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錢幣收藏重點之一的銀元貨幣,最早源於15世紀,鑄於歐洲,是銀鑄幣的通稱,也是世界上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以往,人們使用最多的是錢幣的支付功能,並不看重它的藏品價值,但是,隨著時間的久遠,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意到,錢幣也是世界發展和時代變遷印跡,即便在當今科學技術發展極為先進的年代,它也可以作為一種實物藏品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其市場投資價值更是不容小覷。
西班牙銀圓,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製造"雙柱"銀元,流通時間較早,幾乎遍布全世界,明萬曆年間流入中國。據英國東印度公司記錄,1681年至1833年,流入中國的白銀達6800萬兩以上,合銀元1億枚,絕大部分是雙柱銀元。但是,由於清王朝向外賠款等原因,現存無幾,收藏價值非常高,因此備受收藏者關注。
西班牙銀元又叫「雙柱」銀元,「雙柱」又分「雙球」和「人頭像」兩種。1732年開鑄前者,1772年開鑄後者。神話中歐非兩洲原本相連,後被大力士海格立斯拉開。直布羅陀兩岸的山峰被稱為海格立斯柱,這就是雙柱的來歷。柱上有捲軸纏繞,成S形,S加兩豎槓表示「元」也就由此而來。捲軸上有拉丁文PLVS VLTRA,意為「海外還有天地」。兩柱間有兩個球,意為要徵服全球。西班牙在16世紀曾經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為英國海軍摧毀,從此一蹶不振。1808—1814年,拿破崙入侵西班牙,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紛紛獨立。
雙柱銀元是西班牙從1535年至1821年期間在墨西哥鑄造的,因幣面鑄著西班牙皇帝的肖像,所以稱為「西班牙銀元」。西班牙銀圓,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製造「雙柱」銀元,流通時間較早,明萬曆年間流入中國。西班牙地球雙柱銀幣為1736年西班牙「地球雙柱」8裡爾「本洋銀幣」,距今已280年的歷史,機制銀幣源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而「地球雙柱」銀元始於1732年,是西班牙在墨西哥最早生產的機制幣,到1771年開始取消雙球圖案。中國人對從海外輸入的東西多冠以「洋」或「番」的俗稱,因而此幣輸入中國以後,稱為「本洋銀幣」。
此枚錢幣為西班牙雙柱幣,此枚錢幣正面鐫有半身西班牙國王像,正面右側均為拉丁文「DEIGRATLA」(意為蒙天主之恩),下部是鑄造年度阿拉伯數字「1804」。背面上邊有一皇冠,冠下有狀似盾形圖案,內分六小格,中間格為橢圓形,有三個花狀圖形,左下角及右上角之格內各有小獅子作起立狀,左上角和右下角之格內為城堡狀;盾形圖案兩旁有兩根柱狀圖案,上有帶文字飄帶,周圍有西班牙文字。背面環周是拉丁文:「HISPAN.ET.IND.REX.M.8R.T.H」意為西班牙和西印度國王、M表示墨西哥造、8R示面值為8瑞第納爾,後兩位字母T.H為鑄幣師、檢驗師的姓名首寫字母。西班牙銀元又叫「雙柱」銀元,「雙柱」又分「雙球」和兩種。神話中歐非兩洲原本相連,後被大力士海格立斯拉開。直布羅陀兩岸的山峰被稱為海格立斯柱,這就是雙柱的來歷。柱上有捲軸纏繞,成S形,S加兩豎槓表示「元」也就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