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 川渝如何攜手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嘉賓建言:打造川渝統一文化旅遊大市場
11月18日,「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論壇現場。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張弋凌宇
攝影雷遠東
巴山蜀水,成渝雙城。如果我們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比喻成一串璀璨的項鍊,那一步一景、一街一巷,人們耳熟能詳的峨眉山、武侯祠、東郊記憶、洪崖洞、解放碑等皆是項鍊上的美麗瑰寶。
這塊瑰寶如何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11月18日,在「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中,「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論壇舉行。
論壇上,綿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馮正碧,廣元市朝天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國章,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陳建霖,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重慶貳廠文創公園執行董事周迓昕,重慶北倉文化創意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傳波分享了各自看法和建議。
成都向東「挖掘兩地文化資源推動共融」
位於綿陽北川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述著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和發展振興的偉大曆程,它也是國家5A級景區北川羌城旅遊區的核心部分,每年有160萬左右的參觀者前去參觀和研學。
在綿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馮正碧看來,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提出,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的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當地將與重慶各類學校、同類場館以及其他方面展開合作,希望能走進重慶,更好地宣傳抗震救災精神,為培養和教育下一代作出應有的貢獻。
如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廣元市朝天區也一直在思考。朝天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國章說,「我們提出『四地一堡』目標任務,建設巴蜀文明重要發祥地、生態康養重要目的地、有機產品重要供給地、產業轉移重要承接地以及北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我們一直在思考朝天有什麼可以吸引重慶的朋友們。」王國章說,位於廣元市朝天區的曾家山致力於打造中國知名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成渝地區生態康養後花園。而今年也有很多重慶市民到曾家山旅遊,曾家山一度出現了一房難求的局面。
成渝兩地越來越多的城市、區域和部門已經展開互動。論壇上,成都市雙流區與重慶市渝北區文旅創意產業聯盟籤約。雙流區副區長陳建霖介紹,雙方將會在文化創意的產業研發、品牌培育、消費市場主體培育及文化創意的智慧財產權和專家智庫等方面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並充分挖掘兩個區之間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資源,形成相通和互融。
重慶向西「打造川渝統一文化旅遊大市場」
關於如何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提出了自己的三點建議。
首先是打破地域界限,打造川渝統一的文化旅遊大市場。文旅政策相通、市場相接、產品相連、信息上共享,服務上同標準。其次是雙方共同推出旅遊精品線路,進行統一營銷。程武彥認為,既然成渝兩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豐富性,那應該在中國舞臺和國際舞臺上集中進行推介。第三點,他希望川渝地區文旅部門聯合製作川渝地區全域旅遊規劃以及聯合推出一個文旅APP。
儘管目前還沒有出爐統一的川渝地區全域旅遊規劃,但正如其他方面往來頻繁一樣,川渝兩地的文旅部門和企業也一直在互動和交流。重慶貳廠文創公園執行董事周迓昕提到,今年國慶節期間和成都的企業進行了大量合作,推出了很多創意文創產品。
作為網紅地標的締造者之一,周迓昕分享,項目的特點是創意性、國際性、趣味性,「要保持一個項目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你在不斷的危機當中發現機會,在不斷的困難當中找到新的發展工具和手段,跟上這個時代,永不會落幕、永不會退縮。」
關於文創項目、文旅地標如何更有趣和吸引人,重慶北倉文化創意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傳波談到,北倉文創街區的內容製造是「招人不招商」,「招有趣的人一起玩」,這裡現在已經成為了城市文化更新的示範。李傳波說,希望自己的項目能夠為川渝文旅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