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的中文能有多好?好到連詩詞都會!
曾子儒是個實實在在的烏克蘭小夥,在《中國詩詞大會》第3季裡表現也十分亮眼。
他一上臺,就引用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開場白,活脫脫一個讀了很多年聖賢書的清秀小生。
這個外國小夥到底與中國詩詞文化有著怎樣的交織呢?一起來看看——
中國文化的魅力有多強?連烏克蘭小夥都被吸引了
4歲的曾子儒第一次登臺朗誦。
儘管朗誦的是烏克蘭語詩句,但充滿情感的朗誦經歷為以後學習中國詩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大學的曾子儒毅然選擇了漢語專業,自此正式踏進了中華文化的大門,並且有機會接觸漢語詩詞。
大學畢業,曾子儒毅然選擇來中國留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
站在《詩詞大會》舞臺上的時候,曾子儒介紹了自己名字的來歷。
因為他的烏克蘭名字首字母有個「Z」,他的中文老師又希望他將來能有曾子那樣儒雅內涵,所以「曾子儒」就成為了他最驕傲的中文名。
從名字開始,就註定了曾子儒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對於中國文化的熱愛,更讓他渴望進一步了解中國。
後來,因為愛好漢語,曾子儒又去參加了《漢語橋》這個節目,並且立志要拿下好成績。
果不其然,在「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決賽中,曾子儒在古詩詞環節穩定發揮,最後獲得歐洲冠軍,世界亞軍。
《漢語橋》節目面向世界,曾子儒也面對了無數強大的對手,但他仍舊遊刃有餘,一切難題都不在話下。
有備而來總歸是不一樣的,對於中國詩詞的熱愛與堅持,讓曾子儒從千千萬萬的高手當中脫穎而出。
即使已經如此取得了成就,曾子儒從未停止對中國詩詞的學習,久而久之,他積累了更多的中國文化。
兒時對於詩詞的熱愛讓他與詩詞較勁了十幾年,去學習中國人的行為習慣,這樣的熱愛程度和日常努力,他又怎麼能不成功?
外國小夥說中國快板,場景也是有趣
曾子儒在法律方面十分有天賦,在接觸到中國文化之前,他本可以在發律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但在接觸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之後,他毅然放棄了法律這條安逸的道路,而選擇隻身闖中國。
剛到中國的曾子儒和大多數老外一般無二,對於中國的文化習俗只是略知一二,但他沒有放棄,努力地去學習中國文化。
初來乍到的曾子儒拼命去學習中國話,去了許許多多的地方,走遍了自己所能踏足的地方。
在中國的各個地方,他了解到了各個民族的習俗文化,對於探索這些,他樂此不疲。
在天津的那段時間,愛上了曲藝快板,聽還不夠,得需要自己體驗一番,不僅在臺下聽,還要努力地學習,然後登臺表演。
曲藝快板對於語言有著極大的要求,在「說」的過程中要極大體現語言的特色。
對此曾子儒並沒有任何退縮的意思,反而迎難而上,在天津拜了師,在語言上下足了功夫,這也是曾子儒說話有些天津口音的原因。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曾子儒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願望。
15屆世界大學生中文化賽上,他穿著黑色長袍、拿著快板登上了舞臺,笑鬧聲和掌聲此起彼伏,他的努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讚賞。
表演十分成功,也許這就是努力後花苞綻放的花朵,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嬌豔欲滴。
「我深知中國詩詞博大精深,我所知不過滄海一粟,學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曾子儒這樣說。
對於中國的文化,曾子儒從來不覺得自己學的多,於是開始研究各地方言,與各個民族談書論道,不亦樂乎。
曾子儒學習中午4年,不僅熱愛各個地方的習俗,也熱愛中華民族的熱情,更熱愛中國文化底蘊詩詞,但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儒家文化了。
喜歡中國儒家,道家文化,能講《論語》和《曾子》的故事。
10月1日,孔子學院招收4個班開班上課,曾子儒成了第一批學員。
曾子儒為了學好儒家文化,他在別的學生都在睡覺的時候就早早起來,背誦文言文,解析意思。
就像他後來演講時所說,孔子學院在他面前漸漸為他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而他夢想的大門也由此慢慢打開。
在詩詞海當中遨遊已不再是很難的事情,儒家思想使曾子儒有了更開闊的眼界,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國的強大。
外國人把中文學這麼好,其實逃不過常說的兩個字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曾子儒對於學習漢文化便是這樣的思想,只有當你對某一樣事物產生了興趣,才能堅持到最後。
那怎樣才可以讓孩子熱愛學習?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興趣去學呢?
1、和孩子一起學習。
孩子年齡小的話,很難獨自安靜下來學習,這就需要家長抽出時間來進行親子互動了。
只有當孩子周圍的氛圍出現變化,孩子的行為習慣才會有變化,需要父母言傳身教。
當然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也別忘了鼓勵和表揚,給孩子以滿足感,從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2、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自信心和成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自信心,他就會主動地去學習,也就容易獲得成功。
在平常生活當中,把一些家務勞動交給孩子;學習時,讓孩子作為主導地位去解析,讓孩子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
如果孩子成功了家長再提出新的目標,讓孩子經常體驗到勝利的喜悅感,讓孩子容易完成。
如果孩子失敗了,就幫孩子仔細分析一下原因,鼓勵他再試一下,讓孩子知道,通過努力就能成功。
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是日復一日的,不斷地去堅持才能看到效果,就如曾子儒學習中國文化一樣,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有很大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