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能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2020-12-16 百家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19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左二偉研究組聯合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產生脫靶效應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雜誌。

左二偉介紹,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但2019年以來,其安全性受到了質疑。據認為,單鹼基編輯器會導致嚴重的DNA和RNA脫靶效應,臨床應用存在安全風險。此前,國內外多位科學家通過多種方式研究降低基因編輯DNA和RNA脫靶效應的方法,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也存在局限性。

左二偉團隊此次基於GOTI的方法是不受限制的,不僅可以檢測單鹼基編輯工具,還可以用來對其他基於ZFN、TALEN和CRISPR/Cas的基因編輯工具進行安全性檢測和改進。團隊使用GOTI和RNA-Seq同時檢測了突變體的DNA脫靶和RNA脫靶,並且發現DNA和RNA的脫靶是互相獨立的,需要同時檢測。研究獲得的YE1-BE3-FNLS是高精度、高活性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了脫靶效應並提高了編輯效率,有望應用於遺傳疾病基因治療,推動基因編輯臨床化應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備受外界期待。而單鹼基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該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新抑制劑為基因編輯系統提供開關,可提高精準度降低脫靶效應
    新抑制劑為基因編輯系統提供開關,可提高精準度降低脫靶效應 陸成寬 鄒爭春/科技日報 2020-05-06 08:02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成功地展示了更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稱為脫靶效應的非預期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基因編輯新工具為治療遺傳性疾病帶來希望
    該研究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產生脫靶效應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  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因此,自2016年首次報導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Nature Methods:楊輝等發布新一代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
    雖然先前的研究中通過引入突變的方式顯著降低了RNA的脫靶,但是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的DNA脫靶依然沒有得到解決。脫氨酶利用自身的ssDNA和RNA結合能力,攜帶Cas9蛋白在基因組或者轉錄組中隨機與ssDNA和RNA結合,並且利用自身催化活性將C突變為T,從而造成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組和轉錄組範圍內完全隨機無法預測的脫靶效應。對此,研究者通過兩種方式試圖降低CBE的脫靶,第一種是在CBE的脫氨酶APOBEC1上引入突變,以此消除ssDNA和RNA的結合能力。
  • 科學網—基因編輯如何擺脫「脫靶」困擾
    但CRISPR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依舊是影響其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正確評估、檢測脫靶效應,並提出相應的策略降低脫靶效應,是當前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四種降低脫靶效應的策略 根據該論文,基因編輯領域目前可以採用以下策略降低脫靶效應:開發併合理利用預測脫靶效應的有效工具;開發新的基因編輯系統;利用高質量參考基因組設計靶標;好的基因編輯工具遞送系統。「上面幾種技術策略的利用,可以有效減少或避免脫靶。」金雙俠表示。 脫靶檢測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全基因組測序法。
  • 「管住」脫氨酶,基因編輯不脫靶
    他們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效應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GOTI技術的延伸2019年3月,該團隊曾在《科學》發布用於檢測基因編輯技術脫靶率的GOTI技術。
  • 基因編輯如何擺脫「脫靶」困擾—新聞—科學網
    在多種不同的基因組編輯方法,以CRISPR/Cas9系統最為便捷、高效,應用也最廣泛。 但CRISPR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依舊是影響其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正確評估、檢測脫靶效應,並提出相應的策略降低脫靶效應,是當前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再取新進展!楊輝等團隊系統介紹GOTI的全基因組脫靶效應檢測方法
    GOTI直接比較編輯過的和未編輯過的細胞而不會受到遺傳背景的幹擾,因此可以高靈敏度地檢測潛在的脫靶變異。值得注意的是,GOTI方法旨在通過結合實驗和計算方法來檢測任何基因組編輯工具的潛在脫靶變異體,這對於準確評估基因組編輯工具的安全性至關重要。2020年8月14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研究所楊輝,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及史丹福大學Lars M.
