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戰車稍事休息 基金經理「見好暫收」

2021-01-14 全景網

  本報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導

  春節後A股大漲了一波,部分權益類基金猜到了這個開頭: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一批公募、私募基金經理抓緊加倉,節後斬獲不少。高歌猛進的行情下,加倉也成了基金經理節後的主旋律。

  但2月14日A股暫時休整,當日滬指跌0.05%,深成指、創指分別漲0.60%、0.31%。

  後續是加倉還是減倉?這是一個難題。基金經理們操作如何變化?

  有基金經理表示,此次上漲是一次修復,不是一次大行情,做好隨時「下車」的準備。目前有持倉較高的基金已開始減倉,但建議輕倉基金,以及長期投資的價值投資者繼續加倉。

  加倉模式開啟

  「從公募倉位測算模型的監控來看,普通股票型基金自去年底至今保持較高倉位,在90%附近,截至上周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較去年年底明顯加倉了5%左右。」 2月14日,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雷昕表示。

  當天,一位華南的公募基金經理表示:「節後我的倉位變化不大,不過感覺其它基金整體略有加倉。其實,基本上去年底看多的都已經加倉了,去年底謹慎的新年以來也沒加。」

  「短期漲了這麼多,並且是普漲行情,現在大家差異主要是倉位,做結構調整不多。」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去年四季度以來基金加倉不是個別現象。在去年10月A股低迷之時,前海開源基金聯席董事長王宏遠就提出「全面加倉」。據悉,現在前海開源旗下基金也大幅加倉,很多基金甚至接近滿倉運作。

  就連謹慎的債基也對A股轉向樂觀。深圳一位債基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近期有債基在加倉轉債,「轉債需求起來了,現在非常旺盛」。不過,其指出,出于謹慎,債基直接加倉股票並不多。

  除了公募之外,部分私募也在加倉。

  雷昕介紹:「私募方面,我們近期了解到一些倉位較輕的管理人在擇機加倉布局。」

  一位深圳私募基金經理坦承其近一年的持倉經歷:2018年年初曾一度接近滿倉,但由于越買越跌,不敢再買,轉而大量減倉,有一段時間接近空倉。到2018年年底至今,因判斷A股進入低部區域,再度加倉到四成。

  一位私募公司董事長也表示,從去年四季度以來一直在加倉,目前已加至四成倉位。今年2月,持股分為兩部分,持倉70%是上證50ETF,剩下30%是小票主要配置在5G上。

  一位華南的私募基金經理也介紹,在節前已加倉至接近滿倉。西域投資董事長張小玲也說:「我們節前已加倉,目前收益良好。」

  融智評級研究中心調查顯示,2月份,22.48%的私募目前處於滿倉狀態,72.09%的私募在 5 成倉或者5成倉以上, 另外27.91%的私募處於半倉以下, 其中只有2.33%的私募處於空倉觀望狀態。

  倉位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業績勝負。2018年排名前列的偏股型基金的業績以「低倉」、「空倉」取勝,被調侃「躺贏」,但到2019年「高倉」、「滿倉」卻成勝出的必要條件。

  普漲行情下,一批高倉位的基金,業績有較好表現。截至2月14日,據Wind數據統計,普通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的中位數是9.79%。其中回報最高的是嘉實智能汽車基金18.13%,其去年四季度末持倉達91%。而今年回報排名前6位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5隻持倉在88%以上。

  爭議後市加減倉

  2月14日,節後一路狂飆的A股暫緩腳步,基金經理們的後續操作策略會否變化?

