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看這部電影是衝著我女神去的。
果然不出所料,高圓圓真的是越來越美,雖然電影裡的槽點太多了,我也說不上來。記得當年的我不喜「趙敏」,偏偏喜歡當時扮演周芷若的她。的確,你看,時光把她雕琢得越發光彩動人,儘管燈光打著,細看來脂粉無法掩蓋住眼角的細紋,學生裝也無法清澈眼底的沉澱。
它是成熟之美,是時間的紀念碑。正如杜拉斯在《情人》中所說:「起初你很漂亮,但現在我更喜歡你飽經風霜的臉。」此外,還有時間,她也不老。
回到電影中,講述她的故事。一位深嵌在中美歷史災難之間的女性——從唐山大地震和趕往唐山的救援母親告別後沒有再見,到9.11失去了仇恨但仍然永遠愛著趙。她是一個悲劇性的集會者,愛在她身上吹響了號角。事實上,她的悲劇並不完全是命運造成的,而是性格造成的。
安然,瘦削而又善良而又固執,在人們眼裡是個好姑娘。她承擔了太多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責任,父母想要出國留學的夢想,是對趙沒有陪伴她的那些年陪伴她的Michael的一種獎勵。其實,安然只是想悄悄地做一個平凡的女孩,但命運卻響亮地打了她一巴掌,說要她醒過來,繼續活下去。
當他在紐約找到她,想和她生活回到故事的起點,她告訴他她不會回北京,因為他的父親去世了,其實不然,她只是下意識的抗拒一些塵封的記憶,不想父母已經接受了事實,不想回到他沒有他的另一個雨夜,不想碰她秋天墮胎的傷口……
她悲傷、堅定、熱情、脆弱。
她從未離開。在曼哈頓,心還在北京。那條街,不長不短,只是心裡不忘,周圍,他們其實從來沒有走出胡同那一站。踏出步伐,仿佛另一種生活。
她離開後最快樂的時光是在她半睡半醒的時候,他叫醒她做早餐,她親吻他的嘴唇,問他是否可以每天都這樣做。他點了點頭,像流水一樣溫柔。
幸福來得太真實,太突然。但來得快去得快。想要酸甜苦辣的結局,故事將會來到一個浪漫的結局,但結果卻迎來了一場神之奇的車禍。
她在觸手可及的愛和內疚驅動的感激之間選擇了後者
「這就是生活」作為藉口,主人公又一次錯過了。其實平行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條線的交點——一旦相互相交,結果就是在短暫的互光之後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