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開牽手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呼之欲出

2020-12-27 上遊新聞

川渝合作揚帆起航,文旅交流攜手並進。萬州、達州與開州地域相接、血脈相連、文化相通,自古以來,三地在巴文化、蜀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6月18日,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文化旅遊交流合作籤約儀式暨文旅產品推介會在達州舉行。三地積極搶抓川渝合作的大好歷史時機,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加快推動萬達開地區文化旅遊業發展,共同把「大巴山、大三峽」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成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上的靚麗風景線。

萬達開地域相接旅遊資源各具特色

當天,推介會現場播放了萬州區文化旅遊宣傳片《書記曬文化·曬旅遊》,達州市文化旅遊宣傳片《巴山夜雨•水墨達州》,開州區文化旅遊宣傳片《帥鄉帥湖•開心開州》。同時,三地還進行了文旅推介,介紹了各自的特色與優勢,豐富的旅遊資源亮點紛呈。

「路入巴東何處好,萬州郭外最清奇」,萬州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千年峽江古城講述著文化傳承的千古故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一首《夜雨寄北》讓人對達州的巴山之美充滿無限嚮往;「碧水東方來,平湖一鑑開」,開州舉子園、風雨廊橋、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等向世界各地展示著獨特的帥鄉風採……青山綠水、高峽平湖等生態旅遊資源互補互利。

萬州有18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蘊深厚,李白、蘇軾、黃庭堅等詩詞名家在此寫下傳世詩文,擁有眾多自然人文景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生城遺址、西山鐘樓、瀼渡電廠,國家森林公園鐵峰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羅田古鎮,「亞洲第一瀑」——萬州大瀑布等。譚木匠木梳、魚泉榨菜蜚聲中外,中國烤魚之鄉「萬州烤魚」品牌名揚全國,萬州格格、涼麵、雜醬面深受遊客喜愛。

達州歷為州、郡、府所在地,曾是5000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生息的沃土,媲美三星堆的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見證了遠古巴人文明的輝煌歷史。是四川的人口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革命老區,享有「巴人故裡、紅色達州、中國氣都」之美譽。

開州地處渝東北三峽庫區與秦巴山區交匯地帶,北依巴山,南近長江。先後榮獲中國十大休閒小城、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巴渝新十二景、新三峽十大旅遊新景觀、重慶市十大旅遊新名片等殊榮。各具特色的文旅資源,讓遊客們流連忘返。

三地攜手前行籤訂協議共譜發展新篇章

據了解,長期以來,三地早已互為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在市場開發、客源培育等方面擁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和先天的合作優勢。

當天,籤約圍繞「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萬州、達州、開州三地代表鄭重籤訂了《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文化旅遊體育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萬達開三地文化館館際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萬達開三地博物館館際交流合作框架協議》《萬達開三地圖書館館際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

按照協議,三地將聯合起來大力推進三峽平湖旅遊區、開州漢豐湖、達州巴山大峽谷和八臺山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開州漢豐湖、巴山雲頂、三峽恆合、龍潭河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加快達州黑寶山和五馬歸槽、開州雪寶山旅遊綜合開發,升級完善餐飲、住宿、娛樂等設施,聯合建設以生態康養為主題的大三峽·大巴山國際旅遊度假區。著力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接下來,三地將牽手積極籌建萬達開地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聯盟,共同商定文旅發展大目標、構建區域合作大格局、謀劃共建共榮大作為。」萬州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萬達開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強化統籌、引領發展」「破除壁壘、一體發展」的思路,積極籌建萬達開地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聯盟,並探索建立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的交流合作機制,不斷加強在體制建設、資源開發、線路打造、市場營銷、品牌塑造、文物保護、市場整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快推動萬達開地區文化旅遊業發展,共同掀開文化旅遊交流合作新篇章。

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協同發展集散融合型文旅業

高峽出平湖,平湖在萬州。

濱江環湖景觀作為新三峽「十大旅遊新景觀」,西山公園和三峽移民紀念館分別位於濱江環湖的北岸和南岸,是三峽平湖旅遊區最有文化特色的景點。每當華燈初上之時,到萬州可以乘坐水上巴士遊覽平湖萬州城市夜景,夜幕下的萬州城,五光十色的燈光相繼開放,星羅棋布的彩燈熠熠生輝,網紅長江三橋如豎琴屹立在大江之上,整座城市像一條滾滾流淌的光河,讓人沉醉不已。

