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重慶確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3月15日,最後一例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55天,重慶「疫」戰清零。其中,沙坪垻區確診9人,已全部治癒出院。
「疫」戰中,由數萬名基層幹部、黨員、志願者共同築起的沙坪垻社區防控網受到各界好評。
一張「疫」網,背後有何秘密?
家國事
小社區,家國事。
3月2日早上,沙坪垻街道城管執法隊員例行巡查時,社區幹部報告,位於沙北街92號附10號前的一棵行道樹被人為修剪損壞。執法隊隨即展開調查。經查,是譚王烤魚店員工於當天凌晨1時故意損毀。依據新修訂的《重慶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第46條第二款和第57條的規定,對其罰款500元。
一棵樹、一個人,城市觸角已伸入每一個社區。社區,正在成為城市細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前哨。
3月11日,江家院社區黨委一場特別的主題黨日活動。依託「沙坪垻微黨建平臺」和微信直播兩種形式,開展「線上主題黨日活動」。社區黨委書記趙霞在微信群帶領全體黨員認真總結疫情防控經驗。她說,一定要讓黨徽的光芒照亮社區戰「疫」一線,溫暖群眾心田。
同一天,沙坪垻區區委書記江濤深入社區,調研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要求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區委副書記許寧等陪同調研。江濤一行先後前往沙區精神衛生中心、百康年養老服務中心、鴻禧養老院以及沙區救助管理站,詳細了解社區疫情防控、人員管理、物資保障等情況。
江濤調研民政服務機構及社區疫情防控
江濤強調,民政服務機構人員相對密集,服務對象相對特殊,服務場所相對密閉,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場所。要以愛心、耐心、細心做好日常工作,為服務機構內人員提供細心周到的照顧。
「芝麻官」
疫戰中,出色守住社區防線的,是一批「芝麻官」。
26歲的江津姑娘周雅嵐是沙坪垻區科協的一名幹部,也是一名「疫」戰社區志願者。
2016年,從重慶科技學院畢業後,考到江津區杜市鎮政府,去年通過重慶市公務員遴選考到沙坪垻區科協。
周雅嵐只是沙坪垻區數千名志願者之一。從2月17日開始,她被分配到沙坪垻街道中渡口社區,每天早上8點,便到無主小區門口值守,晚8點才下班。後來,又隨社區幹部一起入戶摸排、登記、發口罩。
周雅嵐是去年10月被批准的預備黨員。她說,抗疫戰,正好檢驗自己。她在工作小結中記錄了一串數字:排查無法聯絡居民戶70餘戶、錄入數據600餘條、入戶為260個家庭發放免費口罩、堅守卡點200多個小時……
沙坪垻區科協黨組書記、主席向麗華說,和周雅嵐一樣,單位還有好幾個年輕人也爭相報名當志願者。
社區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一線值守
沙坪垻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廖建生透露,該區160多個村和社區,大批基層「芝麻官」連續奮戰在防疫一線。
沙坪垻區委組織部證實,今年2月,該區向機關幹部發出號召,隨即,600多名機關幹部主動請纓,下沉到社區,當起了抗疫志願者。
統計顯示,防疫期間,沙坪垻區45000多名黨員紛紛回社區報到,公開亮出黨員身份,與社區幹部一道,衝在抗疫最前線。
「小」社區
社區小,小到往往被人忽略。
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又變得愈來愈大,幾乎涵蓋了整個城市的神經系統。
