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存在。它沒有大海的波瀾壯闊,沒有五嶽的雄渾險峻,更沒有茂密的原始叢林風光。所謂造化鍾神秀,喀斯特地貌在這裡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粗獷、威猛和神奇。它簡直就是桂林山水的微縮版,溶洞驚險奇特,怪石嶙峋,飛瀑飄灑,山水環抱難捨難離。古語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這裡似乎很好地得到了印證。這裡就是黔東南著名景區黃果樹瀑布群之一——天星橋景區。
今年正月初三,我們一行二十多人,慕名來到天星橋景區遊覽。
進入天星橋景區,沿著稍微向下的石階,幾步遠就到了"水上石林區",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山、石壁,顏色呈灰黑色,倒映在碧綠的水中。有的石山如刀劈斧削;有的"勾肩搭背",像兩個好朋友親密無間;還有的石壁中裂一縫,真是千奇百怪。
水上石林內除了各種叢生的灌木,攀巖而上的藤蘿,令人驚訝的是,石壁上竟然長滿了大片帶刺的仙人掌。仙人掌一般長在熱帶沙漠,它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呢?聽導遊說,是被飛鳥偶然帶過來的種子,落在石山上,這裡的區域處於亞熱帶,四面被山谷包圍,地下水豐富,空氣溼度大,仙人掌(包括榕樹)都長在石壁上,沒有土壤,全靠植物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生存。
水,是水上石林區的靈魂。它來源於白水河地下的暗河,通過石縫間的空隙,由瀑布注入這片盆地。只見山在水中,水繞山行,蜿蜒曲折。這水被山石幻化成千島之湖,又好像灕江山水的微縮。水並不深,清澈見底,穿梭在石壁間,緊貼水面散布著365塊石墩,表面恰與水齊平,每一個石墩上用銅字刻著日期,還有這一天出生的世界名人的名字。遊人們踩著石墩,一邊做畫中遊,一邊尋找自己的生日石。興高採烈的,在尋找自己生日石同時仿佛回到了天真的童年一樣快樂。這裡又叫做"數生園"。不得不佩服園林設計者的奇思妙想。
在生日石的7、8月之間,有一潭清澈透明的池水,青石如峰林矗立著,蓮葉、浮萍漂浮在水面,美得讓人感動。使人流連。穿行在數生園,人們時而緊貼石壁走過窄窄的石階,時而跳入水中的石墩前行,時而鑽過僅容一人通過的一線天。遊人如織,摩肩接踵。
從"數生園"出來,山路陡然開闊了些,沿路上行,兩側分布著很多巨大的榕樹,密密麻麻的根須互相纏繞著,織成一張牢固的網,擁抱著石壁。在一處十多米高的巖壁上,一棵高大的榕樹挺立著,數十條根須攔腰抱緊巖石,扎進縫隙裡,微風中,如婀娜多姿的仙女下凡,梳妝打扮,因此,這棵樹又叫"美女榕"。
我們邁步進入有著神秘傳說的"願望亭"。相傳很久以前人們發現了一塊神奇的靈石,能給這裡帶來祥瑞。人們建了一口井,將靈石至於井中,不久有泉水冒出,人們用此水沐浴,遂身體強壯,於是加蓋了"願望亭",以便路過的人們沾沾靈氣。我們心懷虔誠地將手放入小小的井口,感覺泉水清澈涼爽,好像全身充滿活力。
"天星洞"就在眼前,"天星洞"是喀斯特地貌暗河發育而成的溶洞。這是一個立體的溶洞,穴道縱橫交織。最大的一個洞廳高50米,直徑150米,廳內四根20米高的柱子頂天立地。進入溶洞裡,簡直到了一處光怪陸離的地下世界,又像是邁進了一個巨大的雕塑展覽館,讓人們近距離欣賞一幅幅精美的壁畫:
石鐘乳造型各異:有的像北方冬天的巨大冰掛,水珠滴著滴著就凍住了;有的像大象的頭耷拉著,耳朵呼扇著,長長的象牙一直伸到地面;有的石鐘乳似一架豎琴,有人上去敲擊,似乎能發出美妙的聲音……
拔地而起的石筍也不甘示弱:有的像一根巨大的華表,挺立著;有的像山間竹筍,破土而出,向著石鐘乳垂下的方向躍躍欲試;有的像一隻巨大的海龜,在「海裡」悠然自得地閒逛;在一個闊大的「宴會廳裡」,竟然有八仙過海的石筍群,似乎八仙正在聚會宴飲。
溶洞內景物在霓虹燈照射下,流光溢彩,又像是到了大觀園裡的太虛幻境,令人無不稱奇。
從天星洞出來,行至景區中部,看到相距數米的兩座山峰,一塊巨石卡在中間,形成一座石橋,橋上遊人如織,橋下流水淙淙,橋的兩端石壁上,有溶洞可以穿行,這就是有名的"天生橋"。據說,地下河流在這一段前後發生坍塌,唯有中間這一段被保留下來,就形成了一座"天生橋"。這完全是水和石灰巖融合雕刻的"藝術品"。
過了天生橋,就來到了銀鏈墜潭瀑布。它沒有黃果樹瀑布宏大的氣勢,也沒有馬嶺河大峽谷瀑布的規模,而是以它特有的小資情調徵服了遊人。淅淅瀝瀝,如訴如歌,讓人好想置身其中,沐浴在四面八方飛流而下的水簾中。這個瀑布只有十餘米高,上大下小,形成一個錐形大漏鬥,底部是溶潭。在漏鬥的上邊緣,石面隆起像一張張荷葉,交錯搭接,水從縫隙間涓涓流下,像無數條銀鏈,舒緩而灑脫地流入溶潭。
在天星橋景區遊玩,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看慣了大城市的水泥森林的人們,來到這樣一個山水清幽的地方,放鬆心情,然後再來一次溶洞探險,不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