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如何擺脫「脫靶」困擾—新聞—科學網

2020-12-16 科學網

CRISPR/Cas9系統的脫靶效應。金雙俠供圖

金雙俠在華中農大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查看基因編輯的棉花材料。

基因組編輯技術是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在多種不同的基因組編輯方法,以CRISPR/Cas9系統最為便捷、高效,應用也最廣泛。

但CRISPR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依舊是影響其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正確評估、檢測脫靶效應,並提出相應的策略降低脫靶效應,是當前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一篇相關綜述,系統總結了當前的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編輯產生的脫靶效應及類型、脫靶效應的機理、動植物的脫靶效應存在的問題;並總結了如何進行sgRNA設計,脫靶效應的評估和預測,避免和減輕脫靶效應的策略以及對預期基因組編輯結果的影響。該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綜合性期刊《先進科學》

基因編輯雖好,脫靶是個問題

相對於以往研究基因功能的工具,以CRISPR/Cas9 為代表的基因編輯的效率和準確性都較高,但也會帶來一個可能「致命」的問題——脫靶效應。 

「基因編輯可以『指哪打哪』。一般只要20個核苷酸序列就能對一個基因進行定位並定點敲除。但同時,基因組序列中,與特定20個核苷酸序列相近的鹼基片段非常多。基因編輯過程中,與導向RNA靶向目標很接近的片段,也會結合上去並被敲除掉,就是所謂的『脫靶』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金雙俠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解釋到。

金雙俠強調,由於可以結合的潛在脫靶位點基因片段短,所以在理論上脫靶概率還是比較高的,脫靶位點比較多。如果脫靶現象普遍發生,對動植物來說都會是一個嚴重的挑戰其後果是比較嚴重的。

在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張勇看來,基因組編輯技術動植物育種基礎研究工作都很重要。但其中的脫靶效應和非特異性剪切對應用結果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有用性有重要影響。「目前,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的綜述較多,但全面綜述脫靶效應的比較少。」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植物基因編輯器和基因編輯工具的脫靶效應缺乏相關重視」,安徽省作物基因編輯中心主任、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魏鵬程評價到,該綜述很好地結合了動物基因編輯技術中的前沿進展以及植物基因編輯所面臨的問題,指出了未來在脫靶效應方面到底應該做哪些工作。

四種脫靶檢測方法

根據該論文,基因編輯領域目前可以採用以下策略降低脫靶效應:開發併合理利用預測脫靶效應的有效工具,開發新的基因編輯系統,利用高質量參考基因組設計靶標和好的基因編輯工具遞送系統。「這上面幾種技術策略利用,可以有效減少或避免脫靶。」金雙俠表示。

脫靶檢測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全基因組測序通過軟體預測潛在的脫靶位點,然後將基因組測出來進行比對。如果與受體材料相比,在潛在脫靶位點沒有變化則證明沒有脫靶,有變化則有可能存在脫靶,進一步可以通過經典Sanger測序法進行驗證「這是目前非常簡單高效而且全面的一種方法。」金雙俠稱。

開發新的基因編輯系統,則是技術源頭的角度去避免脫靶,目前出現了一些新的CRISPR/Cas系統,相比於最常用的CRISPR/Cas 9系統,有更高的精準性可以顯著地降低脫靶效應

由於基因編輯中的基因組通過基因組測序獲得的成千上萬的小片段拼接而成,受早期測序技術和拼接策略的局限,很多物種的基因組早期版本有錯誤,如果對這樣的基因組進行編輯,就好比去解讀一本錯誤百出的書本,自然會產生誤解。所以,如果沒有很好的參考基因組,容易產生脫靶

最理想的狀態是,做每一個品種的基因組編輯時,以品種的參考基因組做靶標設計。」金雙俠表示,即使是同一個物種,不同的品種、品系間都存在相當大的遺傳差異,這會對脫靶、基因編輯精準性會產生很大影響

好的基因編輯工具的傳遞系統應當儘量避免或者降低組織培養產生的體細胞無性系變異,也是減少脫靶或者是說提高基因編輯精準性的一個重要策略

基因編輯工具未來前景

張勇認為,該綜述對基本概念講得非常清楚,對方法的綜述非常全面。同時也非常貼近研究工作的實際,「不是從理論到理論的、讀完別人工作後做的文獻綜述,而是結合了第一線的工作。」

「該綜述通過總結現有研究工作,梳理了脫靶效應這一概念的歷史,對脫靶效應的概念進行了比較系統和全面的分類。在方法層面比較全面系統闡述了怎樣從實驗角度,用不同基因編輯技術檢測脫靶效應的效率及可行性;用生物信息學、AI數據分析等預測評估脫靶效應;怎樣降低脫靶效應提高基因編輯的準確性等問題。」張勇表示。