天星橋街道泉景社區黨委書記杜豔說,泉景社區10個工作人員管理5460戶、15000多名常住人口。社區幹部每天幹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像清潔工一樣,天天為這座美麗城市掃地抹桌子。黨建、民政、環保、城管、社保醫保、平安建設、信訪穩定、計生、為軍服務保障等。就是這些小事,累積起來卻是關乎民生的大事。「社區幹部就是一個臨時工,沒有級別,沒有編制,工資3100元左右,只有五險,沒有住房公積金。」
「疫」戰中,就是這樣一批人,守住了疫情大門。
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幹部如何管?山洞社區組織關愛幫扶小組成員對轄區內的15名居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全面隨訪,宣傳講解疫情防護知識:戴口罩、多鍛鍊、勤洗手、勤消毒、多喝水、拒野味、多休息、多通風、不聚餐。
外來人員住在社區,如何管?3月11日上午,天星橋街道政法書記李海庭、宣傳委員雷蕾一行來到都市花園還建房小區和時代優活小區,走訪慰問新疆籍居民扎依尕江·阿木提和艾合買提·買買提。扎依尕江·阿木提在烤羊肉館兩個多月無法上班,沒有經濟來源。社區幹部為他們送去大米、油、麵粉等慰問品。
如何把好居民小區這道疫情防控線?磁器口街道執法辦負責的第四網格三陵大廈AB棟共263戶居民,實際居住223戶,辦理通行證、通勤卡,電話勸返在外人員,重點對小區租賃戶、外地返渝人員進行一戶一冊、分類分級管理。
小正街社區與物管一道設卡,嚴防重點疫區返回人員進入小區。對其他地區返回人員,做好登記報送。在各個小區、樓棟、路口等顯眼位置懸掛防疫宣傳標語,各個點位和物業小區張貼宣傳「渝康碼」。
豐文街道對轄區公共場所、公園、兆輝農貿市場、物業小區、購物廣場等人群容易聚集的重點場所進行集中、定時消毒。同時,針對垃圾箱體、垃圾中轉站等衛生死角,配製噴灑專用消毒水,降低傳播隱患。
築起社區防疫的堅固長城,社區幹部和志願者書寫了感人淚下的篇章。
勞動路社區時代菁英黨支部書記萬小莉,挨家挨戶實名登記、排查、消毒、體溫監測,實時匯報排查重點難點,確保不漏一人、不漏一戶。一天,她在入戶排查中不幸被居民家的狗咬傷,打了疫苗後,醫生要求居家觀察,但萬小莉毅然返回一線繼續工作。她說:「這次防控工作時間緊、任務急,為保證第一時間收集到重要數據,我們所有的社區工作人員都在加班加點,有人因家遠,入完戶後就留宿社區辦公室。還有人患有高血壓、甲亢等,仍帶病堅持排查。我還能走,我是一名黨員,我必須堅守崗位。」
呂瑞軍,新橋街道張家灣社區居民,在獲悉社區幹部正挨家挨戶地毯式排查疫情後,主動請纓幫助社區一起摸排自己居住片區。每天清晨,呂瑞軍緊張而忙碌的工作拉開了序幕,戴上口罩,拿著宣傳頁、聯繫卡、告知書、手電筒、筆記本、籤字筆,開始入戶摸排。一天下來,爬坡上坎,走街串巷,呂瑞軍沒有喝一口水,沒有喊一聲累。
陳順武,天馬支路175小區業委會主任,70多歲了,仍然奮戰在抗疫一線,每天在小區門口宣傳防疫知識。社區幹部勸她在家休息,她說:「我在這兒生活了幾十年,又是業委會主任,小區每家人我都認識,每個人我都熟悉,沒有人比我更適合這項工作!」入戶排查、測量登記、封閉小區、控制出入,5個單元,每個單元10層,上樓、下樓,上樓、下樓……一戶戶敲門,核實居民信息,毫無怨言,默默堅守。
社區「小網格」築就社會「大平安」。土灣街道新生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網格長杜秀麗從1月25日至今,經常忙到深夜,挨家挨戶摸底排查,築牢「防疫牆」。老黨員聶萬成等12位黨員志願者,輪流堅守監測點,確保外來車輛、人員不入社區。
沙坪垻區人民政府指出,在此次構築防疫網的戰役中,社區工作者、黨員、小區物管、志願者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重慶市民政局有關人士表示,疫情結束後,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將對一批社區防疫典型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