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世紀20年代以後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是外國列強爭相拉攏的對象,也是第一個亮相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人,他就是曾經的直系軍閥首領———秀才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是民國時期非常與眾不同的一位,具有極其鮮明的個人特色,筆者著重從幾個方面對他進行剖析:
一.軍人中少有的文化人,文化人中難得的剛毅孤傲之士
吳佩孚自幼聰明好學,是老家當地(山東蓬萊)小有名氣的神童,22歲時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然而次年由於掀反鴉片臺指責男女同臺演戲,被革去功名。吳佩孚為了教訓當地豪紳翁氏,找到蓬萊縣城文痞「十虎」集團為自己出氣,遭到官府緝拿,為了避禍他連夜逃至北京。
二.日俄戰爭期間顯露諜戰鋒芒
1904年,為爭奪在中國東北的殖民利益和特權,日俄兩國爆發了戰爭。當時俄國在東北的兵力、裝備均強於日本,日本只能依靠刺探情報進行一場搏命的戰爭。日方找到親日的袁世凱,袁從北洋武備學堂挑選了20名優秀學員(吳佩孚是其中一個)與日本情報人員一起,到大連、旅順進行間諜活動。吳佩孚幾次取得了俄軍的重要情報,精明強幹的優勢顯現出來,日軍間諜稱他是「諜報天才」,非常賞識他,獎勵給他500大洋,並破例讓他回家探親。
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吳佩孚還是大頭兵的時候,他的上司郭緒棟很欣賞他的文人氣質,提拔他做了軍隊文書,後來吳佩孚發達了,沒有忘記郭的知遇之恩。軟磨硬泡了半年,硬是將山東省長一職送給了郭緒棟。
四.受傳統愚忠影響很深
吳佩孚結識曹錕後倍受曹的信任和器重,這使得一向心高氣傲的他深感欣慰,感覺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放開手腳施展才能。吳佩孚對於曹錕的忠誠,主要基於私人感情,而非大公意識,服從之外,全屬報恩。雖然吳佩孚有獨領一系的能力,但對於曹錕他始終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即使曹錕做錯了很多事,吳佩孚愚忠仍未改變。
五.愛國情操民族氣節得到廣泛認可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加快收買漢奸為其服務。當年手握重兵的直系首領吳佩孚,成為日本拉攏的焦點人物。吳佩孚對於日本的侵略深惡痛絕,無論日方如何的威逼利誘,他都沒有動搖過,最終招致日本人痛恨,引來殺身之禍。1940年1月24日,在被日軍佔領的北平,為吳佩孚舉行了規模浩大的出殯儀式,上萬北平市民自發為他送行;同時陪都重慶也召開了萬人追悼大會,追授吳佩孚為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軍政大員紛紛出席追悼會,蔣介石送去了親筆書寫的輓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吳佩孚的一生,叱吒風雲,毀譽交織,是是非非只能留給歷史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