目前,基因編輯最主流的三種工具分別是鋅指核酸酶(ZFN)技術,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ALEN)技術和串聯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系統,其中以CRISPR/Cas最高效應用最多,但脫靶率相對來說也最高。準確性方面,TELEN的表現最好。

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生物界已經開始運用ZFN技術。2000年之後出現TALEN技術。「早期的基因編輯技術都是蛋白質層,也就是說要把蛋白質到細胞裡來,釋放蛋白質的過程消耗的能量是非常大的。」魏鵬程表示,雖然TALEN技術目前來看在保真性精確程度上比CRISPR/Cas但從所消耗的能量構建藥品的成本上看,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以後發展的一個重點 

金雙俠也認為雖然三種主流工具的應用目前處於優勢互補狀態,有的科研機構會同時使用這三種工具。未來還是CRISPR/Cas更有發展潛力。

「CRISPR/Cas基因編輯工具目前所面臨的保精確程度不足的問題,在後續發展中應該可以得到克服。」魏鵬程據此判斷的理由是,早期的CRISPR蛋白主要從自然生物中去篩選,並沒有根據需要進行人工選擇,因此能承受一部分的脫靶效應一旦人工選擇加進去之後,保真性很容易進化出來將來的發展趨勢會是CRISPR/Cas技術的日臻完善,會把它現有的一些問題,比如保性方面的缺陷給它彌補上。 (韓天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vs.201902312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基因編輯如何擺脫「脫靶」困擾
    但CRISPR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依舊是影響其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正確評估、檢測脫靶效應,並提出相應的策略降低脫靶效應,是當前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一篇相關綜述,系統總結了當前的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編輯產生的脫靶效應及類型、脫靶效應的機理、動植物的脫靶效應存在的問題;並總結了如何進行sgRNA設計、脫靶效應的評估和預測、避免和減輕脫靶效應的策略,及對預期基因組編輯結果的影響。該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綜合性期刊Advanced Science。
  • 「管住」脫氨酶,基因編輯不脫靶
    他們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效應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GOTI技術的延伸2019年3月,該團隊曾在《科學》發布用於檢測基因編輯技術脫靶率的GOTI技術。
  • 新基因編輯工具Retrons誕生—新聞—科學網
  • PLoS Bi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脫靶率更低的安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2020年7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CRISPR系統是一種能夠靶向編輯基因組的強大工具,其具有明顯的治療潛力,然而其經常也會不恰當地編輯一些「脫靶」(off-target)位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溫州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突變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核心的酶類或許就能改善其編輯的精準度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目前最廣泛使用的鹼基編輯用的是大鼠APOBEC1(rAPOBEC1)酶,該酶誘導DNA胞嘧啶(C)脫氨,該系統由連接的Cas蛋白、指導RNA(gRNA)、rAPOBEC1組成。
  • 科學家發現增強基因編輯特異性的方法
    科學家發現增強基因編輯特異性的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6 11:14:59 美國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的Edward J.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基於CRISPR的DNA編輯技術能通過對任何人類基因進行精確剔除來研究其功能,從而就能徹底改變科學家們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但目前研究人員仍然面臨眾多挑戰,比如如何在相同細胞中同時移除多個基因或基因片段,這種類型的基因組「手術」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了解基因組不同部分在正常生理和疾病狀況下是如何協同發揮作用的似乎更為重要。
  • 尼人基因讓女性更「高產」—新聞—科學網
    DNA繪圖  來源:stock image 在歐洲,三分之一的女性從尼安德特人那裡繼承了孕酮(黃體酮)受體,這是一種與生育能力提高、妊娠早期出血減少和流產減少相關的基因變異。 「孕酮受體是一個典型例子,說明如何通過與尼安德特人混合,讓有益的基因變異引入到現代人體內,對今天的人們產生影響。」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神經科學學系研究員與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Hugo Zeberg說,他與同事Janet Kelso、 Svante Paabo共同開展了這項研究。 黃體酮是一種激素,在月經周期和懷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基因編輯到底會不會脫靶?中國科學家用最新研究給出了解答
