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在「十四五」時期基本建成文化強省旅遊強省,這是四川省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12月7日,「解讀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在成都舉行,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戴允康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戴允康談到,基本建成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就是要經過五年時間的努力,把我省基本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不斷提升巴蜀文化影響力、四川旅遊吸引力、文化旅遊供給力和文旅產業競爭力。
為實現這一目標,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從六個方面發力:
一是著力優化四川文旅發展整體布局。準確把握四川文旅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完善「一核五帶」文旅發展布局,持續打造大九寨、大峨眉、大熊貓、大香格裡拉、大貢嘎、大竹海、大灌區、大蜀道、大遺址、大草原等十大文旅精品,著力建設長徵紅色旅遊走廊、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茶馬古道歷史文化走廊,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壯大文旅經濟。
二是著力深化四川文旅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堅持事業與產業相統籌、質量和效益相統一、保護與開發相協調、融合與創新相結合,重點推動實施古蜀文明保護傳承、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文藝精品創作展演、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文旅精品線路推廣、節會活動品牌培塑、文旅交流合作等重大工程。深入推動文化旅遊與一二三產業、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等領域融合發展,培育形成一批新產業、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更多文旅融合精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著力做大做強四川文旅品牌。評選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對推動四川文旅發展發揮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引領作用。下一步,在不斷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的同時,我們要探索開展「天府旅遊系列名牌」建設。每年評選命名一批天府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名宿、名品、名導等,逐步形成以天府旅遊名縣為龍頭的系列「天府旅遊名牌」,持續提升四川文旅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彰顯四川獨具魅力的文化影響力和特色鮮明的旅遊吸引力。
四是著力調整四川文旅產品結構。四川文旅資源十分豐富,但目前還處在以觀光旅遊為主的發展階段。下一步,要不斷深化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用好四川特色文旅資源,突出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度假旅遊、康養旅遊、研學旅遊等業態,促進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推動傳統觀光遊向體驗遊、度假遊、健康遊轉變,打造特色鮮明、類型豐富、結構優化的四川文旅產品體系。
五是著力推動四川文旅產業發展。主動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全面激活文旅消費潛力,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建立健全現代文旅產業體系。「十四五」期間,加快建設一批標誌性、引領性、樞紐性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培育一批文旅龍頭企業,建設一批文旅融合園區,做優一批文旅精品景區,做強一批藝術團體,大力發展數字文化、智慧旅遊、文化創意等新經濟,積極推進文旅公共服務標準化、智慧化、便民化建設,不斷提升四川文旅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六是著力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重慶高位謀劃、高頻互動、高效推進,加快形成文旅空間布局一體化、文旅產業發展一體化、文旅市場開放一體化、文旅公共服務一體化格局,奏響巴山蜀水文旅融合發展「交響樂」,將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範、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重要文化旅遊目的地。