  • 基因編輯可光控!華東師大團隊歷時 5 年:解決「脫靶」、抑制腫瘤
    如果說要實現上述所有結果只能用一項黑科技,這項技術必然是「基因編輯」——對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的新興基因工程技術。有了工具是好事,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最好是能實現精準的智能控制。基因編輯脫靶怎麼辦?實際上,將智能光控與「基因剪刀」相結合,源於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在缺陷。雷鋒網了解到,CRISPR-Cas9 技術的原理主要是通過 Cas9 酶在特定目標位點切割 DNA 序列。但在錯誤位置剪切的「脫靶」情況(off-target mutations)也時有發生。
  • ...李亦學/左二偉合作開發高精度、高活性的單鹼基編輯工具YE1-BE3...
    雖然先前的研究中通過引入突變的方式顯著降低了RNA的脫靶,但是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的DNA脫靶依然沒有得到解決。脫氨酶利用自身的ssDNA和RNA結合能力,攜帶Cas9蛋白在基因組或者轉錄組中隨機與ssDNA和RNA結合,並且利用自身催化活性將C突變為T,從而造成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組和轉錄組範圍內完全隨機無法預測的脫靶效應。對此,研究者通過兩種方式試圖降低CBE的脫靶,第一種是在CBE的脫氨酶APOBEC1上引入突變,以此消除ssDNA和RNA的結合能力。
  • 基因編輯到底會不會脫靶?中國科學家用最新研究給出了解答
    圖片來源:Pixabay然而在昨天,這個幽靈終於被人抓住了,中科院神經所楊輝實驗室團隊與合作者開發了一套名為GOTI的新技術,讓基因編輯的脫靶從此無所遁形,相關論文發表在3月1日的《科學》(Science)上[1]。
  • 特別梳理|基因編輯進入了新時代
    一年後,David的團隊開發了腺嘌呤鹼基編輯工具,可逆向改變鹼基的類型(詳見BioArt報導:Nature長文發表基因編輯最新成果——無需切割DNA也能自由替換ATGC)。明尼蘇達大學的HHMI研究員Reuben Harris說,鹼基編輯器融合了兩種功能強大的蛋白質,創造了基因編輯的新方式。
  • 武永強/袁啟宸合作提升FnCas12a基因編輯性能
    目前,基於CRISPR-Cas系統的眾多分子工具能夠簡易高效地對大多數物種的基因組實現精確的插入,刪除,缺失,替換等類似於文檔編輯的功能,並已被廣泛地應用於研究人類遺傳疾病,癌症治療,改良農作物品種等生物醫學領域。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丨直擊諾獎
    因為這兩位教授的主要貢獻,就是闡釋了 CRISPR 執行功能時在分子層面的機理,從而開發出基因編輯工具,這屬於化學範疇的。這個工具用來做基因編輯太強大了。往前二三十年,也一直在發展基因編輯的手段,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怎麼精準定位到目標基因位點。之前的工具,比方說用鋅指蛋白定位結合核酸內切酶也能實現基因編輯,但沒法方便地更換基因位點。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顯著增加了基因編輯的應用前景。但DNA雙鏈斷裂之後的修復過程主要是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HR 發生的機率較低,便導致基因編輯的效率極低,且引入的外源 DNA 序列會隨機整合到基因組其他位置,造成脫靶效應。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為了更好地應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增加了一個新的步驟,在CRISPR-Cas9切割DNA後,攜帶「固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可以嵌入到新的間隔中。或者,切割可以同時「敲除」不需要的基因,例如那些導致疾病的基因。事實上,CRISPR研究的飛速發展,已經超越了基礎DNA編輯。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基因編輯療法的挑戰與不足儘管基因編輯療法給醫學帶來許多突破,但這項技術在成熟運用之前仍有一些挑戰和不足。其中,技術方面的挑戰主要是降低脫靶效應、提高核酸內切酶編輯的效率以及優化遞送系統,應用層面的不足有目前主要用於單基因疾病、部分細胞尚無法編輯以及治療費用高昂等。
  • 近期基因編輯研究領域重磅級文章解讀!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超快速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能在幾秒鐘內實現精準基因編輯!【5】Nat Biotechnol:開發出能同時對多個基因組位點進行編輯的超強基因編輯工具—CHyMErAdoi:10.1038/s41587-020-0437-z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能同時對基因組中多個位點進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