    圖片來源:RF123奧運選手脫靶最多丟塊金牌,基因編輯脫靶了,丟的沒準就是性命了。然而基因編輯技術宛如一輛勢不可擋的戰車,正以雷霆萬鈞之勢向著臨床領域疾馳而來。還是拿奧運會打個比方吧,雖然奧運選手脫靶是個小概率事件,但是只要觀察的次數足夠多,就能夠統計出他平均中靶多少次會出現一次脫靶,這個就是就叫做「脫靶率」。知道了脫靶率,我們才能制定一個標準。比如說規定平均一萬槍內不能出現超過一次脫靶,張三脫靶率是千分之一,那他就不合格;李四脫靶率千萬分之一,那他就值得信賴。
  • CRISPR-Cas9更容易發生脫靶突變吸人眼球,已導致一些CRISPR公司...
    2017年6月9日/生物谷BIOON/---上周,一項研究聲稱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比預期中的更容易發生錯誤,這讓它成為了全世界的頭條新聞。也因此,一些投資者出售他們持有的基於CRISPR的生物技術公司的股票,這導致一些公司的股票價格下降高達15%。但是,這項最新的CRISPR報導能夠證明所有的這種恐慌是正當的嗎?
  • 分子細胞中心等研發出系統性鑑定siRNA脫靶位點新方法
    該研究運用自主研發的SpyCLIP技術,對野生型和切割活性缺失的miRNA/siRNA效應器蛋白AGO2平行進行SpyCLIP建庫測序,在全基因組層面準確、高效地鑑定出siRNA、miRNA的切割活性以及非切割活性作用位點,為降低siRNA藥物的潛在脫靶風險,改進siRNA的設計規則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2020年2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進行常規的CRISPR-Cas9基因插入過程中,不必要的DNA重複頻率很高。他們描述了他們如何發現不必要的DNA重複,並針對這一點提醒了其他的研究人員。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
  • 近期基因編輯研究領域重磅級文章解讀!
    基於CRISPR的DNA編輯技術能通過對任何人類基因進行精確剔除來研究其功能,從而就能徹底改變科學家們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但目前研究人員仍然面臨眾多挑戰,比如如何在相同細胞中同時移除多個基因或基因片段,這種類型的基因組「手術」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了解基因組不同部分在正常生理和疾病狀況下是如何協同發揮作用的似乎更為重要。
  • IDT Alt-R 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
    IDT(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作為核酸定製合成領域的知名企業,依託30年來的技術研發,推出了Alt-R系列CRISPR-Cas9基因編輯產品,通過對gRNA序列、Cas9核酸酶優化,對RNP轉染效率、同源重組修復HDR效率的提升,形成了從crRNA設計到CRISPR編輯結果檢測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讓CRISPR-Cas9系統更高效
  • 科學家揭曉謎團:基因如何控制人類身高—新聞—科學網
    同卵、異卵雙胞胎研究表明,高達80%的身高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但事實上研究人員基本沒有發現與之相關的基因。 據《科學》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Loc Yengo研究團隊在美國人類遺傳學年會上展示了一項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
  • 科學家構建黃麻基因組織特異表達資料庫—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以下簡稱麻類所)種質資源團隊在黃麻基因組織特異表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比較轉錄組和基因網路共表達分析,充分挖掘在營養生長期和生殖生長期
  • 「垃圾DNA」被證實參與數量性狀精細調控—新聞—科學網
    他們揭示了一個基因間區KRN4作為增強子遠程順式調控靶基因UNBRANCHED3(以下簡稱UB3)表達和穗行數數量變異。 論文通訊作者張祖新介紹,植物基因組含有大量的基因間區。早期研究認為這些基因間區為無生物功能的「垃圾DNA」。隨著越來越多的植物基因組測序完成,解析基因間區的功能成為一大挑戰。
  • 北京高精尖論壇聚焦材料基因工程—新聞—科學網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分享了新材料領域前沿研究成果,探討了材料基因工程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應用,共同致力推動新材料研發和產業發展。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表示,新材料是國家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在新材料領域厚積薄發,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基因療法」如何實現?2017年12月,Salk研究所設計了CRISPR-Cas9系統的不成熟版本,能夠在沒有編輯基因組的情況下激活或關閉目標基因。這種技術更可能在未來解決基因編輯永久性的問題。當然,技術的發展讓基因編輯工具並不僅限於CRISPR,還有Cre-lox重組技木、鋅指核酸內切酶(ZFNs)編輯基因技術,以及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s)定向修飾靶基因。
  • 科學家發現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的重要基因—新聞—科學網
    他們發現了一個水稻綠色革命基因的伴侶基因HTD1HZ,它能夠有效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這也是首次報導獨腳金內酯合成基因的有利等位變異如何在水稻綠色革命中被選擇和廣泛應用,為穩產、廣適性水稻品種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論和指導意義。 錢前告訴《中國科學報》,植物株型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農藝性狀,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