  當日,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這個位置,我會維持原倉位。短期漲多了可能有波動風險,但從全年看風險應該不大。拉長來看,北向資金集中持股的公司穿越周期的概率比較大,建議關注。」

  深圳某基金公司一位投資總監則指出,「節後A股大漲主要是超跌太多有反彈需求,疊加春節期間外盤表現較好,而且市場對中美談判由中性偏悲觀逐步轉為中性偏樂觀,再加上商譽擔心年初有所化解都需要一次反彈,加倉是肯定的。」

  「但經濟基本面的弱勢2019不會有大的改變,所以這是一次修復,不是一次大行情。不過,對於長期投資者或定投投資者現在是積極布局的時機,建議價值投資者開始逐步提高參與的比例。」上述投資總監說。

  不過,也有高倉位基金經理已開始主動減倉。

  2月14日,泉泓私募基金總經理李科傑表示:「當下的行情,是絕地反擊。既可能是反轉,也可能是強勁反彈。所以,太滿倉的,比如我,當減倉;但空倉或輕倉的,趁這個調整機會,可以『上車』,做到半倉及以上。」李科傑說。

  李科傑表示,接下來要關注量能的變化。如果行情要「縱深發展」,量還是要放大。如果量能萎縮了,就「下車」。

  乾明資產總經理李昊庭則認為,「今年A股行情大概率會走N字形,即做多窗口在一季度、四季度。我們將在2800-2900附近減倉,鼓勵投資者在一季度進行積極操作,選擇風險充分釋放、估值合理、行業前景較好的龍頭公司,分批購買,避免上衝過程中的下行波動。」

  不過,李昊庭認為,一季度之後還會有風險暴露,年頭抄底的資金也有獲利回吐的需求。二季度經濟下行風險可能會顯現,三季度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見頂跡象、國內科創板的推出等,市場可能持續振蕩下跌,建議投資者減倉靜候。而四季度在半年度經濟指標下行數據的印證下,貨幣寬鬆與財稅政策的繼續推進,有機會出現估值修復,彼時,多個新基建板塊和新能源板塊也迎來新一波投資周期,適合加倉。

  張小玲也持同樣觀點,「我看多今年股市,接下來會積極操作,投資策略是精選個股進行配置,波段操作。」

  雷昕則建議密切關注一季度宏觀數據是否有企穩跡象,以及上市公司一季報業績預告,不排除市場將重回波動,建議「精選個股」。

  (編輯:巫燕玲)

