演出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在傳統戲曲逐漸沒落的今天,霹靂布袋戲獨秀於林,誕生30多年來受到粉絲們大力追捧。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越南的水上木偶:圖片來自於網絡)霹靂布袋戲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問世時深受好評,一舉捕獲觀眾的心。
  • 霹靂布袋戲的最佳「食用」步驟
    (原標題:霹靂布袋戲的最佳「食用」步驟) 自從1988年的《霹靂金光
  • 論霹靂布袋戲,誰看過
    最近重溫了《霹靂布袋戲》,這個由原創的閩南語布袋戲,姑且算是動畫片吧,真的是挺好看的,特效那些也算是完美,以前跟現在看都時時在想這要是換真人拍出的電視劇不知道會怎麼樣?能不能完美演繹?特效能不能做那麼逼真?
  • 霹靂布袋戲這個「寶藏劇」的開採方法
    俗話說「一入霹靂是深似海,從此安利成日常」,0202年了還有人沒聽說過霹靂布袋劇嘛?它,風靡30多年,引得無數兒女盡開言;它,至今已經出品3000多集劇情,被譽為「史上最難追的劇」(保守估計看完3年);它就是無數道友們的心頭好——霹靂布袋戲。如果你想看霹靂,但是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這份安利請「吃」下,4部劇讓你徹底快速了解霹靂,了解這霹靂布袋戲的獨有的魅力。
  • 霹靂布袋戲中的儒學世界
    霹靂布袋戲中的儒學世界 2020-09-24 16:48:00來源:北國網
  • 霹靂布袋戲:傳統文化如何成為年輕人新寵兒?
    人們開始在抖音看德雲社相聲,在視頻網站聽王珮瑜講京劇……藝術還是那些藝術,只是搭乘網際網路東風,他們被傳播得更廣、被更多人看見。 不過霹靂布袋戲還有點不一樣,它們不止於傳播載體的變遷,而在於內容上徹頭徹尾的創新,以傳統藝術門類為基點,融合新工藝、新構思,開拓出布袋戲發展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 道友與霹靂布袋戲一刀兩斷:我是道友,但首先是中國人
    廣大道友紛紛表態拒看霹靂布袋戲,表明了一刀兩斷的決心:「我是道友,但首先是中國人!」的確,霹靂布袋戲出現這樣嚴重的問題,真是讓人無比鄙夷,讓人無比憤怒。說句難聽點,廣大道友這麼多年的支持,都餵了狗了?這些年來,霹靂布袋戲一直都是小眾文化,不知道多少道友不辭辛勞,到處安利,苦口婆心,為霹靂布袋戲拉來新人粉絲。但霹靂布袋戲就這樣對待道友?這些年來,不少道友紛紛建立角色後援會,為角色打榜應援,犧牲了自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是無怨無悔。但霹靂布袋戲就這樣對待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