推介會現場,萬州還向達州和開州推介了三條精品旅遊線路。第一是濱江環湖之旅,第二是飛瀑擊流之旅,第三是美麗鄉村之旅,激發了在場嘉賓對萬州的嚮往之情。

川渝合作揚帆起航,文旅交流攜手並進。

下一步,萬州、達州、開州還將聯動打造4條精品文旅線路:天生城遺址—達州羅家壩遺址—城壩遺址—開州博物館等組成的巴文化旅遊線;以萬州革命烈士陵園—萬州三峽移民紀念館—開州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故居)—達州川陝革命根據地戰史館—達州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等組成的紅色文化旅遊線;以萬州大瀑布—萬州三峽平湖—開州漢豐湖—開州雪寶山—達州巴山大峽谷—達州八臺山—開江飛雲溫泉等組成的高峽平湖旅遊線;以萬州同鑫蔬菜大觀園—開州盛山植物園—達州洋烈水鄉—達州碧瑤灣等組成的鄉村旅遊線。共同培育歷史文化遊、自然風光遊、紅色研學遊、生態康養遊等跨區域旅遊品牌,協同發展集散融合型文化旅遊業。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編制啟動
    近日,由文化和 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聯合主辦的《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編制研究工作會在 四川省 成都市舉辦,正式啟動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提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是推動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重要載體。規劃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突出文化引領、產業增效,著力體現巴蜀地域文化資源的特色性、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性、輻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性、規劃項目落地的實操性,增強區域文化和旅遊發展的後勁。
  • 川渝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嘉賓建言打造川渝統一文化旅遊大市場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原標題: 川渝如何攜手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嘉賓建言:打造川渝統一文化旅遊大市場11月18日,「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論壇現場。11月18日,在「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中,「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論壇舉行。
  • 榮昌隆昌籤訂文化旅遊合作協議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魏 霞 通訊員 楊騰飛)10月13日,區文化旅遊委與四川省隆昌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籤訂文化旅遊合作協議,在加強公共文化合作、強化文化產業協作、深化旅遊產業互通等方面達成合作共識。
  • 合川搭臺賽出成渝雙城旅遊大使,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出力
    鳳凰網重慶綜合 「巴蜀山水,樂遊合川」。12月1日晚,2020釣魚城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成渝雙城旅遊形象推廣大使選拔賽·總決賽正式拉開帷幕。歷經近兩個月的招募、海選、城市晉級賽等角逐,24強選手晉級總決賽。最終,由譚瀟雪摘得桂冠,將作為合川文旅形象推廣大使為該區代言一年,並獲得5萬元現金獎勵。
  • 攜手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五大榜單重磅發布
    同時揭曉的還有四個子榜單:「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成渝潮流新地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巴山蜀水,成渝雙城,先天的自然景致和豐富的人文歷史,讓這裡成為全國旅遊富礦。無論是在全國旅遊的總收入榜還是熱門目的地榜單上,成都和重慶都高居榜單前列,但兩地文旅產業各自為陣的情況也在較長時間內存在,而本屆「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不僅是「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標」的全新升級,更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動四川和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題中要義。
  • 蹺腳牛肉發源地 樂山蘇稽古鎮榮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封面新聞記者 葉海燕11月18日上午,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樂山市中區蘇稽古鎮榮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蘇稽古鎮地處樂峨精品旅遊線上,青衣江、峨眉河、臨江河穿流而過,水陸交通便捷,是連接名山、名佛、名人旅遊觀光的交通樞紐。若是向樂山本地「老饕」詢問:吃正宗的蹺腳牛肉要去哪兒?他們一定會回答:「肯定要去蘇稽噻!」
  • 重慶安居古城,中國第四大古城,被譽「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安居古城原名「赤水縣」,明朝時更名為安居縣,便利的水上交通為安居帶來發達的商貿,這裡曾是川東、渝西的著名貨物集散地,因為百業興旺,經濟文化空前發展,鹽幫、酒幫、藻扎幫、屠宰幫等行會林立,這裡成為遠近聞名的商貿重地。
  • 打造世界級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目的地 資陽以「三大建設」為抓手擦亮...
    省委提出了「十四五」基本建成文化強省、旅遊強省的目標要求,資陽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也提出要把資陽基本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域旅遊服務升級、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世界級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目的地。當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巴蜀文旅走廊建設戰略的實施將給資陽文旅產業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十四五」期間,又將如何搶抓機遇推動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共創做實叫響擦亮巴蜀文化旅遊品牌 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國際...