相關焦點

  • 白酒終於跌了,是稍事休息還是噩夢開始
    上周五,白酒終於跌了,是稍事休息還是噩夢開始? 說實話,白酒漲這麼多,真心漲得讓人害怕、讓人心慌。所以犇犇在1月5日先賣出一點白酒基金,解解壓。
  • a股:公募基金、證券投資機構「抱團」現象的原因和底層邏輯分析
    a股市場近期公募基金、證券投資機構「抱團」白馬股、藍籌股、龍頭股現象的原因和底層邏輯分析。作者|財經有料哥(有料財經)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私募基金、券商和保險資管、QFII外資等等證券投資機構在少部分權重股、藍籌股、白馬股等等龍頭上市公司當中扎堆「抱團」現象,成為了散戶股民和證券分析師熱議的話題。
  • 權益、固收、量化俱佳 富國六位基金經理榮獲7項「中國基金業英華...
    俗話說「買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而權威機構針對基金經理個人的評選可以成為參考。近日,面向大資管行業投資人才評選的第七屆中國基金業英華獎隆重揭曉,憑藉紮實的投研功底和出色的長期投資業績,富國基金旗下6位基金經理獲得7項「最佳基金經理」榮譽,獎項覆蓋權益、固收、量化三大領域,綜合實力凸顯。
  • 持續火爆規模業績雙增長 基金經理看好"固收+"市場
    2019年,偏股型基金的中位數收益也達到35%(數據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在經歷連續兩年的超高增長之後,多位基金人士表示,要適時調低對2021年的預期收益率,構建防禦與進攻更均衡一些的「固收+」資產。「固收+」規模業績雙增長「固收+」基金一般以債券為主,「+」的主流策略是權益、轉債、打新。
  • 基金:中長期向上趨勢不會改變,放心好啦
    大家好!今天是星期天,a股沒有開市,沒有開市的日子有時候也感覺挺無聊的,此時此刻坐在電腦面前發呆,來和大家復盤一下上周的市場走勢行情吧。上周大盤小幅高開2點,以3447點開盤,周一高開殺跌,逐步考驗3400點大關,周二小陰盤整積蓄做空動能,周三長陰擊穿3400點大關及20日線,周四稍微盤整再次積蓄做空動能,周五兇狠殺跌,最低見3325點,最終報收於3347點。
  • 「固收+」明星基金經理再出新作 長城優選回報即將發行
    (原標題:「固收+」明星基金經理再出新作 長城優選回報即將發行)
  • 用英語表達有關稍事休息的話(1)-職場英語口語必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職場百科>正文用英語表達有關稍事休息的話(1)-職場英語口語必備 2012-11-22 11:39 來源:原版英語 作者:
  • 又見百億基金經理離任!這次是機構偏愛的國泰基金周偉鋒
    國泰基金髮布多則基金產品的人事變更消息,百億基金經理周偉鋒因個人原因離任文丨黃慧玲8月22日上午,國泰基金髮布了多則基金產品的人事變更,周偉鋒因個人原因離任旗下基金周偉鋒是國泰基金的頂梁柱之一。Wind數據統計顯示,國泰基金共有兩位在管規模超百億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分別是程洲152億、周偉鋒110億元。周偉鋒也是機構偏愛的基金經理。其管理的國泰價值經典的機構投資者比例常年保持高位,去年年底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高達77%。國泰智能汽車、國泰金鷹增長的機構持有比例也都達到半數左右。周偉鋒的離任早有徵兆。
  • 華夏基金固收黃金戰隊:聚沙成塔,乘風破浪!丨基金
    有這樣人員強大和研究全面覆蓋的團隊支持,華夏基金固收投資就能夠有的放矢。此外,據劉明宇透露,華夏基金固收+(二級債)投資另一個特色是,由債券類基金經理決定股債的資產配置比例,權益類基金在設置好的倉位內決定權益類資產配置詳情,這樣既實現了股債基金經理的有效配合,也更好確保了組合整體風險控制—債券類基金經理決定倉位的好處是根據債券能貢獻的安全墊來決定整體組合的風險暴露。
  • 基金經理李璇的檔案
    基金經理簡介:李璇女士:清華大學金融學學士、碩士,註冊金融分析師(CFA),具有基金從業資格。2007年加入南方基金,擔任信用債高級分析師,現任固定收益部副總監、FOF投資決策委員會、社保理事會委託產品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固定收益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
  • 華夏基金固收黃金戰隊:聚沙成塔,乘風破浪!
    華夏基金通過匯聚大批優秀的債券投資經理,以及在海內外知名高校中選拔人才,打造出一支實力雄厚的固收投資團隊。近幾年更是湧現出一批以「固收四劍客」領銜的債券投資精兵強將有這樣人員強大和研究全面覆蓋的團隊支持,華夏基金固收投資就能夠有的放矢。  此外,據劉明宇透露,華夏基金固收+(二級債)投資另一個特色是,由債券類基金經理決定股債的資產配置比例,權益類基金在設置好的倉位內決定權益類資產配置詳情,這樣既實現了股債基金經理的有效配合,也更好確保了組合整體風險控制—債券類基金經理決定倉位的好處是根據債券能貢獻的安全墊來決定整體組合的風險暴露。
  • 南方基金孫魯閩:固收+「鼻祖級」基金背後的靈魂人物
    人和:有一批背景牛、能力廣、資歷深、夠沉穩、業績優的固收+基金經理湧現出來,並用產品業績給投資者帶來了不錯的長期投資回報。二、固收+界的「常青樹」第二隻要聊的基金是筆者在《這些基金妥妥跑贏純債基金,業績還足夠穩》等多篇文章中都提到過一隻基金----南方寶元債券基金。
  • 1月近80隻新基金「整裝待發」 明星基金經理齊上陣
    而且這些產品配備的基金經理陣容強大,多位績優舵手將於新年首月加盟「吸金」隊伍,上演強強對決。本月近80隻基金啟動發行明星基金經理紛紛掛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有78隻基金(各份額合併統計)發布公告,將於2021年首月進入發行期。其中49隻為主動偏股型基金,佔比超六成,可見基金公司搶灘布局公司新年首隻權益新品。
  • 公墓基金固收T60名單,拿走不謝
    這種研究全市場頭部基金經理的研究方法得到廣泛認可,在業內引領了一股拉榜單的熱潮。 我在2019年曾整理了《公募基金固收TOP40人名單,拿走不謝》。而今一年已過,我們對這份名單進行了修訂和增補,人數相應增加到60人。 在修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與權益類基金經理相比,固收類基金經理有很大的不同。
  • 購買基金必須進行定投嗎?智能定投有什麼利與弊?
    我並不認為定投的收益更高,如果是一隻比較好的基金,在大跌的時候買入就好,也是要分情況套路,如果你買的不是最低點怎麼辦呢。肯定買入時不是最低點啊,少賺點不就行了,如果你去看數據的話,一隻好的基金定投收益不會大於它長期的持有收益。沒有人能保證買入的時候是最低點,定投也做不到,除非是天天買。
  • 頂尖基金經理之易方達蕭楠:8年近6倍,A股「消費之王」
    數據來源:基金三季報蕭楠直言自己投資理念是非常簡單樸素的價值投資。價值投資簡單的講就是我們買到好公司,然後我們拿久一點。他就是靠拿白酒久一點,成了「躺贏」的消費之王。二、大數據中看基金經理蕭楠數據不會說謊,按照慣例,我們用蕭楠管理的易方達消費行業混合的一些歷史數據以及公開資料來分析一下他的投資風格和策略。
  •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史博:基金行業三大難題以及應對辦法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史博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 史博 2020年已經過去三個季度,公募基金行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偏股類基金年初以來收益普遍不錯關於問題(1),需要我們充分利用好未來或將推出的中國版401K稅收優惠制度(參考財政部等五部門發布的《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等),打通居民養老金轉化為公募基金的通道,逐漸減少居民直接參與資本市場的比例而增加他們通過機構投資者間接參與的比例,這個既需要政策紅利的推動,也需要公募行業做好本職工作,通過長期優異的業績取信於大眾,使得要求嚴苛的養老錢放心地投入到基金中
  • 基金經理頻現直播間買基金,投資人如何識別靠譜的基金經理?
    選對基金經理,就像選對帶頭大哥,對於基金投資而言,非常重要。對於大多數投資人而言,基金投資之所以優於股票投資,就是仰賴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如果不幸所託非人,那麼還奢談什麼高收益呢?不少基金銷售平臺也看到了大眾對於基金經理的關注,於是,為了銷售基金,紛紛把基金經理請進直播室。然而,我們在選購主動型基金時,應該如何挑選靠譜的基金經理呢?01 看歷史業績。
  • 張坤、董承非、謝治宇、葛蘭、曲揚、楊浩等明星基金經理...
    本基金還是會堅持原來的投資風格,為持有人爭取好的回報。03鵬華養老產業股票基金經理王宗合今年發新基金引來超1300億資金追捧,並創出歷史紀錄,王宗合的持倉、觀點也自然引發投資者最大關注。我們相信選擇好的賽道、好的公司、好的管理層,配合著合適的價格,是能給持有人創造好的收 益的,所以會堅持價值成長投資理念,堅持自下而上深度研究的、長期投資的基本方法。
  • 平安基金張文平獲第七屆英華獎「五年期純債投資最佳基金經理」殊榮
    深圳2020年10月28日 /美通社/ -- 10月28日,由《中國基金報》主辦的「2020中國機構投資者峰會」在上海舉行,第七屆中國公募基金業英華獎也隨之揭曉,平安基金固收投資總監張文平憑藉長期優秀的業績表現獲「五年期純債投資最佳基金經理」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