    劉旗表示,今年,重慶文化和旅遊系統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發展戰略,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一是加快推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
  •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由行」開啟 川渝十大自駕遊精品線路了解一下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文 景區供圖5月16日上午,在重慶南岸區南濱路彈子石廣場、四川成都太古裡兩大城市地標,川渝兩地文旅人同步開啟了「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由行」活動。活動啟動儀式上,重慶市自駕旅遊協會還在現場發布了「川渝十大自駕遊精品線路」,邀你邂逅最美神山、打卡熱門景點,探秘川西絕美秘境,每條線路各具特色,並涵蓋了四川畢棚溝、稻城亞丁、九寨溝、都江堰、若爾蓋草原等精品旅遊景區。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線路1:春季花海穿越之行——嘉陽蒸汽小火車、探秘中國唯一的觀光煤礦黃村井、羅城古鎮自駕二日遊。
  • 「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 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盛大開幕
    在「世界最美風景走廊」北緯30度線上,物華天寶的渠江流域核心區,閃爍著一顆美麗的濱江明珠,這就是擁有「中國漢闕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等國家級名片的「古賨國都」——渠縣。
  • 千年文化基因 讓成渝變「成語」
    我有天生的樂觀包容,你有骨子裡的執著堅韌,碰撞和融合中造就了風光壯麗、底蘊豐富的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位於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是中國進入21世紀後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這裡出土了大量金器、玉器、青銅器、石器和成噸的象牙。其中,金沙出土金器200餘件,是國內同時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遺址。
  • 《聚焦「巴蜀風韻·橙意鄰水」系列報導之八》鄰水做好「四篇文章...
    編者按:鄰水,隸屬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家鄉—廣安市,擁有川東門戶、文化古邑、山水之城、臍橙之鄉「四張名片」,是川渝合作的最前沿。天意谷景區12月20日,鄰水縣文廣旅局負責人在2020「巴蜀風韻·橙意鄰水」文化旅遊宣傳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文旅產業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大、帶動性廣、形式多樣的特徵,具有率先打破行政、行業
  • 解讀全會精神六套「組合拳」 「十四五」四川基本建成文化強省旅遊...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戴允康談到,基本建成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就是要經過五年時間的努力,把我省基本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不斷提升巴蜀文化影響力、四川旅遊吸引力、文化旅遊供給力和文旅產業競爭力。
  • 文旅興川風正勁——四川加快建設文化和旅遊強省
    會上,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用「大勢所趨、優勢獨特、大有可為」三個關鍵詞概括了四川文化和旅遊發展的趨勢和前景,並擘畫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四川推動文化大繁榮、旅遊大發展的總藍圖。此外,「十三五」期間,舞蹈《我的弦》、歌劇《彝紅》、舞劇《家》、川劇《塵埃落定》等一批「四川造」舞臺藝術精品佳作應運而生,不斷提升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軟實力。
  • 【成渝會客廳】「萬達開」區域如何統籌發展?
    鄒洪說,當前三地經濟一體化不夠,相互的產業分工、關聯度偏低,三地產業存在一定的競爭,這是萬達開一體化發展的必須要克服的一個問題。他認為,當前三地的錯位發展應該遵循四個原則:①要顯著體現萬達開三地各自優勢特色,對三地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比如萬州的綠色照明,達州的能源化工和煉鋼、鋼鐵製品,開州的穿戴鋰電池、醫藥、家居等方面,抱團爭取更多政策支持,以現有的產業基礎,集約集聚做強做大。
  • 百家景區送出百餘萬張免費門票、「十大」精品旅遊線路推薦...
    「寬(寬窄巷子)洪(洪崖洞)大量」景區隔空互動、高調牽手的熱度還未過去,川渝CP又來撒糖了!5月16日上午,相隔300餘公裡的成都太古裡、重慶南岸區南濱路彈子石廣場兩大城市地標雲端相會,伴隨著一聲響亮的號子,嘉陵江連接的川渝兩地文旅人同步開啟倒計時──「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由行」活動正式啟動。
  • 阿壩州全域旅遊重慶推介會暨重慶·阿壩文化旅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今年以來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工作推動下,兩地交往日漸加深、日益頻繁,呈現出前往阿壩旅遊休閒觀光度假的重慶遊客日益增多的良好態勢。兩地籤訂文化旅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後,重慶將秉持「協同化發展、一盤棋推進、特色化發展、差異化定義」原則,進一步與阿壩州加強溝通、加大合作,充分整合長江三峽與九寨溝等世界著名文旅資源,聯合開展宣傳營銷,共同推動兩地文旅大發展、大繁榮。
  • ...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召開 彭清華出席並講話 尹力主持 張旭講話
    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激發發展活力,聚焦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紮實做好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這篇大文章,推進文旅產業恢復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 彭清華指出,要準確把握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實踐要求,因時因勢推進文旅經濟發展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